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_养殖_百度空间
    常规鱼类主要包括:、青鱼、鲢、鳙、鲤、罗非鱼、鲮、鲈鱼等鱼类。常规养殖鱼类的养殖仍成为内陆地区水产养殖的主流,成熟的养殖技术是渔民增收的重要保证。本人经过多年的养殖实践,现将常规养殖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要点总结以下,以供参考。
  1 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1清塘
  池塘{zh0}每年干池1次,干池后挖去过多的淤泥,宜保留底泥20cm左右,尽量把鱼塘改造成能储水1.5~2.5m的深水塘,干池后,使用生石灰100~150kg/667m2发浆全池均匀泼洒进行彻底xx。
  1.2底质改良
  对没有条件干池的池塘,可以首先使用“底质净”改良池塘的底质,降低池塘的有毒物,然后1m水深用含量≥90%的强氯精1.5kg/667m2进行彻底的水体xx,杀灭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
  1.3进水
  干池xx的池塘在xx4d后可以进水,进水时尽量采用尼龙网过滤,防止有害生物带入养殖池塘。如果采用带水清塘,可以根据水的深浅和水质情况适当增减池水。
  1.4培育水质
  鱼塘注水后要用发醇过的粪便进行水质培育,在天气正常的条件下,需10~14d后才能放苗,即待塘水变绿后,透明度在30~40cm之间,试水后方可放苗。
  2 苗种的放养
  2.1鱼种
  苗种规格整齐、健康活泼、顶水能力强、体表和鳃部无明显的寄生虫寄生现象。不要向有暴发性流行病发生过的地区购买苗种。
  2.2放养量
  科学搭配养殖鱼类的品种和合理的放养密度是提高养殖效益和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饲料养殖已成为养殖的主流,应该尽量采取80:20的放养模式,即摄食颗粒饲料的养殖鱼类占80%的产量,20%的“服务性鱼类”,如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各种混养鱼类的放养量可参照以下公式来计算:
  N(放养尾数)= W1(收获时期望的鱼的总产量)
  W(收获时预期的鱼的平均体重)
  要根据养殖池塘的条件来决定具体的套养方式,养殖鱼类的搭配要合理。
  2.3苗种的xx、放养
  苗种下塘前要对其进行“药浴”,草鱼苗{zh0}打疫苗,以防止和减少“四大病”的发生。具体药浴时,可使用3%的NaCl溶液或10%的K2MnO4溶液进行浸洗10~15min,配制药液时不要使用金属容器,xx应该现配现用。浸泡的时间要灵活掌握,先进行小批量实验,浸泡后不要将鱼苗带药液一同倒入池塘中,而是直接捞取鱼苗放养,以免将在xx浸泡过程中脱落而尚未死亡的病原体放入养殖水体中。放养时为了提高苗种成活率,防止应激性刺激,要求池塘水温与苗种所处的水体的水温基本达到一致后才能将苗种放入池塘中。
  3 日常管理
  3.1巡塘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1次,观察养殖鱼体的活动,摄食情况及养殖设施是否完好,随时除草去污,保持池塘的环境卫生,及时xx病害。
  3.2水质调节
  调节好池塘的水质,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30~40mm之间,透明度小于20cm时,水质太肥,此时可换1/3左右的池水或用生石灰10~15kg/667m3发浆全池泼洒;透明度大于40cm时水太瘦,此时可施用经过发酵的粪便100~200kg/667m2或氮磷肥2.0kg/667m2。当水温升高时,施肥的次数可多一些,水温低时则适当减少一些,雨天或闷热天应少施或不施肥,采用80:20的养殖模式的一般不用施肥。
  3.3投喂
  饲料的投喂,80:20的模式是以投喂全价颗粒配合饲料为主,选择饲料时要选择知名度高、信誉好,质量稳定的大企业大厂家生产的饲料,不投喂过期变质或已被污染过的饲料或食物。投料要定时、定质、定量、定位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左右,分早晚两次投喂,要掌握在饱食量70%~80%,即大部分鱼体不再争食为止,投喂10min后检查有无剩料。具体投喂量要视水温、溶解氧、鱼体大小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3.4增氧
  为了防止鱼浮头和泛塘,池塘水面超过2000m2时要配置增氧机,3000~4000m2水面配置1台3kW左右的增氧机。平时早、晚各开机2h,预测可能有缺氧现象发生或实际缺氧与泛塘发生时,开动增氧机同时向池塘充注新水,没有水源充注时可同时向池塘施用增氧剂,以便迅速提高水体的溶解氧达到解救的目的。


郑重声明:资讯 【鱼类的健康养殖技术_养殖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