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6岁那年(三)

我16岁那年(三)

2010-06-24 19:42:53 阅读7 评论0 字号:

我的连队在上海的郊县。那个时候上海有10县10区,我们连队在奉贤县的林镇,紧挨海边的一个国道边上。向右行驶一个小时就是金山县。金山卫曾是日本鬼子在上海登陆的地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金山是xx的农民画之乡,70年代国家在金山投资兴建了当时最为时髦,最为紧俏的石油化工产品的生产基地——金山石油化工厂。

 

我们连队附近是一个渔业大队,整个村子以海上打渔为主,男人在外打渔四五个月才回来一次,女人小孩在家。只要男人们回来一次,几个月后都会有一批女人的肚子大起来,生孩子也是一批一批的,真有意思。

 

紧挨我们连队的公路其实很多年前也是个海堤,海水逐渐的向后退去,露出了大片大片的滩涂,人们又用新的海堤把这些滩途圈起来。圈起来的地方有的把它改造成良田,我们连队附近的老百姓把它改造成盐板田,专门用来海水晒盐。紧挨渔业大队的就是一个盐业大队,他们专门是晒盐的。盐板田是一块块被石碾碾压的非常板实的土地,四周围成高十到十五公分的田埂,盐民们利用海水涨潮的机会,或用大功率抽水机把海水抽到那一望无垠的盐板田里。海水经过数日的太阳暴晒,水中的含盐浓度已大大提高,到了{zh1},盐民们向这些已暴晒过的海水里撒入盐花,也就是已经晒成的海盐粒。遇到盐花的海水不久就会凝固起来,形成一片白花花的海盐。从引入海水到海盐的形成,要经过若干天。盐民们很辛苦,大片的盐田里什么遮阳的地方也没有,收成也可以说是望天收。如果阴雨天一连数日,那就遭了,雨水满过了盐板田,海水都冲走了,冲淡了,还晒什么盐。

 

离我们连队不远处有一个非常僻静的院落,那里是上海市麻疯病医院,我们没进去过,听说里面还有不少麻疯病人。在70年代初,这些人的年龄都在四十岁到六七十岁之间,是解放前遗留下来的病人。这些人很可怜,是一群被人冷落的群体。人们谈麻疯而色变,所以没人敢靠近他。我们常常训练经过这里也只是默默地望着他,饶道而去。

 

在盐业大队的另一侧,是一片一望无际的靶场。每年华东五省一市的高炮民兵都会在春节前的冬季到这里来训练打靶。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年代民兵的装备可厉害了,上海的民兵更厉害。70年代,“四人帮”一伙的老巢就在上海,他们以上海为依托搭建自己的反党联盟,王洪文那时就是上海工人造反司令部的头头。上海的大工厂遍地都是,什么江南造船厂,上钢一厂,上钢五厂,上海汽轮机厂,等等。无数的大厂本身就是造军火、造飞机、造火箭导弹的,他们的武器装备比我们xx的还强。那个时候警备区只有三个守备师,我们师师部有一个高炮营,型号很老。我们刚到xx去的那个时候,我们的汽车还是美国的十轮大卡车,而上海民兵装备的武器都已有了口径100毫米的高炮,而拉炮的汽车是法国的“戴高乐”,一个车轮有大半个人高,汽车的油路电路全是用铜管包起来的,可以在水中行驶。车上装有警报器,红外线,还可以在车上用电炉做饭,走在路上敢跟它碰那简直就是找死!

 

我记得有一年我已经是老兵了,我们在大门口站岗,每天都有无数的各地民兵炮车从我们门口经过。站岗的战士就用粉笔在岗棚里划“正”字,一连数日,没天没夜的划,划满了四壁还划不下,{yt}都能过去一二百辆炮车。我们指挥排经常会去海滩上训练,用测量仪向靶场望去,密密麻麻的炮筒一个角度的高耸着,筒直就像个森林!那些民兵成群结队的到镇上来玩,神气的很,看到我们这些当兵的,根本不把我们当回事。

 

当然,这种状况随着“四人帮”的垮台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四人帮”垮台后,中央立即解除了上海民兵的武装,恢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尊严。在上海警备区中,有的整体编入武装xx的序列。随时载军的工作进行,我所在那个xx由师缩减成旅。听后来又去过老连队探访的战友说,我们团已撤销了建制,过去的营房有的已被地方征用,有的已经荒芜,空无一人。

 

我们连队的大门外就是一个高两层的碉堡,陈旧的碉堡有点倾斜,不知建于何年,也不知是何人所建,更不知解放那多年了还耸立在那儿到底是为什么。沿着公路向靶场或向金山方向走去,公路两侧到处可见半截在地下半截在地上的钢筋混凝士暗堡。听老兵讲,公路两侧顺公路一直伸到远处的是一溜石板,橇开石板下面就是战壕。看到这些暗堡和石板,顿时觉得自己已身置于一个重要的战略前沿。每到节假日,我们都要到最外海的那个海堤上去巡逻,密密的芦苇丛中隐藏中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听说六十年代敌特还会在这里安放定时信号弹以扰乱民心,走在这弯弯曲曲的小道上我常常会胡思乱想,想着这密密的芦苇丛中会不会突然窜出一个坏人来暗算我们,所以,巡逻时我们没有一个人在说话,大家都默默地走着,一个跟着一个,神经高度紧张。

 

入伍后的第三年我到炮班做了班长。xx有这么一个规定,黄河以北的xx每人都配有军大衣。而黄河以南的xx,由于天气较暖,只有班长配军大衣,战士只配一床薄薄的棉毯,干部不仅有军大衣还可以加拔黄呢毯。整内务时方块被在下,棉毯则叠的四方四正的放在方块被上面。

 

辽阔的海滩是我们练兵的好场所,我{dy}次看到步兵连队训练是1974年的夏天。那年的夏天真热,兄弟团的一个连队150多人野营拉练路过我们营房搭锅做饭。步兵xx行军时,个人的武器装备全都是背在身上的。现在行军有背囊,过去就是背包,垮包,xxxx和水壶。一个上午几十公里走下来个个都是汗流浃背,每个人的衣服上都像披了一层盐霜,衣服裤子都白了。午饭后,我们都回宿舍休息了,他们150多人按班整齐地躺在餐厅的水泥地上。不一会,只听一阵“嘟嘟嘟”的哨声响起,我们都探起身来往窗外看,原来是他们在拉紧急集合。不一会儿,他们就全部拉出去了。约半个小时,这支队伍又大汗淋漓的跑回来了。稍作点评,又通知休息了。战士们一个个脱下衣服打上井水冲啊洗啊,刚刚躺下,不过5分钟,“嘟嘟嘟”紧急集合哨又响起来了。战士们又被拉出去跑了一圈,就这样来回折腾了三次!我们一个个憋住气,没有一个敢吱声。妈呀,幸亏没分到步兵连队,不然就死定了!这年夏天的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步兵连连长泼辣,果断,凶狠,严格训练不讲情面的指挥风格;战士们的服从意识,顽强的意志,坚强的作风,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为我今天的教育训练工作影响极大。尽管我当时也还小,不足20岁,什么也不懂,但xx生活培养我们各种良好的素质却一直在发挥着无尽的作用。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我16岁那年(三)】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