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产生于何时,史学家尚无明确定论。史料中对普洱茶膏{dy}次有明确记载的,是出自于清代学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其中明确指出:“黑如漆,醒酒{dy},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据有关专家考证,最初的茶膏是来源于云南某些少数民族土司,其中又有部份因种种原因通过茶马古道输入西藏,xx活佛级以上的人饮用。后来茶膏以入贡形式进入清廷,至清雍正十年(1729年)正式成为贡品。由于云南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清朝中央政府一直抱有不信任的态度,所以到了清乾隆年间,清宫内建立贡茶院,开始自行制做茶膏以保饮用安全。一百多年间所产的茶膏全部供皇帝及皇宫内享用。
贡茶院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改进了茶膏的生产工艺,使其功用,口感均有了显著提高。御制茶膏品质优,汤色红浓艳丽,呈宝石红,滋味浓郁厚重,口感鲜醇润滑,用开水冲泡即时溶开,受到皇室成员的普遍喜爱。
清宫贡茶院制作茶膏是在借鉴民间制作茶膏的工艺基础上,再加上选料考究,加工精细,xx控温等多方面的操作要素,熬制凝结成茶膏。这一系列工艺的产生,是中国制茶业的创新,提炼出了一种茶中珍品,并为朝廷中上层统治者所接受,成为贵族之茶。在科技落后的清代,加工茶膏xx采用的是人工操作,经验控制,达到优质出膏,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创举,非常难能可贵。这一整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经大体归纳,有如下几部份主要环节:
①选料及清洗——将云南上贡的{dj0}普洱茶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及杂物后进行蒸湿,然后解块,经数十道工序而成。其中精选工艺能够达到茶叶的叶片级,每一工序都精挑细选,严格控制。特别是其中的分解工艺,讲究的是叶有完形,即所用竹、木、银质刀具的下刀路线遵循特别的要求,不会破坏茶块中已经弯曲压紧的每一叶片,出料完整清洁。
②收水——采用晾晒和压榨,也少量的使用绵纸等作为辅助工具,先将多余的水分透析出来,稍事晒干后再全力将茶叶中的茶汁挤出。其间分阶段通过短期的文火熬炼,使茶叶本身的纤维与内含营养物质xx分离,但因为其间不进行长时间加热处理,能够使茶叶中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类成份不受破坏,并在此过程中反复过滤,收汁;
③冷淀——把不同阶段中所得到的茶汁经沉淀后进行归类,使所用茶叶浓度接近,通常有经验的工匠能从一份茶汁中分离出将近36种不同要求的茶汤;
④收膏——将压榨出的茶汁放在开口的容器内,隔水以恒温加热,通常使用珍贵的花梨木制炭,取其能恒温,持久。选配天干地支阴阳时辰,隐含吸取日月精华之意。
⑤入模——将析出的茶浓汁糊状物经干燥粹取,获得稠密度更高的软膏,再入模干燥后成形,放入xx瓷瓶中。
这一系列繁杂工艺要经过186道工序,72天的周期,其好处是;一方面尽{zd0}可能保留茶叶中原始的有效成分,使获得的茶膏保留了茶叶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因为经恒温培养后,能分解及杀灭大多数特定的有害物质,并使其中有益成分得到壮大,为茶膏后续的陈化提供了“动能”,这一过程,其实是人为的模似出一个茶马古道中的提炼环境,使茶膏的品质向更高层次转化。工艺虽然比较成熟,但整套流程严谨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绝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担。它有点近似我们今天{zxj}的生物工程——恒温状态下的生物培养工艺。这在当时科技落后,没有先进的化验仪器及提取设备的前提下,已是非常了不起的创举。
由于茶膏所得不易,而且功效独特,所以在清代是作为{gjj}珍品来使用的,是级别很高的一种国礼,满清政府关于外交关系的史书中明确记载的就有:
一、越南:
1、乾隆四十九年,恩赏安南(今越南)国王缎各一、纸笔墨砚各一。特赐国王古稀说,并御书南交屏翰四字。蠎缎、倭缎、闪缎、锦缎各二疋,特赐国王御制诗一章,瑞芝如意一,蠎缎、闪缎、漳绒、锦绒各一疋。正副使三员,八丝缎、五丝缎、漳绒各一疋。瓷瓶三、荔枝、茶膏、茶饼、南酱、鲜果等物。
2 、乾隆五十四年,特赐安南(今越南)国王五次。初次,玉如意、玉观音、绿水晶、朝珠、水晶瓶、红瓷瓶各一,银丝盒二、锦缎三疋、笺纸三卷。二次,蠎缎、闪缎、粧缎、锦缎各二疋。三次,茶膏二盒、鼻烟二瓶、佛手一盘。四次,如意、鼻烟壶、木漆碗、珐琅碗各一。彩缎、漳绒各三疋。五次,大瓷瓶、瓷盘、漆碟、碗、炉各二,小刀一。
二、缅甸:
1、乾隆五十五年,缅甸国王遣使庆祝万寿。特赐国王三次,初次,玉佛、玉如意,金镶玉亭各一;,二次御书扇一,又扇一,茶叶二瓶;三次内库缎二十,玉器六,石砚一,玻璃器二十九,珐琅瓶一,各色瓷器五十有四。大头目四员,赏每员大元宝一扇一,茶叶三瓶,瓷椀磁碟各一,茶膏一盒,蟒缎一,八丝缎四,珐琅器、瓷器各二,银五十两;
2、乾隆五十八年,缅甸国王遣使祝釐,特赐国王玉佛一,如意一,佛经一,玉朝珠一盘,盆景二,锦八,缎四,又如意一,闪缎、锦、漳绒、绫、纱、罗各二,玉器、交竹器、雕漆器各四,玻璃器、瓷器各十。福字笺二十,绢笺十卷,扇二十,宫扇十,砚二,笔四匣,墨二匣,茶叶十瓶,茶膏二盒,香袋二盒。3、乾隆六十年,缅甸国正副使臣等同在热河瞻觐,特赐缅甸国王金针表二。八月初三日,于万树园特赐缅甸国王玉佛、玉如意各一,玉朝珠各一盘,金字佛经各一部,盆景各二,雕漆椀各二,玉器各一,各色缎各十二,茶叶、茶膏、念珠、小刀、瓷器等物。颁赏于例赏外加赐缅甸国王:闪缎、锦、漳绒、绫、纱、罗各二,宫扇十,扇二十,砚二,笔四匣,墨二匣,绢笺十卷,香袋二匣,福字笺二十,茶叶十瓶,十盒,瓷器、雕漆器各十,葫芦器、交竹器、玉器各四。正副使茶叶、茶膏、瓷器、茶盘等物。
除以上所列举的以外,尚有数十次向南掌(今老挝)、朝鲜等国国王赠送茶膏的记录,这也变相的证明了清代学者赵学敏的著作中所提到的“每年人贡,民间不易得也。”满清政府的愚民政策,造成人民对大量无价信息的缺乏,比如茶膏,直到今天,大多数国人都还不知道我们的国家曾经有过这么先进的产品。它过往的辉煌,全部泯灭在了时光的烟波中。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清宫不再制作茶膏产品,这一绝技也逐渐到了失传的边沿。但自2000年始,经数十名专家不断研究,却逐渐通过现代科技还原了这一技术,使目前的茶膏制成品在各项检验指标上都与原清宫所出非常接近。由于目前市场中清宫所留存的茶膏产品特别稀少,等闲难得一见。然而2002年,蒙顿的前身——香港汇鹏国际与美国凯耐特生物制药联合破译了清朝宫廷普洱茶膏的“压榨制膏”工艺;
2005年,创牌,并研发出四块世界上发酵度提纯度{zg}的普洱茶膏——蒙顿“普洱茶母”,分别以“元、亨、利、贞”命名;延续清宫普洱茶膏的制作。
普洱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