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运输的经济学分析基础(3)

上一篇写的是对于交通和交通区位的经济分析基础。交通行为显然包含运输行为,但是当运输生产成为一个产业,就会涉及人类更多的制度行为。因此需要再进行分析。运输是一种典型的工业生产。遗憾的是中国其实远为进入到实质性的中期工业化水平。所以中国的经济学家,也不可能理解工业化生产。对于流水线生产组织,具体的工序安排。除了少数坚持真实世界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家了解外。其实很多基本常识,我们的经济学家不会比生产线上的打工仔知道的更多。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

1、还是从“租”开始。出租车就是“租”的一种形式吗。可是我们要继续追问,坐公交汽车、地铁不是“租”的行为吗。其实都一样都是“租”的移动空间,完成“线”状的交通区位行为。其实即使私家车也同样是“租”的问题。你对于车辆的购买,可以理解为你从车辆生产者手上购买了车的{yj}租用权,也就是不用“还”而已。好了移动空间是租来的,表现形式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载运方式)。

2、究竟“租”了哪些多东西呢?这里要接上一篇文章的内容。交通行为的本质上对对于土地(平面)使用的一种(控制)方式。因此,你乘坐出租车交纳出租费用的时候,实际上交纳的是两部分的费用。{dy}部分当然是载运空间的费用,否则司机师傅可能会拒载;第二部分交纳的是引动空间的费用,即从A点到B点是有买(租)路钱的。这部分费用一般是以车辆购置和燃油税(养路费)的方式进行了交纳。

3、因此,从产权角度看运输,就很简单了。{dy}是载运空间的权利;第二是移动空间的权利。从在载运空间角度出租车与公交车的不同就很明显。其实在铁路售票中的硬卧、软卧、硬座、软座等等都是对于载运空间权利划分进行收“租”行为。引动空间的划分麻烦一下。公交车有专用道,凭什么私家车不能有专用道?这是只平行方向关系。凭什么在铁路上火车给客车让路?还有就是跨区位的连接过程,如车辆出国、通关等等。线状的运输被认为的隔断,权利需要重新划分。我们将这两点归纳为平行路权与联结路权问题。

4、移动空间权利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既然移动有权利,那么不移动的时候有权利吗?只要存在平行路权和联结路权,那么就必然涉及到“等待路权”。高速公路都会预留一些停车道。等待路权很重要!!!

因为在前面分析交通问题时,我们指出交通本质上是从土地控制。如果土地是被用来移动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速度。实现前后车辆之间的追踪使用,类似于买东西排队。此时对于土地的占用是不特定,赶到什么位置就是什么位置。行车组织中将其成为“移动闭塞”,在引动工程中总是存在一个引动的空挡进行调节。如果不引动了,变成了马路边上停车,性质就变了,等于将交通运输用地转变成了一般性的土地使用。实际上也就等于将道路用地转变为住宅用地。

5、这里可以牵引出一个重要的分析,对于城市交通问题中,收拥堵收费是移动空间收费。而停车收费是对等待空间收费。原则是看,对停车收费是更合理的一种做法,法理学的依据也更明确。严格的道路使用是指移动使用,否则就应当按照城市土地占用的基本水平收费。简言之,车辆开起来是一回事。车辆停下来就等于住宅用地,这样说法有些武断,但是从交通的本质就是提高土地利用水平角度,却是很正确的。

6、原则上,这里应当进行理论分析,还不应当涉及政策的指导。交通与运输是有区别,也有联系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可以比较顺利解释。当然这些都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依靠研究经济学或者是交通、运输的人都是比较难的。

交通问题的本质区位,也就是土地问题,是土地控制的问题,是争取人类生存空间的问题。所以交通问题是土地问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西方经济学中,尤其是晚近微观经济学逐渐忽视土地的重要性,以及传统的区位研究的重要性。这事导致一般经济学家对于交通问题淡漠地主要原因。土地问题本质上生存竞争的问题,是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经济学抽象分离使得土地问题和交通问题被隐形的放弃。

运输问题的本质是租值问题,也就是生产组织的问题,是一般性的生产而已,“卑之无甚高论”。运输的复杂是产权制度下的权益分配问题。{dy}是载运空间的问题;第二是平行移动空间和联结移动空间问题;第三就是非引动空间问题,这是由载运空间和问题衍生出来的。本质上倒是一个交通的问题。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交通与运输的经济学分析基础(3)】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