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成语中的化学【一米阳光汇编】

第四篇——成语中的化学【一米阳光汇编】

2010-07-04 01:31:13 阅读15 评论0 字号:

 

汉语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以来使用的,约定俗成的,有着特定含义、结构形式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其包含了透彻完整的思想内容,富意深刻,生动形象,简炼明了,是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成语源远流长,多有来历,是人们对周围客观事物长期细致观察,反复认真地琢磨的结晶,有相当一部分包含丰富的科学知识,其中当然也包括化学知识的领域。距今五十万年至一百万年前,我国祖先开始利用火,这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也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化学变化的开端。从此以后,制陶、冶金、造纸、火药、酿造等一系列与化学反应密切相关的技术相继出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人们又创造了中国文字。当时,人们通过偶然接触到的化学变化,逐步了解利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相当一部分与化学相关的成语而流传至今。

在此,通俗地介绍了部分成语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并指出成语的含义、出处、用法等,从而揭示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确证科学与文化是推动历史发展的{wy}动力。在编写中参考了刘也《成语科学荟萃》、赵匡华《中国古代化学》及田荷珍《中国古代化学》等书籍。

 

一、成语中有关燃烧的知识 

1.百炼成钢

我国古代的钢铁冶炼技术在世界上是遥遥{lx1}的,据有关出土文物证明我国的炼铁炼钢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公元前600年中国已掌握冶铁技术,早期的炼铁是将铁矿石和木炭一层夹一层地放在炼炉中,在650-1000℃上焙烧,利用木炭的不xx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使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成铁,由于炼炉中温度偏低,不能使熔点为1535℃的铁溶化,所以得到液态的铁。
       人们等炼铁成功后冷却炼炉,取出铁块。这种炼铁方法叫块炼铁,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质地疏松,还夹杂着许多来自臬矿石的氧化物和烃,不坚韧,并无多大实用价值。后来经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发现把这种铁,加热到一定温度下经过反复锻打,就可把夹杂的氧化物挤出去,此时铁的机械性能就得到了改善。在反复锻打铁块的基础上,古人又得出块炼铁渗碳成钢的经验,这是最早的钢。西汉时,为提高钢的质量,人们又增加了锻打的次数,由十次,三十次,五十次增至近百次从而得到所谓的“百炼钢”。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但取粗铁煅之百余火,每煅称之,一煅一轻,至累煅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这就是“百炼成钢”。
       语源:晋·刘琨《重赠卢谌》:“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现意:比喻人经过多次刻苦的锻炼,非常坚强,成为优秀的人物。

 

2.火树银花

火树就是指焰火,俗称烟花。隋炀帝有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即指烟花,可见,在我国隋代就有烟花。
       古人在发明火药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烟花,它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装有类似火药的发射药剂,上部装填燃烧剂、助燃剂、发光剂及发色剂,发色剂内含各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在燃烧时显示各种各样的颜色,化学上称之为焰色反应。例如,锶盐、锂盐发出红光,钠盐发黄光,钡盐显绿光,镁、锌等金属粉末发出耀眼闪光......等等,各种金属盐及金属粉末混合在一起,释放时就显示出万紫千红的色彩,千姿百态,清脆悦耳,以助节日气氛或日常娱乐。
       宋代诗人赵孟频有诗一首生动描述了“火树银花”的景象:
              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
              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
      语源: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现意:形容节日(特指元宵节)夜晚,烟火绚丽、灯火通明的繁华景象。

 

3.炉火纯青

人们很早就知道从燃烧火焰的颜色变化来观察温度的变化,炉火温度在500℃以下呈暗黑色,升到700℃时,火焰变为紫红色,也就是俗称的“炉火通红”,再上升到800-900℃后,火焰由红变黄,1200℃时,火焰发亮,逐渐变白,继续升到接近3000℃后,呈白热化,相当于灯泡钨丝发亮的温度,如果超过3000℃,火焰由白转蓝,这就是“炉火纯青”了,是燃烧温度的{zg}阶段。
       一般来说,提高温度有利于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加速进行,但是,过分提高温度是一种不经济实用的方法,如今,化学工业上,都是通过采用催化剂技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而非单纯提高反应温度。古代的炼丹家们是不懂得催化剂化学原理的,往往认为火焰达到“炉火纯青”为火候到家,就能炼到长生不老的丹药,实际上,那时的耐火材料是很难达到这样高的使用温度,因此,无论炼丹家如何努力,“炉火纯青”最终只能是一厢情愿。
       语源:清·曾朴《孽海花》:“到了现在,可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兄弟们各显身手的时候。”
       原意:指古时候炼丹家炼丹成功时的火候。
       现意:比喻学问或技艺的功力达到纯熟、xx的境地。

 

4. 石破天惊

毫无疑问,能产生“石破天惊”的,只有火药的作用。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基本成份为硝石(硝酸钾)、硫磺及木炭,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加热后,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光和热。
       火药的发明来源于古代的炼丹术,硫磺、硝石等都是炼丹家们的主要原料,它们混在丹鼎中的机会是很大的,一旦被加热,发生爆炸事故,于是偶然间发明了火药。唐代的郑思远在《真元妙道要略》中就记载了此事: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而及烬屋舍者。当时一些身兼“军事参谋”的术士对此深感兴趣,于是对此作了改进及改良,并首先用于军事用途。唐德宗时,藩镇割据,李希烈据汴梁,刘洽去攻,李的部下方士用火药箭烧了刘的军事设施,这是最早记录火药的用途。从此,冷兵器时代逐步进入火器时代,彻底改变了人类战争的规模及面貌,早期的火药极不稳定,进入十九世纪,逐步被更稳定有效的TNTxx所替代。

凡事必有两重性,火药一方面用于战争,造成大量的生灵涂炭,另一方面,也用于日常的工农业生产,造福人类,无论架桥铺路,还是开山取石,火药都是必不可少的物质,随着一阵阵“石破天惊”的巨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语源:唐·李贺《昌谷集·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原意:形容箜篌乐器声音高亢激昂,出人意外,不可名状。
      现意:比喻对某一事件感到意外震惊,或对文字议论出奇而惊人。

 

5. 刀耕火耨 

火耨(nòu)者,用火烧去草。古人在播种前放火烧去野草,用余灰肥田。火烧后的草木灰含钾5-12%、钙5-25%、磷0.5-3.5%,是一种高效钾肥,除了供给土壤钾磷等多种元素外,还可降低土壤酸性,对小麦、油菜、红薯、烟草等农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可别小看“刀耕火耨”这种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它可是最早的化学肥料的应用。

宋·许观《东斋记事·刀耕火种》记载了这种耕作技术:“每欲布种时,则先代其林木纵火焚之,俟(sì)其成灰,即布种于其间,如是所收必倍,盖史书所言刀耕火种也。”现在,无机化工已经能够生产出各种各样的化学肥料,刀耕火耨的耕作方式已经基本消失了。

语源:《旧唐书·严震传》:“梁、汉之间,刀耕火耨,民耒(lěi)耜(sì)为食。”

现意: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刀耕火种”。

 

6.水火不容

燃烧是一种氧化的化学反应,发生燃烧引起的火灾,一般来说,用水扑救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水是不会燃烧的液体,可以隔断空气,吸收热量,降低温度,火就慢慢灭了,这是利用“水火不容”的原理。不过,这只是对一般情况而言,对于汽油、化学溶剂等引起的火灾,往往适得其反,因为,水的比重大于一般化学溶剂,油漂浮在水面上,燃烧仍然继续,这时只能使用沙子、化学灭火器等扑灭火灾了。

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料绝大多数为易燃易爆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明显高于其它行业,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语源:《汉书·郊祀志下》:“易〉有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现意:比喻两个事物的根本对立,矛盾极大

 

二、成语中涉及的物质性质

1.沙里淘金

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分布稀落,主要来源为山金及砂金,山金夹在岩石和矿石中,含量极少,提取极为困难,砂金本也是山金,历经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被冲入江河,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从古到今,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即用重力选矿法,利用黄金与沙子的比重差异,用水反复淘洗得到,过程异常艰苦,收获甚微。
       金,柔软金黄,熔点1067℃,化学稳定性高,不易被氧化,历来成为财富的象征,古代常常作为流通货币,至今仍被许多国家作为金属硬通货币储备。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生动地描述了“沙里淘金”的艰辛: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王侯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莫道xx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语源:宋·王谠《唐语林·赏誉》:“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

原意:从沙里淘出黄金。

现意: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剔出糟粕,选择精华,有时也用来形容做一件事情十分困难,用力很大而收效甚微。

 

2.灵丹妙药 

丹剂起源于先秦时期,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当时,人们在采矿和冶金技术的基础上,用各种矿物原料精心烧炼所谓的“灵丹妙药”,以满足统治者及达官贵族长生不老的愿望,由此还产生了我国古代xx的炼丹术。炼丹术对人类科学发明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及深远的影响,积累了大量的xx、冶金及化学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合物,如汞、砷等各种无机盐,xx也是在炼丹过程中被发明的。炼丹术为现代化学奠定了理论和物质基础。
       晋代的葛洪是我国炼丹制药的鼻祖,著有《抱朴子·金丹篇》《抱朴子·黄丹篇》《抱朴子·仙药篇》三卷,详细记述了升华、蒸馏等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为后人研究化学提供了经验。
       古时的丹药无非是一些矿物质,经过高温下化学反应而成的氧化汞、氯化汞等一些无机化合物,外用对疮痛、皮炎等有些疗效,灵丹妙药是如何也谈不上的,另外,炼丹费时费工费力,污染环境,内服丹药后有毒害的作用,甚至致命,随着现代医学及化学的出现,很快就寿终正寝。
       语源:元·无名氏《玩江亭》二折:“灵丹妙药都不用,吃得是生姜辣蒜大憨葱。”    

原意:灵验有效的好药。

现意:比喻能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青出于蓝

“取蓝”是世界上最早的印染化工,商代《诗经·小雅·采绿篇》记载:“终朝采蓝,......”,到了汉代,“取蓝”的规模已经相当发达,《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千亩卮茜,其人与千户侯等。”
      “取蓝”的原材料——蓝草是一种木兰属一年生草木植物,叶子在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无色的吲哚酚,染在纺织物上,经日晒氧化成了蓝色的靛蓝化合物。这种取蓝技术在中世纪经中亚传入欧洲,影响广泛。1883年,法国化学家Bayer测定出了靛蓝的分子结构,是一种双羰基、双苯环含氮化合物。1897年西德BASF公司首先采用工业合成方法生产靛蓝。用靛蓝印染纺织品,颜色鲜艳,经久耐磨,至今仍旧大量使用,当代{zlx}的牛仔裤就是这样染成的,当然,所用的靛蓝已非“青出于蓝”了,而是通过有机合成而得到的。
       语源:《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原意:靛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而颜色比蓝草更深。

现意: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4.水滴石穿

一般认为,“水滴石穿”是由于水滴的冲击力经过长年累月的冲击石面而发生的,殊不知,无机化学反应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地球大气中拥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中,使雨水略呈酸性,滴在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岩石上,碳酸钙与酸起反应,分解后溶解在水中,因此,“水滴石穿”还依赖于水中“酸”的作用。也是由于这种作用力,经过亿万年的累积,演变成奇峰异洞、千姿百态的钟乳石,创造了许多如桂林山水般的人间仙境。

语源:《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至绠断开,水非石至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原意:水不停的滴下来,能把石头滴穿。

现意: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力量虽小,也能做出看来很难办到的事。

 

5.信口雌黄

雌黄,即三硫化二砷(As2S3),颜色金黄鲜艳,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周礼·考工记》曾提及“画绘之事”,就是用雌黄和丹砂分别作黄色和红色颜料,进行书写及绘画等。雌黄还是古代炼丹家的主要原料,故又称之为黄龙血、帝女血炼者等。公元前后的《神农本草经》则将雌黄视之为xx的中品,说它能医治寒热、恶疮、痂疥等,另外,雌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中的一种成份,雌黄在玻璃、彩釉的生产中也要用到。
      古代的纸大多是带黄色的,人们在修改文字的时候,就用雌黄加水混合后,涂在上面,利用了雌黄带黄色的特性,这相当于今天的涂改液,只不过现在的纸都是白色的,因此用钛白这种白色颜料代替雌黄而已。“信口雌黄”的成语就源出于此。
      语源: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

现意: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6.点石成金(1)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 ,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xx老死。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

不乏其人,点石成金最终成泡影。 金丹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一事无成?

这是因为其违背科学规律,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方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

汞变成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化学方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

 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 ”已经实现。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100号元素)。

1980年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处会自觉羞愧的。

 

7.点石成金(2)

黄金在古代时,是作为财富的象征。历代都有一些梦想点石成金的人,如刘安、汉武帝、王莽等等,这些人组织了一大批人才,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用于炼金术。《史记》记载:“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抱朴子》记载:“神丹既成,不但长生,又可以作黄金。”,那些在当时可以称得上为{yl}的化学家,企图利用当时已经得到的各种化合物,如铜、铅、铁、锡等金属,丹砂、雌黄、硝石、矾石等无机化合物,统称“五金八石”,在炼丹鼎中,通过采用加热、蒸馏、升华等化学过程,使低贱的金属点化为黄金,当然,最终除了得到一些锌铜合金,色如金而无金性的“伪金”,几乎一无所获。

从今天的观点来看,那种经过人工处理,改变物质的性质及结构的思想是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的,炼金术所依据的xx物质随着时间的延续,自然朝着自我完善的方向转化。“自然进化论”,是一种非常革命的思想,现代的化学工业无不是由各种各样千变万化的化学反应构成的。实际上,现代的化学家已经成功通过人工核反应,用快速中子轰击汞原子得到金,实现了古代炼金家数千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
       语源: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成金,以足逋赋。”

原意:传说中古代方士的一种法术。

现意:比喻把别人不好的文章改为好文章。

 

8.此地无银三百两

银,是一种白色柔软的金属元素,熔点961℃,是导电、导热性能{zh0}的金属,有很好的

延展性。银在自然界的储藏量稀少,但比黄金多近四十倍。银的化学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但与空气中的硫化合而变黑。

          4Ag + 2H2S + O2 ====2Ag2S(黑色) + 2H2O。
    银一般与铝矿共生,在冶炼铝时,银被还原出来。大约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人们就已采用这种“吹灰法”提取银,数千年来,银与金一样,应用价值都不大,除了用作货币、装饰品外,几乎没有其他用途。直到现在,白银才在工业上发掘出大量的用途,如:人们发现银是导电性{zh0}的金属,可以用于计算机、导弹等精密电路上;银的反射性能高,可镀在玻璃上制造镜子及在保温瓶内胆防止热量的散失;银的xx性能也很好,是氯化物的十倍,可用于医疗上的收敛及xx;银的溴化物遇光即分解,具有非常灵敏的感光性,可以用于照相底片及X光片生产,

这是银的{zd0}用量的用途。

语源:民间传说:“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下,上书‘此地无银三百两’,邻居王二偷去,回书‘隔壁王二不曾偷’。”

现意:比喻要想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愈加暴露,弄巧反拙。也作“此地无银”。

 

三、成语中生活饮食知识 

1. 如胶似漆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们就用动物皮、角、骨来熬制骨胶、牛皮胶等,用来粘合各种物件,这就是最早的化学粘合剂。相传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也是用石灰、糯米糊等混合调配的粘合剂把无数的石块粘接起来而建成的,这种无机-有机混合胶,强度高,防腐,经久不坏。随着高分子材料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今的粘合剂几乎可以粘合任何物质,从日常用品到航天飞机,粘合剂都是必不可免的。

生漆是我国的特产,古称“中国漆”,是由xx漆树分泌出来的粘性液体,是最早的化学涂料,《禹贡·夏书》记载:济河的作用“唯兖州......贡漆丝”,可见,生漆与丝绸齐名,同为我国古代的贡品。如今,漆的品种繁多,在建筑、家俱、五金等等都要用到,起到防护及美观的作用。粘合剂和油漆,使用时都非常注重它们对物件的附着能力,因此,用成语“如胶似漆”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最恰当不过了。

 语源:《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感于心,合于行,亲于胶漆,昆弟不能离,岂惑于众口哉?”

 原意:如同胶漆粘着一样。

 现意:形容相互之间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多指夫妻感情深厚。也作“如胶如漆”。

 

2. 甘之如饴 

饴即是麦芽糖,是一种较早得到利用的糖类化合物,通过风干的麦芽或谷物发酵酿造,是最早的生物化学产品。

战国时代的《尚书》记载:“稼穑作甘。”,甘就是饴糖。制造麦芽糖的工序比较复杂,后来逐步为原料易得,生产简单,质量更高的蔗糖所替代。
       糖使一种由碳、氢、氧所组成的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双糖及多糖,不能再水解的为单糖,如葡萄糖;由两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的为双糖,如蔗糖,“甘之如饴”的饴糖;由多个单糖缩合而成的为多糖。
      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来源于糖类化合物氧化产生的热能,糖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根据现代生物化学分析表明,糖的甜味与化学作用、电荷吸引及原子间束缚等有关,糖因其独特的甜味,“甘之如饴”就一点不奇怪了。
      语源:《诗经·大雅·绵》: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原意:象糖一样甜。
      现意:比喻心甘情愿去做某种事情。  

 

3.水乳交融

 乳液是一种多相体系,其中至少有一相液滴均匀分散于另一种和它不相混合的液体之中,此种体系皆有一种{zd1}值的稳定度,这个稳定度可因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儿大大增强。

 乳液的类型很多,一般分成两大类,一类为水包油型(O/W)型,水为连续相,油为分散相,如牛奶、xx或合成胶乳;另一类为油包水型(W/O)型,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如黄油、雪花膏等。“水乳交融”当指前一类,这类乳液可用水无限地稀释。
        乳液在工农业生产、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大量的应用,牛奶就是蛋白质、脂肪通过乳酪素为乳化剂分散在水中形成的,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营养品。xx胶乳是热带橡胶树分泌出来的聚异戊二稀树脂的水分散液,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

化学工业上的乳液聚合也是利用乳液形成的原理,如今已成为一种重要高分子合成方法,生产的胶乳可以直接用作涂料及粘合剂,经过凝聚干燥后,又可得到固体树脂或合成橡胶。

语源: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九:“师呵呵大笑:‘如水乳合。’”

原意:水和奶汁混合在一起。

现意:比喻关系密切,十分融洽,或结合得十分紧密。也作“乳水交融”。

 

4. 涂脂抹粉

从古到今,妇女们都喜欢通过涂抹脂粉来装扮自己。实践证明,适当使用脂粉能使人的皮肤光滑、洁白、润泽,既保护皮肤,又美观可爱。

涂脂抹粉所用的胭脂,古时是用红蓝花或苏木,加入牛髓、猪胰素等压制成分块,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日用化工产品。今天通过不断发展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化妆用品,也仍由颜料、粘合料、香精、色素等基料构成的,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油剂型:脂肪含量高,适用于干燥皮肤,如香脂、冷霜等。
      2、水剂型:水份含量高,适用于油脂多的皮肤,如杏仁蜜、雪花膏等。
      3、药剂型:添加了各种药用成份,有一定的营养及xx效果,如:珍珠 霜、人参霜成份等等。
      当然,使用化妆品要适可而止,否则,会堵塞皮肤毛孔,影响皮肤正常的新陈代谢,导致皮炎或过敏,对健康有害无益。

语源: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其妻涂脂抹粉,惯卖风情,挑逗富家郎君。”

原意:女子化妆打扮。

 现意:比喻对丑恶的东西进行掩饰,欺骗别人。

 

5. 饮鸩止渴

“鸩(zhèn)”是指放了xx的毒酒,xx就是xxxxx(As2O3)的俗称,是一种剧烈的毒药,在古今文人笔下扮演着杀手的角色,《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xx毒死的,“饮鸩止渴”的后果不言而喻。

xx也是古代炼丹术的杰作,隋代《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记载了制取xx的“饵雄黄”法:即用雄黄、砒石(不纯的氧化砷)、誉石(硫砷铁矿)加热,得到“其色飘飘,或如霜雪,白色钟乳相连”的xx,xx的名称也由此而来。xx虽毒,但少量服用,可以医治关节炎、梅毒、牙疼等病症,真是以毒攻毒。

另外,xx在古代还是一种有效的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灭绝鼠害起过重要作用。xx还可防蛀、防腐,《本草纲木》记载:“往人以xx瓶,使酒不坏”,反映了一些奸商为富不仁的行径。由于xx的效用,明清以来,大量生产,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生产xx“一厂有造至万钧者”,可见其生产量是相当可观的。

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xx对部分癌症有特殊的疗效。

语源:《后汉书·霍谞(xū)传》:“譬犹疗饥于附子,止渴于鸩毒,未入肠胃,已绝咽喉。”

原意:喝毒酒解渴。

现意: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不顾严重后果。

 

6. 争风吃醋  

醋是6-10%的乙酸水溶液,又称醋酸。纯的乙酸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带有刺激性酸味,是一种有机酸,具腐蚀性,熔点为16℃,在冬天极易凝固成为冰醋酸。
       在我国的汉代,人们已懂得酿造和食用醋,西汉·史游《急就篇》:“芜荑盐豉醯(ax)酢(cù)酱。”其中的“醯酢”即指食醋。是通过酒中的乙醇在酵母菌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乙酸。这种酿醋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如今的山西陈醋和镇江香醋是我国传统食醋的名品,各具风味,蜚声宇内。
       醋还可以作药用,消痈肿,治黄汗等病症。醋中主要成份乙酸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醋,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调味品,能丰富食物的色、香、味,而且能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醒胃防病,因此,“争风”固然不好,适量“吃醋”对身体倒有益处。

 语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

 现意:因嫉妒而明争暗斗,多指男女关系。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第四篇——成语中的化学【一米阳光汇编】】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