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侦察连深入越境捕俘记
云雾一漾一漾地笼罩着远近的山峦,高耸的山峰就象大海里的礁石一样时隐时现,白色的云就象厚重的絮缠绕在山腰,顺着山壑往上爬,快到山顶又退了回去。阳光照在上面散射出万道霓虹。飘飘渺渺,如临仙境。从老山方向时而传来沉闷的炮声,似乎战斗已经平息下来,但这种平静可能预示着更大的危机。
  1984年12月9日,我所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xx{dy}侦察大队第二十五分队为了惩罚越南xx对我边境地骚扰,奉命从我边境一侧第十八号界碑处潜入越境,对越南人民军驻河江省渭川县板升乡之敌进行回击。
  我边境某林场笼罩在雾海之中。12月10日凌晨2点,我们出发了,前来送行的有{dy}侦察大队副大队长等主要领导。在黑暗中他们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
  泥泞陡峭的1816高地矗立在我们面前,热带原始森林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茂密的丛林寸步难行,树叶遮挡的雾水足以比得上江南三月的黄梅雨,根本没有路,工兵拿着砍刀在前面开路,我们气喘吁吁往上爬行,时儿传来武器的碰撞声。“真他妈难爬。”有人发牢骚了,没办法,我们借着树枝腐烂发出的磷光慢慢往山顶蠕动,经过近四个小时地爬行我们来到了山顶。山顶上一片泥潭,不知道东南西北,更不知道我们的目的地,原始森林中5米以外什么也看不见,确立站立点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只好停下来,拿出地图对照参照物来研究,经过近30分钟地摸索终于在地图上确立了站立点。我们继续前进,山顶的水竹修长婆娑,婀娜多姿,一摇,里面水声清脆。巨大的古木耸入云霄,互不相让,争光争水。腐质物足有30公分厚,一脚下去,泡沫四溅。
  在没漆的泥中爬行体力消耗巨大,我们每人背着60斤的物资就可想而知了,不知不觉,天又暗了下来,可能又到了晚上,只有这个概念。回想起来,这{yt}我们只爬了一公里。晚上是难熬的,细雨霏霏,连日不晴。我们只好每两人一组,上面用一块约2平方米的塑料布一拉,用来遮挡雨水,下面再用同样的塑料布垫下用以防潮。此晚,我和罗店的刘洪波一组,早早地吃了一袋方便食品,一瓶酸辣菜,两块巧克力,一张煎饼之后就睡下了。说是睡下,但怎么也睡不着,除了要防敌人地偷袭,还要防各类野兽地骚扰,雨水洒在脸上,凉凉的,泥浆溅在背后,嗖嗖的。就这样我们时梦时醒,好不容易等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我们简单地吃了点东西又出发了,情况与{dy}天相似,只是越往前走越觉得危机四伏,离开了自己的国土,就象婴儿离开了妈妈,缺乏安全感。为了免遭敌人的埋伏,我们一路走山脊,每个战斗小组之间相隔一定距离。越往前走森林越茂密,泥浆也越深,我们已经没有鞋和脚的概念。我们在原始森林中艰难爬涉,爬了半天又回到了早上出发的地方,迷向了,我们又停下来休整,等待黑夜的来临,晚上,我和永兴老乡王章勇住一窝,办法与前{yt}相似,只是更加劳累,睡着了。
  当森林中有一点能见度的时候,就预示着第三天已经来临。没有鸟语花香,没有阳光明媚,没有热火朝天,没有燕歌莺语。这里只有寂静,八点钟的时候,师侦察科长召开全连大会,严厉宣布;“同志们,我们已经来到了敌人的境地,这就要求同志们,一切要按战时纪律严格执行,不许发出半点声音,严禁说话,避免武器碰撞,要为这次行动负责,为百十号人的生命负责,如果有谁违反战场纪律,坚决按战时纪律执行。同志们清楚了没有。”除了风声和雨声外,回应他的只有寂静和战士们的喘息声。
  静悄悄的,我们又出发了,到下午的时候,我们来到了一个高地,这个高地与我们要埋伏的1377高地有点像,我们权当是1377高地,并埋伏下来,几个小时之后没有敌人的任何动静,于是我们又派人前出侦察,发现错了。怎么办呢?天已黑了,我们只好就地休息。
  第四天吃了点东西之后,我们又去侦察,无奈怎么也无法确立站立点,只好在地图上任标一点,算出它的坐标请求炮兵开炮,此时我们都掩蔽起来,以防误伤。“通讯员,报坐标,请求炮兵炮火支援。”连长下命令了。十分钟之后,嗖嗖三发炮弹间隔十秒落在不同的三个目标。我们根据炮弹的爆炸声音和先后顺序基本确立了站立点。
  我们继续前进,来到一条山涧,只见水流清澈,卵石斑斓,草果林立,苍翠欲滴,古木参天,腐树横陈,苔藓青绿。别有一番热带雨林的野景。沿溪流而下,我们来到了一个三叉溪口,我们走的这一条与另外一条在此会合,轻悠悠地蜿蜒东去。如此险境不能大意,马上派人在溪口戒备,此处留下一个组,其余组继续前进。沿着主河道,我们来到了溪流左侧的一个高地,上面有越军埋设的竹签、地雷等障碍物。竹签已经腐烂,地雷已经失灵,对我们构不成威胁。由于情况复杂,地形险恶,我们不敢大意。在这里侦察了半天之后又回到了假1377高地(说是1377高地,后来才知是1459高地)。
  晚上我又和刘洪波睡在了一起,午夜时分,有人说有敌情,搞得慌慌恐恐,其实是庸人自扰,虽然如此,我们还是警惕万分,这毕竟是战场。
  第五天早上,我们吃了点东西,放下所有的行囊,只带上各类武器装备,轻装出发,寻找真正的目的地——1377高地。一路上树藤竹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寸步难行,不知方向,只是照着地图拿着指北针凭感觉前行。途中经过一片花椒林,这是一片自然的未经开发的处女地,椒林茂密,潮湿阴暗,果实累累,空气清新,里面似乎还飘荡着一股椒油味。这些果实我们无暇采摘,警惕往前搜索。翻下一道山峰,前面豁然开朗,只有一片茅草地,这可是一个更加危险的地带,不易掩蔽,易遭伏击。我们警惕地拉开距离,依次前进。穿过了茅草地翻下一道山岭下到一个山溪,在这个地方我们进行了简单地休整和战前动员并规定了联络暗号:越xx狼代替,老百姓用狗代替。完毕,我们各自进入潜伏位置。在此途中,当我来到一个山头时,正巧有越军一公安兵背着枪朝北走去。我心理十分害怕,假如敌人发现了我们,那就只有挨打的份,因为没有任何依托物。庆幸,敌人没有发现我们,大摇大摆的走了。此时天已经黑了,进入潜伏位置已无必要,况且我们的食品没了,只得返回1459高地。
  在此之前,我们通过望远镜,侦察到了敌人的一个炮兵阵地及其它一些军事目标,并在地图上一一标出,然后仔细校对,算出坐标,到时给炮兵指示目标。
  我们摸黑往回走,一路上只能借助树枝腐烂发出的磷光前行。这一晚我们终于没有回到1459高地,只得两三人一伙,背靠背坐在烂泥团里。这个滋味是可想而知的,天上下着小雨,坐在泥浆里的感觉,真是饥寒交迫。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我们继续往回走,中午的时候我们到达了1459高地,因为有近24小时未进食,我一下子吃了两块压缩干粮,一瓶桔子罐头,一瓶酸辣菜,巧克力早已没有,再加上大量的水。这一下吃饱了,然后美美地睡一觉准备明天的战斗。
  第六天,我们一觉醒来,森林里好象充满了阳光的气息,一切都显得那么有精神,到处烟雾蒸腾,树枝招展。我们带好自己的装备,再加{yt}的口粮又出发了。经过艰难地爬行,我们于1984年12月15日顺利到达潜伏位置——越南河江省渭川县板升乡之1377高地,潜伏地丛林葱郁,密不透风,三四十号人埋伏于此后无踪无迹。我们的正前面是一个三叉路口,我所在的组就潜伏在其中的一条上,捕俘组在我的右侧,距离20米。火力组由指南针、刘洪波、王明华、程贵三、王克明五人组成,排长王明华为组长。捕俘组由连长带常示劲等七人组成,捕俘组的右側是工兵组,它的后面是接应组,接应组的后面是保障组,保障组的后面是支援组,一字长蛇阵直至国境线我方一側。此时我的心里紧张复杂,心里象十五个吊筒打水七上八下,但我还是xx下来,在一张方便食品袋的背后写下了这样一则通告:
  可恨越军,不断骚境,太不老实,特来教训。
  中国战士:指南针 1984年12月15日下午17时30分
  写完之后我把它挂在一根树枝上。正在这时左前方那条主道上传来叽哩呱拉地说话声,排长王明华用颤抖的声音向连长报告:“狼来了,狼来了,请注意。”就在这时打着绑腿的两名越军唰唰唰从我眼前走过,我的心情紧张到极顶,好象一张嘴心就会从口里跳出来似的。一阵寂静过后,捕俘组还是没有任何动静,怎么回事?捕俘不成功?原来越军根本没有进入伏击圈,而是从三叉道口的另一条道上溜之大吉。这三名越军运气大大的好,纯属意外。不要急,不能调整潜伏位置,否则会暴露目标。这是连长的命令。我们只好继续潜伏下来,又过了大约十分钟,走来一名越军和一名老百姓,排长又颤抖着报告:“狼一名,狗一条过来了,注意捕俘。”又是一阵沉默,敌人与前面的一样,从那条叉道上溜走了。我们心里后悔万分,要是选对了位置,我们早就大功告成。这不能怪谁,地形太复杂,只有继续等待,俘虏总会有的。就在此时,叽哩呱拉的声音又传来了,循声望去,三名越军朝我们走来,前面的越军扛着一只冲锋枪,后面的越军背着一个白布袋子。排长又用颤抖的声音报告:“狼三名,狼三名,注意捕俘。”这回就看运气了,越军从我鼻子底下擦过,甚至能听到他们呼吸的声音,我的手也几乎抖动起来。二十秒钟过后,“哒哒……哒哒哒”,这是微冲的声音,敌人这回真的进入捕俘圈。“快,注意火力,协助捕俘。”排长下命令了。于是,副班长程贵三和刘洪波负责警戒敌人来的方向,我,排长王明华,班长王克明马上赶到捕俘圈。枪,是程宗仁开的。按规定,是严禁开枪,只有我们火力组才能开枪。到后三名越军有两名儍哩巴几地站在那儿,脸色煞白。另一名越军倒在地上,额上有两个枪眼,汨汨地流着血,可能已经死去。我冲上去给了两名越军其中的一名一个横钩拳,放倒在地,并摘下他的帽子和装着碎米的袋子。其他的战友架着俘虏往回撤。
  这当儿,听见枪声的越军发现了我们,并用“60”小钢炮向我们射击,炮弹不停的在我们身边爆炸,我们时儿卧倒时儿前进,我拿着越军帽子和袋子跑得快,排长命:“指南针。”“到”“前面开路。”“是”这下我跑得更快,其他的战友架着俘虏不停地在我后面追。在我经过一片玉米地的时候,遇上了电台兵张成林,我说:“快,请求炮火支援。”他立即用明码报告:“请求上级炮火支援,炮火支援。”大约两分钟过后,专配于我们的两个加榴营的炮弹呼啸而至,经过我们头顶的时候弹道如一条黑线,狠狠地砸向敌人的炮兵阵地,越军阵地在我们的轰炸中灰飞烟灭。穿过了玉米地,到了溪流边,一望,这是悬崖峭壁,足有二十米高,我可是开路先锋,影响了任务完成是要负责的。没办法我只好向后面的战友发出了此路不通的警告,他们绕道而行,而我则须从此下去,于是我奋不顾身地滑了下去。xx滑梯感受不好,加速太快,作战服磨破了,臀部难免受损。正当面临粉身碎骨的时候一棵树枝救了我,在滑行途中我的枪带正好挂在它的上面,人也就悬在了半壁,不然,不堪设想。空中飞人稍作停歇,然后下到谷底,又攀缘而上发现xx已经走到我的前头,俘虏仍然被十几个人扛着,快速地向原始森林中隐去。
  我伏在一个山坡上,负责掩护,此时的xx忙而不乱,工兵正在埋雷,接应组和支援组都上来了。只见敌人的阵地硝烟弥漫,烈火腾腾,敌人对我们的炮击已然没有威胁。此时的**已经失去了一个指挥员的应有风度,只见他气喘吁吁,脸色苍白,由通讯员扶着追赶xx。因此可见,这场战斗的实际指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4650xx侦察科科长石科长。到了丛林就得到了{zh0}的掩护,越军再多也把我们没办法。此时天已经黑了,丛林里更是伸手不见五指,俘虏由我们轮流背着,我们依次牵着前面战友的衣角朝前蠕动,一小时能走200米。我和班长王明华在{zh1}面断后,如果越军追上来了首先发起战斗的就是我们,但我们不怕。一是天已黑了敌人根本不知我们的踪影,二是我们在后面埋有地雷,再加上后面的战友都来支援我们。但要安全返回也是很困难的,主要是精疲力竭,饥渴难耐,行走困难。有的战友索性就喝泥浆水,这可是一脚下去冒泡的红色的水。有的战友运气好碰上一根响水竹,就用xx挖开一个洞享受一下xx的可口可乐,还真美气。回撤是困难,不能有灯光,也不可能人人有手电,怎么办呢?我们就把腐烂的书枝的磷光擦在每个人的背后,依稀可辨,朝前挪动身体。
  经过一晚地跋涉,我们终于于1984年12月16日来到了三叉溪口,兄弟xx的大队人马接应上来了,俘虏已经移交给他们。
  卫生组也上来了,他们将氯化钠注射液给我们一人喝了一小口,并吃了点东西,精神上来了,我们滑下了1816高地,回到了自己的国土。
  此次侦察作战,历时七天,俘虏越军一名,当场击毙两名,摧毁越军炮兵阵地一个,敌伤亡无计其数。我连无伤亡。战后,我连被昆明xx授予“英雄侦察连”光荣称号。


郑重声明:资讯 【英雄侦察连深入越境捕俘记】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