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有机农业?_大雪无痕@有机人参果(求悲智双运之因得 ...

万载县地处赣西北边陲,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现代有机农业产业化扶贫,全县有机农业发展到7万多亩;产品发展到40多个,并通过BCSECOCERT有机认证,有机农业产业化xxxx由一家发展到6,年产值达2.1亿元,出口创汇500多万美元,其中有2家列入省级农业产业化xxxx,2家属市级xxxx.为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步伐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

回溯万载县有机产业十年的发展历程,起步早,定位高,吃了苦,流了汗,人力财力上投入也较大,终于获得了“江南有机农业{dy}县”的美誉,许多有机产品“冲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然而,在这看起来很美的现象背后,许多发展中的问题一度会忽视,但随着问题的堆积,矛盾开始不断出现,于是许多人心里都开始思考一些问题,例如:现有产业发展模式究竟适不适合该县实际?政府在有机产业发展过程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目前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又是什么?问题和争议不断,动摇着干部群众发展有机产业的信心,影响着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发展有机产业的步伐。

有鉴于此,笔者通过深入走访有机农业一线乡镇如茭湖,高村,仙源等,几十次与乡镇书记,干部进行面对面的深入探讨,与有机农业的直接从业者和受益者数百人进行交流,试图找出导致该县有机农业发展步伐变缓的原因,梳理出欠发达地区有机产业未来发展思路。

一、内外交困,该县有机产业现状堪忧

(一)外在竞争压力不断增大。一直以来,万载有机产业是该县一张响亮的名片,由于起步早,发展势头良好而在省内外颇具知名度,作为有机农业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万载积累了很多的宝贵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也走了不少弯路,近几年来,有机产业发展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跳出万载来看,发展的步子仍然较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慢慢显得乏力。周边县市如桐鼓和宜丰已经全面进军有机产业,在各大媒体和宜春日报上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发展的决心和力度很大,相邻的袁州区委派一名副区长专抓有机产业,不久前在西村镇引进港商投资1亿多元发展有机产业,还有如上高打造的36万亩果、茶、水产立体有机产业、靖安投资1亿元的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万年依托鄱湖湖打造有机农业强县、婺源以生态农业全国试点县的高姿态切入。可以说,万载的先发优势,即使是在省内看来,也已经不明显,在其他县市倾力发展有机农业的巨大压力之下,如果该县不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快的步子来谋求更大突破的话,极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被人甩在后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彻底失去竞争的资本。

(二)内部发展争议纷纷扰扰。发展的思路不明,让干部无所适从;市场开拓不够,让群众心生疑虑;科技支撑不够,让干部群众对发展信心不足。有机产业整体发展步伐缓慢,管理混乱等发展中不断暴露出来,使得该县有机产业从内部出现了相当程度上的争议,发展进一步放缓,干部心灰,群众意冷,许多干部群众对发展有机产业失去信心,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不能正视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另一方面,发展的争议,群众的不支持,市场对接上的不健全,让有机农业的坚定支持也不禁感到有心无力,等待观望。同时,由于该县有机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营销网络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检测监控体系不健全,该县相关有机企业也对有机农产品市场缺乏信心,有机变成“半有机”,“半有机”变成绿色产品,万载有机品牌含金量不断减少。以高村和仙源为例,有700多吨“有机大米”,以比普通大米仅高5角钱,比优质绿色大米还低的价格出售,有机富民的理念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群众积极性受挫,甚至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总的来说,在内部,市场、科技等因素跟不上,导致出现产量低、价格低、获益低等恶性循环。

二、有机十年,产业难题急求xx

(一)发展模式存在争议。欠发达地区有机农业的发展该采取何种模式,是公司加农户的全民总动员,或是以农业合作社为xx的小范围合作,还是通过土地流转,大农场、大庄园式经营?全县上下存在极大争议,大会小会经常争得面红耳赤。目前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国外有机农业,由于国情,气候等差异,较不具参考价值,故不予比较):一种是台湾、香港等地的小农庄模式。面积由数十亩到上百亩不等,由农场主自主经营,自负营亏,农场主的积极性相当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农场主或其管理人员学历都非常高,一般都为农科类硕士,博士等,农产品的质量有保证,产量有保证,科技有保证。同时,由于台湾、香港等地的有机产品市场较为成熟,因此,只要保证了质量,销路一般不成问题,保证了产量,收益一般不成问题,保证了科技,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一般也不成问题。但这种模式也有其弊端,各农场(庄)之间没有统一的规划,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无序竞争,土地难以进一步流转,使得有机会壮大的农场(庄)也难以壮大,产品很难打出响亮的品牌,只能困于一隅之地,有机产业发展形不成规模,存在极大局限性。第二种是在我国黑龙江、上海、松原等地的大农场模式,动辄几千亩土地,由有实力的大企业支撑运营,有着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全面采用机械化操作,所有事情都请劳工,政府还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与有服务,但基本上可以不涉及其管理、市场等方面。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劳工只是拿工资,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等不够强,并且,大农场模式由于土地等原因,在欠发达山区县不具有可复制性。同时,从美国复制过来的大农场模式实际并不适合中国国情,美国地多人少,农业补贴额度极高,而中国则恰好相反。第三种就是目前该县目前采用的小农户模式,在贫困山区乡镇,发动农户全面参与,政府在企业与农户中间扮演着服务者,销售者,科技指导者,质量监控者等多重身份,这种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其积极作用,使该县从传统农业为主逐步过渡到有机农业大县,农户精耕细作,收益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模式的缺点也随着发展不断凸显:农民素质低,且分散经营,没有品牌意识概念,而政府管理上人少地广,管理漏洞多,且处罚手段没有任何法律依据,造成农户背地违禁使用化肥现象屡禁不止;政府方面,由于身份的多重性,使得有机乡镇人员,身心疲惫,尤其是去年,市场销售情况不理想,更使得群众质疑,干部人心焕散。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全县有机农业是不是走错了路的质疑声层出不穷,意见纷纭,争得面红面赤,干得束手束脚,该县有机产业发展模式之争已经成了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市场对接很不成功。目前,该县的有机农产品销售上,仍然是由政府主导,联系企业,缓慢地拓展着市场,xx跟不上快速的市场竞争形势,同时一方面,由于监控难到位等原因,有机产品企业收购时不当有机收购,甚至乡镇也不敢当有机卖,于是有机变“半有机”,“半有机”变绿色食品。例如市场上有机米价格为每公斤30-100多元不等,而我们的有机稻价格以每公斤2.8元的价格出售仍然销路不畅,这里面可以说有一方面企业的原因,例如没有真正愿意搞有机的大企业做后盾,但另一方面我们的市场开拓机制及产品质量差等原因更是我们要严肃思考的问题。

(三)政府职能划分不明。目前的模式之下,政府扮演着傀儡师的角色,农民则是傀儡的身份,傀儡师拉着傀儡出去表演,但由于千家万户参与,千头万绪,政府费了极大力气,仍然表演效果不佳,市场不认可,农民积极性越来越差,自愿参与意识不强,甚至在遇到收益不好的时候,不但对政府没有感激,而且对政府产生怨言。同时,乡级政府与县级政府,及单位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好,有机办作用发挥小,各机构之间缺乏统一调度,导致有机农业相关万办通报都往往落到空处。例如,07年,该县乡镇在有机农业方面没有自主权,从种到收到销,都由县里有机办统一协调。而08年,有机稻规划等到元月份还没有弄好,到四月份,出于部门利益关系等原因,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之下,结果就变成各乡镇自由规划,自由对接市场,名为“放权”,实为摊责,到播种的时候,品种混乱,没有明确市场。总的来说,政府像是个千手观音,然后千手之间没有各负其责、各尽其用,相反还互相牵制。

(四)科技支撑体系不全。有机从业群众谈多最多的问题集中在,一是产量上不去。用肥料的话,有机肥没有标签,没有厂家,没有生产日期,而且价格不菲,有条件的农户自己挑农家肥,没有条件的只有偷偷打化肥;二是病虫草害防治乏力。诱杀灯普及成本较高,一个灯200多元,大概可以保10亩左右,但持续耗电。同时,各种有机农药对植物病害效果不够明显,也是导致产量低的原因,但最让农民烦恼的是,田间草害因为除草剂无法使用,使得劳动量增大,但效果不明显,让群众身心疲惫,而北方地区采取的塑膜闷草法,因为成本较高农民不愿意采用,最终使得偷用除草剂的情况屡禁不止。

在这些问题之外,科技支撑不全还体现在:同一种作物,连年耕种,品种不变,产量逐年下渐,病虫害情况连年加剧,引进和更换新作物工作没有跟进;科技示范园未起到试验、推广作用,因为管理协调没有跟上的原因,科技研发与产品和市场往往脱节,例如科技示范园,试验的茄子,而市场收购的却是豆角。所有这些问题实际上暴露的是一个最深层的问题,那就是没有本土的技术专家!有一个这样的例子,高村从外地引进的草莓品种,公司派出技术专家,保证亩产2000斤,并进行技术指导,专家并不熟悉本地环境,在元月告知,要在土地覆膜上打孔,促其发芽生长,然而到2月份,根据情况,不能打孔。结果后来导致先种的草莓因为打孔过早,病虫草害频发,产量极低。而专家“保证”产量也从2000斤变成1500斤,再到1000斤,{zh1}只能估计500斤了。其实不论是作物引进,还是病虫草害防治,有本土的技术专家,技术人才,予其位,予其责,责权称其位,才能保证该县的有机农业发展不是建立在某一两个公司,一两个专家的轻飘飘的两句话上。

(五)企业龙头作用微弱。该县有机农业农头企业目前示范作用极不明显,龙头少,企业占据“垄断”地位,但垄而不断,以毛豆收购,数目并不巨大,但冷库仍不够用,只能堆地空地上,不是实力不济,而是公司与全县的利益导向不致,公司追求的是公司的收益,而不是有机农业的发展。实际上,应该认识到,有机龙头绝不是公司有多少资产,有多大规模,而是他能够给全县有机农业发展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实际上,在招商引资上一味求大求强的态度,在发展有机农业的问题上,并不明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该县的有机农业发展,必须注入更多的市场“活水”,把市场xx,靠的是大大小小的企业,企业少,市场僵。

(六)产业链条没有形成。在目前的模式下,乡镇发展有机农业资金缺乏,跑技术,跑市场,引进品种,等都拿不出资金,抽不出时间。有机办,质检,工商,科技局,招商局,工业园区等有机农业没有一盘棋,各干各的,有利益一拥而上,有责任互相推诿。全县有机产业没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产业链,所有的工作和责任压到乡镇,有机办看似什么都能管,其实什么都做不了太好。

三、千头万绪,紧扣关键谋得发展

问题千头万绪,但是细细梳理,万根线头一针挑,抓住如下几个方面的关键,所有问题当可迎刃而解。

(一)必须走出具有欠发达地区特色的有机农业发展道路。纵观全国各地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实际上,以万载为典型的欠发达地区的特殊有机农业环境,如土地分散,农民数量多,素质低,但山区多,环境佳等方方面面,都决定了,万载在有机农业的发展模式上没有经验可以“拿来主义”,没有路,只有自己走出一条路,只能作开拓者,探索者,没有模式照搬,发展有机农业的初衷是帮助老百姓走出贫困,然后才是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认识之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认识,那就是,该县的有机农业发展必须建立在群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之上,可以说,农民参与的广度,将决定有机农业发展的速度。但在这个认识上,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该县有机农业发展的速度不是太慢,而是太快,农民思想认识和技术手段都还没有跟上的时候,就已经在政府的主导下,纷纷进入有机时代,这其实出现后来一系列问题(如监控难、产品质量得不到企业信任,市场危机等)的根源。

综上所述,该县的有机农业发展模式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思路:一是要坚持走特色小农户模式。大农场模式土地及资金等因素,无法复制;农庄模式因为对农庄主的素质要求极高,也不具操作性。所谓走特色小农户模式,是指改进以往简单的企业-政府-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政府与企业一环,削弱其操控作用,增强其服务职能,政府着力引导,多户联保中的优秀单元成立合作组织,注册其自有品牌,并引导其直接与市场对接,逐步由企业-政府-农户模式向企业-政府-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二是要科学合理的处理土地转换期。从常规农业转向有机农业,必须有三年的转换过渡期,转换期内的农产品,不能享受有机产品的高价格,同时,还要支付国内外有机食品颁证机构的认证费用,从而会造成农民收入的暂时下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主要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种基本类型,从水平定位、产品结构、技术制度、认证方式和发展机制来看,各有特点。总体上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三者都属于安全农产品范畴,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存在社会上流传的所谓“金字塔”模式。无公害农产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绿色食品既突出安全因素控制,又强调产品优质与营养。无公害农产品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绿色食品是在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有机食品注重对影响生态环境因素的控制。而在该县出现一种情况是,农民今年种有机,明年没有规划到,改种普通品种,后年规划到,再种有机,结果有机变“无机”,但土地转换期的损失政府无法承受,农户无法接受。建议一方面积极引进农业型企业,在转换期的食品xx可以作为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出售,同时严格保证有机产品质量,有机化一亩,保住一亩。三是要因地制宜,走精品有机之路。实际上,根据该县实际,群众参与度广,群众自由耕作,责任心强,而且能吃苦,这是大农场模式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如果一味模仿大农场,统一品种,统一订单,实际上,并不适合该县情况,要逐步实现以农合社为单位,政府积极引导,有机办、科技示范园等积极发挥技术支持作用,走精品农业之路,走xx,打品牌,打特色牌。据研究,周边县市搞有机目前都停在跟在别人后面搞的地步,不论投资大小,市场都不够活,走的路子与万载五年前的路子没有什么区别。市场经济其实就是差异经济,有差异,有区别,才有市场。四是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从生产、认证、销售等各个环节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进行规范,需要农业局、科技局、技术监督、工商、有机办等各个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和配合。

(二)必须建立有机产业完备监督、监测系统。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是认证农产品的生命线,有机食品的规模越大,品牌知名度越高,越是需要加强监管。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市场秩序不规范,不仅影响到整体形象,而且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动摇有机认证的根基。有机产品之所以能够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其具有安全、优质、健康、环保等特征。而该县的有机产品之所以销路不畅,既有市场的原因,更有自身质量的原因。因此,建立健全有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监督、监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建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县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有机产品监控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技术、质量监督、经营销售等指导小组,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定、操作规范、生产标准和标识制度。二要抓紧形成企业牵头、政府监督、认证部门把关的有机农业生产的全过程质量监督、监测体系,完善相关法律。三是将责任要落实到老百姓,采取多户联保制,多户捆绑操作,一户产品不合格,多户撤消有机产品有机身份,以普通价格收购,并严格执行,实现互相监督。同时,对于监管处罚的权利在县内出台规定,明确处罚的规格与主体。

(三)必须打造出本土的科技和研发体系。{dy},要建立健全有机农业技术开发体系。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人才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的优秀人才参与该县有机农业的生产,集中力量不断攻克有机农业生产的技术难题,建议县里出面,将有机办与各大农业科研院所联系起来,提供先进的技术开发体系。第二,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村科技人员的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抓紧出台优惠的政策措施,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有机农业的开发建设,并着力培养农村本土专家,{dy}步要把有机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培训好,逐步提高全县的科技水平。第三,要开展多层次的有机农业生产的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开发有机农业的积极性,要把有机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技术直接送到农民手中。

(四)必须大力引进有机相关企业,xx市场。增加资金投入是加快有机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尽快形成多形式、多渠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和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我到的有机农业开发。要通过开展资金入股、设备入股、技术入股等形式,不断增加xxxx和农户投入比重,进一步增强各方面开发有机农业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开发有机农业的范围和数量,xx市场,促进该县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要同时,充分发挥财政、金融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扶持那些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以及有产业化带动能力的有机农业加工企业。



郑重声明:资讯 【欠发达地区如何发展有机农业?_大雪无痕@有机人参果(求悲智双运之因得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