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滨海,就不知道苏北今天变化有多大!
图·文
穿山甲1268
15年前,我还在北京从事建筑工程的时候,我们聘用的工头儿和大工长都是苏南人,我平时接触多的都是苏南人,而真正在工地现场干活的基本都是苏北人。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来说,当时单从听口音我是分辨不出苏北和苏南人的。
平时这些苏北工人只能从工头那里支取一定的生活费,过年前民工才能熬到结算的时候,从工头那里拿到一年的工钱。
据说每年腊月底苏北民工都会成帮结对的开着“小面”到苏南的工头家领取一年的工钱。那年头儿,一个民工一年抛掉吃喝能剩下万把块钱就是很不错的了。
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我脑子里就有了“苏南”和“苏北”的“界限”了。感觉上苏北人的生活相比苏南要苦一些。
2008年到江南以后,因为工作需要,我定居生活在苏南,自然与苏南人打交道多些,但结识的朋友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苏北人,他们都是在多年前举家搬到苏南的。
每每问道他们为什么从苏北搬到苏南生活的时候,他们几乎都会说,苏北很穷啊,到苏南生活要好很多!
听无锡的朋友讲,无锡有个马山,现在是个太湖边上风景优美的半岛了,这个季节正好是杨梅成熟的时候,马山的杨梅肉厚汁甜。而很多年以前还没有马山,是大批的以盐城人为主的苏北人为了生活从苏北迁徙苏南,聚集在现在马山这个地方,时间长了,这里的苏北人越来越多,才有了后来的马山。为什么苏北人都愿意去苏南?主要原因还是当时苏北经济相对落后,苏南的生活好一些。
马山除了是江南xx的风景区以外,还是充满xx色彩的地方。关于马山的故事,以后我还会有专门的文章向大家介绍。
苏南和苏北到底有多大差别,现在苏北是什么样子?苏北人家的生活怎么样?这都是我一直很关心的问题。
今年端午节学校放假三天,我约上几个在无锡工作的苏北盐城朋友,一起到苏北走走看看。
在苏北我们先驱车到了中国{zd0}的海岸湿地,看了,然后去了滨海的八滩镇新港村。
新港村,是我在无锡认识的好友的家乡,一个普通的苏北小村。
他家在新港村的南头,三间砖瓦平房,一个小院子,房子里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收拾的很干净。家里父母双亲都是50多岁的人了,有儿女四人,老人们说,儿女们都不在身边了,他们先后去了苏南,有的在那里做些小生意,有的在打工,留下一个3岁的孙女给老人照看,祖孙3人承包了几亩土地,种些麦子和稻子,平时生活虽谈不上富裕倒也衣食无忧。
老人们在为我们准备午饭,我也抽空到村子里转了转。
我发现村子里除了老人和孩子,很少能看见青壮年。
经了解,我得知了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据说,八滩镇农民外出务工的人达到了1.8万人,每年可以实现收入2亿元,在农民增收、镇域经济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50%、30%以上,仅今年上半年该镇外出创业农民工已寄回资金达1.2亿元。
八滩镇内银行存款的75%来自农民储蓄,八滩镇还先后荣获滨海市劳务输出先进乡镇称号。
在新港村听老乡讲,村里新建了蔬菜大棚和葡萄园,马上还要上一个4.5万只的养鸭项目,养羊的事情也在落实中,这些项目的实施会带动很多贫困户走上致富的道路,那时的八滩镇和新港村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到八滩镇前,我曾到建设中滨海港参观,碰到了两个在黄海边上修补渔网的苏北渔民。
他们告诉我,家里有几亩地,种些庄稼,还会到海里捕些鱼虾到市场上去卖,每年都会有差不多2万块钱的收入。
看得出,今天苏北人民的生活已经和十几年前大不相同,随着国家投资1100亿元打造的苏北{dy}大港滨海港的建成,苏北将会迅速崛起,人民将会过上富足幸福的小康生活,苏北和苏南的差距会越来越小,随着经济重心向苏北转移,说不定那时更多的苏南商人会青睐苏北,到苏北创业发展,更多的曾在苏南成功地苏北人会重返家乡,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设更加美好的苏北家乡。
图1
苏北,滨海县八滩镇新港村,农民住的都是清一色的砖瓦房,但和苏南的小楼房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图2
新港村基本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和孩子,端午节的时候,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很少有人回家看望父母,小村里平时安静极了,尤其到了夏天家家的门窗几乎都是不关的,难怪对于冷不丁儿闯入恬淡小村的陌生人,远处的倚靠房门的老人和房前的小狗都会投上奇怪的眼光。
图3
端午节前后,苏北的小麦和蚕豆都收获了,今年是个丰收年,老乡们把夏收的成果平摊在自家的房前进行晾晒。
图4
老乡们用手扶拖拉机在碾压成熟的油菜作物,比起以前的手工作业,现在机械化,使油菜籽从壳里分离出来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图5
油菜籽进行晾晒,然后可以出售,也可以加工榨出菜籽油。
图6
这个腿脚不方便的老妇人,平时活动要靠轮椅,夏收的时候人手不够,也要自己伸一把手,她坐在自家门前剥离蚕豆。
图7
现在不管是苏南还是苏北,农民收割小麦已经很少看到靠人工镰刀收割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作业,,这是朋友家购买的一台小型联合收割机。
图8
村子里随处都可以看见散养的鸡和鸭,这种状态我还是在几十年前北方农村看到过。虽然村里的石子路上到处可以看见鸡粪,你一不留神就会踩了一脚,但我并不介意,感觉上还是非常兴奋。
图9
草垛下嬉戏的鸭子
图10
老乡们利用刚刚收割的庄稼地晾晒野菜,这种野菜撒上盐腌一下,然后在太阳下面晾干了,储藏起来,可以冬天食用。
图11
屋前是金灿灿的小麦
图12
就连村中{wy}的小路上也铺满了庄稼,正是中午时分,骄阳似火,老人在辛勤的耕耘,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
图13
在小村里我还看见了久违的硕大的葫芦瓢和藤编簸箕。
图14
我在村子里还看见了一家小饭馆,也许是给那些不方便自己开火的留守的老人孩子们提供就餐的方便吧。端午节我到村里的时候,没有看见这里有人用餐。
图15
这是我苏北朋友的父母,一个老实巴交的苏北人家,老夫妻俩都是59岁,他们有两儿两女四个孩子,四个孩子都在苏南打工。老妈妈身上坐的是她最小儿子的女儿,今年3岁了,孩子的爸爸妈妈都在苏南打工,孙女由在苏北的爷爷奶奶带着。听说我们到家里作客,老人们一大早就杀鸡宰鸭,还到集市上买了{zh0}的龙虾和野生泥鳅,做了一大桌农家饭,苏北乡亲们真的很实在,很热情。我问老人家现在苏北的生活怎么样?老父亲告诉我,他们一家靠种地生活,每年都有5-6万元的收入,老人出行代步有了摩托车,家里还添置了一台联合收割机,生活上有吃有喝,衣食无忧,很满足。
图16
我问这个只有3岁的赤脚在院子里玩耍的小姑娘:想不想爸爸妈妈?小姑娘看着我默默地不做声。像她一样的留守儿童,在新港村,在八滩镇,在滨海、盐城,还有很多。
图17
午饭准备好了,老人们忙乎了大半天,用农村的柴锅和柴草,亲手烧制了一桌地道的农家菜。
图18
最吸引我的还是赤红的龙虾,今天中午吃的龙虾算起来是到苏北滨海吃的第三顿龙虾了,在滨海县城和县城里小吃夜市先后品尝了口味不同的龙虾,但说实话比起今天老人亲手做的去头儿龙虾,都黯然失色了。本来这次到苏北,我还在想如果有时间要去正在举办中国龙虾节的盱眙看看,现在刚到了滨海,刚吃了三顿龙虾,我感到去不去盱眙都无所谓了。
图19
野生泥鳅是老人今天一大早儿从镇子上的集市买回来的,口味那叫一个鲜儿!
图20
滨海的朋友告诉我,野生黄鳝炒韭菜是本地的特色菜,几乎家家的老人都会做这道菜,口味好,营养价值极高,这个季节正好是吃黄鳝的时候。
图21
小青菜炖牛肉
图22
排骨烧小青菜
图23
在八滩镇新港村的这顿午餐,除了野生的美味,就是自家地里种的新鲜的蔬菜,是真正意义上的农家菜,这村子里的农家菜是那些城市里标榜的所谓农家饭没法比的。吃完饭以后,我还是习惯四处走走,在村头的路边我甚至看见了小时候在山里才能见到的野生桑粒儿,个头很大,很饱满,摘下几颗放到嘴里,非常甜,就和在村子里吃老乡们摘下来洗干净的黄瓜西红柿,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黄瓜味和西红柿味道一样,是一种说不清的舒服的感觉。
图24
这是用手机拍摄的滨海县城,县城建的真的不错,宽敞的柏油马路,巨大的中心环岛,现代化的建筑比比皆是,高高的“财富大厦”,也许在告诉我们:苏北不光有优越的投资环境,苏北人民更要要用自己的才智和勤奋把家乡建设好!(此图片为手机拍摄)
图25
入夜了,喧闹了{yt}的滨海县城,安静了很多,但县城里小吃街上才刚刚开始营业,不知苏北人是不是有吃夜宵的嗜好,百米长的夜市一条街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这里海鲜大排档也是苏北的特色,生意好得不得了。我看出了,苏北人民的生活随着收入的提高,开始讲究生活品质和生活质量,苏北的消费水平也不在苏南之下。(此图片为手机拍摄)
图26
从滨海八滩镇新港村出来,在朋友的建议下,我又驱车去正在建设中的滨海港参观。
滨海的朋友介绍说,政府将在10年中投资1100亿元,打造一个苏北{zd0}的港口(下期博文介绍),一个超{yl}的滨海港新城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屹立在黄海之滨的滨海大地上,那时的苏北将会和苏南一样,经济会更发达,人民生活会更富足,苏北人也许再也不用离家背井跑到苏南了,相反会有更多的有眼光的苏南商人涌进苏北,因为苏北是一块充满生机和商机的风水宝地!苏北和苏南这两个物理意义上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层面上的差异会逐渐缩小,他们都会变得更加强大。
拍摄时间:2010年6月15日
拍摄地点: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八滩镇新港村
拍摄设备:Canon
G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