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教你辨析各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专家:食品添加剂虽非洪水猛兽,但还是少吃为妙
文/记者翁淑贤
医学指导/广东药学院营养系主任王晓波教授
记者上百度一搜索,目前国内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在各类加工食品中,它们几乎可以说是“无孔不入”,要想都看得懂,似乎不太可能。但据王晓波介绍,其实最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就防腐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甜味剂、着色剂、护色剂等几类,有心的街坊可从这几大类入手学会辨识:
防腐剂:常用的有苯甲酸及其钠盐和山梨酸及其钠盐类,其作用是抑制xx在酸性环境下的繁殖,以保证食物不易变质,常用于饮料、酱油、酱菜、糕点等食品中,但在碱性环境中几乎无效。按目前的资料显示,可以认为对人体无害。
抗氧化剂:多添加于植物油类(如花生油、菜籽油)及含有油脂的食品(如饼干、糕点)。如果不适当添加,此类食品中油脂容易酸败产生一种哈喇味,不但使油的品质下降,营养价值也会相应降低,特别是食物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有效性会被破坏。常用的有BHA、BHT、TBHQ和维生素E等几种。其中xx维生素E是从食物中提取的,成本相对较高,一般在品质相对好点的产品中使用。
着色剂:即食用色素,能改善食品观感,但既没有营养价值、又无防腐作用,有人认为它纯粹只是为了好看,有一定道理。但也有人认为它改善了食品观感后有助于调动食欲,促进人的消化,但有研究指出它对儿童神经系统和消化功能有一定的危害,长期大量摄入甚至有致癌嫌疑,在国外儿童食品中已被禁用,国内婴幼儿食品也不允许使用。
甜味剂:按来源可分为xx和合成两类,xx的有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各种糖醇类(口香糖中常见),以及非糖类的甜菊糖甙、甘草、罗汉果素、索马甜等;人工合成的最常见是糖精、阿斯巴甜等,另外还有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新糖等。甜味剂在饮料、糖果、酱类及各种小食品中广泛使用,但大量摄入会扰乱人体本身的糖代谢,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的风险。
漂白剂:能起漂白、脱色和抑菌防腐作用,防止果蔬中的维生素C的氧化破坏,主要有二氧化硫(在葡萄酒、果酒中使用)、硝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和硫磺等,在一些笋干、木耳、粉丝等干货以及蜜饯、饼干、冰糖中使用;在面粉中则用过氧化苯甲酰,除了漂白外还能起防霉变、膨松等作用,使面食口感更好。
提醒
加工食品多与蔬果配搭吃
针对特殊人群,王晓波特别提醒如下:
老少及肝病患者: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代谢功能尚未xx发育成熟,老人则因身体机能退化,建议他们跟肝病患者一样都应尽量选择xx食品,减轻因摄入多种食品添加剂而可能给肝带来的额外代谢负担。
依赖加工食品人群:如果因为工作节奏太快,不得不经常食用含有多种添加剂的加工食品,建议多配搭吃些橙子、桔子、苹果等含有丰富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以抑制肉类等加工食品中的护色剂合成有可能致癌的物质。另外,尽量避免同时吃多种加工食品,如罐头、包装饮料、火腿肠、速食面,每一种都可能含有多样添加剂,虽然生产时都控制在安全的食用范围内,多种一起长期吃,有可能造成个体食品添加剂的总量超标,对身体健康带来隐患。实在不行,买点低加工的半成品自己再简单处理一下,也是种折中的做法。
添加剂多吃确实无益
“在日常饮食中长期摄入大量的食用添加剂,对身体当然不会有好处。”王晓波称,尽量少吃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当然是最明智的做法。她查文献指出,儿童在长期食用各种加工食品,可出现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甚至是侵略性行为。另外,常用于面包、糕点中的反式脂肪(又称人造脂肪、氢化脂肪)是将氢加入到植物油制成的,看起来像黄油一样,而且不容易腐败变质,但长期大量摄入易引发冠心病,影响记忆和胎儿、儿童发育,甚至可导致女性不孕和肥胖症。在以面包为三餐主食的一些地方,如美国纽约市和加利福尼亚州,去年已立法禁止这类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
“有研究还发现,常见于肉类加工食品中的护色剂,虽可令肉制品呈现出鲜艳诱人的‘食相’,但过量摄入可导致人体缺氧、窒息等急性中毒的发生。”王晓波分析说,这类添加剂主要成分是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过量会在体内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另外它们也是合成可致癌的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但是目前还没发现比它更好的代替品,因此全世界仍在使用。因此,在不得不使用此类添加剂的儿童食品中,一般会添加一种叫做L-型抗坏血酸纳的“护色剂助剂”以减少亚硝酸盐的用量,以防止致癌物质的生成。其实,如果我们在食用这些含有食品添加剂的肉制品时,搭配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是有助于抑制可能的致癌物产生的。
另外,各种食品添加剂之间是否会有相互作用,它们与食物成分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许多至今仍没有研究结论。因此,建议街坊有条件的话应尽量买些新鲜的食材,抽空给自己和家人做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