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用白色粘土作胎,以含铜、铁、钻、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作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坯体表面,在800℃左右的低温中一次烧成。其彩色并不xx三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绿、白为主。迄今已发现烧造唐三彩的窑址是河南巩县、陕西铜川、河北内邱。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和埃及等地均有唐三彩出土,说明当时已输出到各国。日本、朝鲜并由此仿烧,制成了“奈良三彩”和“新罗三彩”。
唐三彩具有很高的价值,原因有二: (1)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金属(铜、铁、钴、锰等)氯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和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这是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 (2)唐三彩的陶塑以人物俑、马俑和骆驼俑的塑造最为有名。特别是三彩马,头小颈长,膘肥体壮,眼睛炯炯有神,富于艺术的概括力。其中以白色三彩和黑色三彩最为名贵。1989年12月12日,国际苏富比拍卖行拍卖的一件唐三彩黑马在英国伦敦以4955万英镑成交。以黄、绿、褐为主的马则价值略低,比如 1991年6月10日,佳士得拍卖行有一件黄、褐彩为主的“三花饰马”仅拍得6.05万英镑。 古代三彩质地疏松,有腐蚀痕迹,往往还有钙一类的锈斑,而现代复制品及商品生产的则无上述特征。古代三彩釉色深沉、柔和、微暗,而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