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_情人客栈_百度空间

百科名片

自然界的闪电是电的一种现象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一种能量。电是像电子和质子这样的亚原子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力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正电、另一种叫做。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其吸引力或排斥力遵从库仑定律。电是个一般术语,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电荷的存在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像闪电、静电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像电磁场、电磁感应等等。

目录[]



  [1][2][3]    电 diàn   【释义】 ①一种重要的,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可以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等:电灯|电炉|电机。②闪电:雷电交加|风驰电掣。③的简称:急电|贺电|电告。   ④姓氏:电[电,读音作diàn(ㄉㄧㄢˋ)]罕见,今有此姓。⑤静电:就是静止不动的电荷,它一般存在于物体表面,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

电<名词>

   (1)电diàn   (2)(形声。从雨,申声。本义:闪电)   (3)同本义 [lightning]   电,阴阳激耀也。――《》   电谓之雷光也。――《五经通义》   三月癸酉,大雨震电。震,雷也,电,霆也。――《·隐公九年》。疏:“霆者,霹雳之别名。有霆必有电,故传云:‘电,霆也。’按,霆,电实同一词,后来歧为二义:其声曰霆,其光曰电。”   (4)又如:电火(闪电)   (5)物理学名词 [electricity]。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也可能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自然现象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如:正电;负电;静电;   (6)电报的简称 [telegram]   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清·《传》   (7)又如:急电;贺电;电底(电报的底稿);海外来电   (8)比喻迅速 [swiftly]。如:电至(形容行动的迅速);电改(形容改变的迅速);电往(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豁超生(急速用智慧让人脱离苦海);电赴(形容奔赴的迅速);电飞(比喻如电一般的飞逸);电射(形容威势强大,如闪电般射出);(形容行动的迅速);电逝(形容奔走的迅速);电掣(形容行动的迅速);电迈(形容逝去的迅速);电举(形容行动的迅速)   (9)比喻 [brightly]。如:电照(比喻光辉照耀如电);电天(恭维别人的客套话。意指光辉照耀,如同空中闪电)   (10)明察,请人明察的敬辞 [clearly]。如:电烛(比喻明察);电览(明察;明鉴);电闪(观看);电断(明断);电瞩(明察)   [ 电 ] 拼音:diàn 繁体:电   :田 部首笔划:5 字意五行:火   简体笔划:5 台湾笔划:13 康熙笔划:13   拼音输入:dian 五笔输入:JNV 吉凶寓意:吉   :竖折横横折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雨字部】 笔划:13 部外笔划:5   〔古文〕【唐韵】【集韵】【韵会】堂练切【正韵】荡练切,音殿。   【说文】阴阳激燿。从雨从申。   【埤雅】电与雷同气。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洩而为电。或曰雷出天气,电出地气,故电从坤省。说卦:离为电。电,火属也。盖阴阳暴格,分争激射,有火生焉,其光为电,其声为雷。今铁石相击则生火,烧石投井则起雷。又况天地大炉之所薄动,真火之所激射乎。董子曰:太平之世,雷不惊人,号令启发而已。电不炫目,宣示光耀而已。   【释名】电,殄也。乍见则殄灭也。   【易·噬嗑】雷电合而章。   【注】雷电合,不乱乃章。又【丰卦】雷电皆至。   【疏】雷者,天之威动。电者,天之光耀。雷电俱至,则威明备足以为丰也。   【诗·】震电。   【礼·】仲春,雷乃发声,始电。   【疏】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于阴,其光乃见,故云始电。   【春秋·隐九年】大雨震电。   【疏】河图云:阴激阳为电,电是雷光。   【谷梁传】震,雷也。电,霆也。   【·原道训】电以为鞭策。    :名词 [electricity]。   (在里写为 “ēlectricus”,就是“类似琥珀”的意思)是个一般术语,包括了许多种由于的存在或移动而产生的现象。这其中有许多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像、等等,还有一些比较生疏的概念,像、等等。   电是能的一种形式,包括负电和正电两类,它们分别由电子和质子组成,或由电子和正电子组成,通常以静电单位(如静电库仑)或电磁单位(如库仑)度量,从摩擦生电物体的吸引和排斥上可以观察到它的存在,在一定中(如闪电或北极光)也能观察到它,通常以电流的形式得到利用。   电是一种非自然现象。电是像和这样的亚粒子之间的产生排斥和吸引力的一种属性。它是自生物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电或电荷有两种:我们把一种叫做交流电、另一种叫直流电。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带电物体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棒带负电荷。   国际单位制中电荷的单位是。1库仑=1安培·秒   若导线中载有1安培的稳恒电流,则在1秒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积的电量为1库仑。   库仑不是国际标准单位,而是国际标准导出单位。1库仑=1安培·秒。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量e=1.6021892×10^-19库仑,也就是说1库仑相当于6.24146×10^18个电子所带的电荷总量。   (一)电荷的   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带有电荷的物体称为带电体。在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引进电场中的电荷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该电荷称为试探电荷!发出电场的电荷称为场源电荷!   电场强度和电位是表示静电场中各点性质的两个基本物理量。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即是单位正电荷在该点所受到的作用力。电场强度的单位是牛顿/库伦(N/C>o)电场中某点的电位是指在电场中将单位正电荷从该点移至电位参考点的电场力所作的功。电位的常用单位是(V)或毫伏(mV ),即1V=1000mVe电场中某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之间的电压或电压降。电压的单位与电位的单位相同。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一种物体的原子得到电子后会带上负电,失去电子后会带上正电。电性相反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电性相同的电荷会互相排斥。不带电荷的物体是一种电中性物体。   (二)与   在电源的非静电力作用下,同种带电微粒会发生定向移动,正电荷向电源负极移动、负电荷向电源正极移动。带电微粒的定向移动就是电流,一般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电流方向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直流电,电流方向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叫。区分直流和交流,仅仅是其方向而已,与其它的量无关。电流虽然有方向,但是是一个。   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等于每秒通过电路的电荷量。电流的常用单位是安培(A)或毫安倍(mA),即1000mA=1A。   电流所流经的路径即电路。在闭合电路中,实现的传递和转换。电路由电源、连接导线、开关电器、负载及其它辅助设备组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电源的功能是把非电能转换为电能,如电池把转换为电能,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核能将质量转化为能量等。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是最常用的电源。负载是电路中消耗电能的设备,负载的功能是把电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如电炉把电能转变为热能,电动机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等。照明器具、家用电器、机床等是最常见的负载。开关电器是负载的控制设备,如、、、减压起动器等都属于开关电器。辅助设备包括各种、以及测量仪表等。辅助设备用于实现对电路的控制、分配、保护及测量。连接导线把电源、负载和其它设备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连接导线的作用是传输电能或传送电讯号。   古代发现      在中国,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与相激而生成的,《》有“电,阴阳激耀也,从雨从申”。《字汇》有“雷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而英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amber)。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 ,产生静电有几种现象: ①接触分离电:不同物质有不同的化学势能,接触产生静电。②摩擦带电③剥离带电:物质原有的电荷平衡被打破,两边带上相反的电荷,同种物质的剥离和不同物质间的剥离者会产生静电④断裂带电:原有的能量平衡被打破导致两面相反电荷⑤传导带电导体的静电通过接地或电位连接即可xx⑥感应带电:带电体产生电场,电场中的导体因电荷转移而带电。   近代探索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人为规定的),这个理论并不xx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从物质到电场   在十八世纪电的量性方面开始发展,1767年蒲力斯特里(J.B.Priestley)与1785年库仑(C.A.Coulomb 1736-1806)发现了静态电荷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   在1800年,意大利的伏特(A.Voult)用铜片和锡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dy}个电池,他提供首次的连续性的电源,堪称现代电池的元祖。1831年英国的(M. Faraday)利用磁场效应的变化,展示感应电流的产生。1851年他又提出物理电力线的概念。这是首次强调从电荷转移到电场的概念。   电场与磁场   1865年、苏格兰的(J. C. Maxwell)提出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式,这理论提供了位移电流的观念,磁场的变化能产生电场,而电场的变化能产生磁场。马克斯威尔预测了电磁波辐射的传播存在,而在1887年德国(H.Hertz)展示出这样的电磁波。结果马克斯威尔将与磁学统合成一种理论,同时亦证明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马克斯威尔电磁理论的发展也针对微观方面的现象做出解释,并指出电荷的分裂性而非连续性的存在,1895年(H.A.Lorentz)假设这些分裂性的电荷是电子(electron),而电子的作用就依马克斯威尔电磁方程式的电磁场来决定。1897年英国(J.J.Thomson)证实这些电子的电性是带负电性。而1898年由伟恩(W.Wien)在观察阳极射线的偏转中发现带正电粒子的存在。   从粒子到量子   而人类一直以自然界中存在的粒子与波来描述“电”的世界。到了19世纪,量子学说的出现,使得原本构筑的粒子世界又重新受到考验。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所提出的“测不准原理”认为一个粒子的移动速度和位置不能被同时测得;电子不再是可数的颗粒;也不是绕著固定的轨道运行。   一九二三年,蒙娜丽莎(Louis de Broglie)提出当微小粒子运动时,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称为“质─波二重性”,而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用数学的方法,以函数来描述电子的行为,并且用波动力学模型得到电子在空间存在的机率分布,根据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我们无法准确地测到它的位置,但可以测得在原子核外每一点电子出现的机率。在波耳的氢原子模型中,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运动半径,就是在波动力学模型里,电子{zd0}出现机率的位置。   随著科学的演进,人类逐渐理解“电”的物理量所能取得的数值是不连续的,它们所反映的规律是属于统计性的。   电对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   电的发现和应用极大的节省了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使人类的力量长上了翅膀,使人类的信息触角不断延伸。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两方面:能量的获取转化和传输,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    电与静电的区别:   


郑重声明:资讯 【电_情人客栈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