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转载】CCTV-9主持人刘欣回忆伦敦国际演讲夺冠经历_萌萌_新浪博客
来源:() - [转载]【转载】CCTV-9主持人刘欣回忆伦敦国际演讲夺冠经历_英语教练田通_新浪博客

 

 

CCTV-9主持人刘欣回忆伦敦国际演讲夺冠经历

时间:2008年9月

2008的CCTV杯又要开始了。这应该至少是我主持的第五届CCTV杯了。回想起来,从参加{dy}届全国性的演讲比赛并代表中国学生{dy}次参加世界性的演讲比赛并且获得{gj}到如今已经有十二年的历史了。在这十二年里,我以各种身份参与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演讲比赛,从最早的21世纪杯,到CCTV杯,到希望之星,我担当过主持人、辩论员、评委、颁奖嘉宾等等等等。一不小心,我成了一个英语演讲的“xx”。
xx大部分是多数人推崇出来的,不过脸皮厚的也可以自封。我不想标榜自己比较有良知,说自己属于前者。不愿意把自己比成专家的原因是——专家年纪一般都比较大了!可不知不觉间别人对我的称呼还是变成了“刘老师”,甭管我愿不愿意。一开始我还会谦虚一下,时间长了发现谦虚不得,特别是当别人铁定了把你当成“xx”的时候。当你摆手婉拒的时候,你往往已经冒犯了那个人,因为你在颠覆一种公认的秩序,而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颠覆并不受欢迎且浪费时间。于是我教会自己习惯于“老师”的称呼,就当自己是一个xx吧,老纠正别人怪累的。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老师”这个头衔是不能白受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嘴很甜的原因,因为为人师你就有为人师的义务。在大家对我的兴趣还没有被我的懒惰和不作为xx消磨光之前,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那点东西吧,再不说恐怕就没人听了:)
好吧,首先为什么十二年前的那个幸运儿是我而不是其他人?1996年我不仅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gj},还打败了以英语为母语的选手,获得了当年世界英语演讲比赛的{gj}。
这个问题已经成了历史上的一个谜点。我获得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的{gj}有很多争议;据说(其实消息来源相当可靠,因为第二天的一份英文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着呢),身为评委的当时的英国大使夫人就很看重来自北大的一位女选手,认为如果只有一个人能代表中国去伦敦参加世界英语演讲比赛,那么机会将属于她,而不是我这个当天比赛{zg}分的获得者。原因是她似乎有更高的文学修养和底蕴,更能引起古典文学爱好者的共鸣。而我相比较之下代表了一种更流行甚至有些肤浅的文化,就像美国的好莱坞相对于英国的学院派。但是在经历了一个比较沉闷的上午之后,我的直白与幽默加上我相当成功的演讲,唤醒了评委和观众们的兴奋点,让他们看到了他们一直期待看到的希望。再加上我是下午的{dy}个选手,先入为主,{gj}自然落到了我的头上。
好在去英国比赛的名额有四个,否则我说不定真的去不了,历史说不定也会被改写——因为我不仅去了,而且得了{gj},虽然这一次同样不无争议。哈哈,多么具有戏剧性!我通过了预赛打入决赛,{zh1}像一匹黑马,出人意料地得到了评委选出的{gj}头衔,而观众xx的结果是一位澳大利亚的女选手。原因?观众喜欢她超过了喜欢我,因为她确实表现比我好,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演讲者和辩手,以至于评委预测她可以成为一个善辩的国会议员。可是我还是获得了三位评委们的垂青,他们给出的获奖原因之一是“she caught our attention the moment she stepped onto the stage”。而我清楚地记得我上台说的{dy}句话是“I think it’s a perfect stage for my speech today because there is a mirror right behind me and the topic of my speech is – The Mirror and I”!
我这短短的一句话如何有这样的魅力?让我们把镜头拉开,从一个远景去看整个事件——那是十二年以前,如果说中国现在刚刚开始被世界理解的话,那么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微乎其微(2002年我去法国还有人问我中国人还抽不抽xx)。一位来自中国的女大学生,身着一身剪彩合体色泽淡雅的旗袍,操着十分地道的口音,对着世界各地的听众娓娓道来她对自己和周围世界的感悟。她还有一种随机应变的幽默感,从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舞台上找到打诨逗趣地灵感,等等等等。对三位资深的评委来说,这应该是一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带给他们的思索和启发远比一个能说会道的比赛选手来的深远。他们的选择也许没有得到大多数在场观众的支持,却被证明xx的英明。这个{gj}不仅是颁给我的,更是颁给一个成长中的中国。也正是因为把{gj}颁给了我,他们向数目众多的中国英语爱好者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学习英语演讲的热情。我当天的表现虽不xx,却给了他们一个足够的理由。
这是十二年后我对那场事件的最有说服力的解释。可惜还没有机会再见当年的一些当事人,从他们口中听到他们的版本。不过,那似乎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事件改变了我的命运,也非常代表性地凸显出我的人生轨迹:平稳却总是充满小小的曲折,我矛盾所以我存在。
一九九六年五月的那{yt},当我坐在位于英国伦敦世界英语联合会(ESU)总部比赛现场的{dy}排,听到评委念出我的名字、宣布我为当年世界英语演讲比赛{gj}的时候,我没有意识到我的生活将开始新的一页。我甚至没有任何{dy}反应,好像听到的是别人的名字。我到英国去是为了见世面,从没有奢望能得什么名次。就像当年新中国{dy}次参加现代奥运会时,周总理给出的指示:只要升起中国国旗就是胜利!我能代表中国学生{dy}次参加世界英语演讲比赛就是一个大大的进步,谁也没想到我能打败以英语为母语的选手取得了{gj}!

没有预期的好消息来地如此突然,令我有些不知所措,我竟然没有{dy}时间向远方的家人和学校报喜。当时还没有手机,越洋电话又那么贵,回国再说吧。出国之前一个英国外教把我介绍给他在伦敦的一个女友,于是我只是轻描淡写地给她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得了{gj}!她兴奋地向我祝贺,我还觉得有点小题大做。国内得知这个消息应该是从组织者那里,反正我没有通报任何人。回想起来很可笑,好像这是一个坏消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 

回到国内,我受到了令我有些难以适应的礼遇,中国日报社和英国使馆的领导专门到机场去迎接我,代表中国参赛的四个学生中我明显成了主角。这令我很不适应。在机场贵宾间我神经质地情绪波动起来,仿佛在英国受到了很大的委曲,用言语难以表达似的,弄得别人也有些不知所措。现在看来,当时我的举动十分地正常:突然成名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真的是一个挑战,想想几个月前的我,生长于一个安静的江南小城,考入一个以宁静治学著称的江南学府,有几分天赋,却没有什么壮志,满足于一首好歌、一本好书能带来的愉悦和平静,突然间我被推倒了舞台的最前端,扑面而来的鲜花、掌声和荣誉让我几乎站立不稳。

每当我想起这一段日子的时候,我真希望曾有一个“mentor”般的人物,能手拉手教我怎样度过这样不平凡的日子。当然学校的老师和父母也给了我不少的辅导和关怀,但是没有人告诉我在这样的时候该怎样调整自己,该怎样面对媒体,面对同龄人,面对自己,或者说谁也没有这样的经验和能力。父母并不懂英语,他们没有想过他们的小女儿,那个从小积极好动却从没拿过{dy}名的小女儿这一次拿了一个沉甸甸的{gj}。他们坐在观众席中和大家一起去聆听她比赛的经历,感觉到他们的女儿这一次自己走得很远,走到了他们触及不到的世界里。

于是,我用自己的方式迅速蜕变着,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和余地,我稚嫩的言行也成了各种推论和猜测的原材料。当别人问及我将如何使用学校给我的丰厚的奖金的时候,我由于没有任何准备,便回答到:“It’s a private matter.” 过了一段时间,这句话被引用在一个英文报纸对我的报道中,不过却变成了“It’s a profit matter!”由于过度兴奋和劳累,我在北外的一次演讲过程中出现眩晕,不得不下台休息,结果有人说我故意装的!不要问我原因,因为我也实在想不出任何站地住脚的理由。

这就是成名的烦恼。你不能再做你自己,因为别人已经把你当成了另一个人。如果你继续做原来的你,就需要为之付出一些代价。我不愿也不能放弃性格中的一些独特的东西,只能接受这些东西不时地被放大、被曲解。{wy}应对的办法就是不断的反思,不断地审视自己,试着在自己的尺度和别人的尺度间找到交叉点。当我无法找到那个交叉点的时候,只能试着傲视它,同时抵御重心失衡的煎熬。
获得这个演讲比赛的{gj}把我推到了寒冷的高度,让我轻易拥有了很多别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让我尝到了出名的甜头,也让我久久不能自拔。我无法想象如果十三年前我没有报名参加{dy}届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我现在会身在何方,我的生活会是何面貌。现实是,我和英语和演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英语演讲者?光靠这样的一个问题,就够吸引眼球的。如果我说能给大家一个答案,那{jd1}能成就一本畅销书。看看网友给我的评论和留言就知道,大多数人希望得到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指导。可是亲爱的网友们,这些问题让我有点为难,不是我吝啬,不愿意和你们分享,而是实在无从谈起。就好比你问一个医生:“我感觉不太舒服,该怎么治呢?”
零八年上半年,我一直在给一个育儿杂志写专栏,时间长了,却发现自己写不下去了,编辑催稿的邮件也没有了。反思一下自己的写作,原因很好找——我不断地强调“育儿经”的误导性,认为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千差万别,一定要因人而异,我可以夸夸其谈我的“育儿经”,前提是别的家长不能照抄,否则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这种有悖于育儿杂志初衷的文章,当然不受欢迎。不过因人而异这四个字的英明在另一个领域也得到了验证。一个好友喜爱我家的装修风格,于是欣欣然照搬了一些细节,结果大失所望,无论从色调、风格到具体工艺都有很大偏差,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在分享我的“英语经”之前,先来鉴别一下你是什么样的读者吧。如果你只是偶尔路过,手捧一杯咖啡,如过眼烟云般把我拙劣的文字读了又忘了,那么你的态度对了,因为你不会受到所谓“求知欲”的困扰,强迫自己一定要从我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zh1}也就不会失望而归;如果你看了我的博客后想好好学习英语,那么,我很高兴,因为这是一件好事,不过不要逗留,马上开始寻找自己的路,几年以后欢迎再来;如果你一心上进,却苦于没有成效,那么请注意,千万别拿我“成功”的钥匙,去试着开启你未来的大门,因为我的钥匙是量身订制,而非{wn}钥匙。
言归正传。英语演讲字面上看就是用英语来演讲。什么是演讲呢?英文和中文里有很大的不一样。中文一说演讲,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众人面前慷慨陈辞发表一个演说,而在英语里“演讲”却涵盖了一个很大的领域。一年一度的“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被翻成national English-speaking contest,字面意思就是“全国说英语大赛”。还有一个更准确的说法是English public-speaking contest。因此无论观众多少、是何场合,无论以哪种形式——发表演说,辩论,回答问题,朗诵,对话,还是说台词,读稿子,只要是在公众面前说英语就可笼统地称为“英语演讲”。
这种界定的区别就可以解释一种对英语演讲认识上的误区:英语演讲比赛看重的是一个人用英语表述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演讲这种形式中。在我的工作中,我做的是“English public-speaking”,而很少做真正意义上的演讲(speech)。同样对于普通人来说,做演讲的机会很少,但是我们可能经常需要面对公众发言。那么认识两种活动的不同,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附:The Mirror and I

I like to look into the mirror. I remember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often stood on my toes, trying to find my face in the mirror of the dressing table, which was nearly as high as I was. Now I still like to look into the mirror. Only now, the dressing table is too low for me. As I bend down, I see the face of a young woman, glowing with maturity, confident in her future and fascinated with her own reflection.

The fact that I like to look into the mirror has to do with my granny with whom I spent most of my childhood. I remember clearly that one night I heard her murmuring, "Women can't be seen. Women can't be seen." I was so confused as to look into the mirror the next morning to check if I could indeed see myself. Only now as a young woman myself, can I understand that it was not physical visibility that granny had on her mind.

Granny spent all her life taking care of the family, day in and day out. She cooked for her husband and 10 children. But whenever guests came, she and other female family members had to eat by the stove in the small kitchen. At family discussions, she was never asked for her opinion. After grandpa passed away, she had to listen to my uncle, her eldest son, fulfilled her duty as daughter, wife, and mother; yet as a person, she remained little noticed. Even though she could see herself in the mirror of the dressing table, she was never visible in the mirror of society.

I have been living a different life. At home, I make decisions together with the rest of the family. In school, I often take charge of various activities the same as other boys and girls. Not only that, I can see something granny could not have dreamed of─making decisions for my own future. My life has been a series of decisions. I could choose from several universities as I came out of high school. At university, I could choose from a range of subjects from English literature to business law. And now upon graduation, I am again faced with decisions─to further my study or to go to work; to stay in China or to go abroad; to get married right away or to remain single for a bit longer.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or not I will become famous or rich, but I will treasure the chance to demonstrate my potential and to help other women demonstrate theirs as full members of society, fully visible in the mirror of history. I will treasure it because the abundance of choice that I enjoy came only after decades of efforts made by my granny, my mum, and millions of other Chinese women.

However, the choices to be made by me and others of my generation are a great challenge. The misconception that men are superior to women is still dominating many people's minds. While men are encouraged to compete and to assert themselves, we are expected to be quiet, loyal and obedient. This is not very different from what is expected of us as good wives and good mothers. The challenge we face calls for a higher level of our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 story of my grandmother and myself mirrors the lives of millions of other women in China and perhaps in the world. Many of them still lead the life of my grandmother. Their worth is not yet recognized.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of a young person like me to work hard and struggle hard so that they too will see themselves and will be seen in the mirror of society.

This is my dream. This dream, I believe, is not only shared by our grandmothers, mothers and sisters, but also by many of our fathers, brothers, husbands and male colleagues.

It will not come true until everyone fully realizes that women can contribute to society and should be guaranteed the right to do so. 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

我喜爱照镜子。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常常踮着脚尖在跟我差不多高的梳妆台前,想要看到镜子里自己的小脸。现在,我依然喜爱照镜子,只不过那张旧梳妆台已变得太矮了。弯下腰去照镜子时,我看到的已是一个年轻、散发着成熟光彩的姑娘,一个对未来充满自信的姑娘,一个对镜中的身影依然那般着迷的姑娘。

爱照镜子的这个癖好始于我和奶奶共同度过的童年时光。我清楚地记得{yt}夜里,听见奶奶低声自语:女人啊,别人怎么就看不见你,怎么就看不见你呢?我对此感到十分困惑,第二天一早就跑到镜子面前要检验一下是否镜子照得见自己。直到现在长大成人后我才明白,奶奶所看不见的并不是镜子里的形象。

奶奶为了照顾一大家人,起早贪黑,忙碌操持了一辈子。她每天为丈夫和十个子女生火做饭,每到家里来了客人,她却只能和家中所有女性成员一起挤在狭小的厨房里的灶前吃饭。家里讨论家事,奶奶从没有过问的权利。爷爷去世之后,她只得听从新的一家之主──我的大伯,也就是她的长子。经历了一生的艰辛,奶奶尽到了作为女儿、妻子和母亲的全部责任,但作为一个人,她却很少被别人关注过。尽管她能够在梳妆台的镜子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在家庭和社会中她却总是一个隐形人。

我过的是与奶奶截然不同的生活。在家里,我与家人一同商定家庭事务。在学校里,我和其他同学一样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不仅如此,我做了奶奶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为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我的生活就是一连串自我抉择的结果。高中毕业时,我可以从众多大学中挑选一所。在大学里,我可以从一系列专业中挑选自己最喜爱的专业──从英国文学到商法。现在毕业将至,我又一次面对选择:或继续深造,或开始工作;或留在国内,或走出国门;或很快成家,或暂时单身。

不论成名富有还是默默无闻,我都会珍惜发挥自己潜质的机会。不仅如此,我更要帮助其他妇女珍惜发挥才智的机会,因为她们也是社会的全权成员。我十分珍惜这一点,因为我所享有的广阔的选择余地是我的奶奶、我的妈妈,乃至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几十年艰苦奋斗的结果。

然而,我和我们这一代人将要做出的并非是轻而易举的选择。重男轻女的偏见仍然主导着许多人的思想。当男人被鼓励着去竞争,去为自己的权力奋斗时,却要我们女人保持沉默,坚守贞操,一味服从。这与只要我们当个贤妻良母又有什么不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正激励我们为更高的个人素质和更强的自立能力而奋斗。

我奶奶和我的故事折射xx百万中国乃至全世界妇女的生活。她们中仍有不少人正走着我奶奶曾经走过的道路,她们的价值还没有被认识到。努力工作,不懈奋斗,让世界的妇女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得到别人的承认,这正是每一个像我这样的青年所肩负的使命。

这是我的梦想。我相信,这个梦想不仅曾是我们的奶奶、母亲和姐妹们所有过的,也是我们的父亲、兄弟、丈夫和男同事们所拥有的梦想。

妇女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她们的这种权利应该得到保障。当每一个人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时,我的梦想就会实现。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转载】CCTV-9主持人刘欣回忆伦敦国际演讲夺冠经历_萌萌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