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用药状况堪忧

农村用药状况堪忧

2010-06-24 17:17:13 阅读9 评论0 字号:

不管是感冒、咳嗽,还是拉肚子,一律用“三素一汤”

        农村医药资源不足与浪费并存

  “我在辽宁农村的一次经历,至今印象深刻。”提起农村用药状况,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张继春不无忧虑。

  那是一个脸色苍白的青年妇女,诊室的桌子上摆着四五瓶写着她名字的xxx大输液,有青霉素、头孢曲松、氧氟沙星、甲硝唑等,张继春不解地问她得了什么病,为啥联合使用如此之多的静脉注射xxx?患者说是人工流产后浑身乏力、头晕。“虽然已花了近2000元药费,可医生很负责任,让我心里踏实。”患者的话让张继春哭笑不得。她凭借30多年的从医经验推断,这位妇女是术后贫血,只需适当补充铁剂即可,花一二十元足以。大量使用xxx不仅xx没必要,而且是巨大的浪费。

  还有一次在陕西调研,张继春看到基层医院滥用xx的可怕程度。一家基层医院的药房医生把一盒10支装的地塞米松(一种xxxx)一一拆封,集中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备用。张继春一数,竟有67支。这让她很奇怪,一是因为不同小包装的药品属于不同生产批次,不能混放,否则一旦出问题无法追溯。二是xx使用有严格规定,在北京协和这样的大医院,一个月也用不完一盒,基层医院用得了这么多吗?那位药房医生的回答让张继春大为惊异:一个晚上就都能用完!原来,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凡是感冒发烧病人,都要用xx。

  记者曾到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等地采访农村用药,在村卫生所无一例外看到患病农民在静脉注射。据了解,不管是感冒、咳嗽还是拉肚子,一律用“三素一汤”即xxx、xx、维生素、葡萄糖注射液的现象在农村相当普遍。农民看一次病,少则三四百元,多则数千元,几乎全部是药费。张继春说,正确的诊疗、用药应当是能口服的不用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用静脉滴注。感冒只要喝水、休息,不服药也能痊愈。  

  此外,儿童服用成人xx也相当普遍。张继春说,儿童不是缩小了的成人,他们的器官还没发育成熟,对xx毒性的代谢远不如成人,应该使用儿童专用药品。但在农村,“减半服用”甚至按成人剂量服用很常见,对农村儿童健康损害不可小觑。

  这些典型例子反映的是农村不合理用药的普遍状况。“一方面,农民怕生病、看不起病往往表现为买不起药。另一方面又广泛存在着不合理用药和过度用药。不仅降低疗效,引发副反应, 损害健康,而且浪费了卫生资源, 导致医药资源严重不足与严重浪费并存,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张继春很是忧心。

  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更突出

  “造成不合理用药的主因是农村医疗资源欠缺,乡村医生素质良莠不齐,农民用药知识匮乏。”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说。记者了解到,在农村,有的乡村医生仅有护士资格,有的仅有家传从医经历,少有真正受过正规医药学教育的专门人才。从业之后的继续教育培训也很欠缺,水平和素质亟待提高。

  在农村,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更突出,危害也更大。由于投入不足,农村缺少合格医生,也缺少先进的医疗设备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只好依靠xxxx。长此以往,形成一种医病就是卖药的诊疗格局。乡村医生为了维持经营和生计,联合用药、用大剂量xxx、滥用xx、普遍使用静脉注射等相当普遍。久而久之,农民也习惯了医生的不合理做法,形成农村不合理用药大家都见怪不怪的状况,其危害也日益扩大。

  同时,农民越是看不起病,越希望药到病除,对用药效果期待很高。医生越是用药量大,农民越是觉得医生负责任,形成根深蒂固的用药误区。

  记者从国家xx不良反应中心了解到,在所有药品不良反应中,因为滥用xxx引发的不良反应比例占到一半,居xx。这一点城市和农村并无差别。

  传统的医药消费观念亟待改变

  “当务之急,是普及相关用药知识,改变和纠正不良的消费观念。”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李继平说,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帮助农村居民形成节约医药资源、降低医疗费用的意识,懂得基本常见病、多发病的合理用药知识,逐步遏制药品的过度使用和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消费。

  “在农民中宣传用药知识要格外注意方式方法。”颜江瑛说,要不断尝试以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农民听得懂的语言普及用药知识,电影是个很好的载体。据悉,相关内容的影片已在农村广泛放映。

  其次,应对乡村医生实行准入制度, 只有经过正规化、系统化专业教育的人员才能担任医生。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十分重要, 应有计划地安排乡村医生参加临床用药等方面的培训, 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再有,应不断加大国家公共财政对农村医疗服务的投入力度。从制度上改变农村卫生机构以药养医的局面,根除不合理用药的体制原因。将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重点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差距。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鼓励医学院毕业生服务农村,开展远程医疗诊断服务,帮助乡村医生提高诊断水平。

  此外,通过制定标准xx指南和xx限制来规范农村医务人员的用药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 《人民日报》

老人用品落后半世纪

       弯腰、下蹲、起立、抬手……这些轻而易举的动作,对腿脚不便、身体灵活度下降的老年人来说,不仅难度大还可能意味着潜在风险。而一些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工具产品,可以帮上大忙。但专家指出,中国的老人产业在这方面比国外落后了整整半个世纪,不管是家庭内部还是社会大环境,都需要极大的改变。

  老人用品没处买

  黄小姐清明节回了趟老家,看着79岁高龄的奶奶觉得xx心疼:梳头时,整个上半身得使劲往后仰,手费力往上抬才能够得着头发;穿鞋时腰弯不下去,只得把脚放在小板凳上;吃饭时手抖,勺子里的汤总是洒出来……后来,黄小姐好不容易在北京安贞门附近找到一家老人用品店,却什么都没买到。老板吕先生说:“2008年时,我看中了老人生活用品市场,打算卖些新鲜小玩意,但后来发现买的人太少了,现在主要改卖轮椅、医疗保健用品了。”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年社会医学研究室主任陶立群表示,目前中国的老年用品市场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想买的人找不到地儿,想卖的人又苦于产品知名度不高、卖不出去。实际上,各个层次的老人用品需求都非常大,如生活用品类:数字键非常大的中老年人专用手机、有扩音效果的电话机、专为手抖老人设计的弯柄勺、辅助穿鞋的工具等;益智健身类:九连环、柔力球等;家庭保健类:洁身器、洁垫、移动马桶等;社会设施类:无障碍通道、轮椅升降机等。

  记者调查也发现,老人用品店和老人用品一样稀缺。首先,店面少,偌大的北京城可能超不过十家;二是地点隐蔽,它们基本都隐藏在小区深处,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难觅踪影;三是生活用品偏少,医疗保健用品占据主流,因为后者利润丰厚。

  老年用品落后半个世纪

  中国已有1.67亿老人,他们的购买力及消费能力都在逐年提高。在专家看来,老年产业是个无xx议的“金矿”,但在中国始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陶立群表示,在国外轰轰烈烈的老年产业映衬下,国内至少落后了半个世纪,有人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仍处于“尿布时代”。在中国康复医学会老年康复分会常委、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玉龙看来,一组数据能表明这种差距:国内专注于生产老人用品的主要就是北京、广州等地的4家支援中心,一共有700多个品种,而在国外,仅助视器就有1万多种。

  记者调查也发现,老人用品在老年人中的知晓率非常低。除了拐杖、轮椅之外,很多人不知道,还有带放大镜的指甲刀、触摸就会亮的钟表、不用弯腰就能穿好鞋的辅助工具等。“年轻人很少会因为一双鞋、一个指甲刀、一双筷子影响生活。但对于老人来说,缺乏一些必要的辅助产品,会让老人丧失信心,觉得什么都让人代劳,并因此变得孤僻,甚至不愿意出门。”陶立群说。

  日本买老年用品能“报销”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熊必俊看来,老人用品对老年生活来讲,是“小东西解决大问题”。

  6月13日,来京参加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六届老年康复学术年会的日本横滨市综合康复中心事业团专家秋田裕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在日本,老人如果需要购买轮椅等“大件”,只用自己支付1%的费用,其他全由政府报销。记者也了解到,日本各个商场都销售老人生活用品:躺着就能喝水的水壶、带拉环的“一脚蹬”鞋、老人专用的淋浴椅、大字号的手机、有放大功能的阅读镜、能改善体味的老人香水等。在德国,从电脑到汽车,都有老人专用的。老人电脑中,预装了方便老人使用的输入法、浏览器,还有健康和用药管理软件等,键盘也比普通的大些。专为老人设计的汽车,踏板可调整位置,车灯在关闭后仍能照亮一段时间等,方便晚上老人下车后的行走。

  “国内产业的落后,虽与老年人消费能力差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指导、扶持力度不够。”陶立xx吁,让老人用品施惠于1.67亿老人,政府应该加大引导和宣传,企业也要多做调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其实很多老人用品科技含量并不是特别高,关键是大家是否真正了解老年朋友的需求,真正为他们着想。”

  熊必俊则建议,子女至少应该为家里的老人准备以下5件用品:可伸缩的拐杖、手推车、放大镜指甲刀、触摸钟表、穿鞋辅助工具。

《生命时报》

洗完澡,过10分钟再喝水

       有些老人由于口渴,洗完澡后立马要接水喝,殊不知,这样会对健康不利。

  北京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姜德珍告诉记者,老人刚洗完澡,不宜马上喝水,更不能一次性大量喝水,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出浴室就喝水,很容易诱发此类疾病。

  姜德珍解释,洗澡时会有擦拭身体等动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耗老人的体力。同时,刚出浴室,心率一般会比洗澡前快,老人的体质没有年轻人强,如果马上喝水,就可能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症状。还有资料显示,浴室中的高温,会使人体大量出汗,导致身体丢失过多盐分。此时胃肠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吸收能力差,大量饮水易在胃肠道内积聚,使老人感到闷胀,引起xxxx。所以,洗澡后{zh0}先坐着休息5—10分钟,等体温和心跳慢慢恢复正常后,再小口、多次喝些温开水。

  中日友好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赵东表示,老人在洗澡前,可以少量饮用一些温水,这样有稀释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更可以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率。

  进入夏季后,气温高,出汗多,如果老人在外活动时间较长,每天都应冲个澡,以冲洗、去汗为主。如果活动少,出汗也少,那两三天洗一次就可以了。同时,夏季洗澡,水温不能太热也不能过凉,应该调到和体温差不多为宜,一般在37摄氏度左右。《生命时报》

老人七大部位最易出事(骨、眼睛、耳朵、牙龈、大脑、心脏、前列腺)

       人随着岁月流逝,都会走上衰老的必经过程,但不同部位的衰老速度有快慢之分。《生命时报》总结国内外多项研究成果并采访专家,归纳出人体最容易衰老或出问题的部位。

  骨关节:膝关节几乎都有问题

  骨关节是迈入50岁大关后,人们最易出现健康问题的“环节”。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副主任张兴平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膝关节,脊柱,尤其是腰、颈,髋关节,以及骨质疏松,最伤老人骨头,是导致其骨质退行性病变的四大元凶。其中,几乎每个老人都有膝关节问题。

  近日,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联合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表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近68.7万人因此发生髋部骨折。张兴平说,要延缓骨关节衰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提倡适量的户外运动。其次,维生素D和钙是防止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金盾”。50岁后要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

  五官:视力下降最快

  在五官中,眼睛是老得最快的器官之一。到了50岁左右,就会出现老花、视物不清。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眼科学教授安德鲁·罗特里表示,由于现代人大多用眼过度,以至于不少人刚过30岁,就不幸中招。而随着眼睛衰老,白内障等可能致盲的疾病也会“找上门”。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年社会医学研究室主任陶立群介绍,老年人用眼一段时间后,要注意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用点人工泪液,或看看远处,以缓解视疲劳。西兰花、甘蓝、胡萝卜等蔬菜富含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在预防黄斑病变和白内障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英国皇家聋人协会的资料显示,30—40岁时,会出现高音频听力障碍,但易被忽略;50—60岁时听力障碍可被感知;到65岁,近50%的人会出现听力减退。老年男性比女性出现听力障碍更早,损失更多。因此,与老人说话,宜用低沉一些的声音;提高音调,他们反而会听不清。

  唾液的分泌量减少,牙齿更易腐烂,牙龈也会萎缩。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仅在北京,中、老年人龋齿患病率分别为58.6%和65.9%,牙周疾病患病率高达90%,成为中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病因,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应成为老年人口腔保健的必须措施。刷牙时,可以将牙刷毛向上或向下倾斜45度,压在牙龈上反复xx;或将牙刷放在牙根部,反复上下短距离颤动,这对牙龈边缘和龈乳头都有xx和清洁的作用。

  器官:大脑、心脏最危险

  步入老年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健忘。美国xx早老性痴呆研究中心发现,许多老年性记忆力减退者不久便会发展为老年痴呆。吸烟、喝酒、压力大、长期饱食或睡眠不足,都会加速大脑衰老。而规律锻炼、参加社交活动等,则可以加速大脑血流,养神健脑。

  45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心脏病发病率将呈几何数字增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主任李虹伟教授提示,心脏衰老有很多症状,如上三层楼便心慌、气短;血压、血脂异常;平躺时呼吸困难等。预防的{zh0}办法,就是坚持长期运动、注意规律生活、健康饮食。

  英国伦敦前列腺中心罗杰·吉比教授还强调,前列腺问题困扰着50岁以上的半数男性。引发的问题包括排尿次数增加、排尿困难、淋漓不尽等。《生命时报》

经期老拉肚子 泡泡脚

       月经是女性每个月必有的“烦恼期”,有些女性朋友在行经期间还会伴随有拉肚子的现象,如此更增添了新的烦恼和不便。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教研室副教授吴红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经期拉肚子,和个人的体质有关,也和平时的身体调理有关。“有些女性由于体虚,经期肠胃受到刺激,容易腹泻。”吴红娟说,另有一些女性,由于平时不注意饮食及身体调理,习惯吃生冷的东西,即使经期也不例外,这样也会严重影响肠胃功能,导致腹泻。

  “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不要受寒凉。”吴红娟说,常言道“寒从脚起”,如果因为受到寒凉等原因导致拉肚子的话,此时往往脚部能明显感觉到冷。可以试着用热水泡泡脚,水温45—47摄氏度,每天泡2—3次,每次10分钟左右。脚部受热后,全身血液循环会加快,体内热量会随之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温暖子宫与调理肠胃功能的作用。

  吴红娟说,月经期间还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忌吃生冷,多吃一些暖宫的食物。“可以用红糖加生姜熬成汤,每天喝上一两次。”吴红娟就,生姜有止泻的功效,红糖是xx的。每个月在来月经前两三天以及月经期间,均可服用,也可起到温宫祛寒、调节肠胃的功效。现在许多超市里有专门配好的红糖姜茶,独立包装的,用开水冲服,很方便。

  {zh1},吴红娟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如果这些方法不起作用,经期腹泻依然严重,那就要及早就医了。《生命时报》

七种家庭体检能救命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可以预防的疾病,积极做体检,是减少死亡xxx的方式。面对每年或两年一次的体检,很多人却是只有想法没有行动:太忙抽不出时间、觉得花费太高、恐惧医疗检查是许多人抗拒体检的主因。为此,{zx1}一期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为我们推荐了七种简单却可能救命的“家庭体检”,你不需要任何设备,并且可以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专家更推荐,每个家庭都可以设立一个“我家健康日”,这{yt},全家一起来做这七项检查,以便于相互监督改进。

  踏步反映心脏状态

  平稳而有规律的心脏搏动是生命存在的基石。在所有的中风案例中,20%由心率紊乱引起。据估计,美国约有220万人有房颤症状,其中1/3的人对此毫不知情。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可以大大减少中风的发生。

  家庭体检:将你的手指放在手腕或颈部的动脉处,探测自己的脉搏,双脚跟随脉搏的频率踏步一分钟。如果心跳不规律,你会发现你很难跟上步伐。大量科学研究显示,这样一个简单的测试,可以预知高达90%的房颤。如果测试结果不理想,可以休息片刻,待呼吸心跳平稳后再做,如果步伐仍难跟上心跳节奏,{zh0}及时去医院检查。

  呼吸预测xx风险

  xx这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它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日常锻炼甚至可能给这些人带来致命风险。在美国,“被忽视”的xx每年导致180万人进急诊室。最近一项涉及4000多人的调查显示,其中10%的人有未确诊的xx。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保罗·恩莱特博士说:“别小看xx,它会使你的生活‘难上加难’。”

  家庭体检:在近2.7万人参加的呼吸状态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用两个问题就能预测90%的xx:1.你有觉得呼吸困难的时候吗?2.你在锻炼或用力时有过胸闷气短的经历吗?“如果你对其中一个或两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就要留意xx风险了。”恩莱特博士说。

  手掌探测贫血状况

  缺铁性贫血会降低xxx,让你觉得疲劳、腰酸背疼、视物模糊。而这种疾病的线索就是你的手掌。

  家庭体检:摊开手掌,看看掌纹是否发白。“不管你的自然肤色是什么,掌纹或牙龈和眼睑内异常发白,都是一种信号,说明因为缺铁,影响了皮下xxxx的血液循环。”美国得克萨斯健康科学中心的冯·温克尔博士说。如果掌纹发白,{zh0}去医院做血常规检查。

  两分钟糖尿病问答

  糖尿病如果不及时xx,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使寿命缩短10—15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糖尿病的早期检出率只有4%,另有570万人一直与糖尿病“共同生活”,自己却不知情。美国韦尔康奈尔医学院公共医学部彭熙俊博士说:“你只需花两分钟回答6个问题,就可以得知自己和糖尿病有多近。”

  家庭体检:选出你的答案,然后把分数相加。

  1.你的年龄?(40岁以下:0分;40—49岁:1分;50—59岁:2分;60岁以上:3分)

  2.你的性别?(男:1分;女:0分)

  3.你的家庭成员(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吗?(否:0分;是:1分)

  4.你有高血压或正在进行高血压xxxx吗?(否:0分;是:1分)

  5.你的体重情况?(正常:0分;超重:1分;肥胖:2分;极度肥胖:3分)

  6.你进行体育锻炼吗?(否:0分;是:-1分)

  如果你的总分达到4分,就要警惕糖尿病风险了;如果你的得分是5分或更高,{zh0}去医院做个血糖测试。

  伸展运动检测动脉硬化程度

  健康的血管像气球一样柔韧,每天有规律地扩张、收缩,将血液带向全身。但是,年龄增长、体重增加、久坐、糖尿病等因素会导致动脉斑块形成,动脉越来越硬。你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医学检查,做一个小动作,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动脉是像丝袜一样柔软,还是像旧轮胎一样没有弹性。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坐位体前屈测试中身体最柔软的人,也拥有最有弹性的血管。两者有何关联?北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山本健太博士指出,动脉壁和你臀部、背部的肌肉一样,由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因此,无论哪里硬化,都会对其他部位产生同样的影响。

  家庭体检:坐在地板上,向前伸直腿,脚趾朝向天花板与小腿成90度夹角。腰部向前弯曲,手臂向脚伸展,努力触及脚趾。“如果够不到脚趾,动脉硬化的风险就有可能增加。如果过去一年你没有量过血压,现在就得量一量。”山本健太说。

  腰围预示早逝风险

  “腰带越长、寿命越短”{jd1}不是儿戏,即使你并不超重,过大的腰围也会增加你早逝的风险。近日,欧洲九国对36万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即使对并不超重的人来说,腰围过大也会使女性早死风险增加79%,男性早死风险增加一倍。哈佛公共卫生学院对超过4万名妇女的一项研究表明,腰围过大使患致命心脏病的风险增加三倍。

  家庭体检:裸露身体站在镜子前,用卷尺围住腰部,然后向下移动,直到卷尺底部停在髋骨上。这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推荐的位置。不要屏住呼吸,也不要把卷尺勒得太紧,记下你的腰围尺寸。对男性来说,腰围超过94厘米,患糖尿病和心脏病的风险会增高;腰围超过102厘米,被视为高风险。对女性来说,81厘米是危险临界点,89厘米是高风险临界值。

  一分钟抑郁问答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精神病学家亚历克斯·米歇尔博士对世界范围内41项研究进行分析得出,50%的抑郁症被误诊漏诊。

  家庭体检: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只需要两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确诊97%的抑郁症患者。1.在过去一个月内,你是否经常因不开心、沮丧或没有希望而烦恼?2.在过去一个月里,你是否因没什么兴趣或不愿意做事而烦恼?如果你对其中一个或两个问题的答案为“是”,就应该及时和心理医生交流了。《生命时报》

六种救命的健康自检

       心脏自检——

  按脉搏的节律踏脚一分钟。

  如果心跳很不规则,你无法跟上节奏踏脚,就放松一小时,再进行检查。如果心跳还是很不平稳,就要告诉医生。

  血管自检——

  坐在地板上,向前伸直腿,脚趾朝向天花板。由大腿部向前弯曲,手臂向脚伸展,努力够脚趾。

  如果你够不到脚趾,动脉硬化的风险就有可能增加。如果过去一年你没有量过血压,现在就去量。

  血管硬化会使心脏工作更困难。研究发现,在坐地前伸测试中最灵活的人,血管也最健康。

  肥胖自检——

  裸露身体,站在镜子前。用卷尺围住腰部,然后向下移动,直到卷尺底部停在髋骨上。

  这是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推荐的位置。不要屏住呼息,也不要把卷尺勒得太紧。然后,写下你的腰围尺寸。(中国成年人群适宜的腰围数:男士为85厘米,女士为80厘米——编辑)。

  即使你并不超重,如果腰围过大,早逝的危险也会迅速增加。减少内脏脂肪的{zj0}方法是锻炼和地中海式饮食。

  xx自检——

  你有突然气喘的时候吗?你在锻炼或用力时有过呼吸短促到几乎窒息的经历吗?

  人们往往忽视xx的危害。亚利桑那大学研究员、医学博士保罗·恩莱特说,“未确诊的xx有可能导致死亡。”用以上两个问题就能够确认90%xx患者。恩莱特博士说,如果你的答案有一个或两个为“是”,就应该找医生做检查了。

  贫血自检——

  摊开手掌,看看掌纹是否发白。

  缺铁会导致贫血,会使你感到疲倦,有可能降低xxx,而你的手里就掌握着线索。

  “不管你的自然肤色是什么,掌纹或牙龈和眼睑内异常发白,都是一种信号,说明缺铁。”圣安东尼奥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家庭医师劳埃德·范·温克说。如果发白,建议去看医生。

  抑郁自检——

  在过去一个月内,你是否经常因感到不开心、沮丧或没有希望而烦恼?在过去一个月里,你是否因为没什么兴趣或不愿意做事而烦恼?

  如果你的答案有一项或两项为“是”,就应该和医生谈谈了。

  判断你是否只是有点不开心或者抑郁到需要寻求帮助很棘手。但是奥克兰大学的研究人员透露,这两个问题确定了97%的抑郁症患者。这个小测验还不完善,就像其它抑郁筛选测试一样。不过,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医患对话的开始。《健康时报》

医生认为网上看病存在诸多弊端 易带来安全隐患

       身体出毛病了,怎么办?网络时代,无奇不有。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42.53%的人每次生病都会利用网络搜集信息,53.64%的人视疾病情况而定,只有3.84%的人从来不会。笔者近日也注意到,身边一些年轻朋友身体出现不适,不去医院看医生,而是打开电脑,不断通过搜索引擎或者一些医院网站来“自诊”。貌似省时省力,但是这种日益走红的“看病偏方”是否可行?

  了解病情

  网络自查来得快

  家在深圳的小李是一家图书公司的编辑,因为工作关系,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对于在网上寻找xx,小李自有一套。“如果你想对病情有所了解,那么你上百度浏览一下就行了。但如果你想了解得更具体以及和其他人有所比较,那么就要上一些专业一点的医院网站,特别是一些专家的网上解答区、专家的博客等等。”

  在小李看来,网络时代就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和互动性。“很多事情在家里就能解决,不是更好吗?”

  在一家杂志社工作的李华也有上网“看病”的习惯。“去医院之前,先到网上查查,可以增加自己对病情的了解,我觉得挺好。比如,你要是打球扭到脚了,上网一查就会有很多好心人告诉你怎么处理,这些都是大家的经验之谈,为什么不用呢?”李华表示,让她热衷网络看病的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更好地和医生对话。“每次去医院,自己还没弄明白就被打发出来了。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医生也不能讲得那么细,所以我们必须对病情先有一点了解,这样就可以更进一步地向医生询问。”

  信息太杂

  病情轻重全靠猜

  家在辽宁葫芦岛市的刘佳宁女士半年来一直感到身体不适,为深入了解自己的病因,刘女士不断在网络上查找相关的信息,但是让她不置可否的是,网络上的信息太多太杂,一时间让她无法作出判断,只能猜个差不多。

  “有的说没事,有的说得很严重,因为自己确实为这个病而担惊受怕,所以一看到有人说很严重,我就更怕了。”刘女士说,因为有病在身,她更倾向于那种病情严重论者,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和自己的症状一一印证,有时候也会根据别人的劝告,注意饮食,以及选择xxxx等等。

  刘女士说,通过在网络上查找一些信息,确实对自己了解病情有所帮助,但是往往越是了解得越多,越是感到害怕,而且到底自己的病有多重、怎么xx都还不得而知。

  但一提到去医院,刘女士看起来更加无奈。“小医院去了也是浪费时间,大医院挂个号太难了,本来我要挂一个中医的专家号,但是医院跟我说要等半年,我又不想花冤枉钱去从别人手里买号。说实话,每次去医院,都有一种很无助的感觉。”

  网络xx

  使用不当误病情

  北京某医院的一位医师结合自己的网络查询经历说,通过网络查阅疾病信息确实很方便,但是这些信息当中存在很多错误,特别是一些个人贴到上面去的帖子,可靠性更差。他表示,每个人的病情都是很复杂的,个体化特征比较强,往往同样一种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xx,包括用药量大小等等。因此,他建议,患者一定要摒除“xx医头,脚痛医脚”的xx思维,发现患病{zh0}能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及时xx,以免耽误病情。

  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家洪昭光此前也表示,网络可以让人们方便地获取疾病方面的信息,有利于了解病情。但许多疾病不是仅仅通过网络信息就能诊断的,随意用药很可能引发大问题,必须到医院咨询医生才行。

  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刘士敬博士认为,网上看病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患者得不到安全的保障,还很容易落入骗子设下的陷阱,受到巨大伤害。另外,在一些非法的医疗网站,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成为会员,以“医生”的身份在网上“应诊”,这些网站,为游医药贩大开方便之门,患者对此更应加以小心。《中国质量报》

专家提示大蒜涂xx可缓解蜜蜂蛰伤

       被蜜蜂螫后,轻者伤处见中心有淤点的红斑、xx,有烧灼感及刺痛。如果毒刺还留在皮肤里,应用镊子将其取出。然后将大蒜、生姜捣烂取汁涂于xx,这主要是缘于大蒜中含硫化合物,具有较强的xxxx作用,对多种xx和病毒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另外,涂抹大酱也可xx,大酱含有氯化钠,这种高盐可吸收毒素,同时大酱含有一些其他成分,稀释了盐在伤口上的刺激感。大酱涂抹的时间{zh0}稍长,之后洗掉可根据个人感觉再涂一次。

  此外,蜜蜂毒素可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性反应,如发现病人有呼吸困难、呼吸声音变粗、带有喘息声等症状,要立即送医院急救。《生命时报》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农村用药状况堪忧】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