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手术阴谋论/安全性/后遗症----转载I-眼科医生李斌-搜狐博客

    

准分子激光手术阴谋论/安全性/后遗症----转载I

《星期日泰晤士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眼科手术对国民医疗服务系统太危险》的文章,文中指出,鉴于一些患者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LASIK)xx近视或远视后,近期出现视力下降、角膜强度减弱、感染、视网膜脱离等问题,其安全性令人担忧,英国政府医疗监管部门阻止在国家医疗服务系统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该文还指出,眼部激光手术的失败率约为10%,而不是大多数广告上所说的0.1%。英国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也认为,LASIK在英国不应作为临床常规使用,不应不做进一步研究、不经批准就将LASIK纳入英国国民保健体系。 

该文被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后,有关“英国叫停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说法不胫而走,LASIK手术失败率高达10%的数据触目惊心,由此引发的“准分子激光手术到底安不安全”的疑问也让不少希望通过手术xx近视的人无所适从。 

为了让读者能客观地看待所谓“英国叫停准分子激光手术”事件,更深入地了解准分子激光手术,以便xxx地接受手术,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本刊特邀国内眼科xx对英国事件、国内准分子激光手术发展现状及如何保证手术安全性等问题发表看法。 

释疑篇 

目前,我国已有数百万人通过激光手术实现了摘掉眼镜、重获清晰视力的梦想。同时,也有更多的人正准备接受手术。“英国事件”一披露,对这些人而言,无疑是一大打击。那么,英国的说法到底科不科学?其他西方国家对其作何反应?激光手术的失败率到底有没有那么高?我们国内的情况怎么样?且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疑问一:失败率真有10%那么高吗? 

褚仁远、周行涛:正确看待“10%的失败率” 

如果激光手术后,正常的角膜组织发生病变,如角膜感染、穿孔等,则属于大家公认的并发症,其比例通常不到1%。分歧可能主要出在对“失败”的定义上,或是术前度数本身的限制所带来的“不成功”。大多数人都认为术后裸眼远视力达到1.0,就是手术xx成功。其实不然,裸眼视力固然重要,但视觉质量更重要。术后视觉质量不好的人,虽然视力达到了1.0,但有视物边缘模糊、夜视力下降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影响日常生活。有统计表明,准分子激光手术后视觉质量达不到戴眼镜水平的比例,在高度近视中通常要超过20%。英国有关手术失败率的统计,如果包括术后像差增加(绝大多数情况下激光手术术后像差是增大的)、视觉质量下降的问题,那么10%的失败率并不算高。 

王铮:报道夸大了LASIK手术存在的问题 

2004年,英国临床优化研究所应要求对LASIK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并于2004年12月15日发出《关于LASIK手术xx屈光不正的指引》。在此文件正式发表之前,《星期日泰晤士报》于12月6日发表了一篇题为《眼科手术对国民医疗服务系统太危险》的文章,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在英国及世界范围内引起震动。各国眼科医生、医疗机构及患者纷纷发表意见,绝大多数人认为英国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比较草率,夸大了LASIK手术存在的问题,其中许多评论和推测都是错误的。 

英国一些眼科医生认为NICE所引用的文献过于陈旧,忽略了近年来LASIK手术的进步和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如波前引导手术。美国一个代表患者权益的非盈利机构“屈光手术质量保证委员会”也发表声明,对英国媒体关于LASIK手术失败率高达10%的报道表示质疑。该机构执行董事说,“我们是代表患者利益的组织,如果LASIK失败率真的那么高的话,我们会首先指出这一点。” 据统计,2004年美国约120万人接受了LASIK手术,而英国的手术量仅为10万。在美国,LASIK并发症的发生率约3%,其中需要手术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在0.5%以下。近期的许多研究也显示,LASIK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在0.5%以下,甚至0.1%以下。 

瞿佳、王勤美:失败率的说法欠科学 

首先,应当搞清“失败率”的正确含义,失败率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疗专用名词。一般情况下,医学上是用“并发症”的发生率来说明手术安全性的。仅用“失败率”三个字来说明安全性,并不科学与严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名患者在激光手术后发现视觉质量下降了,可以说:“手术失败”;另一名患者在激光手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视力损害,也称之为“手术失败”,但两者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在查阅了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刊登的那篇《眼科手术对国民医疗服务系统太危险》的原文后我们发现,该文的起因主要是英国一家名为Boots的医药公司在为近视患者实施准分子激光手术后,发生了视物模糊、视力损害等问题,被迫关闭其下属9家准分子激光中心,从而引发了大众对准分子激光xx近视安全性的担忧。其实,仅一家公司发生的问题并不能代表全球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水平与真实情况。文中所指10%的失败率,引自《眼科学》杂志,从字面上看,指的是眼部手术(eye surgery)的失败率,而不是仅指准分子激光手术。 

周跃华:失败率如此之高不可信 

如果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失败率真的高达10%,那么这个手术就很值得“叫停”。试想,如果该手术的失败率如此之高,10个人做手术,有1个人是失败的,那这个手术将会给多少人带来痛苦和遗憾! 

疑问二:不批准纳入国民医疗服务体系等于“叫停手术”吗? 

周跃华:概念错误 

不批准进入国民医疗服务系统并不代表准分子激光手术在英国就不做了、被禁止了,而仅是不批准进入相当于国内的“医疗保险”而已。 

王铮:“叫停”毫无根据 

自1990年起,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系统就开始向那些戴框架镜或隐形眼镜矫正视力不理想的患者提供LASIK手术,每年约800人,占英国LASIK手术量的0.8%。英国NICE的指引文件主要是针对在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系统”内,能否将LASIK手术像框架眼镜和隐形眼镜一样作为xx屈光不正的常规方法的问题,所以对其安全性的要求非常严格。 

同时,由于英国国民医疗服务系统提供的是免费医疗,所以,不把LASIK列入国民医疗服务系统的常规xx手段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褚仁远、周行涛:是慎重进行,不是禁止 

英国报道的着眼点是准分子激光矫治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时所产生的并发症较多,希望大家慎重进行,而不是反对,更不是禁止。 

疑问三:英国的LASIK手术为何会出现那么多严重问题? 

周跃华:起步晚,技术略逊一筹 

LASIK手术在英国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英国LASIK手术起步较晚,至今仅短短三五年,从业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都不是太高;二是在英国,LASIK手术多在一些私人诊所做,公立医院基本不做,私人诊所的医疗水平、硬件设施、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比较差。同时,英国又具有比较完备的医疗监督体系,一旦发现问题,该行政部门即会采取必要措施以防止事态严重化。 

疑问四:国内准分子激光手术水平如何?是否也和英国一样遇到不少问题? 

周跃华:国内情况不容乐观 

国内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已有十多年,成千上万的近视患者因此受益。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英国遇到的问题,我们国内同样存在,甚至,国内某些地方的情况要比英国严重得多。北京同仁医院作为国内较早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医院之一,经常会遇到来自全国各地因为手术失败而要求“返工”的患者,他们中的少部分人经过二次手术处理,获得了相对满意的视力,但其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视力恶化的、失明需要做角膜移植的,都有。 

目前,我国准分子激光手术面临的{zd0}问题有三:

其一,医疗水平(包括硬件、软件)差距太大,直接导致手术成功率相去甚远,例如在某些正规大医院,该手术的成功率可达99%以上,而在某些小医院,该手术的成功率仅70%,甚至更低;

其二,手术设备的使用缺乏监管,不少医院以低价吸引患者,殊不知这种低价是用廉价、低性能的机器,手术器械反复使用换来的;

其三,很多医疗机构把准分子激光手术当成了一种赢利工具,虚假广告铺天盖地,患者常因听信广告宣传而盲目就医。 

王铮:医疗广告乏监管,医疗质量难保证 

我国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有关医疗管理部门培训、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医生的技术水平和医疗效果差异很大,且国内屈光手术市场恶性竞争,医疗广告监管不力,竞相杀价现象严重,医疗质量难以保证。由此带来的另一大恶果是医疗投入越来越少,先进设备和技术难以得到及时应用,导致我国屈光手术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从长远来看,对患者是非常不利的。 

瞿佳、王勤美:总体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但仍需谨慎 

我国于1993年引进准分子激光开展PRK手术,随后又开展了LASIK手术。现在,国内不同规模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中心已有700余家。去年,我国共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约50万例。总体来说,中国的准分子激光手术水平已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处于快速、稳健的发展中。但是,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差距很大,一些水平低、条件差的医疗机构也在开展准分子激光手术,失败的病例,绝大多数发生在那里,其手术医生经验不足,操作流程不规范,设备落后(甚至引进国外淘汰设备),低价竞争,直接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医疗纠纷激增。 

郑重声明:资讯 【准分子激光手术阴谋论/安全性/后遗症----转载I-眼科医生李斌-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