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医院靠谱吗?小心别被医托、药托忽悠_『胡言乱语』http://BBS.KKIO ...

不用跑去医院排长队挂号候诊,无须支付诊疗费,只要坐在家里轻点鼠标,输入相关症状,“网上医生”便会在瞬间为你开出诊疗方案——真有这等好事?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网上商店、网上银行、网xx房等一一成为现实,但近来走红的网上医院,却让人疑窦丛生。道理很简单,中医讲究一对一的望闻问切,西医常会要求病人化验拍片,“网上医生”怎么就能给未曾谋面的患者指点迷津?

医学专家提醒市民,网上问诊很不靠谱,误诊、漏诊的风险极高!

医托药托穿“马甲”

如今在网上随便输入一种疾病或是一个症状,就能冒出几百万个相关网页,但其中的信息究竟有多少管用,普通网民谁也说不清楚——甄别真伪,显然力不从心。

“医生如果没见到病人本人、没做检查,是绝不可能作诊断结论的。”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邹和建教授说:“单凭患者输入的症状就给出具体xx方案,那是无稽之谈。”

就目前而言,电脑软件根本不具备综合分析评判各种症状并作出恰当诊断的功能。而且,普通人对症状的认知、表述,与医学诊断往往存在差异。比如有人发现鼻子呼出的气热乎乎的,便自我判断“低热”,结果一量体温却并没有发热;同样是xxx,有些人自行对号入座,或说“类风关”,或讲“关节炎”,显然多是瞎猜。何况,许多疾病与症状之间,并不存在确切的对应关系。

尤其要警惕的是,穿上医生“马甲”的医托、药托,已开始在监管缺失的网上医院“开疆辟土”。打开搜索引擎,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排位靠前的都是专治“难言之隐”疾病的医疗机构,如此这般,当然是花了钱的“自我提升”。一些网站则以科普为名,堂而皇之地推销药品。打开一些所谓“健康网站”,立刻会跳出一个对话框,上写“专家随时在线,随时咨询”;如果进入,非正规医疗机构雇用的医托、非主流药厂派出的药托便会逐渐显露原形。

“网上医生”真假难辨

去年7月1日,卫生部颁布的《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旨在规范网上医疗保健服务。上海市卫监部门也规定,未经审批的机构和单位不得发布医疗广告、不得从事网上诊断和xx活动。据了解,上海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除核准医疗机构相互间可开展网上远程会诊外,至今尚未批准任何一家“网上诊所”。

那么,外地的网上诊所靠谱吗?细细看,在那上头“坐堂”的“医生”的资质及执业合法性,叫人无从查证。这帮“网上医生”,对于自己的履历及医疗经验大多闪烁其辞,或者根本不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法学专家达庆东教授指出,根据去年9月11日卫生部出台的医师多点执业分类管理的有关通知,除外出会诊外,医生多点执业xx于三种特定情况,但其中并不包括网上行医。“由于目前监管缺失,‘网上医生’真假难辨,找他们看病一旦出事,患者很难维权。”

网上信息仅供参考

网络确实可以成为医生与病人沟通的便捷平台。记者随手翻出10张医生的名片,发现其中6位医生在名片上印了个人网址。二军大长征医院副院长、感染科专家缪晓辉教授说,门诊时太忙,能与病人沟通的时间有限,而病人在接受xx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盼医生解疑释惑——借助网络解决,患者便不必再三跑医院。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再忙,他都会见缝插针打开电脑回复病人的提问。

“不过,这种网上沟通xx于提供一些个人意见和建议,不做诊断、不开药,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缪医生强调。

据了解,眼下医学会下属的许多专业学会,都在网站上开设了“在线咨询”栏目,主要是普及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对于网上问诊的要求,则明确提示“及时去医院就诊”。

针对目前网上医院的乱象,除呼吁有关部门监管,还要提醒网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上网查找健康知识,要注意信息来源是否可靠;专业问题尽可能上医学会下属的专业网站和各大医院网站查寻;更要注意,只能把网上信息作为参考知识,诊断和xx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找正规医生。如果碰到直接要给你开药的网站,{zh0}的办法是点击“关闭”。



郑重声明:资讯 【网上医院靠谱吗?小心别被医托、药托忽悠_『胡言乱语』http://BBS.KKIO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