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各方对国家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多空解读

各方对办法解读的语录:

 

     不利:

    1、只要进入了医保和基本xx目录,办法指导定价的利润率上限都低于很多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水平

    2、药品价格调控直指药品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

    3、此次降幅将高达30%~40%,

    4、无论是创新型企业还是普药企业,都将面临药价下调、利润降低的风险

    5、基本xx中定价比较高的{dj2}品种可能将被“砍”得最严重,中成药企业将首当其冲

    6、对于依托高价药品提高毛利率的药品流通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7、药品特别是高毛利药品的毛利空间将被大大压缩

    8、会影响到对中间流通环节依赖较重的医药厂商

    9、医药板块近期可能存在系统性风险

 

 

     有利:

    1、有竞争力的企业甚至能借该政策的东风,加快资源整合做大做强

    2、鼓励生产企业创新和保护中成药、xx药、民族药

    3、延续了医改鼓励创新、鼓励中药和生物药的思路

    4、以保健品和OTC为主的医药企业影响很小

    5、政策上是会鼓励专利药、出口药和国家保密xx

    6、淡化了原研药的单独定价概念,对国内药企而言,对未来市场的开拓也具有有利的一面

    7、未来医药股走向分化在所难免,保健药可能会成为行业中的亮点

 

 

==================================================================================

 

 

 

凯基证券

 

1、整体药品价格管制趋严。国内对药品价格管理的重点是国家基本xx、国家医保用药、以及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质的药品。定价单位包括国家发改委(负责基本xx目录用药、医保目录中的xx药、免疫计生、xx精神用药等定价)和地方物价局(负责医保目录中非xx药、地方增补目录药品的定价)。

2、单独定价、优质优价仍被保留,xx优质公司。建议xx抢仿实力强的恒瑞医药。

3、xx出口公司。对于制剂出口到国际主流市场的产品,也给予价格倾斜,建议xx积极进行制剂国际认证的公司,如华海药业 、恒瑞医药 、天士力
4、药品降价成为常态工作,创新乃保持高毛利之道。

 

我们仍旧不能忽视意见稿短期内带来的政策利空。

 

 

 

 

日信证券

 

1、药品价格管理将实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

2、短期市场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建议趋势投资者进行规避,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医药行业黄金10年的发展大方

   向是确定的,

3、医药股短期的这种调整也是价值投资者介入的好时机

 

     长期看好特色原料药的优质企业海正药业海翔药业

     具有资产注入预期且业绩持续向好的仁和药业康恩贝   

     业绩稳定增长并在今年持续加大营销和研发投入的通化东宝和华润三九

 

 

 

 

长江证券

 

1、医药板块的大幅调整根本原因是估值相对偏高。

   目前开始的调整正在削减医药板块累积的“防御性溢价”,给长线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买入机会。

2、根据两种情形,采用两种策略

  (1)、大盘走强的情形。如果大盘反转或有较大的反弹,

         xx原料药企业鑫富药业、天药股份

         大型普药企业如新华制药、鲁抗医药

         改善型企业武汉健民、羚锐制药、华神集团、九芝堂、西南合成

  (2)、大盘走弱的情形。

         xx同仁堂、天士力、江中药业、仁和药业(还有东阿阿胶、片仔癀、华东医药、马应龙等)

         爱尔眼科、信立泰、乐普医疗

         这些公司已有一定的涨幅,虽能获得相对收益,但{jd1}收益不要有过高期望。

 

 

 

 

华创证券   

 

新药品定价机制不改医药行业增长大趋势

 

    建议xx基本xx尤其是基本xx{dj2}品种企业、普药xxxx、以及具有较强抢仿能力或研发能力且营销队伍健全企业的投资机会。同时,征求意见稿凸显了政府对于生物制剂及中药的扶植意图,且我们认为生物制剂及现代中药将是我国未来{zj1}发展前途的两个子行业,建议给予特别xx。代表公司为

                        双鹤药业、华润三九、云南白药、哈药股份、

                     白云山、广州药业、太极集团、长春高新、

                     海南海药、华海药业、康美药业等。

 

 

 

中国经济网   2010年06月19日

 

    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基本xx价格调整,昨天,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此次降幅将高达30%~40%,

    有业界人士猜测,要实现这么大的平均降幅,基本xx中定价比较高的{dj2}品种可能将被“砍”得最严重,中成药企业将首当其冲。对此,基本xx中的{dj2}品种消渴丸的生产企业广州中一药业总经理吴长海表示,现在原料中药材普遍涨价,企业生产成本大增,如果要大幅降价,企业的生产将变得更加艰难。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其实整条药品的产业链,{zd0}受益者在医院和医生,如此大幅度对基本xx价格进行下调,最终将会导致普药生产企业的生存愈加艰难,医院药价虚高的问题仍难解决.

 

 

 

 

 

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06月19日

 

 

    或引医药行业降价风暴 

 

    分析人士认为,发改委对药品销售的期间费用率和净利率设定的具体限制,将令一部分不合格企业“很受伤”。

    一位业内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仔细阅读《意见稿》可以看出,政府治理高药价的决心很大,对不同类型的药品定价以及医药流通的差价率均给出了明确的标准,这在之前的政策中是没有出现的。从创新药到普药,只要进入了医保和基本xx目录其指导定价的利润率上限都低于很多企业的实际利润率水平,政策之严厉,超出市场预期。这也使其成为6月17日医药板块集体跳水的导火索。

 

  湘财证券分析师叶侃告诉记者,《意见稿》影响很大,而且对整个医药行业的影响偏负面,但板子落在各家企业是有重有轻。由于目前仍然是意见稿,尚未细化,也没有落实到执行环节,未来还存在较大的修改空间,因此《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对医药行业的影响还有待观察。该意见稿将流通加价率和利润率都设置了上限,从而倒逼当前中间环节重重设卡的流通体制,剔除不合理的流通环节加价,将引发医药行业的降价风暴。《意见稿》中药品价格调控直指药品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对生产过程中的期间费用率和销售利润率以及流通差价率设定{zg}核算标准,其中销售利润率{zg}核算标准仅为23%,要低于不少医药上市公司的现有水平;而流通差价率更是实行差别流通差率,直接压缩了依托高价药品的药品流通企业的利润空间。

 

  信达证券分析师梁浩则认为,医药行业高估值的压力,加上政策利空的诱因,引发了市场对医药企业盈利趋势变坏的悲观预期,从而导致了近期整个医药板块的调整。《意见稿》的出台仅仅是医疗板块大幅下跌的导火索,其实作为一个估值偏高、基金抱团取暖的板块,一旦出现筹码松动很容易形成多杀多的局面。而《意见稿》本身的影响目前尚难以作出全面的判断,它会导致行业格局大洗牌,至于洗牌过后谁将笑傲医药行业江湖,只能拭目以待。

 

 

    两环节抓出“政策受伤股”

  根据兴业证券提供的《意见稿》正文,发改委对新药销售的期间费用率拟设定{zg}45%的上限,而普药仅为30%;销售利润率{zg}则为23%,普药只允许12%利润。

  叶侃指出,从生产环节期间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的{zg}核算标准来看,可总结为创新药高于普药,中药和生物制品高于化学药品,这延续了医改鼓励创新、鼓励中药和生物药的思路。药品流通环节实行差别差价率,高价药品差价率从低,低价药品差价率从高,这对于依托高价药品提高毛利率的药品流通企业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相对而言,药品零售企业由于利润率本已很低而冲击相对有限。

  叶侃还补充,《意见稿》规定精麻类药品流通差价率按照统一标准核算,使得垄断性的精麻类药品的流通毛利率大幅下降;而分销的流通差价率{zg}不超过15%,对于高毛利率的分销业务也是一个冲击。

  的分销业务比例、精麻类药品代理比重高,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大。

 

 

    覆巢之下尚有完卵

  《意见稿》的出台,是推动医药行业洗牌的信号,而非覆巢之下无完卵的事件。既是洗牌,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一些有竞争力的企业甚至能借该政策的东风,加快资源整合做大做强。

  兴业证券指出,由于该管理办法对进入医保药品的药品定价均作出了严格的限制 ,无论是创新型企业还是普药企业,都将面临药价下调、利润降低的风险。即使是创新型化学药,其毛利率也不能超过63%,这个很难补偿企业前期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风险,鼓励自主创新的力度不够,对企业吸引力不大;而普药企业,由于流通环节中对差价率的限制,销量和利润将均会大打折扣。总体而言,化学仿制药企业受影响{zd0},生物制药和中成药企业次之,而以保健品和OTC为主的医药企业影响很小

  兴业证券认为,此次政策打击面比较广,在具体定价上,核实企业的成本也有一定难度,真正执行起来并不容易。由于该管理办法只是征求意见稿,后面正式出台的政策,不排除有更为宽松的可能性。

 

  叶颂涛则认为在该政策下仍然有受益者,如果仅看《意见稿》对行业基本面的影响,还难以解释当日医药板块的跌幅。

  不过,政策上是会鼓励专利药、出口药和国家保密xx,比如就是有国家保密配方,受到该政策的冲击就比较小。

 

 

 

 

 

证券时报网   2010年06月18日

 

    证券时报网采访了东海证券医药行业研究员袁舰波。

    袁舰波表示,根据《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药品特别是高毛利药品的毛利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这对医药行业而言是一个沉重打击。

    他认为,由于目前最终的方案尚未出台,价格如何调整、幅度如何,尚有变数,此时不必过于惊慌。此外,从意见稿本身看,由于淡化了原研药的单独定价概念,对国内药企而言,对未来市场的开拓也具有有利的一面。

    作为A股中为数不多的同时具备消费和新兴产业特征的板块,在弱市中,医药板块仍将是投资者重点xx的品种。

 

 

 

 

每日经济新闻    2010年06月19日  

 

    迈克·吴:医药股长期被国内基金重仓持有,但我们认为就医药行业的利润分配而言,中国和美国的市场不同——美国市场因为研发投入大,而中国的药价高是因为销售环节。所以我们对医药股的投入一般都不会超过配置的10%。

 

   沈渊文(文渊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 至于《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我们认为尚需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该办法出台必将引发医药行业的降价风暴,因此医药板块近期可能存在系统性风险,建议暂时回避。

 

    周海军(海私募人士):医药股的暴跌,主要是心理层面和机构换仓所致,不过调控药价主要是针对流通环节,对生产型企业的影响有限。未来医药股走向分化在所难免,保健药可能会成为行业中的亮点

 

    张迪南(四两投资投资总监):发改委关于医药政策的征求意见稿不会一刀切,最终的实施应该对不同企业有不同影响。不过我认为大部分医药股是比较贵的,尽管行业中也确有能持续高速发展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股票值得持有。

 

    有私募人士指出,如果最终药价方案正如传闻所说,这将大大降低流通环节的利润,并会影响到对中间流通环节依赖较重的医药厂商。中间环节利润如果被大幅压缩,医药代理商对某些药品的推销热情可能明显转淡

 

 

 

 

江南证券  陈世军

 

    从《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有关内容表述上看,为避免生产企业的“暴利”,意见稿分类别规定了药品生产企业的{zg}销售利润率核算标准。例如,剂型创新的化学药,政府定价时出厂销售利润率不得超过15%,而有效成分创新的中成药,出厂销售利润率则可不低于23%。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鼓励生产企业创新和保护中成药、xx药、民族药。由此,在等待医药股最终调整到位以及大盘正式获得稳定支撑之后,投资者可重点xx创新型医药企业的股价升值前景。

 

 

 

姜博士

 

    如果按照发改委此份文件中提出来的经政府设定的期间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率来实际运行的话,我们可以说跟实际中的行规是xx冲突以至于可行性接近于零的,如今的xx药销售过程中单是在医院环节中占到的费用(即医院各科室的回扣和利益分配)就达零售价的50%,已经超过了该办法附录中设定的从出厂到销售给医疗机构的{zg}流通差价率了,如果严格执行重新核价的话恐怕要倒掉一大批企业。实际上核心问题是出在公立医院的补偿和监管上,政府的更严格监管恐怕只会带来更多的寻租空间,例如天价芦笋片事件中136的中标价才是问题关键,而不是15.5的出厂价,利润并没有落到企业手中,而是潜规则给了招标办和中介机构。其实再往深层里探讨,为什么公立医院的补充做不到?原因就在于如果把我们这个国家看做一个公司的话,那么这个大公司的行政管理费用太高了,管理层自己的吃喝旅游公车等等就已经把本可以投入教育医疗的费用侵蚀了,呵呵,这个问题显然短期内无法解决,所以发改委也只好继续用这种xx医头的文件来交差应付了,我相信业界一定会有自己的声音来告诉发改委事实的真相,而这个政策也很可能像前期北京市遴选基本xx配送商一样{zh1}不了了之,企图以一个离谱的规定去修正前面本已扭曲的现实时往往是无法如愿的。
    但是这个政策背后反映了医药行业未来面临的挑战,制药企业需要让自己的产品线掌握更多能够自主的力量,否则迟早会被降得面目全非,生死之道不可不察。今天的暴跌预示着医药股阶段性的调整到来,投资者对医药股应持谨慎态度,多看少动。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各方对国家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多空解读】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