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系统的逻辑解读[广州早茶]__鲜橙互动南都网南方都市报新闻互动网站 ...

    早茶来论

    边设计边施工,肯定不符合逻辑。而除此以外,BRT系统还存在诸多不合逻辑之处。

    一.违背“物质占据空间”的物理逻辑。路面越窄而车流越快,这样的道理闻所未闻。企图减少道路宽度而提高车流量,在原路面快车道中并排双向加建两个候车站岛,等于是在原来的行车有效路面增加不可移动的刚性障碍物,“治堵”的动机难免达成“添堵”的目的;

    二.违背“性状与程度差别”的比较逻辑。作为公交专用路权的两条车道宽度,一条行车道一条停靠道,也即瓶颈路段实际只有一条行车道,由于缺乏自由调节宽度,实际运行就难以保证达到规定车速,也无法承担车辆行驶的故障风险;

    三.违背“事物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逻辑。虚假的畅通没有意义,把约30条公交线路逐离原来线路,等于是把主干道的堵车压力转嫁于非主干道,并牺牲非公交车辆的行驶权。局部道路上的限号分流、单双号出行,必然是加大了个人出行成本和增加城市的碳排放;

    四.违背“事物相互转化”的辩证逻辑。信号优先,交叉路口东西向干道绿灯延长,南北向干道红灯就要延长。主干道样板地段的表面好转是以外围堵塞的加剧为代价,等于把原来地段的线状堵塞变换为其他地段大面积性状堵塞;

    五.违背“事物相互依存”的因果逻辑。高峰期候车人流密集存在安全隐患。为此而仿照地铁加装自动闸门系统,就必定减缓人流上落速度;而沿线因素复杂,不能准点到站的公交只能是轨道式排序入站,这必然延长车辆停靠时间,延误车速。而因为路面变窄,这样的后果同样影响到路边原来车站;

    六.违背“人与机械本质区别”的人性逻辑。要求公交司机模仿地铁列车准点准确停靠,即以人体操作模仿电脑程序控制系统有违人性逻辑,即使在专门“演练”期间可以“通过”,而在投入运行后容易因司机紧张疲劳而增加行驶风险。

    逻辑可以检验行为。而统筹就是系统的逻辑。统筹概念是作为城市决策xx们基本的素质要求。如果昨天为了拉动G D P而鼓励“小汽车消费”,今天为了治堵又力抓“优先发展公交”,思维的逻辑矛盾就会把“治堵”变成“添堵”。

    尽管很不情愿,也绝无幸灾乐祸之意,但根据逻辑推理,BR T方案恐怕最终要拆除。BR T方案实施的最终结果,就是我们在争议声中等待着接受蔑视逻辑的教训。

    □zhouzongtai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方都市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87366226)、肖曼丽(020-87366691)、袁铮(020-87366099)
郑重声明:资讯 【BRT系统的逻辑解读[广州早茶]__鲜橙互动南都网南方都市报新闻互动网站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