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7月7日报道 7月6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总统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正式开始了对中国为期五天的访问。这已是扎尔达里就任巴基斯坦总统以来的第五次访华。

在7月5日就巴基斯坦总统访华事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坦言,巴基斯坦xx与中国的核能合作问题。“中巴两国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进行着(核能方面的)合作,未来也将继续下去。”在谈到有关民用核能的合作时,马苏德·汗这样表态。

中巴核合作一直牵动着印度的神经。

就在扎尔达里抵达中国的当天,印度总理特使、国家安全顾问梅农结束了对中国的访问。在3日至6日的访华行程中,梅农与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国务委员戴秉国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晤。

“对于中巴间的核合作,印度一直都不太舒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教授、南亚问题专家韩华对本报记者表示,核问题应该是梅农访华的重要议题之一。

不过,中印官方媒体均未就此发表评论。新华社6日报道,温家宝总理5日在会见梅农时表示,中印“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一个健康、稳定、富有活力的中印关系对于两国和亚洲乃至世界具有深远意义”。

核合作纷争

印度对中巴核合作的新近担忧来自今年2月的一份协议。当时,中、巴两国政府就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恰希玛兴建两座新反应堆签署了xx框架协议。

6月24日,核供应国集团46国全体大会在新西兰举行。印度媒体在会前的报道中一度声称,印度将联合美国在46国大会上就上述合作,向中巴两国发难。不过,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印美始终保持了沉默。

韩华对本报记者解释说,印度官方最终选择沉默和其自身对核技术的需求息息相关。在46国全体大会上,美国提议修订关于浓缩铀与再加工技术转让的限制,希望禁止尚未签订《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获得相关核技术。在印度、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的反对下,美国的提议被搁置,新限制将暂缓实行。

自身也渴望获得大国核技术转让的印度“的确没有办法在核供应国集团大会上发出太大声音。”韩华说。

与此同时,美印在民用核技术上的合作,也使得美国无法对中巴核技术合作指手画脚。

2008年印美签署民用核能合作协议之前,核供应国集团对印度有着长达数十年的核贸易禁令。印美协议签署后不久,核供应国集团在维也纳会议上同意解除针对印度的全球核贸易禁令。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在推动解除禁令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扎尔达里此次访华再度将中巴核合作推回印度视线,但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未必会有过度激烈的反应。

7月5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公开表示,在扎尔达里总统访华期间,双方可能不会就修建核电站等具体项目签署更多协议。

中印并非竞争对手

“这次巴基斯坦总统访华,(印度)也不用神经太过紧张。”韩华告诉记者,卡尔扎里上任后的{dy}次来华就曾约定,每时隔三四个月就会走访中国一次。“他的出访已经形成机制化了,这一次来和上一次来也只间隔了四个多月。”因此,她认为,此次卡尔扎里访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也并非格外针对印度。

尽管如此,印度仍在卡尔扎里到达前派出了“中国的老朋友”梅农。

曾经担任印度驻华大使的梅农被称为“印度外交部走廊里的中国人”,其祖父曾于1943至1947年间担任印度驻华专员及特命全权大使,其叔父则于1985至1987年间担任印度驻华大使,梅农的父亲则曾任印度驻拉萨总领事。

“梅农与中国关系不错,派他过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韩华说。

新加坡国立大学南亚研究院访问研究员Singh博士告诉本报记者,中印间关系微妙,同为发展中国家在许多国际事务上有着共同利益,但同为亚洲大国又有着地区矛盾和贸易摩擦,因此不能简单以“竞争对手”概括。

他以气候会议时中印两国的表现为例,认为那时候的中国和印度就步调非常一致。

当然,5月中旬以来,中印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经济摩擦,例如印度政府5月17日要求在印的华为中兴全面披露所有者资料。敏感的边境问题也一直时隐时现,有分析人士据此认为,中印关系开始走低。

Singh却表示,即便中印关系真的开始走僵,此次中国邀请巴基斯坦总统访华,也不一定就是为了借此平衡印度。

路透社5日分析文章称,中国急需为自己的核技术和核反应堆寻找买家,而能源短缺且与中国一向交好的巴基斯坦近在眼前,对巴基斯坦出口核技术还能进一步在海外继续推销中国的核设备。

“不要总拿中印的不同体制、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特殊关系说事。”韩华认为,这都是意识形态化的表面东西,主宰中国和南亚次大陆关系“关键还在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