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连载《沙 海 舟 楫 》(三)_兰兰_新浪博客

                                             

 

    六十八安排几位女干部住在东院小学教师李兰家。李兰的丈夫五年前因胃癌病故,李兰领着一儿一女过日子。张帆她们踏进李兰的家门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屋里收拾得很干净,但看上去也是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情景。李兰四十出头,称张帆为大姐,赶紧把张大姐让到炕头。其他几位也都让到炕里。李兰和女儿忙着给几位客人沏茶倒水。然后,李兰坐在炕沿边与几位女干部拉家常。

   “张大姐和几位这两天走村窜户,再加上开会,一定很累了。”李兰说。

张帆看看其他几位疲惫的样子说:“要说不累那是不可能的,但一看这里的老乡们贫困的状况,我们受点累也是不足挂齿的。”

   “连我们这还算年轻的都累得腿发沉,张姐这五十来岁的人就更吃紧了。可一看张姐处处走在前,想在先,我们的累劲也就没了。”塔娜说。

    张帆问:“李兰孤身一人领着两个孩子在这穷地方过日子,也够难为你了。咋没看见你儿子哪?”

   “儿子在苏木中学念初三,今年七月份就毕业。孩子上周回来对我说,念完初中就不念了,托人到市里找一个管吃管住的地方去打工,挣钱补助家里,也好供妹妹上学,一定让小妹考上大学。要说这俩孩子学习都很好,就是命苦哇,要是孩子他爹活着,咋的也得想法让儿子念下去呀。我这一个人挣点钱不够干啥的,要供孩子上高中确实供不起。”李兰强含着眼泪没让掉下来了。

    张帆别看工作起来是个刚强人,可眼泪窝子比谁都浅。看李兰难心而又无奈的情景,也忍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其他几位女干部对李兰的遭遇也长吁短叹地深表同情。张帆从兜里掏出手绢擦去泪水说:“李老师你别难心,你的困难妇联想法帮助你解决。你嘱咐你儿子好好念书,争取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再穷也得想法让孩子们念书哇!没有文化这穷根就更难拔掉了。你是教师,这个道理比别人不是更明白吗?”

    “张大姐呀,那我们娘仨得给您和妇联的姐妹们添多xx烦?这真是让我心里过意不去呀!”李兰感激而又感叹地说。

    “就别说麻烦不麻烦了,解决眼前的困难要紧,让孩子念书是大事。困难还不是暂时的吗?”张帆说。

其他几位女干部也表示回去和张帆一同想办法,帮助李兰一家渡过难关。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张帆一行又深入第二组的老乡家访贫问苦,征求群众对整体迁移的意见。群众看这个扶贫工作队,虽然是几个女的,还真为老乡办实事。也很信赖她们,凡是走访过的人家都表示愿意搬迁。有些老年人故土难离不愿意搬,但经过家里的年轻人的劝说,也都想通了,没人愿意还在这里过苦日子了。当张帆与其他几位女干部及小巴根,分别坐在两辆驴吉普上,准备出发时,村里的群众都不约而同地来为之送行,临行前张帆和同行的几位女干部,都留下了自己那份伙食费。

    两辆驴吉普一上路跑得很快,直到跑上了沙梁顶,群众还在村头上挥手致意。

回去的路上路过李兰儿子包亮上学的中学,张帆给包亮留下二百元钱生活费,嘱咐孩子好好念书,争取考上市里重点高中。关于你以后的学费由妇联想办法帮助你解决。

    校长说这个学生学习很刻苦,每次考试都能占住全校前三名。

    张帆回到市妇联就赶紧给政府打报告,向政府反映库伦旗哈日干吐苏木敖伦嘎查特困村被沙化侵食的严重现状,提出整体迁移的意见。后来,敖伦村四个独贵龙小组,群众也都同意搬迁的意见也反映上来了,政府批准了市妇联关于敖伦村整体迁移的报告。后来张帆又组织妇联号召广大妇女干部和动员妇女姐妹捐款捐物,支援敖伦村广大群众早日实现迁徒计划。

    一年后,敖伦村在旗里和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迁移计划,在通赤公路南侧的敖伦新村,家家都住进了新瓦房。第二年的春天一到,张帆听说那里的老乡因刚刚完成迁移,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多数人家粮食不够吃。张帆又到库伦旗红十字协会协调了二吨大米三吨白面,帮助那里的老乡渡过饥荒这一关。送粮那天,张帆又特意去看望那里的新村。三棱车一进村看见村头立一个xx匾,上书“妇联万岁”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张帆到村委会时,看村长七十一和其他原独贵龙的小组长正在开村委会,他们是接到红十字协会送大米白面的电话后,开会研究分配米面的方案呢。村委会的全体成员听说张帆先到这了,都出去迎接,心里觉得热乎乎的,那股亲切劲实在劲真是一言难尽。张帆问七十一,村头那个牌子上“妇联万岁”几个字是谁让写上去的。七十一说是全体敖伦群众提出来的,是他让写上去的。

    “真是糊闹,”张帆严肃地批评说,“你还有没有点头脑?妇联还不是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吗?万岁是能顶衣服穿、顶饭吃?还是能引导群众致富。你这个村长和村委会的责任是带领敖伦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那个牌子上是不是应该写上敖伦人要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容才对。你派人马上把那牌子摘下来。致于写什么合适以后你们村委会再商议。”

    七十一被张帆批评得脸上一赤一红的。但心里觉得老大姐说得有道理。

这时村委会的大院里,已经站满了来看望张帆的群众。张帆赶紧迎出去和敖伦人一一握手。大家都请张帆去自己家里坐客,看看他们的新瓦房。张帆答应一会一定去,这会儿正开会,让大家先回去吧。

敖伦是变了,家家都住上了新瓦房,家家也安上了电灯,有的人家还买了电视机。敖伦结束了被风沙包抄的历史,告别了穷沙窝。

    张帆从老乡家出来之后,在考虑一个新问题。那就是怎能才能让敖伦人真正地走上一条致富之路。这里虽然家家住上了新瓦房,但屋里多数是空荡荡的。她觉得敖伦新村需要增添的内容太多,应该首先增添的是新思路,并沿着这个思路,开辟一条致富达小康的新途径。

    下午,张帆对七十一说:“当干部的要时刻把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xx。我虽然能帮助你们解决点大米白面,解决了眼下春耕大忙季节的不时之需,但也不是解决了长远的所有问题。要解决这里群众长远的利益,还得靠你们自己。靠村干部想在前,组织群众干实事。敖伦人虽然摆脱了遭遇风沙侵袭的困境,但要真正地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还得开辟新路子。而且,你们村周围土地都光秃秃没有几棵树,如果长此已往,也没法保证风沙就不再来困扰敖伦新村。这里距离沙源也就八十华里,近几年又不断出现沙尘暴。大南风要是连续不断地吹上几回,南面塔敏干的沙丘就可能向这里滚动,重新来侵犯敖伦人。”

    “张大姐说的是实话,这可咋办是好哇?”七十一无可奈何地挠挠头皮。“大姐还得帮助敖伦想着呀!”七十一说。

   在坐的几个村委会委员也都感到了形势严峻,有的说现在需要大量植树种草,但没有树苗,草籽也不足,有的说就是植树种草,原来的疙瘩柳、狼尾巴草也都没啥种头了。张帆于是想到在这里先开辟一个优良林草培育基地。这里有土地和人力,技术和品种可以到林业局、畜牧局去找。如果这个优良林草培育基地搞起来,不但解决了敖伦的植树种草问题,还可以解决周围苏木嘎查植树种草的问题,甚至可以解决更远一些乡镇村屯的这类问题,这样敖伦村不但有了防风治沙的武器,而且还有了更广泛的经济来源。

    “我提个建议,你们村委会看行不行,如果认为可行,我也可以从中帮点忙,出点力。如果不行再想别的办法。”张帆继续说,“你们村可以先建个优良林草培育基地。技术和优良品种让旗委林业局和畜牧局帮肋解决,资金方面,我帮助你们在市里农业银行搞点xx。敖伦村里人负责承包和管理,赔挣由承包人负责。村委会帮助联络,负责整体指导和管理,搞好了村委会按政策提留积累,准备以后再发展其它好项目。”

    村委会的人听了有的两眼愣睁着,有的两眼困惑着。觉着干这么大的事敖伦人以前连想都没想过,有畏难心理。七十一因为有兴源寺大喇嘛这个哥哥在库伦镇,常去镇上走走看看,近二年因为有事去过几次市里张帆单位,眼界也算比较宽了,所以听了张帆这个建议之后眼前一亮,一拍大腿说:“行”。大家一看村长都说行了,也就有了几分精神。有的说,那张主席可常来帮助指导指导,否则我们心里也没底。

    “我抽出时间会来的,但大家也不要觉着这事怎么难似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上心多琢磨,一回生,两回熟,种树种草跟养牛羊种地差不那去。不过懒惰可不行,得勤劳、勤想。这个本事我想敖伦人还是有的。”张帆说。

    大家七言八语地议论一会,七十一说让大家表个态。大家都表示同意。张帆当即决定马上去厍伦旗林业局和畜牧局联系,把七十一也带上。

到旗里一下午此事都联系得很顺利,林业局和畜牧局正巴不得这个地方有人牵头干这样“双赢”的事呢。办完事,张帆坐三棱车一个多小时后到市内,七十一坐班车一个小时不到就回到了敖伦新村。

    二年后,敖伦优良林草培育基地一片繁茂景象。七十一的老婆高娃也成了敖伦{dy}代林草培育基地的技术员。那是在建基地之初,张帆在市郊一个林场把她找到的。张帆见到她后,向她诉说了{dy}次去原敖伦嘎查时,亲眼所见小巴根寻找妈妈的可怜情景,高娃听后落了泪。再说这几年敖伦也变样了,七十一也挺有出息的。在张帆的劝导下,高娃又回到了自己的家。

    现在,远近的乡镇苏木都知道敖伦有一个优良林草培育基地。在公路南侧立有一块“敖伦优良林草培育基地”的xx子,这就是当年写着“妇联万岁”的那块牌子改的。一左一右的都去那里购买林木种苗和草籽,连市郊西沙坝全国的记者林都选中了敖伦的优良树苗。敖伦人为了支持记者林建设,卖别人一株二元的树苗只收了一元钱,这一在当时就收入十万元。七十一又召集村委会研究利用这笔收入再建一个风景林木花卉培育中心,准备销往市内,满足街道和小区建设的需要。敖伦人现在可真的富起来了,七十一的头脑也不一般了。但要有大的决策,他还是打个电话或开车去一趟市里,请教张帆大姐帮助参考一番。七十一的行头也鸟枪换炮了,每次去市里办事,都是一身很讲究的西服领带。三十出头健壮的北方蒙古汉子的样子,走在城区的大街上,也挺打人的呢。

现在敖伦人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已经开始向南边曾经想埋没敖伦人的塔敏干沙漠的腹部绿化。这是个很有战略意义的全旗性绿化工程。

    李兰的儿子包亮是个很有心劲的小伙子,先考上了市内重点高中,后又考上了北京林业大学草原开发与综合治理专业,他打算毕业后就回到自己的家乡发挥才干。这个蒙古族青年在林大不但专业课拔尖,业余时间又是个文学爱好者。有时间就写几首小诗,这与张帆和市妇联对他的扶持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妇联的干部们的言行,在这个少年的心灵上打下了许多美好的烙印,启开了有志青少年向往真、善、美的心灵之门。所以,像包亮这样的大学生,一面在向科技领域攀登,一面也在向思想领域探索。他有一首诗题为《母爱之舟》,发表在校刊上,诗是这样写的:

   

    乘母爱的博大之舟

    划出沙海

    便走出心灵荒困的土地

    跃上鞍马般的摇篮

    握紧驰向理想的辔缰

    体悟祥云下套马杆的神奇

    为你做一次无悔的选择

    绿化生息的那片荒域

 

    在默然回首的苍凉里

    沙尘借风口肆虐

    选择进攻的姿态

    虚来晃去

    掳掠家园

    你借种籽蒙发

    选择回击的方式

    真棵实果

    长满沙洲旱渠

 

    你经过那里的身影

    是一道风景线

    驿动着xx消失的启迪

    奋争的理念如翔鹰

    带动五千年不屈的母爱祥风

    舞动哲思的旗语

    招唤春风春雨

    润泽今日的山河

    装点未来的绮丽……

 

    2001年暑假,包亮把自己发表在校刊上的诗,带回家给妈妈看。李兰看儿子出息成这样,想了很多……。她带儿子到市里,看张帆和妇联的其他姐妹们。李兰的儿子来到了妇联,看到张帆和其他阿姨,被一种超越亲情之上的圣洁的母爱所净化,人生的感悟不断得到美好的升华。

    李兰作为敖伦小学的校长,这次来妇联把自己一个大胆的设想对张帆说了。她打算在敖伦小学的基础上办一个林草专业技工班,让敖伦的孩子们上不了大学的,都能受到专业技术教育,也好为敖伦优良林草培育基地输送合格的人才。张帆听了李兰的打算表示非常赞同。张帆让李兰将此事写成报告,一式两份交给村委会和上级教育部门。人们都认为如果此林草技工班办好了,敖伦接着办林草技工学校也是xx可以的,那里既有就近的实习基地,又临近公路,办技工学校很方便。这个报告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又是一个一年后,妇联的扶贫点,敖伦嘎查被选为当地的先进典型,市委在那里组织召开了现场会,会上张帆和七十一分别做了典型发言。

    然而,事情后来的发展和某些人的变化,确大大地出乎张帆的意料之外。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中篇小说连载《沙 海 舟 楫 》(三)_兰兰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