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2 10:25:19 阅读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从2007年05月正式组建中国技术贸易网()开发建设团队(在2009年06月中国技术贸易网正式更名为 "科易网"),网站运行至今,已走过了三个年头的风风雨雨。我们陪同着越来越多加入科易网的发明人共同努力,实现技术的转让。期间,我们见证了无数个技术转让成功的辉煌,并有幸分享着每次转让成功后的喜悦。
近日,我网又非常荣幸地分享到了技术通会员濮兴华先生传来的佳讯。5月23日,濮先生在我网留言道:"今天濮兴华与南通一家电气制造公司签约无偿转让16项专利,在此向关注我的专利的科易网及所有的朋友们致谢。"
次日,我们致电濮先生,传达了我们诚挚的祝贺。谈话过程中,我们为濮老先生无偿转让的精神而感动,为他的"从制造到创造实现一个飞跃"的豪言壮志而震撼。同时,我们非常惊喜地收到了濮老先生亲自撰写的满载梦想的文章。字里行间,我们不仅看到了濮老先生的文采飞扬,更感受到了一位老先生一辈子为创新而努力,为梦想而奋斗的点点滴滴。在此,我们虔诚地奉上该文章原文,希望给每个在追求梦想道路上的发明者一些精神支柱与指引,也给每个致力于技术转让()的会员们一些经验分享。愿大家都能在濮先生的文章中找到一些方向。
话不多说,好文奉上:
我是苏州市退休工人濮兴华,男,初中学历,18岁下乡当农民,32岁进厂当电工,50岁下岗,60岁退休。由于爱好电气工作,多年的电工生涯积累了一些技术经验,那时有个梦想,想写本电气技术方面的书,但技术经验需要总结,需要提高到理论,需要著作者有较高学历学识的支撑,可惜的是年轻时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没有深造的机会以致文化水平低,出书这个梦想,已难实现。
进入新世纪是个网络时代,专利的开发和应用在网上得到普及宣传和推广转化,2005年4月1日《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施行,对本地的单位和个人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进行鼓励扶持、奖励资助,由此进一步的推动了创新理念为苏州发展的新热点。
这是盛世给予平民百姓的一个创新机遇,而对于一个希望总结技术经验为建设国家多出一点力的人来说,申请和拥有一个专利是一种追求、是一个梦想;但我相信,只要是创新技术,创新发挥,这个梦想是可以实现的。
事在人为,人在力争。我与苏州一家专利事务所联系上,着手起草文图,2005年4月15日我的{dy}个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指针式电流表》通过代理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申请。继而,从2005年到2008年我共申请十六个专利并全部被授权,终于,创新成就梦想。
当地政府对每个实用新型专利奖励资助1000元,当地媒体对我与专利进行了报导,也许人们认为以我一个普通工人的低学历、多磨难和贫困条件下能在四年中创新成就十六个专利,这可是一个小小奇迹。
人们常说,发明创造是人类智慧的珍宝,专利成果是行业发展的辉煌。
然而申请专利不易,转让专利更不易。可以肯定的是,以我的经济地位、学识能力和年龄条件已是无法自已来实施这些专利,出路在于转让。
我的这些专利是低压电器领域里的新产品技术,这些专利是现有的传统技术的改进或组合,由此还可以形成相应的新产品链;这些专利技术对于电气制造业来说可以做到投资少、花力少、上马快,见效快;但应该说这些专利没有国家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通信化和网络化的高技术,应该说这些专利是低技术的小发明。
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国家发展的方向,创新型企业是我们企业发展的方向;但较大的企业往往船大要"大炮"、要大发明、要一鸣惊人,较小的企业往往船小调头快,不要创新要仿新;而小发明专利本身的技术含金量不是太高,叫卖推广的力度不可能太大,由此,小发明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难度很大,任重道远。
2006年6月21日我的{dy}个专利被授权,我寻求着专利的转让, 通过2006年9月6日的《中国知识产权报》和2007年1月25日的《苏州科技人员服务网》,我{dy}次上报上网推介我的专利,开始走上转让专利的"万里长征";2009年11月4日我的第十六个专利被授权,2010年1月我在《中国技术贸易网》(即现在的)上推介无偿转让十六个专利,这一次推介我现在可以这样说:这是{zh1}一次的推介,也因为这次推介,导致五年的转让专利的"万里长征"结束。
我觉得,在申请专利过程中其实难度不是很大,十六个专利中前五个是请人代理的,其他的都是我自已写的;难度大在转让专利过程中,我发过和接到过很多信件、邮件、电话和传真,但能和对方联系上的大多为非直接受让方的咨询、中介和媒介,而诚心诚意的与我沟通的制造厂商少之又少;应当说,发明人是很少具备转让专利的信息资源、时间精力和经验技巧,但总希望卖个{zg}价;而受让方大多具备经济实力、信息优势和发展前景,总是要买个市埸看好的、技术看好的和价格看好的专利,而对于所谓的无偿转让专利往往认为是个骗局,因为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据说,我国目前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约为10%,就是说约90%的专利被搁置或被放弃,由此可见转让专利转化专利谈何容易;现在,又成了我的又一个梦想,多年的电工实践现在聚焦为专利,而{dy}个专利至今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十六个专利的年费对于一个退休工人而言是个沉重的负担;梦想着这些专利技术快快转让,快快转化为产品,能早日问世、早见成效、早为建设国家服务;这种带有焦虑速成的想法使我的转让方式发生变化,从先前的有偿转让到后来的无偿转让,这是一种见难止步、变道就近的思维;也许有人觉得这些专利来之不易,送之可惜,但我觉得让这些专利技术继续停留在纸面上做花瓶或受年费制约而放弃都不可取,不如尽快送给制造业,让这些专利为制造业从制造进入创造实现跨越,让这些专利或多或少的为建设国家作出应有的作用。
创新不负有心人,实际上这句话是对转让方和受让方双方而言的。2010年3月南通金钟穆勒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在《中国技术贸易网》(即现在的科易网)上发出寻求低压电器技术的信息,并与我取得了联系;经过沟通在2010年5月上旬这家公司的老总来到苏州亲访我家,诚意至上,让人感慨;这位老总本身就是一个制造电器的行家,他的眼光具有战略性,看问题独树一帜;他是这样看小发明的:大小发明仅一步之遥,进一步就是大发明,没有做好进一步就是小发明;这位老总对我的其中一个专利《一种电流过载继电器》是这样看:西欧人发明了三针热继电器,韩国人做出了四针热继电器,今天我们中国人创造出了五针热继电器,这是一个应用结构和应用技术的极限,没有人可以超越;老总为中国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感到骄傲。
2010年5月下旬经安排在南通我与这家公司签约,无偿转让十六个专利,公司方承担我的专利的前期申请费和年费,并要求与我技术合作。
站在南通的又一个依江傍桥的开发区大地上,望着世界{dy}的苏通大桥的雄伟身影,深切感受到这是一条连接长江二岸的苏州人民和南通人民的友谊纽带,我深情的为祖国的创新建设而自豪;由此联想,如果无偿转让专利也是一种创新,那么又一次的创新成就了梦想。
{zh1},我要感谢《》(即现在的科易网)和所有朋友们的热情关注;我要祝愿南通金钟穆勒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把专利产品做好做多,充分体现出知识产权的应有价值,把公司做大做强,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我更要祝愿我们的国家从专利大国大步走向专利强国,让更多的专利转化为生产力,造福人类。
苏州市退休工人:濮兴华2010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