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种植业种业体系调研报告(2)

五、首都新型种业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实施科技兴种战略,增强种业科技支撑能力

实施科技兴种战略,增强种业科技支撑能力的实质就是开展科技创新工程。增强我国种子产业竞争力,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根本,优良品种是基础。鼓励重点良种企业及相关的科研单位,瞄准国际育种技术前沿,坚持走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的路子,形成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育种持续创新能力。通过引进和开发创新种质资源,应用高新技术育种,培育一批适宜大范围推广的突破性新品种,既是提高种业竞争力的前提,也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紧紧瞄准科技发展的前沿,充分利用育种科研的{zx1}成果,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加快各类作物新品种选育步伐;二是要充分发挥我市种业科技和市场优势,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创新,实现市场与科技资源的紧密结合;三是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扶持,一方面要加大执法管理力度,切实有效保护品种权,另一方面,对育种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等基础理论研究,对主要农作物常规品种的培育和推广,要作为公益事业来抓,组织联合攻关,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探索采取政府一次性买断育种家成果,供社会生产使用的机制办法,鼓励多出优良品种。

1. 加强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监管,促进种质资源共享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计划在未来要积极开展以下工作:(1)优异种质资源的搜集整理。通过广泛搜集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使我市进入中期库的优异种质资源材料达到10万份(其中瓜菜5万份,粮经作物5万份),并对现存及新收集的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分类、保存和性状鉴定;(2)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通过建立有中心控制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对优异种质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存档,开发应用处理软件,对于高效育种的材料进行适生地分析,筛选{zj0}利用方式和途径。同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国际国内间种质资源合作交流网络";(3) 建设种质资源更新圃。根据我市气候生态多样性特点,建立3个由政府直管的封闭式可以进行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种质更新的种质资源圃150亩(其中设施圃30亩),每年鉴定、更新繁殖种质5000份,使该基地设备先进、条件完善、管理先进,达到国际水平;(4)核心种质资源改良和创新。利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技术有机结合,对核心资源材料进行改良和创新,为培育多态性品种利用奠定基础;(5)建设优异种质资源示范园。建立华北地区农作物重点优异种质资源示范园130亩,服务北京和相同生态区的商业化育种,使该园成为华北地区农作物种质调配中心。

2. 加强育种技术创新,加速良种引育筛选及其产业化

加强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利用高新技术如分子标记技术辅助育种和航天搭载诱变技术、转基因技术以及细胞遗传学技术(如利用非整倍体、单倍体、多倍体、倒位、易位等技术创造育种中间材料)与常规技术结合进行育种,有目的地引进国内外优异质种质资源,加强主要农作物以及瓜菜作物种质创新研究,进一步加强高产优质、专用、多抗玉米和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展特异性品质育种,如:优质特用小麦、高产优质和淀粉工业及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鲜食作物、出口红小豆、保健大豆品种、优势瓜菜、道地药材、名贵花卉、牧草、优势果树等作物新品种的引种、育种,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和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为了治理裸露农田,应用生物覆盖技术,减少沙化污染,要加强生态型及经济生态型作物育种工作,如抗病、抗虫以及高效(氮高效)、耐旱节水型作物育种。通过种业科技转化平台,整合和优化配置种业资源,加速名优新品种的产业化,通过种业带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3. 种子质量检测高新技术体系建立

随着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种业科研中的应用和种子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开展种子质量检测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提高种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促进种子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建立种子质量检测高新技术体系中,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种子DNA指纹库

目前全国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玉米品种有数百个之多,每年参加各省市和国家区试的玉米新品种达数千个,新审定的品种数以百计。在众多品种中,很难通过形态性状将其准确地区分鉴别。这种状况一方面给种子管理部门、品种保护部门以及广大的种子生产者、经营者和种植者带来很多不便,另一方面也给一些生产经营假冒种子或窃取他人亲本进行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以可乘之机。 用一般检验技术难以识别品种的真实性,给种子监管造成困难。为此应用SSR技术体系的优化及多态性引物的筛选、核心引物的确定、多重PCR反应、绘制杂交玉米种子DNA指纹图谱和制定国家或行业标准等,建立杂交玉米种子DNA指纹库,可以解决一般检验存在的鉴定时间长、占地、费工、准确率较低等问题。

(2)建立转基因作物鉴定及品种纯度鉴定方法

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发展迅猛。2003年,全球转基因播种作物面积已达5870万公顷,占全球播种面积的4%。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播种面积将达到全球播种面积50%,到本世纪末将看不到非转基因作物。目前全世界转基因种子商业价值已达到44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200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在加快了转基因作物品种的选育和商品化种植进程的同时,还引进大量国外转基因作物品种和转基因产品。目前我国年进口转基因大豆已达1500万吨左右,并经过不同的途径已进入食物消费链。市场上大豆油绝大多数是以转基因大豆为原料。为了发挥首都的科技和信息优势,保障转基因作物及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促进转基因种子及其农产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在建设北京市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及农产品监督检测中心的同时,种业科研、管理单位联合攻关,开展转基因作物种子及相关产品的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T-PCR、SSR分子标记技术、基因组DNA Southern杂交分析、基因芯片检测等技术,建立起转基因定性、定量检测系列技术体系,开展转基因生物种子及相关产品的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争议的仲裁提供可靠的依据。北京市转基因农作物种子及农产品监督检测中心将具备保存样品在500份以上,年检测能力达到5000份样品以上的能力。

(3)农作物种子健康和活力检测技术研究

种子活力是决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制约种子质量提高的"瓶颈"。国际上对种子的检验指标包括净度、发芽、活力、真实性与品种纯度、水分、种子重量、种子健康等多项指标,但在我国更多注重的是除种子健康、活力外的其它指标。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种质资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病原菌随种子传播的风险性随之加大。通过技术攻关,按照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的技术标准,建立适宜的检测种子健康和活力的方法体系,建立种子健康和活力检测技术规程,制定种子病菌{zd0}允许负荷量标准,并应用于日常种子质量检测工作中,对加强种子质量管理,为农民用上放心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推动种子企业竞争能力建设,做大做强首都种业

1. 加快建立现代种子企业制度

加快建立现代种子企业制度的实质就是开展体制创新工程。加快国有企业转制步伐,积极培育一批育繁销一体化龙头种业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以企业带动种子产业的发展和农户致富。深入调查和剖析民营企业发展的经验,推进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国有种子企业在种子产业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目前仍然是促进国有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新品种推广和种子营销的最重要条件,但是国有种子企业的运行机制上普遍存在着管理效率低下、产权责任不清、政府管理控制过多以及自主性不强等弊病,成为国有种子企业自身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以人格化产权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体制创新是进一步激发国有种子企业活力,提升其竞争力的必经阶段和当务之急。

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政企分开问题,涉及面广,是一个系统工程。我市应根据北京市具体情况和国家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国有种子企业,采取不同的改革转制办法。

对于有一定基础和规模的国有种子企业可通过引进外来资本和管理或通过内部管理层和职工持股等方式,在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逐步从农业行政部门分离出去,成为真正的产业主体和市场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这种类型的企业转制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在资产剥离和人员分流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扶持和指导。

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和基础的区县级国有种子公司,可以借鉴怀柔和顺义区种子公司的改制模式,实行资产并购或者重组或实行管理层和职工买断的方式。对于资产规模不大且有一定地区竞争优势的区县级种子公司可以采取个人买断的方式,彻底转成私人企业;对于资产规模很小或资不抵债的国有种子公司可以考虑撤销后并入农业服务机构,不专门从事种子经营,而主要进行新品种推广工作或成为大中型种子企业的代理。

对于有一定科研优势和规模的科研型种子企业可通过引进企业家人才并实行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持股的方式,在实现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成为独立于其原主管单位或由原主管单位参股的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也可采取与大中型种子企业联合、重组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共赢。

对于中央、外地在京种业企业、外资种业企业及民营种业企业等其他类型种业企业主要是优化环境,为他们的发展壮大尽可能创造宽松、公平、公正的环境,并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

国有企业改革要有紧迫感,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建议北京市农业局联合北京市农委、国资委、财政局、发改委等部门尽快出台《关于我市国有种子企业转制的指导意见》。

2. 打造xxxx,培育特色种业

xxxx是产业的xxx,xx产业发展方向,并左右着整个产业的发展。xxxx的竞争力代表着整个产业竞争力。专业化、特色化和创建名优品牌是提高种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建设将培育一批能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种子企业或集团。

当前我市种业xxxx地位不突出,经营的产品雷同,科技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名优品牌建设刚起步,产业聚集度低,现代职业企业家人才匮乏,不具备特殊优势。今后做大做强种业,打造种子xxxx,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继续大力推进"育、繁、销"一体化。种子产业化经营是xxxx经营的主要特征,外联市场和基地,内抓制度和科技创新,按需组织良种生产、加工,把种子产业链各环节衔接起来,按照"育、繁、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规模经营和优质服务,实现种子市场份额的增加和效益{zd0}化。打破单位、部门、所有制界限,走联合道路,实行扬长避短、优势互补,进行人才、资金重组,引进和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建设大型和超大型育种、繁、销一体化企业。

(2)重点扶持种业xxxx。在农业发展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种子起着先导和决定性的作用,优良品种的推广能够满足人们对产量、品质等各方面的更高要求。由于种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农业GDP所占份额还较小,同其他农产品生产销售不具有可比性。然而由于其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特特殊地位,全社会都应支持种子xxxx的发展,如在财税和信贷方面,继续对种子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将种子xxxx纳入银农工程服务对象,以解决种子收购占用资金量大,周转慢,利润低,xx困难等问题。

(3)加强商业化育种。通过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实现商业化育种从国有科研机构的剥离,使企业能得到政府支持开展育种和研发,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利用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的优势,向市场提供最适宜的品种。科研机构将主要从事基础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理论支持。

3. 实施品牌战略,创建首都名优种业

品牌是商品价值、服务水平、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市场上品牌的竞争是较高层次的竞争,xxxx的多少,代表着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目前我市的如"中蔬"、"京研"、"奥瑞金"、"德农"、"一特"、"搏发"等几大品牌,与国际知名的种子品牌如"孟山都"、"先正达"、"圣尼斯"等,在知名度和综合实力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表现在企业的规模、管理、技术、种子质量、服务等方面,还缺乏国际竞争力。创建一批知名的种子品牌,是做大做强首都种业的重要任务。

为此首都种业的发展将以绿色奥运和实施"221"工程为契机,借鉴国外种业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度创新,整合种业资源与优势,充分发挥首都种业的比较优势,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各类种业名优品牌2-3个,立足国内种业市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和首都特点的现代化种业。

4. 着力培养现代种业人才

建设北京市种业体系的重要任务是着力培养现代种业人才,开展人才战略工程。因为,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人才在种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人才培养远低于基本建设投资,但其效率更高,作用更加持久。启动首都种业人才工程,通过出国进修学习、国内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10-20名种业高新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实施种业企业家培养工程,加强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培训,联合北大、清华等xx高等院校举办MBA、MPA研讨班,培养出10-20名素质高、懂管理、守法经营的种子企业家和种业高级管理人才;同时加强对种业各个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包括对种子科技推广人员、质量检验检疫人员、种子生产加工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培训种业技术人员50名。每年将有计划地组织邀请xx国际种业专家来京讲学1-2次,加强与国际间种业的交流与合作,使我市的种业人才能够适应种业国际化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首都种业发展环境

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优化首都种业发展环境的实质是开展管理创新工程。随着《种子法》及《北京市农作物种子条例》的深入贯彻,我市种业管理进入法制化阶段。为了保障种业科技、经营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行为,保护健康有序的竞争,为了适应种业发展的新形势,将实施种业管理创新工程,以优化首都种业发展环境为总目标,以技术和资金为支撑,以基础建设和公益性服务体系建设为工作重点,以提高服务意识和执法队伍素质以及转变职能为突破口,为首都种业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

1. 加强执法管理体系建设

执法管理体系是建设首都新型种业体系的重要保障。《种子法》和《北京市农作物种子条例》的颁布实施,为种子行政管理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武器。我市提出的"加强制度建设,优化首都种业发展环境,努力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尽可能为首都种业健康、繁荣发展,创造宽松、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环境"的首都种业宏观管理基本工作思路,对规范种子市场、促进首都种业健康繁荣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管理与经营机构分设中的"重分设,轻建设"的问题,影响了种子管理服务效能的发挥和执法的公正性。

为此,今后几年主要工作包括:清理和完善种子管理的法律法规,使种子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合法化,并实现种子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彻底分开,建立现代化的种业宏观管理体系,彻底解决种子管理机构编制和经费、装备问题,将执法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通过加强培训和考核,建立一支知法、懂法、用法的300人种子执法队伍,并培养和引进熟悉种子业务的法律专家型人才3-5名。

2. 加强种子质量监测体系建设

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民的利益。目前我市大部分种子生产基地区县级种子管理部门还缺乏必要的种子质量检测设施和手段,特别是在种子管理和经营机构分设过程中,原有的检测机构大都划归种子公司所有,在实施种子生产市场监管过程中,难以在源头上通过技术手段实施种子质量监控,并做出相应处理。

种子质量监测体系建设重点是:以北京市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为中心,在种子生产核心区,建设3-4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分中心,并使各区县种子管理站都要具备能够进行常规的种子质量检测能力,形成全市商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网络;对全市主要农作物种子和xxxx实行种子质量认证,对其他作物种子实行资格认证,为我市种子发展国际贸易服务;加速分子生物技术在种子真实性及种子纯度鉴定上的应用,为种子质量纠纷案件提供仲裁依据;在山区、半山区、平原等不同条件,建立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种植基地5个共50亩,在海南建立种子检测和品种鉴定、繁殖基地100亩;对种子质量检验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和年终考核制度,使全市种子检验员具备大专以上水平和独立开展检测的能力,确保种子质量监控工作顺利开展。

3. 建立规范化的品种评价体系和育种成果快速转化平台

农作物新品种区试鉴定、示范(中试)、展示体系是育种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和平台。通过对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品质、应用价值性状进行科学鉴定和评价,并确定适宜的栽培技术,是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依据和进行种子管理的重要内容。北京作为全国种业科研中心,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尤为重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市品种试验工作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存在着没有固定试验点、试验条件简陋、鉴定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到试验结果的科学性和xx性。至使某些品种虽然经过区试审定,但由于条件所限无法对品种各方面特性进行鉴定,在推广后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尽快建立固定的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完善品种评价技术体系,搭建种业科技转化平台,是我市种业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实施"1.1.5"工程,即在京郊建设1个占地500亩的功能齐全和实行标准化规范管理的{gjj}综合品种试验展示中心,开展国内外各类农作物品种引进试种,为国内外企业展示品种和发布品种信息,承担国家品种试验任务,进行国际交流。建成后每年可以承担1000个以上品种的引种试验鉴定、区试,安排100个新品种展示任务,筛选出高效、优质、安全的各类农作物新品种30个以上。同时可以安排国内外引种筛选鉴定试验以及开展技术合作交流。此外建设完善1个200亩的市级品种试验展示中心、5个50亩以上的区县级各类优势作物品种试验展示基地。形成我市规范化品种试验网络体系,使之功能齐全、条件完备、技术手段先进,具备承担各类农作物国家和市级品种区域试验、展示的能力,同时承担国内外引种筛选鉴定试验以及开展技术合作交流,促进我市的品种试验展示工作上档次、上水平。

通过转化平台建设,提高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的xx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促进我市优势育种成果的迅速推广,充分发挥种业科技在全国的{lx1}带动作用。

4. 加强首都种业贸易信息和会展平台建设,发挥首都种业发展中心作用

在现有"北京种业信息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和开发其在互连网上的功能,将种业法规政策、科研育种、生产经营、扩繁推广以及加工包装等多方面信息汇集起来,建立集信息收集、分类、分析、预测、咨询、互动(中英文版)于一体的具有强大功能支持的种业信息平台,实现国际种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及时准确地为政府决策和企业营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产品。

同时,通过社会融资,在海淀区原北方种子交易市场,建设一个占地面积72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的"北京中关村国际种业科技贸易交流中心",使其具有商贸、会展、信息交流等综合性功能,成为首都种业与国内外种业交流的一个窗口和商贸、会展平台。

此外,通过包装和改进服务,进一步提升丰台全国种子交易会的档次,利用已经在业内形成的旺盛人气和办会经验,探索出一条凝聚企业产品、研发成果、管理政策、优秀人才在内的多方面信息的交流和种子交易模式,交易额由目前的4亿元左右提高到6亿元左右,逐步打造出{zj1}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种子交易会之一,使之成为首都种业的一个会展平台。

5. 强化北京种子协会服务服务功能,促进种业行业规范化

北京种子协会的成立为首都种业企业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了桥梁,具有自律、协调、监督、维权和促进种业贸易发展的独特功能,是政府监管种业的补充,必将在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交易秩序,保证公平交易,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目前该协会仍然属于官办协会,下一步将在政府支持指导下,实现机制转变,与行政脱钩,成为具有独立法人的企业内部组织,向广大会员提供优质服务。

6. 加强政府监管种业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改革行政许可、审批制度,依法清理各项行政规定,建立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的运行体制和机制,加强宏观调控。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改变过去管理就是"设卡"的思维模式,以方便企业为目的,简化和规范办事程序,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立和完善规范性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明确责任,公开透明,加强行政监察和管理,坚持政务公开,要分期分批公开向企业征求其对政府机关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四)落实"221行动计划",发展首都优势种业

1. 发挥玉米和小麦研发优势,建立优质粮种产业带

利用我市在种业发展上的自然资源、市场拓展和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和完善优质小麦、玉米的良种繁育体系,带动我市优质粮食籽种业发展,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平原"优质小麦种子带"和北部山区"杂交玉米种子带",实现部分地区籽种替代粮食生产,显著提高京郊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致富。

(1)优质小麦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2.3工程")

北京市科研单位集中,小麦育种实力雄厚,种质资源丰富,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一直在北部冬麦区占主导地位,可以为北部冬麦区冬小麦优质高产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多年来向周边省市推广了一大批小麦新品种,如"丰抗号"、"轮抗号"、中麦2号、京冬6号、京411、京冬8号以及新育成的优质品种京9428、中优9507 等,都先后成为北部冬麦区的主栽品种。

北京平原的气候条件适宜强筋小麦的生长,生产力水平较高,机械化水平较高,贮存条件相对较好,生产的种子质量决大部分可以达到国家种子标准。而且京郊平原地区耕地相对面积较大,群众基础较好,容易集中形成较大规模、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种子生产田,可供种子生产的面积达上百万亩,可以实现小麦种子规模化生产。

北京作为北部冬麦区小麦种子交易中心,以前每年向周边省市提供约1000万公斤的小麦良种,北部冬麦区4500万亩的小麦需种量达7亿公斤,然而近几年来,由我市直接供应给外省的小麦良种数量,每年不足1000万公斤,2003年全市小麦种子销售数量共计744.8万公斤,其中向外省市销售数量为533.8万公斤,仅能够提供50万亩小麦生产用种。在优质小麦粮转种生产的调整过程中,在市场上种子价格比粮食高50%左右,比较效益明显,通过在京众多种子公司+基地运作模式,在满足粮食加工企业定单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向外埠北部冬麦区提供良种,发展我市优质小麦种业,具有非常大的空间,对于拉动京郊平原粮食生产效益提高,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市场前景广阔。

启动"1.2.3工程",重点发展优质小麦原种和良种生产,建立小麦种子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市良种场建设原原种基地1000亩,在通州、大兴、顺义、房山、平谷等区建设原种基地2万亩,在各小麦主产区县建设良种生产基地30万亩,年生产优质小麦原种、良种1亿多公斤,每亩优质小麦良种生产可比粮食生产增加收入150元左右,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4500万元,除供应本市外,主要销往外省,可为700万亩粮田提供良种。

原原种生产基地以水利设施改造、低温贮藏库建设、配备播种机、小型联合收割机等为建设重点,年生产能力25万公斤,可为3万亩原种田提供种源;原种生产基地以水利设施建设、容量200万公斤的仓库建设、配备种子精选加工设备、播种机等为建设重点,总规模2万亩,生产能力600万公斤,可为50万亩良种田提供种源;良种生产基地以水利设施、配备种子精选加工设备、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为建设重点。

(2)杂交玉米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8.5工程")

我市作为全国玉米的育种研发中心,每年有大量的新品种育成。近年来,我市科研单位和在京种子企业育成了一批具有国内{lx1}水平的玉米新品种,如"农大108",在2003年该品种在全国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占玉米生产面积10%以上。科技型企业不惜重金投入,加强玉米育种,我市又育成了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如"ND95"、"奥玉3009"、"京玉11号"等高产玉米品种和"都市丽人"、"绿色先锋"等鲜食玉米品种。为使我市的优势玉米品种进一步开拓外埠市场,在全国推广种植,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具有很大市场开发潜力。

京郊北部山区具有良好的自然隔离条件和光热条件,属于"黄金玉米带",为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推动山区整体经济发展,结合本公司优势,自20世纪70年代,以北京市种子公司为龙头的种子企业在京郊山区已累计安排了数十万亩的玉米杂交种制种生产,在发展籽种产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当地农民多年来有玉米制种的习惯,种子质量意识较强,且对制种技术较为熟悉,经验丰富。因此在北部山区开展玉米种子生产,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因此建设和发展杂交玉米制种产业,启动"1.8.5工程",即建立玉米原原种保纯繁殖圃100亩,亲本扩繁基地800亩,杂交制种生产基地5万亩,其中新增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3万亩。其中原原种保纯繁殖圃在怀柔宝山寺乡、密云番字牌等乡镇建设,亲本扩繁基地在怀柔喇叭沟门乡、延庆井庄和永宁和密云高岭乡建设,玉米杂交制种生产基地在怀柔宝山寺镇、喇叭沟门镇,密云冯家峪镇、高岭镇、溪翁庄乡,延庆永宁镇、刘斌堡镇、千家店镇等乡镇建设。建设重点是在基地现有生产条件基础上,完善种子基地的基础设施和条件。可带动2万余户农民制种,亩增收300元,可比粮食生产直接增收1500万元以上,推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2.大力发展特色种业

(1)优质出口豆类种业

我国是红小豆主要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约30万吨,主销市场为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年出口总量6万~7万吨,出口额为3000~4000万美元。随着农业劳动力生产成本的提高以及农业工业化进程加快,国外红小豆种植面积日渐萎缩,我国红小豆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大豆产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增长的需求,年进口大豆已超过我国大豆生产总量。

近年来,在北京市政府支持和引导下,出口创汇豆类生产在京郊得到稳定快速发展。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003年在房山、怀柔区、密云区、顺义区及辽宁、内蒙、河北等地安排出口创汇红小豆、大豆订单生产9万亩,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房山区为中心辐射京郊及周边省份的规模化生产基本格局。

为了推进我市出口创汇豆类生产,将在房山区建设5万亩豆类新品种展示及良种繁育基地,可提供100万亩豆类生产用良种,并通过xxxx进行优质出口小豆定单生产20万亩,年产各类小豆3500万公斤,可实现出口创汇1750万美元。可带动7万多农户,每年可使农民增收8000万元。

(2)优质专用甘薯种苗产业

由于甘薯富含人体所需的淀粉和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保健价值较高,同时,甘薯抗逆性强,害虫危害较少,农药施用量很少,适于功能性"有机"食品加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淀粉型甘薯可作为轻工业及食品加工业生产淀粉的原料;鲜食型可搭配成五彩薯经过精包装进入大饭店和超市;甘薯嫩茎叶可作为保健蔬菜;甘薯藤、薯拐、薯块以及工业副产品还可作为畜牧业良好的饲料加工原料。可见,进行甘薯的综合开发,对丰富国内食品消费市场和实现农业工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京郊有较大面积的沙性土地适宜种植甘薯,栽培历史悠久,目前生产面积已达10余万亩,主要集中在大兴、密云、顺义、延庆等区县。亩纯收入1000元左右,比一般粮食生产增加经济效益50%以上。目前通过引种,我市收集各种类型甘薯品种资源100多个,筛选和育出鲜食型、茎用型、加工型等新品种20多个,为新品种开发的打下了良好基础。

发展优质专用甘薯种苗产业,将在大兴、密云、延庆等区县建设甘薯种苗繁育基地,同时建立甘薯脱毒种苗生产车间,生产脱毒薯苗,每年可繁育各类型优质薯苗能力达10亿株,除了满足本市生产需求,还可供应周边地区,带动专业化定单生产,年可实现经济效益1亿元以上。

(3)优质专用马铃薯种薯业

随着西方快餐业在我国的发展,马铃薯加工食品开始备受欢迎。以薯条、土豆泥为基本原料的麦当劳、肯德基食品已占据我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目前,肯德基每年仅土豆泥一项在大陆的销售收入达3亿元;麦当劳在大陆有近470家连锁店(北京有88家)年销售薯条2万吨,销售收入为20亿元。据xx专家分析,到2010年中国将有5000-10000家麦当劳连锁店,每年将卖出50万吨薯条,价值500亿元人民币,按30%的利用率计需要150万吨原料薯。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发展优质专用马铃薯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马铃薯投入产出比为1:4,比大豆(1:2.5)和小麦(1:2)高,平均每亩纯效益达700-1000元,经济效益较高,并且在种植面积、单产、经济效益上具有很大的增加空间。北京市北部山区具有马铃薯种薯繁育的良好的气候条件,南部具有适合马铃薯下游产品开发生产的经济环境,北京市城区具有马铃薯产品、制成品的广阔的直接消费市场和贸易流通市场。因此,通过专用型无特定病原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与推广的龙头作用,辐射到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形成以农业生产基地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可以打造马铃薯从种植、加工、消费等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完整的农业产业化链条,为铸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打下基础,对增加农民收入、企业效益以及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发挥种业带动产业发展的作用,将在今后5年内在延庆县建立专用型无特定病原马铃薯种薯繁育示范体系,其中原原种繁育基地60亩,年产500万粒微型种薯;建立标准化一级种薯生产基地10000-20000亩,除了供应本市各定单生产基地用种以外,还可供应内蒙古、四川、甘肃、重庆、甘肃、宁夏和吉林等马铃薯产区。通过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利用我市科技、资源、市场优势,提高生产比较效益,引导农民致富,建设优势种业。

(4)特色优质西甜瓜种业

永定河洪积、冲积平原特有的沙壤土和蒙金二合土,为西甜瓜栽培创造了良好条件。大兴区自1988年举办"西瓜节"以来,已连续举办了十五届,促进了我市西甜瓜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常年生产供应西甜瓜15万亩左右,基本上实现了西甜瓜周年供应,形成了"庞各庄西瓜"和顺义"小店西瓜"等xx品牌西瓜,庞各庄镇还被农业部授予"中国西瓜之乡"称号。

我市作为全国西甜瓜主要育种研究中心之一,先后选育推广了响誉全国的不同系列西甜瓜品种。从日本引进筛选的"京欣一号"西瓜和"伊丽莎白"甜瓜等品种在全国各主产地广泛种植推广,成为国内最xx品种;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北京市蔬菜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北京市种子公司、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兴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应用DNA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卫星航天搭载技术等,先后育成了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小型西瓜、白皮甜瓜等十几个特色系列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推动了我市及外埠瓜类产业的发展,增加了瓜类花色品种,极大地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使各瓜类产地的生产效益有了显著提高。

为进一步推动西瓜标准化、专业化生产,解决xx品种种子价格高和农民育苗难的问题,将在大兴、顺义等区,建立标准化优质西瓜种苗生产基地100亩,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万株,除了满足我市xx精品瓜生产用种苗以外,还可供应河北、天津等地生产,生产效益达到1000万元以上;此外在顺义、延庆建设甜瓜亲本原种、杂交种生产基地300亩,每年可以生产10000公斤种子,供应全国市场,可实现经济效益5000万元以上。

(5)食用菌种苗产业

2001年全球食用菌产量为1000万吨,其中中国为650万吨,占世界产量的65%以上。我市2001年食用菌的总产量不过2万多吨,产值1.33亿元,人均消费量2公斤左右,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20公斤)。随着人们消费意识和对健康食品要求的提高,食用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房山区食用菌的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供应全市50%左右的市场,产业优势明显。目前,栽培品种达到20多个,以白灵菇、杏鲍菇等高价位品种为主的食用菌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在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科院植环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示范推广了20多项栽培技术,完善了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实现了四季有菇,周年生产,全区食用菌良种覆盖率已超过80%。

为了促进我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到2010年,将在房山区建设市级菌种研发中心和菌种生产基地,年产各类食用菌母种20万支,原种100万瓶,栽培种900万瓶,菌袋8800万袋,以菌种带动整个食用菌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本地区的支柱型产业。按年生产能力8800万袋计算,市场平均价格为1.5元/袋,供应农民价格1.3元/袋,每年相当于直接扶持农民1760万元。带动周边地区农户2.5万户以上,在满足本区生产用菌苗的同时,60%的菌种或菌袋销往外埠,推动华北地区食用菌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6)道地中药材种业

怀柔山区已成为国内{zd0}的道地西洋参生产供应基地之一,通过当地政府支持和xxxx带动,形成了我市具有特色的西洋参产业。

近年来我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种植效益显著,特别是山区除了西洋参以外,柴胡、黄芩、甘草、板兰根等也逐步成为供应全国的道地中药材,随着大的中药企业定单生产带动,也已成为京郊重要的农业产业。但目前中药材生产上存在着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相对滞后,在人工驯化栽培条件下药效成分退化等问题,限制了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今后几年内将组织科技攻关,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开发推广西洋参、柴胡、黄芩、甘草、板兰根等新品种和优质栽培技术;扶持两家专业化育种和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中药材种业专业公司;筛选开发出适合京郊和周边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5个,并加快产业化进程;在大兴、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区县,建立药材种子(苗)生产基地1万亩,可使单位生产效益增加300元/亩,带动农户5000户。

3. 做大做强蔬菜花卉种业

(1)优势蔬菜籽种业

多年以来,我市瓜菜育种研发在全国一直处于{lx1}地位,形成了甘蓝、大白菜、番茄、甜(辣)椒、黄瓜、特菜等众多系列蔬菜优势品种,并已成为全国各主要蔬菜产区的主推品种,到目前累计推广面积数千万亩,创社会经济效益数十亿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出口精品蔬菜产业将成为京郊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北京的出口蔬菜生产面积达到15万亩,占到全部生产面积的20%,出口量为40万吨左右,出口额10亿元,在国内直辖市出口蔬菜列{dy}位,并且生产面积和出口量逐步增加。此外,我市各主要瓜菜产区在全国率先开发了礼品瓜菜、超市精品菜、观赏采摘菜产业,形成了一批xx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然而,随着都市农业的发展,特别是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人们对观赏型、保健功能型的精品蔬菜品种需求越来越迫切;在出口蔬菜生产中,存在着品种档次低、缺乏国际市场大量需求的xx蔬菜品种等问题;并且,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现有生产的蔬菜品种还不能够满足国际友人需求。解决上述问题,将为京郊农业产业提供巨大的商机。

因此,今后几年将充分利用我市在科技、自然条件和市场优势,加大名特优新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力度,年选育和开发蔬菜新品种20个以上,逐步实现部分品种进口替代。并通过加强蔬菜种业基地建设,促进我市优势蔬菜种业发展。重点发展延庆、密云和通州,建设2000亩蔬菜种子基地,主要生产原种和亲本种子,扶持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的蔬菜种子公司,促进我市优势蔬菜种业发展和当地农民致富,带动种出口蔬菜产业、旅游观光业、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

(2)花卉种苗产业

随着都市化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产业发展空间极大。目前国内花卉种苗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较少,名贵优新花卉品种进口居多。我市花卉品种选育和生产相对处于国内前列,是全国重要的集散地之一,百合、马蹄莲种球和蝴蝶兰组培种苗等生产初具规模,供应全国市场,并有大量出口,产业前景看好,但是目前自育的种类较少。今后几年要积极扶持一批集选育和生产开发为一体的专业性花卉公司,组织新品种选育攻关,大力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名贵优新品种,除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外,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当前要按照市场需求,在继续完善目前种苗生产工厂配套基础设施,建成各具规模、各有特色、布局合理、周年工厂化生产供应的各类花卉育苗中心,加强配送及技术服务,进行产业化经营。立足北京这个国际型的大都市,发展名贵花卉种子和种苗业,满足北京较高层次的需求。拟在丰台、顺义建立3-4个高标准的工厂化名贵花卉种苗繁殖基地,以多彩百合、马蹄莲、蝴蝶兰等名贵花卉品种种苗组培繁殖为主,各建设配套的组培车间1000平方米,育苗温室20亩。年产种球1500-2000万粒,种苗2000万株,花灌树1000万株,宿根花卉500万株,年产值2-3亿元。

来源:良种网(农资)|http://www.hiseed.com/



郑重声明:资讯 【北京市种植业种业体系调研报告(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