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爱尔眼科:创业板的光明与灰暗_炒股十年_新浪博客

上市之际,爱尔要面对的是商业模式、公众利益和负面新闻这三道大关。任何一关闯不过,爱尔这条鲤鱼都可能跃不了“龙门”

    中国企业家  潘虹秀

    这28家挂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以及他们背后的创业者们,恍如刚刚举行完一场盛大的成人礼。 

华谊兄弟、立思辰、爱尔眼科,《中国企业家》追踪这三家各具特点的创业板“新鲜人”挂牌之后的半个月 

如果没有创业板,这是一些长了胡子也不见得能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这还将是一群在夜里苦苦摸索的苦哈哈的创业者。

这个所谓创业板,从2000年开始筹备至今,已经十载寒暑。最终被选定首批挂牌亮相的28家公司,他们中间,有已经成立10年以上的“老创业公司”,也有成立不过三、四年的“毛头公司”。就所处行业和商业模式来说,有像爱尔眼科这样让人听起来就充满美剧《实习医生格蕾》般外科手术科幻感的公司;也有像吉峰农机这样自己没有什么技术,主要是租个卖场卖农业机械的公司;还有像立思辰这样,靠外包大公司及政府机关文件管理及音视频管理服务打出一片天空,成为中国{wy}可以与{dj1}全球文件管理外包厂商一较高低的本土企业;更有像华谊兄弟这样,从老板到员工都充满了镜头感、公司股东里全是炙手可热的大明星的娱乐公司。

相比于他们以往在财富、金钱方面的概念和进化速度来说,这趟IPO真令他们如初入仙境的花果山顽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这阵势,连已经见惯大场面和大明星的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都说,股价涨得出乎意料,面对这突飞猛进的财富,他“头有点晕”,要清醒一下。

除了财富带来的眩晕,还有资本带来的压力。上市前后,本刊接触的所有创业板公司高层,无一例外,均表示上市后比上市前忙;上市后比上市前压力大。上市前他们的日子是以周来计划的,主要属于自己;上市后他们的时间是以小时来安排的,主要属于秘书。

这28家挂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以及他们背后的创业者们,恍如刚刚举行完一场盛大的成人礼。从此以后,虽然烦恼跟胡子一样还得次第长出来,但毕竟大家就此获得了在资本市场游戏的权力,就像成人之后的小伙子,不用再将自己的xxx藏着掖着,也获得了泡妞、喝酒、抽烟和盖房子成家的权力。

想想吧,这场成人礼对于被xxx憋得满脸青春痘的姑娘和小伙子来说有多重要。虽然,经过这场成人礼,能不能泡妞、酒量会否见长、抽烟是否会引发肺炎,以及最终是否能盖房子成家,尚在未定之天。

“你感觉,我讲话有点像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了吗?”在采访快要结束时,陈邦满脸认真地望着我,正如那首唐诗里写的:“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个小时前,他刚刚以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参加论坛,同台嘉宾是与他的公司一起刚刚挂牌的其他部分企业董事长。

陈没多少时间欢庆上市。10月30日的股票挂牌日,他的日程是这样的——上午参加创业板挂牌仪式,之后聆听深交所开设的上市公司诚信{dy}讲,下午参加一个创业板论坛,晚上与人谈判业务合作事宜。在这几件事的间隙,陈召集同来的总经理、董秘等数位高管开短会。此外,抽空接听朋友的祝贺电话,接受媒体排队采访。第二天是周六,他没休息,不能回家,开始新的出差之旅。

如果把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看作是一场成年礼的大考,爱尔要面对的是商业模式、公众利益和负面新闻这三道大关。任何一关闯不过,爱尔这条鲤鱼都可能跃不了“龙门”。

负面新闻大考 

“我们负面宣传算多的啦!”操着一口浓郁的湖南乡音,陈邦没有回避问题。他把与媒体的沟通看成上市公司董事长必须补的功课,也很自豪地问我们,“你就不想知道,为什么爱尔眼科能上市?”

在爱尔上市挂牌前十天,一篇以“爱尔眼科,问题多多”为题的报道见诸报端,随后多家媒体转载和跟进。

处在缄默期的陈很委屈,他不知道跳出来的到底是什么人。“那些报道,题目吓人,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

问题之一是,怀疑爱尔眼科重复使用一次性刀片。根据招股说明书透露的爱尔眼科采购某种类型刀片(和配件)的金额以及爱尔眼科的病人数量,有人按照刀片单价500余元,由此推断爱尔的一次性刀片重复使用近5次。

“这是不了解真相,”陈驳斥道,“我是大批量采购,采购价格怎么可能是零售价格(500多元一片)呢?我买3片的价钱才是它说的一片的价格。第二,我们有三种刀,他指的只是其中一种。我们还有一种眼科激光技术,不需要刀片。”

负面新闻出来,会影响爱尔的上市吗?监管层的反应很迅速,几乎是马上让保荐机构和律师来核查此事。核查的结果是没有问题。

陈邦不担心会因此上不了市。“证监会眼睛是雪亮的。”陈担心的是公司在投资者心中的形象。“老百姓和投资者有时不清楚真相,就会骂爱尔眼科。”

在陈看来,最无厘头的是,有人说爱尔眼科涉嫌xx法律障碍。“在上市之前,该xx的法律障碍要xx,做得干干净净再来报资料。”从2007年开始,陈为上市支付了规范化经营的成本。

xx法律障碍也是拟上市公司聘请律所的目的之一。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李亚轩表示,中国的企业从创立起就非常规范经营的并不多。上市前,大多都需要xx法律瑕疵。

商业答卷 

爱尔像个土渣子,起家于长沙。创始人陈邦和李力说话颇有江湖气息。两人均出生于1965年。陈比李大一个月。两人私下以兄弟相待。“我们俩合作非常好。这么多年还是兄弟,该吵的吵,该骂的骂,但一直相互支持。”陈邦说道。

两个人相互信任到什么程度?在2007年,爱尔踏上上市征途前,董事长职位一直由第二大股东李力担当。两人分工由陈邦主抓战略方向,李力更擅长细节,并负责与政府部门的沟通。“要上市,我是{dy}大股东必须要是董事长。才换过来。”陈邦说道。现在,李力担任总经理。

李力说,这行患者多,利润高(毛利润大多在50%以上)。另一方面,李力也认为做眼科医院是“顺其自然”。

早在1997年,陈邦就开始了眼科医疗器械的淘金。2001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医院行业。陈和李意识到“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开启”。2003年1月,他们成立了长沙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这是上市公司爱尔眼科的前身。“医院很小,1000多平方米,4-5个医生。”陈邦回忆道。

“我们刚创业时候,国有医院是巨无霸,你民营医院是小不点。在这种环境下,你一步一步走,不用超常规手段不行。”陈邦说道。超常规手段之一是技术。爱尔医院的竞争对手大多是国有教学医院的眼科,他们大多实力很强。爱尔设置了比对手们分科更细的专业。

国有医院从来没有连锁医院。爱尔眼科探索出来的模式是“三级连锁”。上海、广州这种超大城市为一级,省会城市为二级,地区市则为三级。

“一般80%以上的病人都在地级市以下,这些地方恰恰很缺优质医疗资源,你把高水平的医院建在当地的话,病人就当地看。”另一方面,爱尔所有资源实现共享,统一采购,统一配备材料。上一级医院为下一级医院提供技术支持。病人在下一级医院看不好,可转移到上一级医院。

此外,爱尔创新地采用了“业务院长+集团管理”的服务链模式。“集团总部对一线管理人员服务,一线管理人员对医护人员服务,医护人员对病人服务。”这个服务链可以保证“医生专心做业务,看好病,管理人专心做好管理。”

摸索出可复制的商业模式后,在达晨(2005年深圳达晨财信向爱尔投资1920万元)和IFC(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2006年向爱尔提供低息长期xx6400万元)的资金助推力下,爱尔迅速扩张。

截至目前,爱尔在全国12个省成立了19家连锁医院。按2008年的眼科门诊量和手术量计算,爱尔眼科位居业界xx。最近三年,爱尔眼科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50%以上,营业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更是超过了{bfb}。2008年,爱尔的营业收入达到4.4亿元。

“政策”答卷 

陈邦是怎样的一个老板?

爱尔眼科的财务总监兼董秘韩忠答曰:智慧。“他能跟国家医疗政策保持一致,经营方面让患者满意,企业不断发展,方方面面利益兼顾很好,这是一种智慧。”

同行张黎刚也说,“从‘医改’开始,医疗就成了一个充满争议的行业。在公益性以及医疗盈利性行为之间游走。”

在医改试验田中,陈邦逐步想出了找到平衡点的办法。刚开始,在各地方注册爱尔医院时,不少主管部门都不太支持。“怎么,建私人医院?”这是官员们通常的{dy}反应。

爱尔眼科在公益性上做足了文章。“我们到社区去筛查(眼病患者),有病就拉过来。有的老百姓没钱,我们就减少费用甚至免费xx。我们的筛查车,拉回来的经常不是现金,而是白菜,是鸡蛋。真的。他没钱,但要感谢我们,要请我们收下。”陈邦说道。

李力则给我们讲了两个有关“感动中国人物”的故事。一个是洪战辉。有一次,爱尔眼科去湖南怀化学院筛查,碰上了视力很不好的洪,免费为洪做了手术。后来,洪到爱尔做复查,中宣部来人采访。李力才知道洪是xx感动中国人物。

另一个是黄舸。在爱尔劝捐员(爱尔在长沙有一个眼库)的努力下,黄的家属在黄病逝后,将其眼角膜捐献给爱尔眼库。目前,黄的角膜已经帮助两个患者重见光明。

在李力看来,陈邦的另一智慧决策,是毅然决定从中小板转向创业板,这也同样源于其对国家政策的理解。

2007年,爱尔眼科开始股改。股改完成后,在中小板的IPO申报的长队中排队。当2009年7月,创业板开通消息传来后,陈邦意识到这是一个应该抓住的机会。陈邦分外开心,“我们是幸运的,这么快就上市了。”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爱尔眼科:创业板的光明与灰暗_炒股十年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