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隧道帮:寂寞成长
分布在各地的平潭人几乎掌握了全国80%的隧道项目

  平潭隧道帮:寂寞成长

  李宾、徐聪

  林绍宁在北京也不怎么容易能见到自己福建平潭的那些老乡了。

  除了海外贸易生意,林绍宁在后海经营着一家叫做“海吧”的酒吧,这家酒吧同时还是北京平潭商会秘书处的所在地,平潭在京的老板们会经常光顾这里,闲谈小聚,沟通感情。不过现在他们来得比较少了,“大多数都在外地。”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现在他们在各地的工程很多,非常忙。”

  他所说的这些“非常忙”的平潭老乡目前大部分都在全国各个铁路、高速公路或者地铁的隧道施工工地上,兰渝铁路、桂广铁路以及纳(曲)黔高速、京福高速等难以具数。因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下正在各地如火如荼进行的修路架桥,平潭的老板们2009年遇到了好年景。“我现在就在延安的项目工地上。”一位平潭老板在电话里告诉记者,他根本无暇接受采访,匆匆挂了电话。

  一个超出普通人想象的数字是,这些分布在各地的平潭人几乎掌握着全国80%的隧道项目,而他们的家乡都来自那个偏居东南,四面环水的中国第五大岛——平潭岛,从行政区划上,它叫平潭县,属福建省管辖。

  毫不夸张地说,挖隧道养活了1/4的平潭人,“平潭总人口40万左右,现在有10万人在做隧道。而且工资都不低。最普通的工人一个月四五千块。有特种技术的放炮工人月工资能达到一万。” 福建省海坛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的许标经理告诉记者。

  数字的背后,同样超出常人想象的是,隧道帮的寂寞和成长历程。

  从防空洞开始

  平潭与台湾新竹的直线距离为68海里,是内地距离台湾最近的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后,平潭长期处于海防戒备状态。几十年来平潭被赋予了十分特殊的角色。

  由于当时不知道何时这片土地会变成前线和战场,于是平潭人被动员起来挖防空洞、修建地下粮库和大型的军事设施,天天与岩石、土壤、流沙打交道的结果是,平潭人积累了丰富的挖隧道的经验,这为以后隧道业的发展打下了优良的基础。

  就像中国所有的行业一样,平潭隧道业的真正起步也必须从改革开放开始说起,但是逻辑起点却有所不同,“改革开放以后的几十年里,平潭没有得到任何国家政策的扶持。”林绍宁说,原因自然还是那个距台68海里的独特条件决定的。1996年台海关系紧张,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联合军事演习正是在平潭进行的,时任总参谋长张万年率领100多位将军登临平潭岛澳前镇老虎山(后改名“将军山”),在漫天硝烟中指挥,可见其“重要”程度。

  但对于普通的平潭人来说,这样的角色定位导致了他们无法自由发展其他任何产业。他们似乎只能依靠“挖防空洞”练就的本领,“当时我们什么产业都没有,不出来打工我们吃什么?”许标说。

  好在其他地方都在大兴土木,而隧道施工在公路、铁路、地铁等建设中都是难度{zd0}。少数敢闯的平潭人开始去外边和大型国有建筑企业接触,争取承包施工的机会。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国内路桥、地铁建设最主要的国有企业,中铁公司也正在发展壮大,大量“兵改工”(铁道工程兵转为中铁的企业工人)之后,中铁旗下的工程局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各大工程的需要,况且对于隧道的施工,平潭人的确技高一筹,他们的施工队伍熟练掌握了“混凝土防渗漏法”等隧道施工技术,生存的困境又让他们甘于忍受隧道施工的危险、艰辛和寂寞,逐渐赢得了中铁各个工程局的信赖。

  拿命“换”钱

  “从1985年到1995年,这是我们发展的初步阶段。”许标说,“我们公司都没有建起来,就是给中铁打工的阶段。中铁修铁路,就会招我们打工,因为我们比较能吃苦、敢拼。”

  事实上,最初的平潭人大多是以当地集体性质的建筑公司的名义出去闯荡的,比如现在高建领导的福建省海晟建设有限公司(下称海晟建设),当时的名字叫做平潭第四建筑公司,是由最初1958年的“平原建筑队”(平原为平潭县下属的一个镇)发展而来的。这家2004年改制为民营企业的公司已经是当地{zd0}的隧道建设公司,每年以它的名义承接的隧道工程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0%,而2009年的隧道业务量则超过了20亿元。

  海晟建设的崛起要感谢一个叫林能生的人,他是海晟建设(当时名为海天建设公司,2009年8月更名)的前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他把当时的海天建设带出了低谷,”高建说。

  林能生通过和中铁旗下的工程局接触,取得了很多工程隧道项目的承包权,使得当时已经面临经营困难的海天建设逐渐为业内所知。“1995年、1996年开始,逐渐打开了局面。”

  很难说是什么因素成就了平潭人讲究抱团闯荡的品性,在整个沿海经济都在依靠改革开放的便利条件迅猛发展的时候,一旦发现隧道业的业务越来越大,他们就纷纷循声而来,家庭、家族、村庄、乡镇,这个小岛上的居民们越来越多地开始靠着亲戚朋友的介绍和勾连而成为隧道从业者。平原镇是整个平潭隧道商人最多的乡镇,而由于“林”是平潭人的主要姓氏,所以老板们以姓林者居多。

  平潭人以施工队的身份为中铁打工的阶段正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发生了变化。一些较正规的民营建设公司开始成立,和正在酝酿改制的集体企业一起,开始在中铁手中整体承包隧道项目。除了当时的海天建设,还有许标所在的福建海坛隧道工程公司、福建省隧道工程公司、福建省路通公司等,“尽管很多都是冠以福建省的名字,其实都是平潭人创立的。”高建告诉记者。

  因成功承建了京九线、南昆线等重大工程的隧道项目,平潭人开始在隧道业声名远播,树立了自己的地位。据说,之前北京地铁的隧道就均出自平潭人之手。

  林能生曾经这样描述平潭的隧道史:“刚开始出外打隧道的平潭人是背着铁榔头开始的,挥着铁锹、推着板车干出来的,挖进一米山洞,有时需要一个月。而现在,用挖掘机{yt}可以挖好几米”。

  在许标看来,1995年到2002年是平潭人在隧道行业的成熟时期,“1995年以后发展非常好。最顶峰的时候占全国市场的80%~90%。”

  工程建设行业似乎总和项目承包连在一起。和海天建设等规模较大具有承包中铁手中的隧道项目工程的资格不同,随着市场的扩大,一些原来在各个公司打工的平潭人掌握了相关技术之后,纷纷开始组织施工队,独立承包项目。

  平潭人的抱团互助也在这方面凸显了出来,和海天建设、海坛隧道等挂靠在中铁旗下类似,这些小型的平潭隧道施工队则会挂靠在海天建设的名下,以取得承包资格。而或许是因为工程实在太多的缘故,海天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此非常慷慨。就这样,平潭人在国内的隧道业终于占据了垄断地位。

  “我们这些平潭的隧道业老板们每年都聚会,在一起的时候都会探讨隧道施工的技术问题,研究怎样施工比较好,甚至开培训班。”高建对记者说。

  据业内人士介绍,隧道工程是地下作业,工程难度大,作业条件差,且各地、各处的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差异性大,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要解决规避的是随时的生命危险。”

  1995年,许扬明的海坛公司承接广州一号线的隧道工程,没想到广州地下全是烂泥,工人们身上全起泡,有时污水滴到身上,皮肤就会烂掉。有的人实在撑不下去,陆续走掉了不少工人。他们只能给工人买工作服,每天给工人熬药,仍然提前完了工。

  “钱倒是蛮好赚的……不过啊,是靠命换出来的。”一位平潭人在网络上这样留言。另外,常年在外奔波施工的艰辛也不是普通人所愿意忍受的。

  摆脱“大佬”

  不过,这些年来,让平潭的隧道帮越来越觉得不舒服的是,尽管几乎所有的重大隧道工程都是他们完成的,但品牌和荣誉却全归他们挂靠的中铁?菖局,“我们一直在为人家做嫁衣。”高建说。比如,迄今为止国内{zd0}的单跨地铁隧道断面工程北京地铁复八线——东单区间;第二长隧道京福高速公路美弧林隧道工程,都是平潭人的杰作,但获得鲁班奖的却是中铁集团。

  由于承包资质的限制,现在整个福建省还没有像中铁?菖局那样拥有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建设公司,规模比较大的福建省隧道有限公司和海坛隧道有限公司也只是拥有隧道专业一级的资质,这也是多年来平潭人的公司只能挂靠在中铁名下的原因。

  “国家对资质的要求很严格,除了资本金规模之外,还有人员结构、固定资产等很多条件,而我们现在还达不到。”高建告诉记者。

  而随着国家对工程承包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和规范,以及中铁、等央企大佬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对平潭人的依赖度有所降低,“现在中铁下属也有很多隧道公司,相关的项目肯定会优先安排其他单位做。”一位老板告诉记者,“现在北京的隧道项目已经很少用平潭人了,大家都纷纷去了外地。”

  一位正在太原施工的老板告诉记者,现在中铁等企业的管理比以前要规范许多,他们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成立个施工队就去干活了,“现在都是劳务公司的形式。”而这样一来各种人力成本和费用都会有所增加,再加上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发包方给的项目款却不见得涨,“利润明显不如以前了。”

  另外,原来那种靠同乡帮扶挂靠承包项目的模式也在面临着挑战,“过去我们对挂靠的管理比较松散,有的碍于同乡的面子,确实没有执行严格的审查,结果会造成一些后患,比如施工出了问题,影响公司的形象。”高建说,“现在我们对于要求挂靠的项目会非常谨慎,会去全面考察同乡的资质和实力。”

  事实上,现在的平潭人在隧道项目中更多的是担任管理和技术的角色,很多最普通的隧道工则大多来自四川。这似乎可视为,整整一代的平潭人已经在隧道中“熬”了出来。

  高建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向福建省有关部门申请,希望能够将海晟建设、隆盛市政工程公司、福建省路通公司、福建路桥公司、福建隧道有限公司等都整合起来,成立平潭隧道企业集团公司,以求拿到总承包资质,来摆脱对中铁的依赖。

  尽管高建称隧道业是个光明的行业,但长年漂泊在外也让有些人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似乎有着某种厌倦。“我不会传给我儿子,太累了。我们不像其他地方的老板,我们全国各地都有工地,自己必须去亲自视察。很多老板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有工作,有单位,反正我们现在不差钱,就希望他们能到外面去学习。”

  记者了解到,富裕起来的平潭人都去了大城市,住在福州、厦门、北京、上海等地。

  虽然大部分人还是在做隧道,“但有一些大的隧道老板开始进入房地产行业,”林绍宁说,从地下到地上,平潭隧道商人开始变得更加多元和野心勃勃。

  2009年12月29日中午,一位平潭隧道老板的女儿带着几位同学来到林绍宁的“海吧”里聚会,不同于父亲从{zd2}层经历的摸爬滚打,她目前在香港大学读书,对于继承上一辈的产业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记者观察

  角色的“好运”

  毫无疑问,平潭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异类。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这座岛屿被国家经济扶持政策“遗忘”了几十年,而这种遗忘却造就了平潭的两大支柱产业,除了因挖防空洞而发展起来的隧道业,还有航运业,后者和前者一样,“这是没办法的办法,为了生活,只能向海上或者陆上发展,船跑得越来越远,隧道也挖得越来越长。”

  不过,世事轮回,如今,随着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将海西经济区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初因为台海形势紧张而缺失的扶持政策,现在也因为两岸关系的好转和改善而得到迅速的补偿。而平潭这个距离台湾最近的全国第五大岛终于获得了近水楼台的优势。

  目前,平潭将可望成为一个“对台特区”: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分隔60年的两岸,将在这一平台上实现从碰撞到融合。这也是海西战略的{dy}步。

  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副院长王秉安认为,海西战略赋予福建省先行先试的权力,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定位,不仅是为了开发平潭岛,而是在海西战略中扮演“实验区的实验区”角色。

  曾因面对台湾而失去发展机会的平潭,甚至整个福建,现在又将因对台而受益。这当然让40万平潭人感到惊喜。福建省赋予实验区多项优惠政策,比如10年内对平潭实行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的政策,尽量不安排平潭农田保护指标,由其他县市统筹调整。

  据悉,随着实验区战略的启动,平潭的房地产市场应声而涨,房价已经从2009年年底的2000元猛涨到现在的每平方米五六千元,“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隧道商人炒上去的。”有平潭商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他们靠挖隧道积累起来的财富这次正好派上了用场,进入房地产业也变得顺风顺水。

  现在平潭人不必再挖防空洞和地下粮库了,他们的本事或许会有更大的用处,比如一条台湾海峡隧道,这个在对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设想如果成行,平潭自然是{zj0}的开工地点。

注:本文转自《搜狐财经》:



郑重声明:资讯 【平潭隧道帮:寂寞成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