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物联网狂想前提: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创新?-陈志刚CMCC-搜狐博客

     

谁是物联网应用的{zd0}需求者?或者说谁最有动力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答案很明显,是政府。

美国是这样,欧盟是这样,日韩也未能如外。那么中国的当下更是这样。不要以为政府在规划纲要中打着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那些物联网示范工程就会使得老百姓成了{zd0}的需求者。

如果这个前提成立,那么,所谓世界万万亿、全国万亿、各地千亿百亿的物联网畅想能否达到就需要有一个前提:

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创新,包括其经济运行管理、社会运行管理、市场管理等各个方面。

以上海公布的物联网示范应用之一“楼宇节能管理”来看,对建筑楼宇的节能管理就设计到建筑设计和建设标准、能源使用和分配控制制度、楼宇物业单位责任和义务、业主节能激励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果单纯从技术角度去考虑就会由于涉及的主体单位过多,政出多头,利益无法协调一致而可能无法有效的推广。

同样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在以民生为大旗的所谓医疗物联网应用,这可能涉及到医疗终端的安全认证、患者信息的安全保密、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共享和数据有效性的一致性认证等多种问题。而这些,就非物联网的具体技术能够解决的,他必然是需要卫生医疗系统从医疗设备制造到患者诊疗模式的一场深度的管理模式的变革。

至于智能交通、物流,乃至所谓智能电网,其所物联网应用的繁荣,可能并不是取决于物联网技术,而更多的取决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和产业管理模式的变革。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果每一个物体、每一件物品、每一个设备、每一个城市基础设施部件都数字化了,都上网了,那么当技术解决了信息的获取和传播的壁垒之后,如果原先存在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制度壁垒不被xx,孤岛依然存在的话,这些被物联网数字化的“物”将依然是死物。

制度的变革此时就成了产业繁荣前提。

而政府此时必须创新公共管理的模式,以打破不同利益主体的制度壁垒,重新构造利益和成本在社会不同主体之间的分配格局,重新界定政府和社会的边界,以及不同社会主体和经济体之间的责任和义务,就显得是必要的。

所以,不管物联网的应用的故事描述的如何动人,产业的规模畅想的如何前景光明,其前提可能是公共管理模式的变革能称为首要和主要物联网产业发展驱动力。

郑重声明:资讯 【万亿物联网狂想前提:政府公共管理模式创新?-陈志刚CMCC-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