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多头打打气--兼驳袁剑的超级熊市论--觅心- 一生平安- 小基民- 和讯博客
为多头打打气--兼驳袁剑的超级熊市论--觅心 [转贴 2010-07-03 20:59:32]   
袁剑从日本1989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的日本来推导出中国股市将面临超级大熊市。我是甚不以为然。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

1.1955—1960朝鲜战争结束,经济开始高速发展,日本年GNP增长为 9·1 %

2. 1961—1973 经济继续高速发展。GNP年均增率达 10 %以上。期间有些重大的事件:
评价:同中国现在所处的阶段相似。

A.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 1960年日本首相池田勇人,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中国:正在仿效日本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应该可以写入十二五规划。

评价:难道中国的2010年=日本的1960年???严重困惑中!!!

B日本--大力进行公共投资与交通革命。

日本:1964年由东京至大阪的时速为200公里的超高速铁路“新干线”开业

中国: 2010年{dy}条时速350公里的武广快线开通

日本: 1964年日本举办东京奥运会

中国: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

日本:1971年大阪万博会

中国: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

评价:由上可见,中国类似于日本60年代中水平。

C. 日本国民个人及家庭消费的强大需求,

日本:1971年,居民千人汽车拥有量为200辆以上;彩电则进入了84%的家庭;电话也进入了1500万户家庭。

中国:2010年高盛的研究表明,中国每1000名居民拥有41辆汽车,而截至2009年底北京市千人轿车拥有量为187辆,北京也是仅仅到达日本的平均水平而已。
评价:可见中国仍然处于日本60年代的水平.
D. 城市化率

日本:1960年56.3% 到1970年68.10%

中国:2009年为45.7%。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0%
评价:惨!按照中国平均水平,还没有到日本60年代水平。
E {dy}次被迫货币升值
日本: 1971年8月中旬,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突然宣布美元对黄金不挂钩,要求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各国货币升值,1971年年底在美国举行了西方10国财长会谈,美国财长要求日元升值25%。迫于压力日本不得不宣布实行浮动汇率,日元从1美元兑换360日元升至 308日元,升值幅度为16.88%。自1949年以来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低汇率已持续22年。对日本来说,日本货币{dy}次被强奸。其后,日元继续升值。1971年-1973年期间累计升值32.5%,年均升值9.83%;1976-1978年累计升值41.03%,年均升值12.14%;1986-1988年累计升值86.14%,年均升值23.01%。
中国:2005年,中国官方宣布人民币与美元脱钩,随之而来,人民币日益走强,从1美元兑换8.35人民币一路上涨到6.8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到15.81%。到2010年人民币可能继续升值。
评价:{dy}次升值幅度差不多。但是中国被迫升值的时间要比日本早,70年代初期日本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已基本结束,而中国还没有完成城市化,收入低,消费水平低,好事??坏事??
F: 经济危机以及经济手段
日本:1971年货币被迫升值和1973年的石油危机。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xx日元升值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扩大内需的政策。1972年,时任首相田中角荣发表了xx的《日本列岛改造论》,提出到1985年期间保持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要在全国建设众多的2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对国土进行xxx的大规模开发。在“列岛改造热”的氛围下,股市和地价飞涨。日经平均股指从1970年12月的平均1987点猛升至1973年1月的5256点,短短25个月上升2.65 倍;1971年~1975年的5年间地价上涨1.93倍。第二,国内通货膨胀。与80年代中期的低物价相比,70年代初日本却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由于石油上涨,很快带动国内的物价上涨,1974年进口物价上涨66.3%,受其影响CPI上升了 24.5%。
针对恶性通货膨胀,时任藏相福田纠夫首先说服田中角荣首相叫停“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并迅速出台强硬的抑制政策。首先是对石油产品等进行价格统制。其次是采取紧缩的财政和金融政策。从1973年4月至1974年3月,政府两次推迟公共事业计划的实施时间;央行先后四次提息,央行再贴现率从4.5%一直调高至9.0%;五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其三是强化“窗口指导”( 所谓“窗口指导”是指央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对民间金融机构xx规模进行的指导和规制,它始终是日本传统金融政策的一种补充手段,有时甚至比传统金融手段更奏效)。1973年7月以后,将规制对象从城市银行扩大到地方银行、长期信用银行以及互助银行,甚至对外国银行也进行了严格规制。其结果,城市银行的xx额在1973年4月~6月停止增长,7月~9月转为负增长,10月~12月资产资金供给总额也开始下降。物价得到控制,1978年CPI终于降至3.8%的正常水平。
{dy}次石油危机爆发后,迫使日本加速调整产业结构。日本从治理恶性通货膨胀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发节能技术,开发新能源,企业开展xx运动,终于克服了石油危机,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新高潮。工业化发展的重点从基础材料型产业向汽车、机械、电子加工等组装型产业转移。日本这次产业结构调整非常成功。据原兴业银行的调查,在1973年以后的10年中,日本实际GNP增长47%,而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只增长了17%,单位GNP的石油消耗量下降了一半。在降低重化学工业比重的同时,能耗较低的电子、家电产业,特别是汽车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平均水平超过美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力开发节能技术、新能源和石油替代技术。日本分别于 1974年6月和1978年4月提出了“日光计划”和“月光计划”。前者是太阳能、煤能、地热和氢能等新能源开发计划。后者强化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回收和利用尚未被利用的能源。值得一提的是,在“摆脱石油”的战略中,核电的发展{zj1}成效。1970年日本核电站仅有3座,到1980 年达到21座,90年代中期以来核电已占到整个电力能源的30%左右。此外,鼓励和支持生产厂家通过技术创新的手段,尽量降低家用电器的耗电量。目前日本的太阳能发电、蓄电池等技术以及其他节能技术在世界居{lx1}地位,其基础都是在70年代打下的。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节能战略一直影响到现在。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治理公害和保护环境力度{zd0}的时期。在1970年的临时国会上一举通过十四部公害与环境相关法律,那一届国会也因此被称为“反公害国会”。1971年设立环境厅,统一管理全国的公害治理和环境保护事宜。在国民、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的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dy}次石油危机,是结束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的转折点。 1965—1973年间的GNP平均增长为 9·4 %,这段时期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已基本结束。而1973—1980年间,GNP平均速度下降为 4 %,步入中速发展阶段。
中国:2005年被迫汇改和2007年金融风暴。

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持续升值,但是出口并未受到太大的冲击,2006年经济继续高速增长。股市开始走牛。到2007年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一次加息。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展现威力,终结了中国的牛市。2008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开始使用积极地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抛出4万亿投资计划扩大内需,增加投资,促进消费等手段。2009年仿效日本提出xx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转变发展方式、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产业。搞产业转型。GDP要保8的任务。2010年则抛出区域经济同经济结构调整联合起来,继续促进沿海产业升级,或者转移到内陆地区。而人民币可能走要继续升值之路。
评价:从各项指标来看,中国仍处于日本60年代的水平,却使用了日本70年代的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也大大提前了。福兮??祸兮?? 当然了,其实台湾,韩国走的东亚模式也是日本式的道路,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找台湾,韩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政策作个对比。可是笔者很难找到韩国和台湾的资料。
G 股市表现

日本:1. 1954年到1965年,日本股市从314点涨到1829点,{zd0}涨幅为483%,随后在1961年到1965年的4年里调整44.2%,回落至1000多点 (GDP高速增长,股市却低迷不堪,多像2005年的中国)

2. 1965年到1973年,1964、1965年日本证券在经历了数年的低迷以后,券商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很多证券公司面临破产,{zh1}通过政府直接救助、银行兼并来完成。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外游资的大量流入以及证券市场低迷导致资金流向有限,日本的房地产在1961-1965年价格大幅度上涨。1965年日本政府在证券市场极度低迷时加息,控制房地产价格,结果证券市场短期受到{zh1}一次的向下冲击后,伴随投机资本从房地产向证券市场的流动,日本迎来了大牛市。 日本股市从1020点涨到5350点,{zd0}涨幅为415%,随后在1973到1974年的{dy}次石油危机出现了37.4%的调整,回落至3300多点。(日本1964年是不是很像2005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日本的1973年石油危机是不是很像2007年的金融风暴???)

3. 1974年到1981年,日本股市从3350多点上涨到8000多点,上涨了2.4倍,随后在1981年到1982年,回落至6000多点。(人家用了10年的时间转型成功了,中国成功了吗??可是中国连城市化还没有结束,需要转型吗??中国的转型时间会比日本长吗??{zh1}重点是牛市会更长吗???)
在1973-1979年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基本围绕20倍左右波动,市场估值水平并没有随着日元升值而得到提升,日本股市的上涨主要由企业盈利增长推动。在1980-1984年的日元贬值期间,日本股市的估值水平也没有明显变化,股指在盈利增长的推动下继续呈上涨态势。但在1985年-1987年期间,日本企业的盈利增长并不明显,股市上涨主要由估值提升推动,期间日经指数的市盈率从20倍迅速提升到70倍。

中国股市:不用我多讲了吧,如果我国仍处于日本60年代水平的成立的话。那么6000点只是一头牛的牛脚而已,牛身牛头还在后面呀。

结论:平心而论,中国会是下一个日本,台湾,韩国吗??显然不会xx是。拿日本来推导中国是不靠谱的。但是袁剑先生拿日本1989年的股市崩盘推导2007年中国面临超级熊市就更不靠谱啦。这简直是关公战秦琼。是两个xx不同的发展阶段,怎么对比?? 按照城市化率,GDP的发展速度,消费水平,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仅仅处于日本60年代中的水平,GDP仍然可能以9-10%的速度高速发展5到10年,城市化仍然在进行当中,重工业化不可避免。中国作为后进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沿海发达地区提前提出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等产业,将低端产业向内陆转移,促进内陆的城市化率。这招是高招还是昏招,留待历史验证,但是这{jd1}参考了日本的发展轨迹,有浓烈的日本道路色彩。我不妨来个大胆的假设:中国如果还有10年才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那么2010年的中国就是1960年的日本,而恰恰在1960年日本提出收入倍增计划,而中国提出收入分配改革。这是巧合吗??

2010年6月29日上证再次跌破2500点,这是底部吗??还是要2300??2000??长期来看,这{jd1}是底部,对于一个长期投资者和封基持有人,知道是底部就足矣,我所能做的只是贪婪的,固执的,用定投的方式不断买入。我希望反转越迟越好。股指越跌越低。。。 呵呵,如有不妥,欢迎大家拍砖。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为多头打打气--兼驳袁剑的超级熊市论--觅心- 一生平安- 小基民-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