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的梦之曙光
{dy}次知道“电动汽车”,还是在美国文坛上享有较高声誉的行业作家、加拿大的阿瑟·黑利的xx小说“汽车城”里看到的。那是在1979年的夏季,正值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出版阿瑟·黑利的系列行业小说,我立即兴奋地购买了希翼已久的、届时陆续出版的“汽车城”、“{zh1}诊断”、“钱商”、“大饭店”、“航空港”计五本,收藏至今。当时的购买价在8毛-1.2元之间不等,现在翻看,页已纸黄,还好还好,文字尚健在,意思也还都是原汁原味地魅力不减当年,字里行间依旧在不懈地散发着那汩汩的诱人气息。
“汽车城”出版于1971年。在“汽车城”里,电动汽车的字眼儿是随着当时美国xx的汽车工业头号评论家埃默森·维尔出现的。在华盛顿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埃默森·维尔针对他心爱的几个固定靶子——通用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进行大举炮轰。
埃默森·维尔指责,汽车工业的三大公司犯下了“贪婪、罪恶阴谋和任意利用公众信任以谋私利”的罪行。所谓阴谋,就是说,他们仍旧不去发展取代汽油发动的车子,也就是电动车和蒸汽车”。
埃默森·维尔说:“我们既然有技术力量能让人登上月球和火星,那么汽车工业也就能生产一种十分安全、没有缺点、不会污染周围环境的汽车。”
埃默森·维尔指出,汽车和石油工业,共同拖延了技术的发展。技术上有了这样发展,本来早就可以制造出性能良好的电动车或蒸汽车的。论据很简单。假如制造这样一种汽车,那么在污染空气的内燃机方面的巨额投资势必化为乌有。
1969年7月20日星期日,东部日光节约时间下午4点17分42秒——人类(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
3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
虽日月穿梭般地来去,可地球上人类世界满地蠕动的入眼汽车,仍然是汽油动力汽车。我想,这个见解很有前瞻性同时也不无道理的埃默森·维尔,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肯定早已暴怒而亡。
其实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做着电动汽车的美梦并从此希翼着它的诞生。
很明显,电动汽车有{zd0}优点:汽车本身不排放污染大气的有害气体,即使按所耗电量换算为发电厂的排放、除硫和微粒外,其它污染物也显著减少。况且由于电厂大多建于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人类伤害较少,而且电厂是固定不动的,集中的排放,xx各种有害排放物较容易,目前也早已有了相关可操作性很强的商用以及实用技术。
由于电力可以从多种一次能源直接获得,比如,煤碳、水力、风力、核能等,电动汽车还可以充分利用晚间用电低谷时富余的电力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利用,大大提高其经济效益。
一些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正是这些优点,使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应用,已经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热点”,一个新兴的能源供给。
目前,电动汽车的困难是:无论采用何种新型的材料能源,蓄电池的体积能量比还是太低,即蓄电池单位重量储存的能量太少。并且,各种新型蓄电池的价格曲线仍然还处在马鞍形曲线的上升沿阶段,导致电动汽车的蓄电池较贵,尚不能形成商用的经济规模,故购买价格较贵。
至于使用成本,有些试用结果表明比汽车贵,有些结果则显示仅为汽车的1/3,这主要取决于电池的寿命及当地的油、电价格。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目前{zd0}的障碍就是位于配套地位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价格影响了产业化的进程,与混合动力相比,电动车的产业链上,更尤其需要相关多行业基础设施的配套,而这根本不是一家企业以及多家企业所能解决的,需要各相关产品的同步技术进步以及多类企业的联合配套,这是一个大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汽车制造商一家的突破。
更主要的一点,是政府部门对本国汽车制造业制定的技术政策和发展方向,包括技术标准、产品认证、对口业务管理、硬件配套设施,比如充电站、等一起建设,才会有大规模的实施和推广的可能。
昨日欣闻,沃尔沃电动汽车将在京首航,因此感想颇多、联想翩翩。虽然在埃默森·维尔提出电动汽车近40年以后,电动汽车方裹着优雅的小脚姗姗来迟。慢是慢的真不少,晚是晚了太多。但终归,还是来了,令我们仿佛看到了电动汽车的梦之曙光。
相信电动汽车的问世可以唤醒人类能源危机的新一轮希望,幻想可能会有那么一个明媚的春天,人类会有更大的科学技术突破,可以有效利用沙尘暴、龙卷风、泥石流、海啸、地震甚至火山爆发等xx强大的自然能量,以及实现摄能、换能、储能、释能、用能,从而可以更有效地解除人们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和日见枯竭的担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存。
自然界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我们人类有不尽不竭的大智慧和强大的创造力,在无污染的地球上健康地生存,对人类绝不只是一个梦想。此时,xxx主席的一句诗:欲与天公试比高,突飞至眼前。人类豪情冲天、魄力魅地的,惟有中国的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