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综合报告(二)_物流公司_中国物流网

第二章 2007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特点

2007年,是中国物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许多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

一、物流产业运行的特点

2007年,我国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较快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加快,与GDP比率略有上升。

(一)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略有上升

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增幅比2006年提高4.7个百分点。受油价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影响,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上升0.1个百分点,由2006年的18.3%提高到18.4%。但仍比5年前的2003年下降0.5个百分点,比10年前的1998年下降1.8个百分点。

表4???????? 1998年以来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


年份

运输费用

保管费用

管理费用

社会物流总费用



1998

10.3

6.7

3.2

20.2



1999

10.6

6.0

3.3

19.9



2000

10.1

6.0

3.2

19.4



2001

9.9

5.9

3.1

18.8



2002

10.0

6.1

2.9

18.9



2003

10.4

5.9

2.6

18.9



2004

10.6

5.6

2.6

18.8



2005

10.2

5.8

2.5

18.5



2006

10.0

5.9

2.4

18.3



2007

10.0

6.1

2.3

?18.4


?

从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来看,保管费用增长最快,运输费用仍占总费用的一半以上。

表5????? 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结构分析


项目

2007年(亿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社会物流总费用

45406

18.2

100



运输费用

24708

17.6

54.4



保管费用

14943

21.2

32.9



管理费用

5755

13.6

12.7



?

在运输费用中,道路运输费用所占比重{zg},航空运输费用增长最快。

表6???? 2007年我国运输费用结构分析


项? 目

2007年(亿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运输费用总计

24708

17.6

100



道路运输费用

15623

17.9

63.2



铁路运输费用

2521

11.3

10.2



水上运输费用

3403

23.4

13.8



航空运输费用

270

26.5

1.1



装卸搬运及其它运输费用

2643

11.3

10.7



?

在保管费用中,利息费用所占比例{zg},配送费用、包装费用增长最快。

表7???? 2007年我国保管费用结构分析


项? 目

2007年(亿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保管费用总计

14943

21.2

100



利息费用

6310

16.6

42.2



仓储费用

3876

19.9

25.9



货物损耗费用

824

17.4

5.5



配送费用

562

37.6

3.8



包装费用

529

38.2

3.5



流通加工费用

2628

30

17.6



保险费用

152

19.3

1



?

(二)物流业对服务业与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大

2007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 7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2006年提高5.2个百分点;占全国服务业增加值的17.6 %,比2006年上升0.5个百分点;占GDP的6.9%,比2006年上升0.2个百分点。从2003年以来,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

表8???? 近5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统计


年份

物流业增加值(亿元)

比上年增长(%)

占服务业比重(%)

占GDP比例

(%)



2003年

9112

15

16.2

6.7



2004年

10776

18.3

16.6

6.7



2005年

12271

13.9

16.8

6.7



2006年

14120

15.1

17.1

6.7



2007年

16981

20.3

17.6

6.9


?

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三)各种运输方式普遍提速扩容

2007年,全国完成货物运输总量225.3? 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 9.9万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7?? %和11.8 %。公路运输占货物运输总量的比重{zg},水路运输占货物运输周转量比重{zd0}。

铁路运输能力有较大提高。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带动铁路货运能力增长12%。同时推出一站装车、一站卸车的快运直达班列新产品,组织了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和双层集装箱班列,增加了行邮班列、行包专列、五定班列、往返班列、重载货物列车、集装箱班列、小汽车物流班列等货运列车。第六次大提速共铺划16条五定班列运行线,比上年度增加22条。共开行集装箱五定班列12327列,同比增开4011列。全路战略装车点由2006年的240个增加到300个,战略卸车点建成450个,专用线从11871条整合为10000条。

公路运输总量继续放大。2007年,日均运送货物将近5200万吨。随着车辆超限超载治理长效机制专项行动的开展,全国治超监控网络的完善,以及计重收费制度普遍推行,公路货运车辆大型化速度加快。2007年,我国重型卡车销售量前10个月就超过了2006年全年的水平,全年达到47.85万辆,同比增长58.6%。在路桥费、油价等运输成本大幅上涨,而运价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市场分散化竞争格局出现转机。部分经营不善的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加快退出市场;大中型企业通过延伸服务范围,增加服务内容,加快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

水路货运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我国经营跨省运输的国内水路运输企业4000多家,从事国际运输的船公司260多家。我国运输船舶达19.4万艘,1.1亿载重吨,集装箱箱位达85万标准箱,总运力已位居世界前列。中远集团拥有和控制船队总规模突破5000万载重吨,巩固了全球第二大国际航运企业的地位。2007年,长江干线的货运量突破11亿吨,比上年增长11%。沿江大型企业所需80%的铁矿石、40%的原油、83%的电煤,都依靠长江水运来保障。

航空货运服务模式发生显著变化。2007年,我国登记注册的航空公司有31家(其中货运公司8家),另有9家批准筹建,多种所有制企业进入民用航空领域。全民航共有58架货机,分属于8家航空公司。香港机场与浦东机场的货运枢纽作用越来越明显。据上海机场公布的结果,2007年浦东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251.15万吨,增长了14.61%,居全球第5位。而香港机场,在全球货运量下降的环境下,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牢牢占据全球第二的位次。

(四)仓储设施接近满负荷运转

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3个大型仓储企业的经营情况调查,样本企业2007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6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经销业务收入149.5亿元,比上年增长86.8%;物流业务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实现利润总额2.78亿元,比上年增长39%。

物流业务中,配送业务增长27%;物流加工业务在经历了2006年下跌之后,2007年大幅回升48%,全年加工钢材收入达1100多万元;现货市场摊位数增长21%,客户交易额大幅度上升,现货市场收入增长了10%;质押监管融资业务充分发挥了仓储企业控货能力强的优势,先后与400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合作,融资额超过了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经销业务中原材料贸易增长较快,由国内贸易扩展到国际贸易,贸易利润对企业利润总额的贡献达45%左右,成为支撑仓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相对而言,传统的仓储保管业务增长缓慢,全年增长率只有4%。仓储企业越来越多的谋求综合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发展,以保证整体盈利能力的提高。

货物的流量增大,使社会对仓储设施的需求大量增加。据63家企业统计,全年库房空置率只有3-5%,其中12月份库房空置率只有2.4%,这远远低于业界公认的正常空置率20%的指标,外租库房增长了33%。货物吞吐量达到7934万吨,比上年增长10%。这是在基本设施没有增加基础上的增长幅度,也是趋于饱和的增长速度。

?

二、物流市场的特点

(一)工商企业物流需求快速增长,费用支出增加较快

工商企业销售收入呈快速增长势头。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被调查的4650家工商企业2006年销售收入合计为92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47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流通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44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工商企业销售收入快速增加,表明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规模相应增长。

工商企业物流费用支出增加较快。上述《报告》显示,4650家被调查的工业和流通企业2006年物流费用汇总支出735.4亿元,比上年增长21.8%。被调查企业中,利息费用增长31.6%,保险费用增长29.6%,信息及相关服务费增长28.3%,配送费用增长26.7%,管理费用增长24.9%,运输费用增长21.6%。此外,仓储费用增长14%,流通加工费用增长5.3%。在物流费用构成中,运输费用所占比例{zg},为62.9%,略低于上年63%的水平;保管费用占16.7%,管理费用占20.5%。

各行业物流费用率差异明显。《报告》同时指出,工业生产行业物流费用率较高的仍然是非金属矿物制品、橡胶制品业、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行业,2006年分别为18.2%、18%、16.2%、15.5%、14.9%和13.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加工、有色金属,这些行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相对较低。流通企业物流费用率较高的是纺织服装日用品零售、文体用品零售、综合零售和食品饮料烟草零售行业,2006年分别为21.8%、19.9%、14.9%和14.1%;纺织等日用品批发、机械等设备批发、废旧回收、矿产品化工品批发,这些行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相对较低。

(二)制造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供应链管理出现新的需求

物流需求社会化步伐加快。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专注于核心竞争力。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经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延伸。如,武汉钢铁公司将供应物流及销售物流的运输管理职能重组,组建武钢物流管理公司,2007年武钢物流管理公司开始统一规划和调度集团物流运作。原太钢汽运公司经分离改制,重组为太原钢运物流公司。又如,上汽集团公司将物流业务外包给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2007年两公司的物流合作向纵深全面展开。安吉的物流服务能力已经覆盖到上汽的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核心环节。

供应链管理出现新的需求。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随着现代物流方式迅速向采购环节延伸,供应链管理在我国加快发展。跨国公司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将中国企业纳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例如通用电气、惠普、奥林巴斯、摩托罗拉、戴尔、IBM、柯达、沃尔玛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发展变化,推动了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迅速发展。国内连锁零售业的快速扩张,使得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越来越重要,几乎所有大型连锁企业都在力图优化自己的供应链。一些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品牌企业已发展了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发展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xx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2007年,制造业物流发展明显加快,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与物流业更加融合,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如,中远与宝钢签订了为期20年的铁矿石运输合同,中国远洋集团成为宝钢30万吨船型的全球{zd0}合作伙伴。上海汽车工业集团积极推进在传统制造业务中实施物流业务外包,降低整体物流成本35%以上。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招商局物流集团合资组建物流公司,直接经济效益每年超过1000万元。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民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四川长虹民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资本融合,实现联动发展。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得到了业内专家、地方政府、制造业与物流业{lx1}企业的普遍响应。100多家企业提供了书面交流材料,400多人出席会议,12对xx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当场签署了合作协议。

(三)物流市场集中度提高,物流企业规模扩大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07年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物流业务量上升较快。对不同物流企业类型分析,2006年调查的综合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37.9%,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22%,运输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只增长了10.3%。调查显示,调查物流企业物流业务量增加最快的是包装量、配送量和流通加工量,2006年分别增长182.8%、107.1%和62.2%;配送收入、流通加工收入等现代物流业务收入分别增长97.4%、53.5%。表明现代物流无论是业务量、收入指标还是增长速度都明显快于传统物流业务。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推出了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前50名物流企业名单。这个名单与上年发布的名单对比,主营业务收入在30亿元以上的由13家上升到18家; 20亿元以上的由18家上升到24家; 10亿元以上的由34家上升到35家;排序第50位企业由3.55亿元提高到6.22亿元。其中虽有统计范围逐步扩大的原因,但仍然可以看出物流市场集中度提高,物流企业规模扩大的发展趋势。

?

三、物流企业的发展特点

(一)国有物流企业加速改革重组

国有企业积极整合物流资源,强化产业链条的控制能力。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挂牌成立,邮政政企分开工作基本完成。中国远洋集团强化国际航运战略资源积累,在继续投资国内港口及码头的基础上,目前已投资于香港、新加坡、埃及和比利时的港口码头。中国外运集团力图通过内部整合和外部收购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化综合物流集团。2007年10月,香港上市的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斥资11.06亿元收购母公司包括沿海的货运代理、船务代理、仓储及报关等资产;年底,又以7000万元入股江阴港20%的股权,按照专业化要求和业务属性进行整合重组。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加强战略资源控制,“五定”班列在90条铁路线上开行,覆盖全国220个城市。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强化终端能力建设,门到门配送服务覆盖城市发展到783个,经营网点总数从2006年的1353个发展到1855个。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整合分散的运输、仓储、码头和汽车销售、检测、维修、保养等资源,建立较具规模且规范化运作的汽车物流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以集团重组整合为契机,先后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开拓承担成品油和部分省市化工产品及航空油料公路运输配送业务。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国有资产战略重组,从传统的运输服务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型。

国有物流企业加快与国内外{lx1}的制造、商贸企业以及重点物流区域建立稳定、全面的合作关系。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签署物流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外运为中化提供物流外包服务。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和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联盟,中铁快运公司将承担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所有采购和销售的物流任务,并担任其在铁路系统的经销总代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航运、码头、物流、船舶修造、能源资源开发、金融业务等相关方面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

国有物流企业加快专业化经营,服务产品创新有新的发展。中铁快运通过大客户物流解决方案的实施,形成了“网络仓库+24/48”、“全程供应链管理+物流与商贸相结合”、“冷链物流”等商业新模式。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仓单质押融资xx全年可达300亿元,同比增长{bfb},质押监管收入增长200%。中铁现代物流参与地方物流园区的建设、运作及管理,实现“管理输出”,网络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2008)综合报告(二)_物流公司_中国物流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