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6月24日- 桃源隐士的日志- 网易博客

2010年06月24日

2010-06-24 13:21:17 阅读4 评论0 字号:

        在这个房地产商普遍被妖魔化的时代,一位女性房地产商获得了2008年中国慈善奖,这无疑是令众人惊奇的事件。李爱君,这位杰出的中国女性——打造了深圳桃源居这样的国际人文和谐社区和理想人居社区,把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世外桃源的美好梦想变成了现实,使得“诗意的居”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了一个现实。
 
“我们是在建设幸福的家”
 
如果问到房地产商是干什么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假思索的回答道:盖房子的。但是李爱君的理解却更为深刻,她说:“我们不仅仅是在盖房子,而是要协助政府帮助百姓建设一个幸福的‘家’。”在她看来,她的作用是尽量帮政府给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既要追求建筑的xx,还要追求房屋、居家环境的xx。
事实上,李爱君把陶渊明所描述的“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搬到了人间,深圳桃源居已经成为以商业为龙头、教育为特色、环境为依托、文化为内涵的综合性社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残疾者皆有所养”的人居梦想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在这里,最完善的中国社区终身教育体系引人注目。开发商投资近1200万元成立社区儿童中心、清华实验中学、社区女子学校、社区老年大学,其中清华实验中学一年就有十几名学子考上了清华、北大,大本升学率达96%。
在这里,社区居家养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社区老年协会和老年大学开设了几十种不同兴趣培训班免费供老人选择,而桃源居集团出资150万元为老年大学开辟的一片桃源农庄则成为老年人享受恬淡宁静、品味田园乐趣的{zj0}场所。
在这里,健康不再是口号。“政府主导、卫生部门推动、各部门协作、居民参与”的“四位一体”为健康社区创建模式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而社区在环境优美的森林公园内1800多平方米的场所上建立的社康中心则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这里,文化的气息四处弥漫。市民广场、影剧院、社区雕塑、文化长廊、澳洲植物园等各类文化设施一应俱全。从千米文化长廊到大型森林公园,从千人参与的社区文化艺术节到人声鼎沸的春秋运动会,桃源居里欢乐的歌声从没有间断过。
在这里,居民就业有了切实的保障。开发商开发的18万平方米的商业面积,解决了本社区12%的居民就业。对于那些处于低保边缘的困难户,社区则给予一定的救助和再就业培训。社区还特辟了工作岗位,使得在社区生活的有一定工作能力的残疾人都有了工作。
以上种种,构成了桃源居自治自助的公共服务体系。李爱君曾自豪地说:“我们在社区公共管理服务上是‘全国{dy}’。”而正是这个“全国{dy}”,保证了桃源居5万多居民的幸福生活。自社区成立以来,“居民无犯罪”,“邻里无纠纷”,“无黄、赌、毒”及“未成年人犯罪”、“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失业、无低保”等“十无”成果一直被保持至今。
如今的桃源居占地1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达5万人,是深圳{zd0}的集商业、住宅、教育、旅游为一体的地产项目。因其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欧式建筑配合现代风格,生态宜人环境宜居,桃源居荣获联合国“中国国际花园社区”大奖,并在西班牙举办的联合国社区总决赛上获得“国际最适合人类居住社区金奖”;因其社区福利、教育、文化、体育、环保、生活等指标达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标准,桃源居摘取了联合国“全球理想人居”、“全球商业示范社区”等殊荣。联合国副秘书长莫瑞斯·斯特朗在参观了桃源居之后,也感慨道:“现在西方也应该向桃源居学习了。”
在这份荣誉背后是李爱君的巨大牺牲与投入。为了社区开发满足“人居需求”,李爱君放弃了8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直接经济损失达13.4亿元;为了保证公共设施的建设品质,李爱君比合同规定多投了近4个亿;为了修建配套设施,李爱君奋战8年,直接经济损失包括xx利息在内近20亿元;为了使居民有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李爱君不惜出资上亿元经费修通了前进路,并投资6000多万元把垃圾场改造成集休闲、娱乐、健身与一体的生态公园。
但是,李爱君没有停步,她又做了一件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事情:2008年11月,又李爱君捐款1亿元发起建立的桃源居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了。
这是在中国xx以服务社区、服务居民为使命的社区基金会,其宗旨为“推进中国社区建设,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利用社区劳动力,发展社区经济,完善社区服务,培育社区福利,积累社区资本,创建社区自助自救、民主自治的公共服务体系”。
“我们这个是民政部扶持的{dy}个全国性的社区公共服务慈善组织。”李爱君说,“今后,我的工作重心将转移到发展桃源居公益基金会上来。公司董事会年初决定,从今2008年起,公司每年将从地产开发经营获利中,根据经营情况拨出一定比例的盈利给基金会,使基金会越来越发展壮大。”
 
“爱与责任是立业之本”
 
“爱与责任,是立业之本。”对于自己事业的基点,李爱君有着独特的理解。而这种理解,首先贯穿在桃源居的整个建设过程当中。
说到桃源居的规划和建设,李爱君不禁感慨万千。“九死一生”是最真实的写照。李爱君接手桃源居项目之后,种种困难迎面而来。
规划之难:按照原来的15年前所设计的规划图,桃源居应该有两座97米高的现代高楼。但是李爱君接手项目之时,航空法限高100米的规定却出台了。于是李爱君不得不忍痛砍去8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直接损失10余亿元。
配套之难:当1997年{dy}批房子刚落成不久,桃源居就面临着供电严重不足的问题,一些居民撤出桃源居。而供电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供水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东部航空城地势高出平均海拔20多米,小区的供水只能上到二楼。同时由于周边配套设施严重缺失,无路、无气的问题也浮现出来。于是,李爱君又负担起替政府改造完善市政配套设施的责任:自己造城,自成一体。
环境之难:水电气的问题还在困扰之中,环境问题又开始显露。桃源居地处市郊,其东侧红线图外有一个巨大的垃圾填埋场,每天运进来自保安和南山两个区的垃圾1200多吨。于是,本该是世外桃源的地方却出现了“苍蝇满天飞,老鼠地上追,臭气直钻肺,炸石心都碎”的情景。一批批的业主来了又走。最终,在宝安区政府的帮助下,李爱君将垃圾场改造成了生态公园。
资金之难:桃源居从1992年至2000年8年间,经历了我国两次地产低谷后,资金运转一度深陷困难之中。特别是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国家第二次宏观经济调控等原因,桃源居的{zh1}一个资金合作者也离开了这片土地。多家债权银行也对李爱君提起诉讼,公司陷入了被拍卖的险境。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李爱君陷入生死存亡之境时,政府伸出了援助之手。宝安区委、区政府不仅对其必配的市政配套工程给予大力扶持,尽快开通了前进路,支持公司兴建公交车站,还出面与债权银行协商,达成了对“桃源居”项目在两年内进行“银行监管开发”的协议。
每当回想起这些经历时,李爱君都会感慨:“不容易啊。”她至今还记得,2003年3月的{yt},宝安区的有关领导来桃源居考察,居民们又有环境问题倾巢而出,群情激愤,当李爱君被要求说两句时,拿着话筒的她眼泪一下子奔涌而出。“我不知道怎么当时就流眼泪了,可能真是委屈和压抑吧。”李爱君说。
是啊,有多少人知道本是教师和律师的李爱君为桃源居付出了这么多的血泪?但无论如何,李爱君秉持着“爱与责任”的理念,“我{wy}能做的就是坚持。如果我放手,结果肯定就是血本无归,银行债权无法归还,业主们无依无靠。”
如今,李爱君成功了,她觉得自己是苦尽甘来:“我赔了10年,但我最终赢了,而其不仅赢得了个人财富,也赢得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
  但成功了的李爱君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与责任”,相反,她要继续实践自己的理念。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李爱君巨款十万余元;“5.12”汶川地震,李爱君一下子捐了2000多万元,还独资援助建立一所学校。这么些年下来,她的捐款已经超过了1个亿。
  当问到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决定给汶川地震捐赠那么大额的款项时,李爱君回答的很简单:“当时没有什么考虑,其实就是一种本能的考虑。……看到学校倒塌、孩子伤亡等等,当时沉痛的心情决定自己受不了了,想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减轻一些内心的痛苦,这是xxx的意愿。”
  至于捐款数目,李爱君认为并不是捐得多的人一定就好。她说:“我觉得慈善的捐助是出于自愿的,自愿是一种道德行为,道德的东西跟你的能力结合起来,爱的付出,包括金钱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所以我觉得只要大家付出了都应该值得去支持、去表扬。”
  慈善,这或许是李爱君未来的事业重心。“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商道——企业家在汇聚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应学会散财。”李爱君笑着说,“慈善事业应是{zh0}的‘散财’方式了。”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06月24日- 桃源隐士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