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MJ_真水无香_新浪博客

         二十多年前,我用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买了MJ的一张胶木唱片,在我的山水组合音响上反复播放。

         我在MJ死后才发现自己爱上了他,我发现身边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这是为什么?当我看到那些关于MJ生前为人的真相,我感到愤怒,觉得自己长久以来一直被欺骗。我认为媒体应该对此负责,是他们将他描摹成了妖怪。但是当朋友问,这仅仅是媒体的责任吗?我发现自己无法回答。

        在这个地球上,只要有电视、报纸或者电台的地方,人们都知道MJ。但事实是,除了那些真正的“死忠”,大多数人都曾对MJ心怀疑虑。这一舆论状态在他死后一周内得到xxxx的改变,经调查,如今MJ在五大洲的公众认可度达到了98%———这是MJ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首次达到如此高度的统一。这自然无法单纯地归结于MJ的去世,因为在他之前并没有多少人在死后得到如此大范围的“平反”。媒体态度的突变,似乎是表面看来{wy}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在MJ死后,媒体到底做了些什么?首先,他们慷慨地给了MJ一张好看的“遗照”。大部分报纸和网站都选择了以下照片作为MJ去世报道的主照片———他的“月球漫步”舞姿、他在演唱会上光芒四射的时刻、他在微笑、他还曾是个黑人小男孩的样子……没有苍白的面孔、破损的鼻子、低垂的眼神,而后者恰恰是MJ死前几年来在媒体上根深蒂固的形象。其次,他们给了MJ一个符合他成就的身份。在各类欧美主流报纸中,MJ之死的报道有着如下的标题:“{wz}之死”、“xx陨落”、“流行音乐{zw}告别人世”……

        MJ为世界慈善事业所作的贡献,在他死后得到了首次最广泛也xxx的传播。人们知道他原来曾建立过39个慈善基金,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也开始了解他从小就开始向穷苦儿童捐献书籍,在成名后屡屡将自己的演唱会收益全部捐出,当年拍摄可乐广告时被xx所得赔偿全部用于一个xxxx中心……大到巨额演出收入,小到他的玩具和衣服,都在过去的岁月中去往世界的各个角落,在文化、教育、医疗的各个方面帮助了无数人,尤其是孩子。一些被遗忘的故事被重温———他的一个14岁粉丝成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后,被MJ邀请至他的家中,他们一起共进午餐,并观看电影;一个日本小男孩在MJ赴日巡演期间被绑架并杀害,他哭着为他唱了一首《我不能停止爱你》;他将自己的夹克衫送给一个在车祸中瘫痪的小女孩;他邀请一个病危男孩在自己的私人电影放映厅里共度下午,一起玩电子游戏,这发生在男孩离开人世的七个星期之前……大部分关于MJ善举的消息,其实都不是新闻,但它们从没有如此大规模并密集地出现过。“我当然知道MJ做过慈善,但是我曾经那么想,哪个明星不是呢?”一位网民说,“但当我知道得越来越多,我开始发现MJ并不像那些拿慈善当作秀的一般明星———他原来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多到令这个世界无以回报。”

        当纸质媒体忙着盘点MJ的功德榜,网络媒体则担负起了重新传播MJ过往视频的任务———他的访谈、他的MV、他的演唱会……一个更直观的MJ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他跟几年来人们认识的样子都不一样———他温柔、充满善意、没那么神经质,而他的歌曲充满了温暖。“我的歌从来只写我脑袋里真正想的事情。”人们开始记起他曾经那样说过。

        “他曾经照亮世界,但这个世界回赠了他什么?”在看完MJ在某次演唱会上带着许多孩子齐唱《拯救世界》的视频后,一位网民发表了这样的评论。在MJ首次被指控恋童之后,媒体便将自己化身为照妖镜。但如果说只有媒体希望MJ现出“原形”,这样的结论显然并不公正。“MJ出现于一个美国呼唤偶像的时代,但那样的时代并没能一直持续。这一点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明白,当人们逼迫他交代自己的‘丑事’,其实只是时代改变了它的要求———因为人们不再需要偶像了,他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证明自己,而xx是他们{dy}样要打破的东西。”一位乐评人写道,“我们曾经经过一个xx照耀的时代,当MJ死去,这个时代也彻底结束了。看看我们周围吧,欢迎来到平民偶像的时代。”

        但是,MJ的死让人们意识到,他们必须面对自己的良知。当MJ还在世的时候,人们可以讥讽他的鼻子,怀疑他的性取向,指责他是丑恶的娈童犯即使法律从来不曾证实过这一点……但他的死去让他失去了所有还手之力,成为彻底的弱者。甚至,人们开始意识到他其实几乎没有还过手。媒体的觉醒其实来自公众的觉醒,而很残酷地,他们这样做并非是为了MJ本人,而是因为人们心中明白,假如自己真的错怪了他,并拒绝在这{zh1}的时刻给出真正的善意,他们将失去弥补这个错误的{zh1}机会。从这一点来说MJ到底是天使或是恶魔,甚至身兼两职,其实都并不重要。

        MJ已经走了,他不再需要所谓的公平。这个世界因为他的走,产生过一次真正的“颤栗”,而且这“颤栗”直指人心,即使它实际上并没有到达每个人的心里。MJ三张专辑的制作者、音乐道路上的恩师昆西·琼斯仍然坚信MJ对自己的皮肤进行了“漂白”,尽管他承认,他从未跟MJ谈论过这件事。美国议员皮特·金制作了一段视频来表达他对众多媒体大篇幅报道MJ逝世的不满,因为他们因此减少了对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伤亡的美军的报道。他说:“他是个变态,是猥亵儿童的人,是个娈童癖!” 英国《卫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杰克逊是所有人的流行天王吗?》的质疑文章,认为MJ一生充满污点,公众对他的忠诚度远不如戴安娜王妃,但媒体却给了他戴安娜般的待遇,“杰克逊之死只不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狂欢的由头而已,媒体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虚拟的轰动效应,其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为自己身处一个‘共同的大事件’而感到兴奋”。这篇文章似乎无可反驳,就像某中国门户网站打出了“MJ,我们与你同在”的哀悼标语,但我们确实没有真正地与MJ“同在”过,起码在他生命的{zh1}十年里没有。但人们仍然有理由对这篇文章感到愤怒,因为它打击了“狂欢”中可能存在的真正的反省与爱,即使这份爱来得太迟。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类。”MJ曾无数次地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或许这是因为他比别人感受过更多的偏见。我的一位朋友说,当他在家里浏览MJ去世的网页时,他三岁的儿子看到了一张MJ近年接近毁容的照片。“妖怪!”孩子指着电脑说。据朋友说,儿子并不知道MJ是谁,更没听过关于他的任何事,因此这只能解释为有些偏见确实为人类所与生俱来。我们讨厌丑陋,就像我们会排斥跟自己不同的人,天生就对别人的丑闻感到兴奋,或者在看到比我们成功的人从高处跌落时从内心涌现出莫名的快感。

        “MJ是被上帝接走了,因为他想听他唱歌,看他跳舞。”“MJ其实没有死,他会如期举行他的伦敦复出演唱会,让我们吓一跳———他就是喜欢跟我们开玩笑。”在MJ死后,他的歌迷这样安慰自己。MJ当然不会复活,如果有人非得说MJ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即使他并不xx———那么上帝的用意或许也只是用他的一生来考验人们的良心,唤起人们的宽容,给每个人乃至这个时代一个自我救赎的机会。他死了,但我们可以对那些活着的人更有善意。就像一位MJ歌迷所说,“我们以后起码可以对布兰妮好一点,别让她成为下一个杰克逊”。

         这一次,我真的失去了你!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永远的MJ_真水无香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