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起交通事故浅谈情境意识与维修安全_成寓思_百度空间
作者:张健飞     文章来源:南航新疆分公司飞机维修基地     更新时间:2010-7-1

  五月底的{yt}下午,天色晴朗,下班后我从机场驾车去开发区幼儿园接女儿。出了机场大门就感觉到迎宾路一如往常的繁忙,行驶到铁五中学校门口时,看见我对面车道前方20米远处有三个小孩子手牵手准备过马路,两个大一些的孩子七八岁上下,小一点的大概五岁左右,我一边放慢了车速一边观察道路上的情况,这时三个小孩子突然启动横穿马路,刚从路沿石上往马路中间跑了没几步,他们原本牵着的手就松开了,两个大一些的孩子就在我车前几米处果断的冲过了马路,几乎就在我的余光瞥见那个稍小一些的孩子正在犹豫的时候,对面车道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急速而至,接着就听见急促而刺耳的刹车声和沉闷的撞击声“吱…嘭”,当我偏过头再看时,那个幼小的身体已经被肇事车辆撞飞出五六米远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因为担心交通受阻,只好随着车流驶离了现场。大约30分钟后,当我接上女儿原路返回到事故路段时,我试着去体会了肇事车辆当时所处的状态,希望能够积累一些行车经验。通过实地观察和感受发现了几个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的不利因素。{dy}是当时整个前挡风玻璃xx被夕晒的强光所笼罩。第二是挡风玻璃上灰尘较多使其在光线照射下出现盲区。第三是路边林荫使得道路光线不断产生明暗变化。第四是该路段地处学校附近且没有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导致未成年人横穿马路现象普遍。第五是未养成驶入斑马线区域减速的好习惯。

  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还有多少安全隐患未被我们所重视?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我们身处危机时化险为夷?我的脑海中突然闪出一个词“情境意识”,对,就是这个近些年来民航业界出现频次较高的词--“情境意识”。之所以出现的频次高,是因为它和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

  那么情境意识究竟该如何解释呢?几经查阅,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准确的释义。“情境意识(或情景意识)”原本是个舶来词汇,也就是英文“situation awareness”的中文意译,“情境意识”是个体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内部表征,在复杂、动态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它是影响操作者决策和绩效的关键因素。虽然其定义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实却遍布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并不神秘,通俗地说,当孩子在荡秋千时,家长通常会告诫孩子要抓牢并且不要荡的太高以免摔下,说明家长对荡秋千这件事潜藏的危险做出了预判,其实这就是具有较强的情境意识的体现。可见良好的“情境意识”是所有从事直接或具体操作的岗位诸如驾驶员、维修人员、设备操作人员必备的一种素质。

  人为因素诱发的差错、事故大都是从业者在一种非意料情况发生后,顾此失彼、情景意识缺失所造成。完整的情景意识包括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程序意识、原则意识和资源管理意识,并且是这些意识的xx的统一。如果把情境意识的概念引入到比简单操作更为广阔的飞机维修领域,那么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将其理解为维修人员对某个环境条件下影响维修安全的关联因素的认知。这种“情境”不能仅停留在操作层面,还应该不断深入到体系中的生产、技术、质量、航材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整个维修体系的各个环节中,每当你进入到某一特定的正常或非正常情境时,都能够迅速依靠自身在知识、技能、经验方面的储备对所面临的任务以及形势进行全面的预判,及时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保障维修及体系运行安全。由此可见,拥有较强的情境意识对提高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既然情境意识对维修安全有所帮助,那么情境意识如何来培养呢?我想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或许会有所收获。

  一、从理论中提炼

  俗话说“艺多不压身”,要注重培养勤学习的好习惯,尤其是学会作一个有心人,不但要钻研业务知识,还要多留意和寻找对自身有帮助的知识点加以联系实际,只有汇聚了足够丰富并且涉猎广泛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探囊取物一般从容应对。正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二、靠实践中积累

  有经验的维护人员都知道如果工作中不慎将螺帽、垫片之类的小配件小工具丢失在EE舱、前鼻舱或发动机VBV、VSV等区域而不及时找出是极有危害的,因为这些区域或电子元器件集中、或机械操纵连杆多易诱发短路和卡阻故障,南航机队也不乏因螺刀头掉入机匣损坏发动机以及因垫片造成短路而使汇流条断电的案例。倍感欣慰的是经常在我们的车间见到有人用胶带将螺刀头缠在转接器上的办法防止丢失,有人在高难度领域安装螺帽垫片时的无所不用其极,只要留心观察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无一不是劳动实践孕育出的智慧。

  有试车经验的维护人员都知道侧风和尾风对试车的限制,假如日常飞机试车停放的方位与平时飞机起飞方向同相,你可以不考虑尾风的影响,一旦当你发现某一时刻运行的飞机换向起飞时,就必须考虑风所带来的影响,在试车时倍加小心,如果在此情况下强推大功率极易发生叶尖失速甚至喘振。相信正是有了这个认识才积累出这样的情境意识。

  三、于他人处借鉴

  情境意识其实是一种触景生情的反应能力,有时未必是我们没有想到,只是贪图省事没有做到罢了。例如有些维修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工作时站在较高或较狭窄的工作梯架上而不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试问有谁愿意站在五层楼顶的边沿上作业而不防护?殊不知你此时的行为无异于将自己置身于悬崖边,稍有闪失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要知道对于你的生命而言三米的高度和三十米并无本质的区别。这也恰恰验证了一个浅显的道理,从“知道”到“做到” 仅隔咫尺之遥,结果却是两重境界。

  影响维修安全的因素林林总总,就一件不安全事件而言,个中因素的变换重组就会产生另外一种xx不同的结果。规避差错确保安全并无定式可以遵循,对于机务维修来说在“规章操作,手册维修”的基础之上要想获取更多特殊情况下的情境意识,借鉴各种典型案例中的经验不失为一个快捷而有效的途径。

  四、在行动前谋划

  在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下驾车,我们往往会事先计划好行车路线,精神集中谨慎驾驶,一般也会较为顺畅的到达。反之,如果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难免在驾驶时顾此失彼而出现无谓的绕行、闯红灯或误入单行道之类的尴尬。驾车尚且如此,那么维修排故更离不开精心细致的准备。

  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千奇百怪的故障,面对疑难故障时且不能掉以轻心,甚至抱着想一步作一步的态度,因为排故的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往往会伴随着工艺繁多、专业协作、校装测试频繁的特点,任何一个疏露都可能造成维修差错。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在行动前充分酝酿排故步骤,做好每一步骤的情境预想,优化并构建慎密的排故方案。惟有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

  维修安全是一个维修企业的立足之本。如何降低差错率,保障安全整体平稳是全行业的共同追求。随着人为因素理论的发展,情境意识与维修安全的联系也愈发紧密,由此引发的讨论也日益增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观念向背都留与他人评说吧。

()从一起


郑重声明:资讯 【从一起交通事故浅谈情境意识与维修安全_成寓思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