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手的故事(“三夏”·在现场) - 赢在中国的日志- 网易博客

农机手的故事(“三夏”·在现场)

2010-06-23 05:41:30 阅读20 评论0 字号:

 
《 人民日报 》( 2010年06月23日   16 版)

   6月22日,全国{dy}产粮大省河南省的麦收工作基本结束,据河南省农机局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河南全省共完成小麦机收面积7656万亩,机收率达96.9%。再创历史新高。  

  6月20日,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四季丰农机合作社,几台收割机正在麦田里往返穿梭收割小麦。农民潘国强捧着刚收割下来的饱满麦粒开心极了。(图②)

  说起四季丰农机合作社,还要从农民张建国说起。今年51岁的张建国是湛河区曹镇乡褚庄村人,2008年麦收,因为联系不到收割机,他家的麦子沤到地里发了芽。张建国痛心疾首,第二年他购买了台收割机,不仅保住了自家的麦子,还为村里群众及时收割了800多亩。

  今年麦收前,张建国与同村农民张金魁联系该乡有收割机的农机手,成立了四季丰农机合作社,为全乡群众及时收麦服务。5月26日,21位农机手开着自家的收割机到合作社集合,做麦收前准备,张建国一台台检查机器。(图④)

  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36台收割机马达轰鸣,车轮滚滚。五保户丁大爷高兴地说,活了75岁没见过这么多收割机下地收麦。(图⑤)             

  据湛河区农机局局长郭武强介绍,目前全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6家,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760台套。

  农民温和松看着收割机在自家田里收麦,风趣地说:“镰刀以后真用不上了……”(图③)

  今年50岁的农机手王粮库,从麦收开始,每天在50摄氏度的驾驶室内工作,头顶电扇不停地扇,光喝水也得10多公斤。(图⑦) 

  收割机轰鸣着驶过,在收获麦子的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图⑧) 

  农机合作社在家门口成立,大家都是熟脸,收费时难免会出现尴尬。为避免难为情现象,他们找专人负责丈量土地、收费结算。(图①)

  天渐渐黑了下来,张随章老人抱着孙子到地头看望开车的儿子,他在车上已工作7个多小时了。(图⑥)

  

  徐光亚 李志勇摄影报道 

  本版责任编辑:雷  声 李维娜

  美术编辑:    宋  嵩 刘  提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农机手的故事(“三夏”·在现场) - 赢在中国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