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0年高考江苏卷满分及优秀作文集_潘长明_新浪博客

  2010年高考江苏卷满分及优秀作文集

一、原题回放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密切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生活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写作引导

绿色环保是近年来社会xx的热点,也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关系到整个人类未来的命运。把《绿色生活》作为高考作为题目无疑非常有意义;对于考生来说,也较为容易发挥。
关于此篇作文的立意,可以写环保,面对当今环境污染、气候变暖,我们要提倡过一种低碳的绿色生活。但这是大部分考生在{dy}时间内的{dy}思维,如果仅从此角度而写,很容易人云亦云,造成撞车。如果通过写乡村宁静自然静谧的田园生活,化大为小,仔细刻画乡土人情,写出充满乡间气息的古朴的自然风光,激起人们对乡间绿色生活的回归的欲望,那将会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果更妙趣一点,就抓住“吃”等日常生活来写,写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吃”上也越来越讲究了,越来越精了,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什么都吃,而身体疾病也越来越多,因而提倡一种绿色生活的良好习惯,这样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如果立意更深刻写,将“绿色”看着喻体,“绿色生活”就是一种健康朴实平和的生活,“绿色生活”喻指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面对当今社会经济转型期,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人心浮躁,感到前途迷茫,xx、他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如“富士康十二跳”、前期校园恶性事件等,贪污、暴力、xx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如重庆打黑中落马的文强、北京的“天上人间”的覆灭等。对此呼唤人们过一种没有世俗污染的自然的生活,崇尚生活的本真,享受人间的真情真爱的“绿色生活”。这样的立意就更高远,必能引起阅卷老师的青睐。
具体如何写法呢?如果写记叙文,可以记某个人、某个家庭,乃至某个城市的绿色生活,写出它的状况和人生活其中的乐趣。应该有若干细节。如果写议论文,一般的思路:什么是“绿色生活”———为什么要提倡“绿色生活”———怎样才能拥有“绿色生活”。甚至可以写成说明文。你可以为“绿色生活”作些具体的设计。并逐项加以说明。不过,此题还是写散文容易出彩。可以通过描写乡村质朴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激起人们对乡村自然的“绿色生活”的景慕之情。可以从“绿色”的象征意义说开去,歌颂平静、和谐、充满生命力的精神生活。写作时,要注意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做到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中,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

(一)什么是绿色生活: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消费,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垃圾分类,循环回收;救助物种,保护自然。

2、我的绿色生活,表层的可以写你在具体的生活中的举措,深层的可以写心灵的绿色。
    (二)绿色生活的方式:
      1. 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
      2.不追求过度的时尚
      3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
      4.使用节约型水具
      5.拒绝过分包装
      6.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一水多用
      8.随手关闭水龙头
      9.节约粮食
      10双面使用纸张
      11.垃圾尽量分类入箱
      12.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13.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
        (三)中国xx环境问题  
      1、大气污染问题  2000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5万吨,居世界{dy}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
      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00年中国烟尘排放量为1165万吨,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092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dy}大环境问题。
      2、   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
      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      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
      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      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      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      旱灾和水灾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dy}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有关专家经调查推测:未来15年内中国将持续干旱。而长江流域的水灾发生频率却明显增加,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7、      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的国家,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世界濒危物种中,中国有156种,约占总数的1/4。中国滥捕乱杀野生动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屡禁不止。
      8、      WTO与环境问题  中国加入WTO将面临两方面新的环境问题。一方面是国际上的'绿色贸易壁垒'。由于中国目前的环境标准普遍低于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食品、机电、纺织、皮革、陶瓷、烟草、玩具、鞋业等行业的产品将在出口贸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石材、药用植物、农产品、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中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同时,中国可能成为国外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的地点和大量的国外工业废物'来料加工'的地点,这将极大地加重中国的环境问题。
      9、      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  三峡工程是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定于2003年开始发电。三峡建成后对地质环境、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涉及库区两岸和整个上游地区)的影响,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库区污染是目前摆在三峡建设者面前的大课题。三峡工程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环境问题。
      10、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国际上今年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其中确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中国的环境介质中多有检出,中国是公约的签字国。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也被称为'环境xx'或'环境xxx',危害严重。目前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的化学品之中。

三、写作范例

1范例

绿色生活

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
   绿色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的光彩和活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
    总有些喜欢绿色的人常常不经意地来到绿色身边,然后在悠闲的徜徉中不经意地接受着绿色的洗礼,享受着绿色的生活。他们之中有老人,也有小孩;有运动员,也有患病者。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扮演者带有不同表情,却有着同样目的——乞讨,乞讨着绿色的生活。整天拖着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纤弱白嫩的失去血色的躯体,捧着正在趋向枯竭、干瘪和麻木的意识,向着这些苟延残喘的绿色不停地乞讨,乞讨它们施舍,乞讨它们的庇护。
     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总是被那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须受人摆布,也无须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xx,是真正的天籁,是真正的绿色生活。
    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良,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
    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
    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
[例文评析]
本文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城市、乡村的绿色,其中穿插分析性议论、对比性议论(前三段)。文章后四段,运用联想性议论和感悟性议论,阐述了城市的绿色、乡村的绿色和心灵的绿色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心灵的绿色的重要地位,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绿色生活


      海德格尔的命题“人,诗意地栖居”原存于哲学家自成一派的理论体系中,但其究竟有着丰富的可阐释性,提及它,不同的人在头脑中展开的图景也是迥异的。但对我而言,它恰恰勾勒了未来的绿色生活形态:
  一片人造植物叶———凸出在像的右下角。从仿生学的角度看,喊了很多年的口号“改造自然”改为“敬畏自然”或“师法自然”更妥帖些。植物则被人类的福祉既光合作用,而弱化甚至xx光能这个作用前提,无疑将掀起一场绿色革命。以人造植物为首,大批仿生产品将腾越出世,大自然则成为技术产业无尽的创新之源。
  一块优质稳定的水源地———浮动在像的中央。“因地制宜”是都市生态建设的要旨,定量规划上海水,努力复原xx林。黄浦江在供水队伍中不再一枝独秀,大容量高稳定性水库的建成将令市民欢欣雀跃;青葱中隐映着勃然生机,人工林将脱掉“绿色沙漠”的恶名。
  一个减量再生的循环经济———废弃物处理器赫然在目。回收网络连通生产者、商家和消费者,政府和民间力量集合而成,将每天制造的垃圾分类填埋、焚烧、亦或再利用。吞吐电池的鸭嘴箱、清洁化肥合成机、“三废”即时处理系统等推陈出新,专门绘制一幅生态地图,使设备齐全的维护点明晰可查。一言以蔽之,高效轻质的GDP将同环保比翼双飞。
  我素来喜读科技文摘,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与惨烈角斗,便如同两个旋转相扣的齿轮,在平面媒体上碾过留痕。于是又了上述所想,三面一体。暑假初放,上海科技馆为学生深化科学与人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决定去第二遭,“科技创造绿色生活”主题展馆给“未来科学家”提供了畅想和实验的平台。走近展区所设的生态小屋,竹木外构气质亲切,形态古拙;太阳能内置气息冷峻,外现代化。
  坐在拥有“环保内芯”的电脑前,随奇妙的向导软件来一番操作,亲手“阻止酸雨的形成”,“整治温室效应”。先前我储备了些生态知识,却在这里捉襟见肘。
  我曾思索:称科学为“真、善、美的统一”是否过誉?偶然的机会,在一份语文xx上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符合自然本质、具内在研究价值、有艺术美感,科学之真善美,正在于此。我无语。而科技馆独具匠心的展览,又以一种朴素得逼人的美感,教我眼见为实———绿色乃万色。
  主题展的观者,倘沉下心来,会产生强烈的时空交错感。想那“人与自然”,洹古的母题,也在精神与物质世界中被轮番地折磨,连着未来,牵绊着过去,推着现在。“雕刻时光”照搬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的自传名,它催人琢磨。我们揣着三分憧憬、七分忧患,游历了一番“绿色”,而与艺术家伟大而寂寞的心灵,竟也靠近了一些。插上翅膀的想象等待成熟,“雕像”与现实终有相合的那{yt}。
  

                                     绿色生活
  学校后面原来有一片巨大的杂草地。
  那个时候刚刚有了生物课,我们就借着标本的名义,闯进了这片杂草地。
  那里有很多很多的野花,粉红的、粉紫的、白色的,恣意地绽放。我们对那些妖俏的颜色已经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它们的花瓣总是很薄很薄,带一点点含蓄的透明。我们会去追逐一只蝴蝶,就连那种常见的嫩黄色的小蝴蝶都能让我们兴奋不已。悄悄地走近,俯身,手一合,那只蝴蝶就在我们的手心里颤动了。把它放到玻璃瓶里。看它柔弱的翅膀上细细的纹路,小心地一张一合。看过一阵,我们会把它放了。因为我们深知这里的一草一木比那只冰冷的玻璃瓶更适合它生活。
  我们把家里的花籽带到那里埋下去,浇上水,并在地上随便抓一个什么插在土里作为记号,同时插进去的是我们的又一桩新的牵挂。放学后总是迫不及待地赶过去,去看那插着记号的地方。有的时候连自己也找不到记号了,那样的失落甚至可以比得上某一次测验的失利。若是有了哪怕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那{yt}的心情就会出奇的明朗。我们的想象力日益丰富,渐渐地便把各种各样的果核都埋进土里。杂交,嫁接,侧交,育种,一个个的曾经枯燥的生物概念都让我们有了亲自试一试的念头。虽然不曾成功过,但是依然兴致盎然,甚至还不知天高地厚地妄想着当一个农家也不错啊。
  曾经一段时间里,有一个情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两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子,在一片绿草包围下,一前一后地追逐,手里拿着一两朵粉嫩明艳的小花儿。书包被随意地丢弃在一棵小树有限的树荫下。画面的色彩是明媚的,但却有些模糊。我没有叙说童话的嫌疑,但这却真的可以构成一幅最绚丽的油画。那时的学业似乎是出奇得好,功课好像也不多,于是我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这片空旷的土地。我们抱着膝盖肩并着肩坐在一片绿色中,体味着这小小短暂的接触所带来的通透全身的温暖。我们看着太阳一点点地落下去,却从不知道什么是“残阳如血”。
  所以,你大概就会知道,当我们看着混凝土的建筑群在杂地上一点点地高起来,高起来的时候,心里面流动着的是怎样的一种伤感。我的同伴用那种我从来也没有看过的、心疼的眼神看着我,说:“怎么办?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留下它呢?难道他们就看不到这么一大片漂亮的绿色吗?怎么办?我们的野花,我们的蝴蝶都要没有了!”
  怎么办?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过了好多时间以后,每当我看到静静地摆在实验室里的蝴蝶标本的时候;当老师在生物课上问我们有没有看见过羊齿植物,而底下一片茫然的时候;当清新古朴的古典园林被层层叠叠的高楼围得严严实实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这个很多次困扰过我的问题:怎么办?我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片杂草地,那个永远藏在心里的“百草园”。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资格拥有一个“百草园”的呀。



 2 考场满分  
                            

                                   绿色生活 
                                             ──
奶奶的心事 
                                             (江苏一考生
     刚到村头,抬眼望见圩子上那片浓绿的白杨林,三叔便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情感,放声痛哭起来。他双膝跪在地上,仿佛有千万斤重,怎么也抬不起来。一声声妈妈的呼喊,叫人为之动容。 
    
奶奶有三个孩子,三叔最小,爸爸{zd0},还有那与我未曾谋面的二叔,在一场意外中遇难了。不知怎么的,奶奶最疼三叔,临终前,还不忘千叮呤万嘱咐,一定要找到三叔。而我对三叔终究也了无印象。只知每到春节,奶奶总会呆坐在卧房里,对着那张泛黄的照片自言自语老半天,其间不时用手绢擦拭眼角,若有所伤。虽然人影模糊不成模样,但我隐约察觉奶奶的心事──我起初把它归于去世已久的爷爷。 
    
爷爷本是村子里当家人,后在一场大水中为救村民献出了生命。为此,已经怀了三叔的奶奶哭昏了好多天才醒过来。村子以前很大,水灾之后,定居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或许也正因为这场灾难,邻里之间相当和睦,彼此也算是知根知底吧,家家几乎无话不谈。
   
但奇怪的是,每提及三叔的话题,村里人就会摇头,顾左右而言它。直到那年春种,家家大忙,而我们家只有妈妈、姐姐和我忙前忙后,独不见爸爸。我信口问帮闲的奶奶,她近乎平淡地说:到圩子上看看去,你爸该在那收拾白杨林呢!我心里直犯嘀咕一片破草坪比粮食还重要?果不其然,偌大的圩子上,只有爸爸正一铲一铲给树苗培土,还不时俯身观察长势。 
   
对此,我便习以为常了,却冥冥中觉察到这片白杨林和我们家定有某种特殊的关系。这个谜在奶奶弥留之际才得解开。在三叔十五岁的时,村子又发生了一场灾难。但邻居们从不当我面讲起他,而出于好奇,我多少次在梦里虚构了场景,几多凶险,几多恐怖。从奶奶的话中得知,这场灾难和我们家有着严酷的关系:我可怜二叔就受死于这场灾难,而这一切却缘于我神秘的三叔。 
   
我们村地势低洼,土质疏松,只要稍微摸一下,就是一层厚厚的土。爷爷生前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圩子上植草坪,以此固住土层。大家按此法在圩子上种植了草坪,村子的状况还真{yt}好过{yt}。人们看到圩子上的绿色,就像看到希望,似乎幸福正向我们招手。让人没想到的是,如此美好的愿望,竟然被我那调皮的三叔毁坏了。 
   
三叔脑子灵活,他鬼使神差一般用药药鱼虾,不曾想废弃的药瓶丢在草坪上,从瓶子里流到草坪上,便将一片茂盛的草坪杀死了。三叔最初也不知道,到来年春天,村民发现圩子老不见绿,始终一片荒凉。更可怕的是,这一年洪水泛滥,席卷了整个村子。二叔为救不会水的三叔,也被洪水夺走了生命。事后有人就把三叔药鱼虾的事情讲了出来,认定他就是灾难的罪魁祸首。 
   
奶奶没作辩驳,一面长跪在村里人面前,一面给遇难的二叔烧纸。三叔挨了村里人的打,奶奶的骂,就急了,逃离了村庄,至今未回。爸爸和妈妈外地打工,幸免一劫,当知道这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从此,奶奶和爸爸就承担起了村头圩子上种植白杨林的责任。
   
讲完这段往事,奶奶嘴唇翕动,似乎想要说什么。爸爸会心地点点头,猛一转身,眼泪夺眶而出。奶奶才闭上眼睛。她是要爸爸保护好圩子上的白杨林,另外一定要找到三叔。其实,三叔和爸爸一直有联系,每年的树苗也是他买的,他只觉心里有愧,不敢回来。我见到他时,还不到四十岁的他,却已是双鬓斑白。 
   
三叔一声不吭,沉重的双膝已诠释了一切。那一片绿色的草坪温柔地布满了圩子,就像一枚枚大大的印章,刻满了生者对亡者深深的怀念,和对绿色生活的真诚的期许。

   
点评:这是一篇考场上感动较多阅卷老师的佳作,因为它准确的描写与小说的表达,让人物形象与主题思想异常突出。
   
一是描写与表述中传达出的语言特征:雅语。这是文字修炼功底,二是全文主题传达出的中国人的民族情感与传统精神:保护自然与保护人际和谐,这是从古至今,中国人追求的生活的绿色。而这两点,恰恰是谭蘅君老师主张的新文化作文的判断标准:一是雅语,一是文化精神。因此,这是谭蘅君老师对文化作文理论突破所强调的生活化呈现方式。
   
写作,不管它运用什么材料,古代也罢,当代也罢,历史文献也罢,生活现场也罢,实景也罢,虚构也罢,材料只是一种载体或手段,关键是文章里有没有文化精神与文化情怀,以及作为文章,其语言文字,有没有雅语特点。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2010年高考江苏卷满分及优秀作文集_潘长明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