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国际贸易市场经济的现状- 陈静-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 ...

  一、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

  1、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近些年来,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外资企业在占整个加工贸易的比重由1998年的64.5%上升到2007年上升的81.86%,9年间比重提高了17百分点,贸易额增长了2.4倍。同期,国有企业{jd1}额保持增长,但所占比重比10年前年下降了13.36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却发展非常迅速。民营企业加工贸易额由1998年的20.8亿美元,占比1.4%,上升到了到2007年的284.54亿美元,5.18%。从加工贸易规模也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发展趋势良好。1998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额仅相当于外资企业的1/45、国有企业的1/24。到2007年,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规模上升为外资企业的1/16,国有企业的2/5。

  因此民营企业的增长速度不仅高于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但尽管如此,外资企业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其在对外贸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表明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外资企业的投资。

  2、加工贸易产品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转变

  我国早期加工贸易从服装、鞋帽、纺织、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起步,发挥了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目前,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据业务统计,2007年1-6月,全国机电产品进出口额5332.5亿美元,增长21.3%,占全国外贸进出口的54.4%。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099.5亿美元,进口2233.1亿美元,分别增长27.1%和14.3%,占全国外贸的56.7%和51.4%;机电产品出口净增额659.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增量的55.8%,增幅同比回落3.5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全国外贸出口增幅0.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进口净增额278.3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口增量的41.5%。

  3、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比提高,梯度转移趋势逐渐显现

  2007年上半年,东部沿海省市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加工贸易出口额的97.3%。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占比为2.7%,比2006年同期提高了0.5个百分点,改变了中西部加工贸易比重5年保持2.2%不变的格局。山西、陕西、江西等省份加工贸易出口增幅达到68%-250%。

  二、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加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

  我国加工贸易是从东南沿海开始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山东、福建、浙江沿海开放城市。2005年仅广东省就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2.5%;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出口达371.5亿美元,增速高达48.3%。上海、山东、福建3个省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也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而西部10省、市加工贸易合计仅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左右。加工贸易的这种地区分布特征,是外商直接投资地区分布结构的反映。同时也使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入东部地区,给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当前,东部沿海地区受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影响,部分加工贸易产业特别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寻求转移;而中西部地区受产业配套、运输成本、物流效率、营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未具备承接转移的条件,也难形成东中西地区之间有效的传递和转移机制。

  2、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正在不断的被削弱

  廉价劳动力优势是支撑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可是,近年来周边国家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劳动力成本低、素质不断提高,比较优势日益凸现,与我国形成了有力竞争。如越南为吸引外资制定了比我国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且劳动力成本更低,对我国产生了较大的竞争压力。当前,随着我国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以及生活费用的不断提高,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优势开始削弱。另一方面,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缓慢,也制约传统产业发展。

  3、加工贸易的“出口导向”性加剧国际间的贸易摩擦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从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起步,虽然目前产品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产品结构中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仍然过大,服装、纺织、机电零部件等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加工贸易的主导产品。这类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普及标准化,需求对收入的弹性小,出口增长乏力。虽然当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贸易比重不断上升,但真正体现技术水平和要素含量的先进技术设备和重要中间投入产品等均未能实现国内生产替代。因此,以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加工贸易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出口导向性,造成我国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对世界经济变化的高度敏感和对外部需求的高度依赖,加深了这些产业的不稳定性。

  2007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已接近82%,这么高的外贸依存度与我国传统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磨擦的重要原因。同时我国加工贸易产品出口的数量过多且价格过低,导致最近几年外国对华反倾销起诉案件明显增加。到2007年底,已经有101个国家(地区)对华输出产品提起反倾销起诉,共达412起,金额达到数千亿美元。

  三、对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

  (1)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出口优势产业。培育和形成新的外经贸增长点,建立以水力、矿产等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矿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能源加工,发展旅游业和边境贸易。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增强对资源性产品的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发展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的优势。进一步办好{gjj}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加工区。

  (2)培植中西部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因此培植西部特色产业集群是提升西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培育西部特色产业群的关键是要对产业进行专业化整合,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影响经济大局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品,实行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的倾斜式发展,在短期内迅速形成气候,打造区域性特色品牌。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交通运输建设,以增强整体运输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发以公路、航运为重点的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建成四通八达的路网框架,同时加强邮电、通讯、信息、网络、水利枢纽、电网、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西部与国内外的联系和资源共享,为国内外人才、技术、资金等经济要素的流入创造良好的环境。

  2、加快我国加工贸易的转型,鼓励企业设立技术研发机构

  我国目前的整体竞争优势仍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低技术产品或工序上,即主体技术和加工制造档次仍处于低端。我国与印度相比,虽然后者对外开放比我们晚12年,但印度近年来通过吸收新技术、海外分包合作以及委托加工制造,不仅在闻名的软件、信息技术咨询、呼叫中心、芯片设计以及未来的金融服务、工业工程、风险和行为分析以及药品研发等服务领域为跨国公司提供海外分包业务,从而大大压低了世界服务业成本;而且在汽车、制药、化学制品以及资本货物等领域正形成国际竞争优势,并吸引世界大跨国公司寻求规模化进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应当尽快把我国加工制造技术整体升级到中等档次,而且应加快形成生产性服务和研发、品牌优势。目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呈现新的特点,跨国公司开始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国内企业可以加强国际间的科研合作,不仅把加工贸易作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更要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加工贸易发展水平。同时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建议增加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将所有高新技术产业列入鼓励类高新技术产业之中,进口关键设备零部件和软件技术享受免征关税和增值税待遇。

  3、通过各种手段,积极的减少和xx贸易摩擦

  在贸易发展中出现摩擦是难免的,问题是要公正、合理地解决。其实在贸易摩擦问题上,美欧等发达国家一直在实行贸易的双重标准。何为双重的贸易政策标准:就是在大力提倡贸易自由化的同时自己又违背游戏规则实施贸易壁垒。加工贸易摩擦也仅仅是全球贸易争端的一个缩影。可以预见,更多的贸易争端也会出现在其他行业,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国应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2003年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3%,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极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从长远的战略来看,将扩大内需作为确保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战略,既有利于缓解贸易摩擦,又有利于避免可能的产业空洞化问题。至于怎样找到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就要盯紧老百姓的钱包了,中国老百姓的个人储蓄,体现了一种无奈,因为这种储蓄行为属于家庭防老防病防失业的基本自保措施,是承受消费需求约束痛苦的结果。因为日益高涨的房价,天价的医疗和教育开支,让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阶层收入者,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所以储蓄就成了他们寻求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因此国家要以民为本,致力建设完善的基础义务教育制度、廉价高效适用的医疗保险制度、失业救济制度、公平透明的廉租房分配制度等,通过建立能体现社会公平的基本保障体系,消解百姓的后顾之忧,人们才能大胆而从容地消费,从而拉动内需实现降低外贸依存度,缓解贸易摩擦。

  4、调整出口优惠政策,引导加工贸易良性发展

  要解决由加工贸易多多优惠政策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就要对我国贸易政策要做出调整,努力使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1)做好贸易平衡要转变出口有功进口无劳的观念。在20世纪,由于我国长期外汇短缺,全国上下齐抓出口,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发展了,科技也发展了外贸出口上去了,因为大量顺差,引起了国际上的贸易摩擦,在国内也造成了一些不利因素,如牺牲了环境、资源、工人的福利。因此,目前全国上下应像重视出口一样重视进口。在总结、考核各级政府和官员的政绩、业绩时不要再只看出口额的传统,而改为看进出口贸易总额。

  (2)做好贸易平衡要调整加工贸易政策。我国一般贸易逆差,而加工贸易顺差,贸易总体顺差,也就是说我国的贸易不平衡是由加工贸易造成的。我们要研究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社会、环境的利弊。把存在弊端的领域,调整政策,由鼓励改为禁止或限制或允许,在税收等方面,采取与一般贸易相同的政策。

  (3)做好贸易平衡要调整外贸政策,由鼓励出口转变为中性贸易政策。出口导向政策使我国出口贸易与能源资源消耗同补快速增长。国家要重点考虑的是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对可能造成资源短缺的或环境污染的要取消出口退税甚至加征出口税,对出口预警将会被外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产品果断采取暂时取消出口退税的措施。不要造成我们给予出口退税,而进口国则征收反倾销税,实际上把我国的税收让渡给了外国,还限制了产品的出口。

  四、结论

  20多年来,加工贸易作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促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长卷上描绘了绚丽多彩的篇章。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其他贸易方式不可替代的。同时,我国加工贸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需要清醒的认识。事物在运动中前进,矛盾在解决过程中化为动力,认清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才能使之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

郑重声明:资讯 【我国区域国际贸易市场经济的现状- 陈静-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中国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