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寻租制造了高校“克隆生”链条_曹开林_新浪博客

  2009年以来,一系列“罗彩霞事件”层出不穷,教育部于当年下半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清查高校冒名顶替假学生。在中国957万高考生正在聚精会神填报志愿之际,南方都市报记者经缜密调查后发现,中国部分高校存在类似“罗彩霞”的“克隆”大学生并不鲜见。以河南西南部一所二类本科学院为例,在清查中有300多假学生被清退。(7月1日《武汉晚报》)

  如果说一起罗彩霞被冒名顶替事件,已经让公众目瞪口呆,一所高校内多达300余名“克隆生”,这足以令人震惊。更令人震惊的是,类似罗彩霞案中,直接通过关系冒名顶替的“克隆“手段已经是{zdj0}的方式。作为升级版,通过全套购买被顶替者的资料,为被顶替者重新办理户口,更换身份资料都显得有些过时,产业化地批量制造高校“克隆生”在一些地区已经见怪不该。完整的“克隆生”批量制造链条已经发展到,通过户籍警办出大批虚假人名的真户口,然后雇佣xxxx用户口上的名字参加高考,之后拿着高校录取通知书、户口、学籍等一整套东西,待价而沽。

  细究以上任何一种方式,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修改身份信息、户档资料,必然需要公安机关协助。而经办这一系列的xx,还涉及在校大学生、高中生、高中、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等多个环节。事实上,从这一链条建立起来那天起,每一个高校“克隆生”,都是系统性地xx联合作案所产出。而能够在多个环节中游刃有余地掌控和协调联络,必然有一个中间人。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要完成以上环节,一般人不可能轻易办到。

  当然,中间人未必是有权有势者,但透过中间人组织起来的这个链条,个中权力的腐败和寻租暴露无遗:系统性的xx比个体xx显然更让人绝望。如果“罗彩霞案”还仅仅是孤例,最多说明事件风暴中心的家庭有权有势,不过是通过自身的关系、金钱打通了各个关节,还不足以说明其他问题;但当制造高校“克隆生”已经成为一个微型“产业”,形成了完整的利益输送链条,则说明这一链条各个环节都存在权力寻租和腐败。

  权力的寻租和腐败直接后果是,每一个高校“克隆生”背后,即意味着有一位普通的考生落榜。这样的不公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对考生个人权益的损害,其对高招制度的公平性也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正是因此,必须彻底阻断高校“克隆生”制造链条。以上分析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简单地清理“克隆生”并不难。就像报道中的河南某高校,短时间内就清退了300多名“克隆生”。但清退的学生各有办法,这一链条也并未铲除。我们还遗憾地看到,涉案学校的名字、涉案部门在报道中都未能点出来,这至少反映了链条的水深水浅,也说明杜绝高校“克隆生”非教育部的清查举措所能打击。要真正击碎这一链条,必须对相关涉案部门、机构进行严厉惩处,特别是必须建立起防范其随意寻租、腐败的机制。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权力寻租制造了高校“克隆生”链条_曹开林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