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海滩、肆意的玩乐……火热夏日,内心的骚动似乎正在发酵。是时候抛开一切,让自己享受一场阳光假期。不过,出发前千万别忘记带上你的度假防晒攻略! 不同部位 不同 脸部使用的防晒品通常可以用在身体上,但反过来则不建议。因为身体防晒品通常会比较油腻,涂在脸上有可能会堵塞毛孔,甚至导致粉刺。当然,标明脸部和身体两用的防晒品除外。而对于眼唇等特殊部位也{zh0}选择专用的防晒品,而且由于这些部位的肌肤相较脆弱,所以选择的防晒品spf值不宜过高,通常在spf20左右即可。除了肌肤,过量紫外线对秀发同样会造成伤害,所以,如果长时间在户外运动也别忘了为头发喷上专用的防晒喷雾。 手法失误 防晒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人涂抹防晒品尤其是高倍防晒品时都会出现“白泥”,这也成为不少人对高倍防晒品“印象不佳”的原因之一。而实际上,问题或许并不在防晒品本身,而是因为手法不正确导致。要知道,如果涂抹防晒品时像涂抹面霜一样打圈xx,不仅会容易出现“白泥”现象而且会令防晒效果也大打折扣。正确的涂抹方法应该是顺着同一个方向轻拍,这样才会令防晒系统均匀覆盖在肌肤表面,同时避免搓泥。另外,之前的保养品没有充分吸收就使用防晒品也可能会导致“白泥”现象,所以涂抹防晒品前{zh0}给肌肤空出至少30秒的时间,以让之前的保养品能充分吸收。 spf值并非越高越好 说到户外防晒,很多人{dy}反应就是防晒品的spf值要越高越好。实际上,spf30的防晒品对于uvb的防御能力已接近97%。所以,通常来说,spf值在30以上就足以满足户外活动的需要。而一味追求高spf值,反而可能造成肌肤不必要的负担。此外,代表对uva防护能力的pa值(ppd)其实同样重要。对于户外来说,{zh0}选择pa+++(ppd≥8)的防晒品,以提供足够的防御力。 用量决定防晒成败 想要在阳光下“全身而退”,防晒品的用量其实比防晒系数来得更重要!在出门前20分钟提前涂抹才能让防晒品及时起到防护功效。按照实验室的标准检验方法,要让防晒品发挥到所标示的防晒指数,至少需要“在每平方厘米皮肤上涂上2毫克的防晒霜”。而按照通常的说法,脸部每次防晒品的用量至少应在一元硬币大小;身体防晒则建议每次至少用两个核桃大小的量,而且要涂抹均匀。另外一定要坚持每隔两小时补涂一次。如果是游泳,大量出汗或用毛巾擦拭过,更要及时予以补涂。 夏季防晒 防水并非王道 由于夏季容易出汗,具防水效果的防晒品很受欢迎。而实际上,所谓“防水”只是代表能在一定时间内在水中保有防晒能力,且对于大多数“防水型”防晒品来说,这个时限是在90分钟以内。所以,在流汗或游泳时,即便是使用防水型防晒品也须每90分钟补涂一次。而且,除非进行水上活动,并不推荐使用专门的抗水防晒,因为防晒品中的防水成分会造成黏腻感。 晒后提醒:做好卸妆不偷懒 现在市面上的防晒品通常都兼具物理和化学防晒成分,这些防晒成分中,有部分是脂溶性的,即不溶于水的,使用常用的洁面产品一般都无法彻底卸除,所以{zh0}在清洁前使用专门的卸妆产品,以免造成残留。 新词释义:ppd ppd 指的是延长皮肤被uva晒黑时间的倍数,即uva的防护能力。ppd是欧洲系防晒产品对于uva防护指数的标示。对应亚洲常用的防晒指数pa,相互的换算是: pa+=ppd2-3 表示对uva有防护作用 pa++=ppd4-7 表示对uva有较好的防护作用 pa+++=ppd≥8 表示对uva有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皮肤学界,ppd指数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当ppd值≥8时,已达到pa+++,无法进一步反映产品对uva的防护能力了。 晒后72小时sos自救防晒攻略 1.用保湿喷雾或者用毛巾冷敷是暴晒之后最简单有效的急救{dy}步。 2.夏季户外活动之后,清洁时应选用较温和的清洁品,而且要用偏凉的温水清洗,水温过冷或过热都可能让本来就因暴晒而变得脆弱的肌肤进一步受到刺激。 3.晒后72小时是肌肤的“黄金修护期”,在这个时间内及时为肌肤补水降温是关键。选择晒后急救产品时应以补水、xx舒缓为主,成分也要尽量温和简单。 4.如果晒后肌肤出现发红、发烫、刺痛状况,意味着紫外线已造成肌肤严重缺水,甚至已经引发了一些细胞损伤和小炎症。除了用晒后急救产品及时补水降温,后续的日常保养品同时也应减少到基本的清洁、保湿、防晒,以免刺激到脆弱肌肤。 5.暴晒之后,很多女生会迫不及待地涂抹美白产品,这很可能导致肌肤过敏。正确的做法是待到通过急救舒缓,肌肤状态初步恢复平衡之后,才能开始使用美白产品,浓度较高的美白精华{zh0}待到肌肤恢复之后再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