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业测试

课程结业测试

2010-06-23 11:18:17 阅读15 评论0 字号:

 

一、单选题

1、 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教学目标的是(D )。 (1分)

A 了解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的意义
B 学会建立收藏夹和分类收藏网址的方法
C 掌握利用简单的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操作方法
D 通过小组合作和主题探究活动,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望
 

2、 在选择教学媒体时,以下无须考虑的因素是(D )。 (1分)

A 使用何种媒体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B 使用何种媒体最适合当前学习内容的展示
C 使用何种媒体最有利于学生的接受知识
D 使用何种媒体最能支持教学评价的开展
 

3、 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分析发现:除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外,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对其学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下面是王老师对甲、乙两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情况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A)。 (1分)

A 甲、乙在其他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甲的学习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可能是甲的学习兴趣比较浓
B 甲的意志力比乙的强,所以甲的学习兴趣也必然比乙的浓
C 甲的学习效果比乙的好,是因为甲是女生,乙是男生,而一般来说女同学比男同学更有耐力
D 甲的学习动机比乙的强,所以甲的学习效果一定比乙要好
 

4、 (C )是学习者为了成功而高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整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激励自己适当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 (1分)

A 研究型学习
B 个别化学习
C 自我调节学习
D 自我反思学习
 

5、 互联网上常常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参考,在看到有用的资源后,{zh0}将其保存下来,下列有关下载和保存互联网资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C ) (1分)

A 可以利用IE浏览器的“收藏夹”收集常用网站
B 对于网页上有用的文字,如果允许下载,可以直接复制到你新建的word文档中
C 互联网上提供有工具软件,但都不允许下载
D 可以借助下载工具如网际快车(FlashGet)加快资源的下载速度
 

6、 王老师为了让学生更为准确地了解美国人在时间上的问答方式和动作,他决定借助数字化资源来呈现其所要表达的教学信息。下列选项中哪些素材的组合是{zj0}的方案?(B ) (1分)

A 文本、图像
B 视频、音频
C 动画、音频
D 图形、视频
 

7、 在适当的时机使用教学媒体,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境,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 (1分)

A 制作一个内容详尽的课件,演示这一课件来代替教师教学将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B 授课过程中,课堂气氛比较死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时,教师可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C 由于细胞分化现象在现实中同学们肉眼看不到,在给学生讲解细胞分化时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分化过程
D 用投影仪展示有关医院xx癌症的图片,让学生对此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8、 李老师感觉课上讲解的内容同学们消化起来有些难度,因此将本单元的电子教案刻录成光盘,方便学生借阅学习,这体现了教学媒体的哪个特征?(A ) (1分)

A 重现性
B 受控性
C 表现性
D 接触性
 

9、 现代教师常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来支持自己的教学,以下有关如何选择教学媒体的建议,您认为不合理的是(B ) 。 (1分)

A 应该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基础上,确定使用媒体的目标,再据此选择媒体的类型以及媒体的内容
B 选择了教学媒体之后,直接推广使用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C 选择媒体时可以按照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进行选择
D 选择媒体内容时可通过选编或修改已有的内容、重新制作新的媒体来实现
 

10、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1分)

A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之一
B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存在着固定的模式
C 信息技术渗透在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中,影响各个课程结构要素
D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过程、课程评价都是动态变化的
 

11、 下列选项中对教学评价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D)。 (1分)

A 评价的准备阶段应该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
B 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测验或者发放问卷
C 在评价处理的过程中要依据权重对信息进行处理
D 在评价反馈阶段把评价结果公之于众
 

12、 下列是对教学评价功能的一些描述,其中属于过程性教学评价功能的是( B)。 (1分)

A 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B 提供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和学习
C 选拔优秀学生
D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13、 以下是对评价量规具体应用的一些理解,其中正确的是(D )。 (1分)

A 一个评价量规至少要具有评价要素、权重、指标三个基本部分
B 评价量规要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现
C 评价量规一般要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描述
D 评价量规不拘泥于形式,可根据实践需要灵活选择
 

14、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体现,教学时间管理的一个主要目标是{zd0}化学生的学术学习时间(学术学习时间是学生花费在学业任务上并取得成功的时间)。下面关于课堂时间的利用,一定属于学术学习的是(C)。 (1分)

A 李老师每堂课的前5分钟用来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
B 李老师花费了10分钟,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引导材料
C 李老师指导小华用5分钟的时间平衡了一个化学方程式
D 在一堂课上李老师用于维持纪律的时间大约要花费7―8分钟
 

15、 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三个领域,下列目标中,属于情感学习的是(D )。 (1分)

A 学生学会生字、新词
B 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C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D 学生了解在战争环境中学习的艰难,体会指导员的崇高精神
 

二、多选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技术研究范畴的是(ACDE )。 (2分)

A 教学设计
B 如何维持学习效果
C 教学信息(学生资料、教师资料)和教学资源的管理
D 教学平台的开发
E 教学效果的评价
 

2、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ABD )。 (2分)

A 教学理论
B 学习理论
C 结构功能主义
D 教育传播理论
E 行为艺术
 

3、 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的是哪几种学习理论? (ABC)(2分)

A 建构主义
B 人本主义
C 认知主义
D 行为主义
E 结构功能主义
 

4、 每个人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不同,因而对教学设计作用的认识也不同,以下关于教学设计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DE )。 (2分)

A 教学设计过程中事先考虑了教学过程中的若干因素,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据学习者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因而有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
B 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上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也正是其科学性会抑制教学的创造性,不利于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C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的知识管理,可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
D 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选择适合的解决方法,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
E 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教学设计便于教师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反思,有效促进教师的快速成长
 

5、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各地都掀起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热潮,王老师所在学校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以下做法恰当的是(ABDE )。 (2分)

A 该校从书店买了一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光盘,每周组织学校老师进行一次案例观摩
B 该校购进了一批计算机,请信息技术教师给本校师生讲解如何使用,以期该校教师有效利用计算机,提高教学质量
C 该校领导下达命令让所有教师在上课时一律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尽量少使用黑板和粉笔
D 该校领导经常请一些教育技术专家到学校进行演讲,以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
E 该校组织一些骨干教师参加本市举行的相关培训,以期望他们能取回真经并在校内传播
 

6、 除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外,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的影响也非常重要。下面关于学习者非智力因素对学习影响的描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 (2分) 我选择CE错了

A 学习态度越端正,则学习动机越强
B 一般来说知识基础越好,越容易掌握新知识
C 学习者的性格特点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偏好
D 意志力越强的学习者,学习兴趣越浓
E 在其它条件都一致的情况下,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越浓,则学习效果越好

7、 王老师使用Word制作电子教案时,以下可以帮助王老师调出“字体”对话框以修改文字字体方式的为(ABC )。 (2分)

A 用鼠标选中要处理的文字,单击右键然后点击对话框中“字体”
B 用鼠标选中要处理的文字,使用快捷键Ctrl+D
C 点击菜单栏的“格式”→“字体”
D 点击菜单“工具”→“选项”,出现“字体”对话框。
E 点击菜单栏的“编辑”→“字体”
 

8、 李教师的教学活动涉及以下几种教学资源,其中不属于数字教学资源的是(AC )。 (2分)

A 相册
B 计算机软件
C 书本教材
D 网站
E 多媒体课件
 

9、 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EF )。 (2分)

A 教师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方法
D 教学管理
E 学生
F 教学目标
 

10、 王老师在处理教学素材的过程中,对自己使用过的软件功能汇总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2分)

A Photoshop:图片处理工具
B FrontPage:课件集成工具
C 迅雷:下载软件
D Snagit:抓图、抓视频软件
E 影音传送带:专门下载音频、视频文件,但不能下载其他类型的素材
 

三、是非题

1、 教师和辅导员只属于资源的使用者,本身并不属于资源。 (1分)

 

2、 教学支架是互动递增的,学生进步快,教师的支架就撤除得慢,学生进步慢,教师的支架就撤除得快。 (1分)

 
 

3、 一线教师虽然有着很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对各种教育理论的驾驭能力相对较弱,也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和经费,所以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是不现实也是没有必要的。 (1分)

 
 

4、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内涵决定了教师不能规定每位学生的研究选题,因此,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教师都不能为学生设计研究主题。 (1分)

 
 

5、 及时给予学生答案性反馈,促进他们掌握新知识,对于学生的错误的认识要给予及时的纠正,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1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课程结业测试】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