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世博与奥运_穆玉敏_新浪博客

由于全程参与了北京奥运安保筹备工作,所以在游览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我总不经意间把两大盛会放在一起联想,世博和奥运仅隔两年,共通的地方不少,都在尽展民族特色上费脑筋,甚至共用一件老祖宗的遗留——中国印,一个戳在飘舞的北京奥运会会旗上,一个方方正正盖在黄浦江边。

奥运会与世博会如两姐妹,接踵诞生。世博长于奥运,如今奥运的势头似乎旺过世博,然而当初奥运曾是世博的附属品。

奥运之父顾拜旦在雅典成功举办了{dy}届奥运会后,想把第二届奥运会办到法国巴黎去,因为那是他的家乡,他想把自己的成果献给祖国。而157年前的巴黎也正把由英国人发明的世博会拿来筹办。世博会是个好东西,英国头一次办,就让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了欧洲的三分之二,法国人认识到举办世博是国家强大的标志,也能让国家更强大。所以,钟情世博的法国热火朝天地办世博。

法国政府同意在巴黎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筹委会也欣然接受了筹办奥运的任务,奥运正好给世博助兴。世博筹委会里设立了一个体育部,负责搞奥运。体育部甚至不肯为顾拜旦盖一座奥林匹克体育场,奥运是什么东西?能给法国带来机器、工厂、铁路和电器吗?值得登大雅之堂吗?不就是杂耍嘛!又不盈利。

外行加上极度轻视奥运,体育部官员在奥运组织工作上闹了不少笑话:马术比赛中漏掉了障碍赛马和盛装舞步,却多了一个马球比赛;射击比赛中,气步枪和xx项目被忘却了,取而代之的是射箭;不少单项比赛增添了附加内容,体操与拔河捆绑在一起,英、法式拳击和罗马式摔跤搭了击剑的车;赛艇比赛被归入世博会“救生用品展览”系列;自行车比赛是“车辆展览馆”的部分;田径比赛的口号是“提高工人的水平” ……

奥运会xx被世博会淹了。没有体育场,取消了开闭幕式,没建奥运村,也不颁奖牌,更不升国旗。各国代表团的驻地分散,条件简陋如难民营,运动队与比赛组织方缺少联系,奖牌被做成了工艺品,并且大部分都没发放,获奖者的确切数目至今也没搞清。

为了取悦世博观众,奥运会的比赛项目花样翻新,项目混杂,随意性很大,观众弄不清观看的比赛属于奥运会还是世博会,人们也叫不出奥运会名称,喊它“国际锦标赛”。很多运动员直到比赛结束后才知道自己参加的是奥运会竞技项目。为了配合世博,奥运会的比赛日期从1900年5月14日持续到10月28日,长达5个半月,成了世博会的逗乐工具。顾拜旦只能每天骑着三轮摩托车在巴黎穿梭,眼睁睁看着他的奥运为世博会助兴添乐,他神情悲伤地说:“他们利用了我的事业,并且毁坏了我的事业!”

与啼笑皆非的奥运会相比,这届世博会非常成功,法国先进的技术,辉煌的文化,古老的建筑,潇洒的生活风格以及埃菲尔铁塔的神奇,让法国男人的腰杆更硬了,巴黎女人更风情浪漫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奥运会后来者居上了。奥运愈加深入人心的时候,世博却越来越不为人熟知了。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奥运会是单纯的体育活动,因为它单纯,因为它远离政治,超越种族、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等等,人人都懂,就像卓别林的默片一样,肢体就够了,不用语言,代表个体或者团体去竞技,硬碰硬,冠亚季军是裁决出来的,别废话,比的就是“更高、更强、更快”,{gj}就是英雄。使命单纯了,力量有时更大。人类好斗的基因也需要激情的奥运会。

世博会则复杂得多,人们看得不是运动员发达的身体和高超的技巧,和人有关联的一切东西,是一种软实力,人类综合能力的展示和陈列,文化、科技、风俗、思想、创造力、想象力,应有尽有,当然也包括清末上海文人陆士谔的神奇预言《新中国》。

什么东西一复杂了就不大好操作,不如掐秒表、升国旗奏国歌那么简单。展馆面积通常也是与一个国家的大小强弱成正比的。但不管强弱都是展览和陈列,每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都拿出了自己{zh0}的东西摆在那里给人看。其实世博会早期也有竞争性,还评奖,只是没有xx。后来人们觉得激励竞争会加剧国与国产品的竞争,与世博会展示理念和文化的核心价值不相协调而停止了。

细品世博园的异国文化,民族风情,比较与我们的异同等,是奥运会所不具备的,世博会厚重得多。当年我望着奥运会圣火在鸟巢熄灭,振奋和自豪是由衷的,但灵魂似还不那么圆润饱满。在世博园走了一遭后,觉得有肉也有魂了,但并不是陶醉。奥运会好比人的强悍骨骼,而世博会则是人的整个躯体,奥运会成就体育强国,世博会让一个国家xxx与世界接轨。一个体育大赛,一个经济盛会,都是我们祖先的百年梦想,我们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古老民族,相继主办奥运和世博两大全球性活动,对世界是一种表达和宣告:古老中华民族的复兴!

世博园太大了,心又贪,那个馆都想看,紧赶慢赶,{yt}下来看的馆离预期很远,可也不能算少了,大大小小十多个。看过的馆里,最不好看的也许要数美国馆了,它太虚拟,没有任何可触碰的实物,只有三个视频。美国主办了14次世博会,4次奥运会,人家已经不屑于再办了,奥运会在他们手上{dy}次从不盈利变得挣钱,他们说世博会过时了。

而我们却是{dy}次办世博和奥运,经验肯定比不了美国,但是诚意能超过他们,我们毫不吝啬地把家里的好东西从五千年的历史里拿出来,慷慨地亮在人面前,展示辉煌{dy},成本计算第二。那古典是神圣的,是民族的开始,绵绵瓜瓞,生生不息,但却不是世界的全部。

真的无意和美国比较,但似乎又只想与美国比较。你两手空空走出来仔细回味老美放映的三个视频后,你会觉得美国人用{zd1}的成本制作的小东西其实不小。美国人用汉语说“欢迎”让我们沾沾自喜,看!老美的明星和普通人都在学说汉语。然后是美国的科技、教育等领域的领军人物给你灌输“美国精神”。

{zh1}一个视频是情景剧《花园》,一个都市童话,4D ,也叫四维,很前卫,其实就是立体电影,内容很配合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是默片,没有对话和字幕,只有影像和音乐,却谁都能看懂,一个女孩儿梦想把街道一角废地变成花园,一个人却难以完成,于是感召了社区居民,大家合作,女孩花园梦圆。观看中我不免想起一本书,《美国读本》,它是“曾鼓舞、激怒、娱乐、折磨安慰过美国人的文字”,它的精髓就是“美国梦是从街道开始的”。

三个视频里的前两个传达着一种具有感染力的乐观情绪。这也是我们不太习惯的,我们的民族始终走不出一种悲意。那也许没什么不好,让你时刻想着被折磨的历史。但走过悲意的乐观或许更好些,只要不是没心没肺。

我们的红斗冠,我们的鸟巢水立方,都成了世界xx建筑,我们特想被世界承认。世界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奥运会,世博会,这两样非比寻常的东西我们都领略了,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该心平气和地打理一下梦想成真后的慢条斯理了呢?

美国馆里装的是抽象的精神,体现美国说教全世界的一贯姿态,但精神是建筑物装不下的。或许以后的世博会会更多地展示理念,而不是器物,我们的三字经、五伦八德等都可以变成4D影片。

中国馆里是具象的,里面的每一件宝贝都是民族兴衰的杰作,并非某个朝代的辉煌和一个历史阶段的表情,所有的情结,苦难,智慧,坚忍,其实也来自于庭院花园的一掊土,盖碗里的一口茶。那些历史积淀对于我们泱泱大国来说,是有切肤质感的,绝不单属于一段历史链条和特定的阶层的意志。

当我们把我们的古老文明拿给世界看的时候,应该明白我们也正在失去一些东西,有些东西正在构成我们民族的危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需要的{zj2}关怀也许不是带领人民喊“雄起!”而是滋润血液和骨髓的一种蓬勃向上的东西,那属于一种真正关怀,直达灵魂的,心底的,给你一种信念,把你养成精神贵族,而不是仅把物质堆满四周。

美国馆的外形也一如他们的姿态——凌空的鹰,强悍,游弋。而中国馆古典的“印章”踏踏实实地落在地上,稳稳当当。美国馆的展陈方式我们可能不习惯,中国馆里的东西是美国人没有的,两种模式都是对人们精神上的重视,在人类生存境界的血脉里,两者应该是相连的。

进非洲馆很爽快,因为观众少,不用排队。非洲馆其实很好看,这个民族也发祥于历史深处,他们的展陈也是美国没有的。美国是一只孤鹰凌空而降,身后没留下悠长的印迹,却也不被印迹拖累。非洲馆说不上抽象或具象,抑或兼而有之,没有4D,更没有清明上河图,但是他们有始祖露西(Lucy),最古老的人类祖先遗骸,世间抽象和具象都源自于这个看上去并不美丽的老祖母,她的基因图谱就是人类的DNA,人类从非洲走出去,那片土地依旧贫瘠,但每个国家对幸福的理解都不同,那里的人们似乎不在意尊贵和卑贱,因为都是一家人。

不管是世博会还是奥运会,你可以把它看到天上去,崇高神圣,百年圆梦,振兴中华。但也可以把它从天上拉回地上,把心放平,好脾气对待,不就是一个运动会和展览会吗?人们把观世博当做旅游和逛嘉年华(狂欢节),热热闹闹,人来人往,几个月后,馆拆了,人散了。

而奥运会就是一个游戏,你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英文名字是“Olympic Game”,翻译成汉语就是“奥林匹克游戏会”,连刘翔都是怀着“玩儿”心参赛北京奥运会的。美国《侨报》采访刘翔的时候,这个背负奥运会xx和民族荣誉的飞人说:“谁说我一定要拿xx?我可没说过啊!这只不过是场游戏嘛!”如果我们达到了这种境界,就不那么渴望被世界承认,也不那么在乎别人的评头论足了。

我从抢眼、宏伟的鸟巢和中国斗冠上读出了信念和进步,也读出“生活的品质比生活的标准更重要”,还能读出教育、高贵、男人、女人、物价、不骂人、不加塞儿、不媚俗拍马屁等很多。

我们的物质水平可以,也已经平视西方了。可是,我们的文明也许还不够高度。身为警官,我特别替执勤的上海xx兄弟们捏一把汗,他们比奥运会时的北京xx辛苦多了,奥运会加上残奥会总共28天,上海xx则要煎熬半年的时间。他们最烦心的也许不是自身辛苦,秩序也好维护,难的是风化,国人不守规矩惯了,总有钻栅栏超近的,骂人打架的,随手扔东西的等。

奥运会前,北京也大张旗鼓地宣传和提拔市民的文明和素养。但劣习和暴脾气收敛十多天好忍,坚持半年就难了。并且,奥运会分散在各个馆场里,观众拿着门票入场,保证都有位子,坐下观看就是了,就遵守馆场秩序了,高兴了,冲动了,你就拍手、喊叫,不易出现普遍不文明的行为。

可是世博会就不行了,5.28平方公里的公共区,每天至少有几十万人进出,差不多七千万人次参观世博会,占全中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礼仪素质水平容易见底,给等着看笑话的人口实。

世博园随处可见科技的日新月异,到宇宙去!到未来去!世博园里到处是这样的激励和怂恿,而社会科学呢?人伦道德呢?不跟着我们一起到宇宙和未来去吗?阿计曾描述他在世博园的遭遇:一个人钻栅栏,另一个不让加塞儿,打了起来,双方互咒:“你进十八层地狱!”、“你出门让车撞死!” 一旁的老外很无奈。

我除了替同胞脸红外,还有出自职业的思维惯性:一个不友好的眼神,一句粗俗的话语,一次不公平的对待,可能淤积在一些人心里,培养萌发出可怕的毁灭力量,殃及我们的生活和安全,那些人会向幼儿园和学校的孩子们挥刀。

世博会,奥运会,我们都能办了,我们富裕了,但是我们有那么伟大吗?红热热的中国馆端立那里,愿这“中国特色”感动国人,也感动世界。它的颜色是焕发的爱,那爱是一种全民族的信念,倡导着对精神的安抚,缔造着一个国家,当暴风骤雨来临的时候,当周围变成沙漠的时候,国家充当人民的脊梁,为他们遮风挡雨,让他们男人是男人,女人是女人,让男人女人们心甘情愿地在自古生息繁衍的地方撑起一个强盛的,雍容的民族。

世博园里一日行匆匆结束,我和高红十傍晚从8号门出来,一个执勤民警可能累惨了,问他这里能否打到出租车?他回答“要是上来就能打到。”实际上出租车被拦在周界外进不来,我们需要先乘世博专线车出了周界才能打到出租车,那哥们儿不应不知道。这又让我想起157年前的那个奥运会,一个执勤xx给瑞典马拉松运动员法斯特指错路的故事。马拉松跑道穿巴黎市区,土生土长的德阿多虽然速度不如法斯特,但他左拐右绕抄了不少近路,不巧法斯特又被执勤xx指错路绕了远,本该{dy}却落到第三。这事儿被公开,执勤xx成了焦点,人们指责他有意偏袒本国选手,他经不住压力开枪xx了。其实世博园里所见民警都很不错,温和地看着观众,有时还笑眯眯地搭话。

奥运和世博都是我们的荣耀,改变着中国,中国也改变着世界。套用世博开展前国际奥委会发布的《北京2008年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最终报告》里的话:世博会弱化了经济、文化、科技向西方倾斜的趋势,这是一个伟大的遗产,因为世界经济、文化和科技的重心和中心开始向东方移动!

上海是中国和世界的东方。上海世博会注定是一个伟大的遗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漫谈世博与奥运_穆玉敏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