浅谈写意画墨竹的书法用笔_狂热心情的空间_百度空间

古人云:一生兰,半世竹。可见要画好竹,非一日之功。历代画鸟大家均擅写竹,但正真以竹闻名传世者,虽成功原因很多,然其以书法入画恐还是主要原因。元代画家赵孟頫在《秀石疏竹图》卷中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阐释书画同源,奠立了书法之竹的理论之源。此后,柯九思说: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可见历代画家对画竹的以书用笔各抒已见,强调一个字,在其个性上各自采用了不同地写法。如下试为分析几家擅写竹者,共探其写意墨竹的书法用笔,愿能有启人之处。

以楷隶用笔写竹的郑板桥
                   
衙斋卧听潇潇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板桥
   
郑板桥以书画营生。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擅画兰竹。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以兰竹闻名于世。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竹以书法写画,浓淡分明,萧疏有致,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极力主张学画.师其意,不在迹象间学一半,撇一半不宗一家。更多的是向大自然学习,他在《墨竹图》中题记: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同时.他还根据长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删繁就简提炼精髓。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诗为画魂,书为画骨。诗、书、画合壁,世称三绝。写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地。

以行书用笔写竹的李方膺

画史从来不画风

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

满耳丁东万玉空
                ----
李方膺
   
李方膺先后任山东兰山、安徽潜山、合肥知县,有善政、人德之。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寓居金陵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以资衣食,为扬州八怪之一。傲岸不羁,不拘绳墨。善画松兰竹菊,笔法苍劲老厚,裁剪简洁明快,表现宁折不弯的倔强个性,如为其人。主张在继承传统和师法自然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独特风格。老笔纷披,豪放苍劲,水墨淋漓。尤长大幅,气势宏伟 。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李方膺历尽仕途沉浮,为官清正,体恤民情,曾在大灾之年,擅自作主开仓赈民,险些丢官;又拒上违命,先后入狱和罢官,几经坎坷,愤世嫉俗,痛恨官场腐败黑暗,但从不向贪官污吏和邪恶势力屈服,好作以风雨为背景的竹石图,以解愤郁的胸臆。抒发任它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其写竹喜以秃笔湿墨,逆笔取势画风中之竹,通过竹叶的独特造型,表现出狂风大作的动态。作者成功地使不可见的风有了可视的形象,所画竹叶不讲成法,横坚直扫,竹叶画呈扁方状倾斜方向,无叶尖,潇洒随意,透出一种xx与傲慢。用笔不习古人,犹以行书笔意写枝画叶,笔笔相生。正如作者诗云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以草书用笔写竹的刘源

刘源康熙时召入内廷,官至上部侍郎。擅山水、人物、写意花鸟,书工行篆。提到画竹用笔,个性鲜明而鲜为人知地画家,不得不提及清代刘源。他的墨竹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立轴绫本,纵137.8厘米,横50.7厘米。此幅墨竹作者自题;写与可先生笔意,清人作画喜攀比前人,动辄题日仿某家笔,笔有来路,以示xx,亦是一时风尚。与可即文同,为湖州竹派的创始者画竹尚写真,其潇洒之姿,疑风可动。然此作其法与文同并无相似,此幅犹以草书笔意生枝撇叶,笔笔相连,酣畅狂放。竹叶形如英文字母W.M,延绵不断而意象纵横,并无恶丑作着之态。墨色酣畅,满纸潇声一气呵成。此画在当时视为狂怪之作,与画家本人其它花卉人物作品比较,似为他手之作,画风大不相同。实为画家心灵之真实写照,真正做到了胸无成竹。虽不为常人所识,后人均无效仿。然能传藏于今,也说明尚有有识之士。

现代以画竹著称地画家不少,手法更是多样。然纵观历代墨竹画,主要是以书法为骨,造法自然,诗画结合,理念入境等表现方法。虽表现方法多样,然万变不离其中,切不可遗弃魂骨。恩师韩少婴老堪称画竹大家,吾从师学艺受益匪浅。诗为画魂,书为画骨。这在写竹史上得以充分的体现。

画竹感悟

竹影寒风窗上描,

孤灯照壁十年摇,

两鬓催得如霜白,

画竹方知难画梢。

半生写竹
搔之喋血达心痴,

废纸三千半世知,

掬月横胸移竹影,

恍然天籁是吾师。

笃志临池
瓦墙竹影露轻含,

伴我终年纸上谈,

愿借端溪一方石,

临池写尽水三谭。

吾喜竹,种竹,咏竹,写竹达三十年,曾写下多首小诗。在此作为此拙文结尾,以记写竹之感想,以表学习之笃志,以求同道共探艺术之魂。

                  
节选---- [历代墨竹画的书法用笔探微/邹大耳]

                         庚寅夏月于雨麓山房



郑重声明:资讯 【浅谈写意画墨竹的书法用笔_狂热心情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