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世纪而言,我们还不能谈论真正意义上的钻石切割,因为那时的人们实际上只是简单的琢磨钻石的外表面,使其变得平整。这种方法曾被印度人广泛采用。
1919年,托高斯基(Tolkowsky)给出了他对一颗钻石的理想切割比率。这种切割共包括57个刻面:1个台面,台面到腰部间的32个刻面和腰部到钻顶间的24个刻面。这种切割形式被看作是现代钻石切割的基础。 1925年,琼森(Johnson)与罗施(Roesch)给出了另外一套切割比率,但不是很成功。这个切割形式曾被称为《理想明亮》型切割。 1939年,艾普勒(Eppler)设计出了他的《精美方案》,这一方案接近于托高斯基(Tolkowsky)的切割理论。 1951年,帕克(Parker)设计出了一种可使钻石获得很大台面的切割方案。 1963年,包含74个刻面的《公主》型切割方式出现。 1965年,包含146个刻面的《高亮》型切割方式出现。 1966年,提兰德(Tillander)发表了斯堪的纳维亚标准。这套规范作为现代切割的一个基础。 1970年,包含144个刻面的《皇式144》型切割方式出现。 1978年,国际钻石委员会(IDC ,International Diamond Council)确定了一套使钻石拥有{zj0}折射的切割标准。 钻石的切割形式 切割形式 :上半部,腰部,下半部,总数。 明亮型:1个台面和8个桌角或风筝面和8个星面和16个上腰面 ,无腰部,8个亭面和16个下腰面,57个刻面 祖母绿型:25个刻面 ,8个刻面 ,24个刻面,57个刻面 马眼型:33个刻面 ,无腰部,22个刻面 ,55个刻面 椭圆型:33个刻面 , 无腰部,22个刻面 ,55个刻面. 梨型:33个刻面,无腰部,23个刻面 ,56个刻面. 方型:13个刻面,4个刻面,12个刻面 ,29个刻面. 三角型:7个刻面 ,3个刻面 ,9个刻面 ,19个刻面. 棍型:9个刻面 ,4个刻面 ,12个刻面 ,25个刻面. 16/16:1个台面和16个刻面,无腰部,16个刻面, 33个刻面. 8/8:1个台面和8个刻面,无腰部,8个刻面,17个刻面. 钻石没被打磨前和普通透明或半透明的石头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