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巴黎文学》杂志
社长兼主编:陈湃 位置:法国巴黎 杂志简介: 本刊以弘扬中华国粹,讴歌中法友谊,赞美法华侨社,以文会友,培养新秀为宗旨。内设:“侨社风华”、“人物春秋”、“笔阵纵横”、“自由论坛”、“新苗茁壮”、“诗联撷萃”、“丹青翰墨”七个专栏, 是个纵性刊物。 本刊发行全球,在各国均设有联络处,深受海内外读者和文友的欢迎。 博友如欲投稿,请帖到《巴黎文学圈》:http://snct.q.sohu.com/ 陈湃先生还拥有自己的博客: 搜狐网頁的博客是: http://chenpai.blog.sohu.com/ 美国文学城网的博客是: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1118
| ||
红地毯 英国 吴仁二
长长的一块鲜红而光亮夺目的地毯,铺在飞机梯口前,让贵宾在下机时踏上而安步,这是国际间迎接国宾时,繁琐礼仪次序中的{dy}度见面礼。 古往今来,红地毯迎宾是象征了来访者的尊贵与地位的崇高,人们也往往以此来衡量访客的级别和受重视的程度。 身为一国元首,获红地毯的礼遇,于今基本上已成为通例。但通例也有特殊情况的分别,比如台湾的李登辉、陈水扁等人,虽也以“总统”自称,因他们只是中国一个地区的领导人,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未受联合国承认,地位也只能是次一等了。他们过境美国时,也因待遇的问题而常有争执,当然,红地毯是无缘踏上的。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杨尚昆当国家主席,胡耀邦为总书记,xxx则仍然是副总理,居于二线而主持大局。但当时xxx往美国访问,美国当局却以元首级别来迎接,在隆重的恭迎盛况下检阅仪仗队时,踏在红地毯上的英姿勃勃形象,于今记忆犹新。 红地毯代表了尊贵和地位,但在不适当的时间,不适当的环境,使用红地毯迎宾,却会引起了非常尴尬的场面。 话说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举国上下都掀起了如火如荼救灾工作高潮。据透露,国家主席xxx当时也去了四川灾区视察慰问,并以火车作为行程的交通工具。当xxx的专列到达一个受灾的县市了解灾情时,由于该市的火车站是新修尚未全部竣工,加上地震造成的影响,月台上凹凸不平,裂痕处处。当地政府官员为了迎接xxx主席,仓卒间将月台修平,且铺上了红地毯。 一切准备就绪,xxx乘坐的火车到了!火车司机按工作人员指示,将专车准确地停在红地毯所在的位置上。当车门打开,xxx正要下车时,看到了月台上铺上了红地毯,他拒绝下车,却命令火车继续前行了十多米,在没有地毯的地方下车。 xxx身为一国之元首,到地震灾区视察慰问,以红地毯迎接,虽说是应有的礼遇,但当时正值救灾救人,分秒必争的时刻,为官者显然遗背了xxx的本意,非常时期,争取时间救灾才是最重要,表面功夫,应可免则免,“以人为本”嘛!况且灾难,死人是悲哀的白事,而红地毡是喜庆的红事。{gjldr}去视察灾区,以红地毡接待,不是乱弹琴吗?xxx在这件事上很清醒,不踏红地毡是对的。 xxx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zy1}表现,正切中浮夸时弊,而树立了廉明的好榜样,为地方官员们补上了"如何做官,如何为民,不要拍马屁奉承上级的"宝贵一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