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选购自行车须知

新手选购自行车须知

2010-06-22 09:50:26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单车热也许是一阵子的,但健康却是一辈子的;选购一辆好骑、适合自己的自行车,才能骑出健康与乐趣!

如果购物频道出现了这么一档商品:「有一种车,它不耗油,没有空气和噪音污染,体积小,不必担心家里没车库停放,能适用于大部分的路况,就算不能走,也可以提着步行,最棒的是,它即是交通工具,也是健身器材,尤其对廋肚子、大腿特别有效!是不是让人很心动?赶快拨打荧幕上的语音专线…」

{zj1}未来概念的老产品
  哇,具备这么多强大功能,你可能会以为这是某种超炫的未来概念车!其实,它就是这么好用,不过它不是未来概念商品,而是每个人都再熟悉不过的「铁马」!
  随着时代的改变,铁马除了依旧背负着学生通勤、主妇买菜的使命,近几年更因其健康、环保的特色,成为现代人追求「乐活」的新法宝。不过也因为在传统观念中,铁马仅只是种简易的交通工具,所以过去普遍被认为是很低价、落后的商品,但事实上对于欧美等先进国家而言,自行车早已扩展到休闲、运动和竞赛等功能,呈现了和过去xx不同的风貌。不管是想要搭上这股乐活风潮,还是想挽救中年鲔鱼肚,或是在不景气的环境中省点气油钱,你需要的是一辆和自己最「麻吉」的自行车!
  很多人走进车店,一看到琳琅满目的各品牌车种,往往就头晕眼花了,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辆适合自己需求的自行车!所以单车志特别为初入门的消费者规画了{dy}台车的选购指南,按步就班挑选出自己的麻吉爱车。

Step1:选择车种  搞清楚自己的需求

  自行车的分类众多,不过若从入门级消费者的使用角度,以最简单的用途来看,可以将一般常见的车种粗略分为登山车、公路车、折叠车和通勤车;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特殊车种,但此4类是目前台湾车友最常接触到的。买自行车就好像买鞋一样,除了要合脚,也要适应场合与功能上的需求,像是在雨天就要穿雨鞋,上班就会穿皮鞋,但肯定都不会穿去运动,因为毕竟不适合也不舒服;所以要买自行车以前,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的用途,才不会花了冤枉钱又骑得不开心。

从用途来看:
通勤代步 若专业上下班通勤或短程代步使用,那必须先考量通勤距离,如果距离不远,如5km内,那骑什么车都没多大差别,买辆便宜的通勤车即可;如果距离在5km以上,就必须考虑好一点的车,通勤会较轻松。其次是停放的问题,如果必须锁在户外停放,那也建议买低价的通勤车,以免遭窃或因日晒雨淋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若是停放在室内,那就可以选择较高价位的车,除了平日作为通勤使用,假日也能外出运动,若选择折叠车则更能节省摆放空间或方便将车带上其他交通工具。
休闲运动 买车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要从事运动,那选购的先决条件,就是这辆自行车不管是在骑行的速度上或距离上,要能构成运动的条件,并且要能让使用者骑得舒适、开心,足以让人对自行车运动产生兴趣;所以一辆作为运动用的自行车应该是一辆骑得快的自行车,要骑得快,车身就不能太重,且整车的传动系统、车架的刚性和零件的转动顺畅度也必须达到一定水准。有了一台省力、舒适又跑得快的自行车,当然就会让骑得远也骑得有乐趣,登山车、公路车和高级的折叠车都是好选择。

从车种来看:
登山车 又分为单避震车和双避震车,有舒适的避震、轻松的操控和范围较大的齿轮比,虽然从入门款到{dj0}车款的价格差异很大,但若是作为休闲、运动之用,各大品牌一万多元的单避震车就足够带你上山下海,因此成为现今主流车款。
  舒适、适合爬坡、操控轻松、保养容易、适用于各种路面
  车身重、速度有限、不易骑得远

公路车 历史悠久,也是主要的竞赛车种,弯把加上窄胎,让骑士能尽情享受高速的快感。不过窄胎加上没有避震,操控性和舒适性都远不如登山车;而公路车持有的弯把必须弯腰骑车也让许多人敬而远之,所以近来平把公路车也受到许多人喜爱。
 速度快、省力、骑得远、车身轻
 操控难度较高、须注意保养

折叠车 主要用在休闲用途,主要诉求为体积小和可折叠,方便放纳,外型强调休闲与城市风,可说专为在城市中通勤、代步和休闲骑乘而设计。虽然过去一般认为只能供轻度骑乘,不过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高级折叠车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登山、环岛都难不倒它,且由于外型时尚精巧,近年来在台湾相当热销。
 造型精巧、易收纳、适合4+2轮旅游
 速度有限、不容易骑得远

通勤车 专门作为短程交通代步之用,车身重、变速少,并不适合作为长时间的运动使用。由于价格便宜,比较不怕遭窃,且多为铁(碳钢)制,坚固耐用,也较不需要保养;多半附有泥除、链盖和货架,作为代步之用相当方便。
 坚固耐用、售价低廉
 车身重、变速少、速度有限、不容易骑得远

Step2:选择价位 先掂掂荷包再说

  自行车价格差异极大,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都有;买车时应着重在符合自己的需求,最适合自己的,就是{zh0}的车!毕竟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经济能力不同,不需要为了和别人比较而买无法负担的高价位自行车;也不应为了省钱而委曲,买下连自己看了都不想骑出门的低价车。
  rmb1000-2000元之间的入门款登山车,是目前市面主流的登山车产品,大多数车友的{dy}辆自行车都落在这个价位。尤其对于想花点钱赶上这股单车热潮,却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持之以恒的人,特别适合;虽然属于最平价的等级,但已足够带你游山玩水,一台铁马就能凸全台湾。
  rmb2000-4500元之间的进级款登山车,其搭配的零件等级与整体的品质、性能,都在一定水准之上,能提供给使用者的已不只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达到入门竞赛级,对大多数的车友来说,都已经很够用了。
50,00元以上的高级登山车,已进入专业竞赛的等级,除非有特殊需求,或醉心于比赛,否则应该都不太需要再升级了,也就是很多车友和店老板说的「一次到位」。

Step3:选择零组件  符合需求就是好事

  虽然以成车来说,所有零组件都是出厂时就已搭配好的,不过若读者先了解自己的需求,除了可以依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车,若是成车的规格不是自己喜欢的,部分车店也可接受购买时直接更换,再多付价差即可。由于单车志对各项零组件都已有过专文说明,所以在本文只简单介绍,作为入门消费者的选购参考,更详尺的资讯可参见各期单车志。
  很多车友会问:「自行车到底贵在哪?」为什么一辆自行车,有的只要几千元,有的却要数万元?一般来说,车架、避震器和变速系统正是造成自行车价差的主因,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有经验的车友,一看到车子就能猜出大约价格,其实正是透过这几项零组件来辨别。

车胎
  车胎的选择,要从车胎的宽度和胎面两面部分来看。车胎越宽,其接地面积越大,骑乘稳定性就越好;但车胎与地面接触面越大,摩擦力就越大,骑起来也就比较吃力。相对的,车胎越窄,摩擦力越小,骑起来越省力,但也较不稳定。
  常见的胎面分为颗粒胎、舒适胎和光头胎3种,颗粒胎因花纹形状有如巧克力,又称巧克力胎,抓地力、排水性高,适用在较差的路况;舒适胎有如汽车胎面,花纹间距较小,骑乘时较舒适,胎面滚动时的噪音也较小;光头胎的胎面就如其名一样平滑,因此滚动阻力最小,骑乘速度当然也最快。
轮胎尺寸通常标示在胎壁上,其标示方法为「轮胎外径×胎面宽」,单位为英寸,如26×1.95,即表示是26寸轮径,1.95寸胎面宽。通勤代步车多采用舒适胎,若作为休闲运动在柏油路面使用,则要兼顾舒适、抓地力与耐穿刺,胎宽可选择在1.5"_1.8"之间;若喜爱林道越野,则应着重车胎的抓地力,使用胎宽1.8"以上的颗粒胎。
  由于市面上许多登山车成车均搭配胎宽达1.95"以上的颗粒胎,虽然安全性较高,但在柏油路面骑乘却稍嫌多余,也增加了阻力和滚动噪音,所以现在以休闲、运动为主要目的的消费者,很流行在购车时就直接更换胎宽较窄、胎面较平滑并加强防刺功能的舒适胎。

避震器
  单避震或是双避震?以登山车来说,这是消费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单避震指的是前避震,而双避震则是前、后避震,如果骑乘者经常接触到林道、越野等路况,或是非常注重舒适性,无法忍受一丁点路面震动,那双避震会是好选择。而对于一般运动、休闲车友来说,只要有单避震就足够了,且单避震车较双避震车也相对便宜、轻量。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好的避震系统可有效吸收路面的颠簸和冲撞震动,但也会将踩踏时的力道照单全收,所以有锁死或调节功能的避震系统,可以在爬坡时暂停或调节避震器的作动,让踩踏更有效率。
  前避震指的就是避震前叉,其材质由轻到重为优力胶、油压式和气压式,当然越轻的前叉也就越贵;若作为休闲、运动之用,并在柏油路面骑乘,就不需要特别去更换前叉;若是经常接触颠簸路面、竞赛或爬坡,就可考虑更换较高级的前叉。一般避震前叉依骑乘地形与行程长短可分为:
越野用:80-100mm
全地形用:120-140mm
自由骑与下坡用:160-180mm

车架材质
  车架材质从最早的铬钼钢,进化到铝合金,然后是复合材料的运用如碳纤维,其他还有钪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等,各有其特色和优缺点,各种材质拥有不同的特性,影响车架的重量、刚性、强度、骑乘感受、外观和价格,最常见的车架材质有钢材、铝合金和碳纤维三种,每一种材质都有高低等级之分,所以价格的高低并非{jd1}。

钢材
  钢材是自行车最传统的车架材质,现在仍为通勤车与钢管公路车所使用,其车架的刚性、弹性、传动性和稳定性都不错,所以也有许多车友特别偏好钢管公路车,但其{zd0}的缺点则是相对重了许多。

铝合金
  目前市场上最普遍的材质,入门及进级车款多为铝合金材质,优点在于重量轻,短时间的硬度和刚性表现{zj0},不会生锈;而缺点则是几乎没有弹性可言,也由于其灵敏轻巧与高刚性,容易传达地面振动而牺牲舒适性。

碳纤维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轻量,近年来广为进级及高级车款所采用,此外碳纤维的特色还有较具弹性(吸震佳)、骑乘感稳定、长途循迹持续感佳、舒适性高,但表面硬度不佳,当施予之外力高于其破坏强度时,会造成断裂。

变速系统
  变速的档位越多,并不会让人骑起来越快,多段变速的用意是在让骑乘者依体能或路况,来调整变速,让踩踏发挥{zd0}效率。一般通勤代步车多使用10-18段变速,而休闲、运动则建议要有21、24段变速,若是要爬坡或是竞赛,当然就要选择27、30段变速。所谓变速的段数,是指由左手控制的大齿盘与右手控制的飞轮相配合,所产生出来的齿比变化;例如大齿盘有3片,飞轮有9片,搭配起来共有27种齿比变化,就是27段。目前公路车最多为30段变速,登山车最多为27段变速。
  完整的变速系统套件包括前拨链器、后拨链器、变速把手、大齿盘曲柄组、飞轮、链条、花鼓、刹车等等。以SHIMANO的登山车变速套件来看,等级低到高依次为:TOURNEY、ALTUS、Acera、ALIVIO、Deore、Deore LX、Deore XT和XTR,XTR就是车友口中的一级套件。
由于人们对于变速系统普遍有「越快、越轻、越精准」的要求,使得变速系统在自行车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出升,往往在自行车价格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Step4:选择车店  别让它成为孤儿

  想好要买哪辆车之后,还得要决定在哪里买,而几乎大多数{dy}次买车的人,首先考虑的都是「折扣」!其实各大品牌都会规定其经销商的售价与合理利润,所以店老板能给的折扣有限,比来比去,价格往往差不了多少。所以与其耗费时间在比价上,还不如花点时间向车友打听,找当地风评、服务比较好的车店,毕竟自行车在长期的使用下,多少会需要维修、调整,除非本身相当熟悉自行车,否则还是会常须要向车店报到;虽然大部分的车店服务态度都很好,不过相信大家也不好意思骑着从甲店买来的车去给乙店老板修,所以买车正确的观念应该是「买服务」。

Step5:选择尺寸  什么人骑什么铁马

  一般东方人骑乘登山车的尺寸约在14寸至19寸之间,这是以车架立管(从大齿盘中心到上管、立管接头处的距离)的长短来计算,而立管长的车架,其车身自然也越大,大部分的人都在此尺寸范围之内;一般成车都以制式化固定尺寸生产,但同一型号多以间隔二寸为一尺寸生产,例如同一款车只出16、18、20寸,而有的车只有15、17、19寸的车架,就好像买衣服时会分为S、M、L,但外国尺码S、M、L的大小却又不太一样,所以还是要实际试骑看看会比较准确;原则上应以车就人,而非以人就车,千万不要去迁就尺寸不适合的自行车。
  如果身高真的高人一等,找不到适合的自行车尺寸,也不用气馁,因为名品牌的外销车会有20、21寸的车款,虽然在店面里看不到,但可以请车店代为询问、订货。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新手选购自行车须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