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

儿科护理学

一.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答:生长发育的规律包括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3生长发育的顺序性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

二.2-12岁前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推算公式如下: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6 *0.7kg+(月龄-6 *0.7kg

2-12岁:体重kg=12kg+(年龄-2*2kg=年龄*2kg+8kg

三.头围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出生时平均为34cm3个月时为40cm1岁时46cm2岁月时48cm5岁时50cm15岁时54~58cm

四.胸围出生时平均为32cm,比头围小1-2cm 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后胸围超过头围,其差数约等于小儿岁数减12岁前腹围与胸围大约相等,2岁后腹围较胸围小。

五.脊椎发育:3个月左右抬头动作,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1岁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六.神经系统发育:出生后脑组织发育的特点:1沟回线,2蛋白质多,脂肪少,3神经纤维髓鞘4岁才形成。

2岁月以下小儿巴彬氏征等病理反射呈阳性可为生理现象。

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生理性厌食。

七.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发生的情况而制定的免疫过程。通过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的获得性免疫方式有:主动免疫,特点是抗体持续时间较久,一般为1~5年。

被动免疫,特点是抗体留在机体中的时间短暂,一般为3周。

疫苗种类有:1菌苗:死菌苗和活菌苗

2疫苗

3类毒素

1卡介苗:皮内注射,左上臂三角肌上缘,接种一次0.1ml,时间生后2-3天至2个月内,

2乙肝疫苗:肌内注射,上臂三角肌,接种三次5ug,时间016

3脊髓灰质炎:口服,接种三次,时间:2 个月以上,2个月,3个月,4个月,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接种的准备工作,2受种者的准备,3严格掌握禁忌证4操作要点:严格核对,生物制品有准备,局部xx。

预防接种的反应及处理:

1一般反应:局部反应:xx热痛有时有淋巴肿大,

           全身反应:体温上升,头晕、恶心,呕吐,xx,腹泻全身不适等。

处理:局部反应可用干净毛巾热敷,全身反应可对症处理,注意休息,多饮水。

异常反应:过敏性休克,晕针,过敏性皮疹,全身感染。

八.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内的婴儿。

围生期是指自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

足月儿是指胎龄≥37周至<42周足周(260-293天)的新生儿。

早产儿是指胎龄≥28周至<37周足周(196-259天)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是指胎龄≥42周(294天)的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不足2500g

极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500g

超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000g

正常体重儿:2500~4000

巨大儿:体重大于4000g

足月儿血压在50/30mmHg80/50mmHg平均为70/50mmHg         

新生儿胃呈水平位,易发生呕吐和溢乳。

胎便呈墨绿色,一般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泄,约3-4天排完,若超过24小时还未见胎便排出,应检查是否为肛门闭锁或其他畸形,新生儿易发生低血糖,低蛋白血症。

新生儿一般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少数在48小时内排尿,一周内每日排尿可达20次。一般排尿量为60ml/kg.d

新生儿原始反射有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交叉伸腿反射。

新生儿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室温过高足月儿散热后,如体内水分 不足,血液浓缩而发热称为脱水热,

室温过低则可致低体温或寒冷损伤综合征。

九.常见的生理状态

生理性体重下降:发生在出生后数日,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10天左右恢复正常。

生理性黄疸: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最长延迟到4周。

上皮珠和马牙: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形成,数周或数月自然消退/

乳腺肿大和假月经:发生出生后4-7天,2-3周消退。女婴5-7天少量xx血性分泌物可持续1周。

常见护理诊断:1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呛奶、呕吐有关;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体温调节功能差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吸吮、吞咽、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

5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及皮肤粘膜屏障功能差有关。

十.新生儿的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呼吸;

2维持体温稳定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新生儿维持在理想的体温在355~365

中性温度:称适中温度,是指使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zd1}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与体重和出生日龄密切相关。

3合理喂养

4补液管理

5纠正酸中毒

6密切观察病情

7预防感染

8健康教育。



郑重声明:资讯 【儿科护理学】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