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数字出版业发展迅猛,其总产值首度超越传统书报刊出版物,高达795亿元人民币。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日益成熟,全球范围内数字出版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出版企业如何加快数字化转型,新媒体公司如何做大做强,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人人都做电子书
作为数字出版行业的一支新军,电子阅读市场2009年的表现尤为抢眼。但火爆背后,包括主管部门和业界,都在思考:一哄而上之后,该如何健康发展,避免一哄而散?
“你见过种棉花的还做衣服吗?”一位传统出版企业的老总笑着说。进入今年,电子阅读市场上,“做衣服的棉农”随处可见:3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推出电子阅读器——“辞海悦读器”;4月,出版业的“国家队”——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众多知名出版机构,推出电子阅读器——“大佳阅读器”;同期,重庆出版集团 与汉王合作推出“读点经典”阅读器;5月,《读者》杂志推出《读者》电纸书……
看好电子阅读市场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商。3月,国内{zd0}的网络原创文学平台——盛大文学高调推出“一人一书”计划,发布自己的电子书战略;5月,拥有5.6亿用户的中国移动正式推出阅读业务,包括403款手机和8款电子阅读器,强势介入电子阅读市场,甚至有人惊呼为“泰山压顶”。
内容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的高调加入,让电子阅读市场显得分外热闹。“电子书市场正烽烟四起。”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 说。
仅以电子阅读器为例,据张毅君介绍,目前,我国正在生产或计划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阅读器的企业便有44家之多。此外,据业内人士预计,今年5月后,生产电子书的“山寨厂”将达到400多家。
“我们担心在特别热的情况下,出现一哄而上,然后一旦发现问题又马上转入低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表示。
版权?版权!
如果从上个世纪90年代国内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算起,我国的数字出版业其实是起步早,发展慢,原因就在于版权问题。
“主要原因是权利人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像网络下载,印刷,广告分成,这都是数字网络环境下传播作品的商业模式,很多数字出版企业在自己的年报,或者在自己的宣传过程当中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多么大的市场空间和利益,但是对于作者来讲,很少有作者从中直接地获得更多效益,这里存在的版权问题比较多。比如信息网络传播权,目前来讲,概念还是比较笼统,是仅仅包括互联网络,还是要包括无线通讯网络和移动存储介质传播?在政府文件当中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比如法律规定的复制权是什么,应该细化。高校图书馆复印作家的整本书,怎么办?是不是应该获取许可?”中国文字著作权 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说,“作为一个作家,即使是知名作家,自己的一本书一年能从手机出版、电纸书、数字图书馆获得多少经济效益?我觉得可能还没有一个传统作家敢站出来说我一年拿5万、10万。”
“集体管理是解决目前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问题的关键所在。”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董维仁 告诉记者,近日,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下称“文著协”)成立数字版权认证中心,并与国内知名电子阅读器厂商汉王科技签署版权合作协议,文著协分期分批向汉王提供会员作品数字版权,就是权利人组织和产权界针对数字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和产业发展问题进行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如何确定数字化作品的版权归属,如何获得著作权人的合法授权,如何保障广大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如何规避并解决数字版权的纠纷,集体管理组织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董维仁说。
各方为何分账
如何找到共赢的商业模式,一直是数字出版业除版权之外的头等大事。以电子阅读为例,终端设备生产厂商、数字内容提供商,以及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不明晰,导致利益相关各方心存芥蒂,成为良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日均发行量300多万份的《参考消息》近日才以电子阅读器等新的技术为平台,在保持并扩大传统发行市场 优势的同时,开始进行数字发行战略布局。“目前《参考消息》报已经成功上载汉王电纸书,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系列数字产品也将陆续推出。”《参考消息》报社副总编辑范伟国 告诉记者,截至今年年初,一些打着《参考消息》旗号的网站,甚至有《参考消息》的手机报,都是冒牌的。
《参考消息》之所以起步较晚,一是因为最近几年受新媒体冲击比较小,“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此前我们并没有找到一个非常理性的与新技术融合的模式,大家都很清楚,早些年中国报刊非常热情地拥抱网站,与网站开展数字化的合作和接触,但后来的结果令很多报刊感到非常痛苦和无奈,许多报刊把自己的宝贵内容廉价或者无偿提供给网站,报纸的转载率上去了,但是市场的发行量却下来了。”范伟国说。
对于内容提供商来说,最为关心的还是盈利模式。
如,中国移动在电子阅读业务上与内容提供商的分成比例是6:4,国内xx出版人、万榕书业总经理路金波 认为,这样的分成比例非常不合理。“这是垄断产生的结果。事实上{zh1}我们只能拿到20%,因为我们还要和作者再分。甚至一个手机用户三块钱就可以包月了,随意阅读。{zh1}折算下来一本书就几毛钱,作者再拿去20%,我们就得几分钱,这是对于知识的尊重吗?”
与中国移动的分成模式相比,路金波更倾向于汉王科技的“二八模式”,汉王拿二,内容商拿八。“{dy},汉王拿得少;第二,电子阅读由版权方定价。这样整个行业才会进入良性循环,因为卖一本电纸书和纸书的所得是一样的。”
但即便是汉王的“二八模式”,依然让一些内容提供商心存顾虑。中信出版社新媒体事业部总经理黄锫坚表示,很多出版社都在思考支付通道如何实现。“因为电子的东西和实体不一样,比如我给渠道提供一万册书是很清楚的,但是我给电子通道一个电子版权,他卖多少其实我们是不清楚的,里面有很多复杂的定价和创新模式。”
“好书人家不愿意给,差书又没人看,电子书,目前看来,只见电子不见书。”一位电子阅读器厂家负责人无奈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