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之旅:骑驴找驴,驾车看车- 钟师-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lx1}的 ...

《C5独闯尼泊尔之五》:骑驴找驴,驾车看车

汽车是很能表征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发达程度的高度计,也是衡量社会人群生活状态的一种间接表征。每到一个国家逗留,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和乡镇的农家庭院留神观察形形色色的车辆,逮着机会与当地人侃侃车,这都是从事汽车报道的人搂草打兔的习惯性动作。

  首都最繁华的商业区“泰米尔”入口处老旧的清一色奥拓出租车排队的景观

尼泊尔在亚洲属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作为一个农业国,自然城乡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大,我们驾乘C5就有便利从山间的穷乡僻壤看到城里的各色楼房。尼泊尔的国力积弱,政府更替频繁,对国家的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投入就不会加大和持续,形成蓝蓝的天、烂烂的路的格局。我们“欣喜”地发现只有从博克拉到加德满都的那条主路还比较平整一些。

幸亏C5是欧系车,底盘抗颠震的韧性较强,过一般的搓板路或弹坑路时能吸收震感,根本没有感觉被颠得五脏腾挪错位、或者悬挂系统被震到极限时得底盘被捶敲的怪声,动态舒适性显然超出了我们期望,如果换成另一辆娇嫩点的车,车折点寿是小事,在车里的人可就会被颠腾够呛。

   尼泊尔典型的城市巷道观象,开微轿都嫌拥挤,开进C5就成“移动路障”了。

我们在最有代表性的老城帕坦走街串巷时,看到绝大部分的道路都是很早以前的石板路,估计那时除了供步行用,还可以供牛车、马车行走,能撑上许多年。到了现在常年失修,加上逐年增多的机动车反复碾压,城里的许多巷道都显得凹凸不平,石板路成了搓板路,当我们驾乘C5进城,感觉就那么大的小城,东南西北直穿也没多长,没有坡道,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摩托车代步,只有当自己逛街时才知道这种路面是没法在上面骑自行车的,人要被自行车颠散架的。

城里的道路崎岖不平,城外的环路拥挤不堪。索性我们让C5“卧槽”,找个好地方存车,在城里宁可打的。

尼泊尔城市中满街的出租汽车几乎被陈旧的铃木奥拓一统天下,这种奥拓车型与中国九十年代初期的长安奥拓是一对孪生兄弟,尼泊尔的0.8升奥拓都是由印度最老资格的铃木合资企业MARUTI生产,从印度通过平原运到尼泊尔要比从重庆通过西藏运去方便低廉得多。估计那时奥拓是全世界{zpy}的小车,现在可被印度塔塔公司的NANO所取代了。尼泊尔的奥拓出租车都被狠使了十几年,乘坐起来象是快散架的破车,显然大部分出租车司机是换不起新车的,只有少数司机是换了较新型的现代汽车Aoo级小车,如GETZ,,司机也说不清是原装韩国进口的还是从印度的现代汽车组装厂运过来的,由于出租车都是统一按打表收费的,我们租车时宁可等成色{zx1}的现代微轿出租车,租车后询问过司机,说是购买现代汽车的新款微轿的裸价约合人民币为14.35万元,在中国也只值5万多元,加上各种税款,到手总价达17.5万元。私家车的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多,旧些的有大宇MATIZ、雪佛兰SPARK、现代SANRO等微轿和印度塔塔的小越野车,更新更上档次的有起亚PICANTO、现代 i20、铃木Grand Vitara,档次再升级的车型就稀罕了。

在尼能租到{zh0}的出租车大概就是现代品牌这类微轿了。背景中的几十年前的老房子不许破旧立新随便拆的。

在加德满都穿街时欣喜看到一家装潢一新的奇瑞汽车专卖店,于是进店参观牌照,与销售经理拉呱一番,QQ车应该能与其他外国同档次车有一拼,不知何故,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上不容易找见QQ出没,而号称世上{zpy}、离尼泊尔最近的印度NANO车反而也看不到。总体上看,尼泊尔的车市基本有现代汽车与铃木汽车所把持,档次以Aoo级与Ao级小车为主,与尼泊尔直接接壤的两个大国印度和中国的汽车现在都搞不赢远东的两个国家的汽车公司。

   我们在奇瑞专卖店深处发掘出一位美女职员,邀请过来与QQ合影,做成“香车美女”特别版。

小车当道固然与整体购买力低下有关,还有与城市现有的格局有关,别看尼泊尔是贫穷国家,但是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很有章法,许多有年头的老房子不允许拆,可以进行保护性的修缮,以保持都市传统风貌,也许这是政府部门的明智,一个很大程度上靠旅游业支撑的穷国,吸引全球游客的筹码就是保持完好的风土人情资源,祖宗东西弄荒了,旅游收入也就没了。但是老城保持了原有的风貌后,街道就不能拓宽,以前的老屋内庭院和外部公共区域都是几十年前的格局,难以承受体量大的汽车通过或日间停车,所以当地适合的车型主要是微轿。我们驾乘的中高级C5轿车首次懵懂懂闯入帕坦市的老巷就深有体会,C5开着就挡住了后面各种摩托车和微轿,找能停车的地方极其困难,只能开出老城找当地出租车带路找个合适的停车地方,以后城里溜达就靠步行或打个微轿出租。

在首都看到政府部委办公楼都是极其简陋的,无法与我们大多数县政府办公楼相比,挨着国家教育部的公共图书馆大楼是欧式老派建筑,倒是气派非凡,远比我们许多省会的图书馆气派。一路从博克拉、帕坦和加德满都看过来,城区内的老屋都还保留的较好,条件好的人家就能经常修缮刷漆,整得很有味道,国际游客在城区里转悠其味无穷。我国一些小城推出“老街”旅游概念,其实都是里外新造的“老街”屋子,与电影摄影的外景地似的。

城市里的公交车固然也有,更多的是招手即停、新旧不一的面包车,在城市内外跑的面包车许多都是成色较新的丰田大海狮。

  首都的教育部衙门的门面很简朴,有限的财政预算不是首先用来装饰衙门自己的门面,值得中国县级 

  以下的教育局(尤其是贫困地区)好好学习

我们xx的是在小学校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段里,城里跑着许多大巴或中巴校车,接送小学生,即使在乡村,常看见小学生搭乘路过的长途大巴上下车。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里,我们都看到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穿着整整齐齐的制服和皮鞋(也许是人造革做的),男生还得系上领带,显然家里再穷也得为孩子制一身体面的校服,说明社会对孩子受教育和读书之事还是很看重的。当初英殖民主义怎么掠夺尼泊尔的事我们不太清楚,但是至少大英帝国给各个殖民地国家留下的教育体系还是有可持续的传承作用。

  乡村学童上学靠走路,城市学童可有校车接送,但学童穿戴整齐都一样,体现对读书一事的重视。

尼泊尔是个小国,{zd0}的城市也没多大,但城市中的摩托车却无数,这与二十年前的泰国、中国等城市机动化进程类似。尼泊尔的青年们都喜欢骑摩托兜风,这是有关一种生活时尚或者对生活态度问题,与现在中国城市青年人大量买轿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差异只在于购买力的升降差别而已。我们在参观尼泊尔历史上有名的廓尔喀军团的博物馆里,看到一幅珍贵的照片,40年代希特勒送给那是的国王一辆1936~1940产的梅赛德斯-奔驰轿车,中国式8人大轿抬人,而尼泊尔派了80人来抬车,千辛万苦跨国无数坎坷险路,把“贡品”抬进了王宫。清末外国人送慈溪的那辆初期的奔驰车就很简单轻便,估计8人抬就够了。1950年的《国家地理》杂志报道此事的文章里写道:与惯常的车载人不同,尼泊尔是人载车。

    王宫博物馆前等候信号灯时的车辆,目前私家车还是以摩托车为主。

我们在尼泊尔的三个城市转悠了多天,还没看到与C5同档的新车,C5在那里的效果就象奔驰S级在中国的效果,目标有点过大,我们只在街上吹吹打打办喜事的车队中看到一辆八十年代款的老奔驰车殿后。建议中国车旅者自驾进尼泊尔{zh0}选用有部分越野功能的Crossover或捷达等比较皮实和不太惹眼的轿车。逛新马泰就象街上看百货店的橱窗陈列,逛尼泊尔就象看路边特色工艺品小店,我们充其量只是走马观花一下,细细深入旅游,尼泊尔还有大量充满魅力的旅游项目,比如乘xxx在天空翱翔,惊险漂流、探国家自然保护公园,从西藏开车去尼泊尔车游仍是一个很值得的选择,定会让去者回味无穷。

    爹眺望加德满都城景,儿望外国人对着的相机玩意儿。各国儿童的天真无暇表情总是很有趣的。

     正好过一个宗教节日,孩子头上抹油,脑门铮亮,眼睛化了浓妆。

     

(连载之终篇)

郑重声明:资讯 【尼之旅:骑驴找驴,驾车看车- 钟师-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lx1}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