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针对伊朗新一轮制裁,伊朗显然认识到似乎不可避免,因而做着最坏打算及应对准备。除了上面提到的放宽投资举措,还加紧做好战略储备工作。伊朗探明石油储量丰富,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不过伊朗炼油能力有限,国内约有40%的汽油消费量依赖进口,据法新社的统计,先前伊朗的汽油日炼油能力约4460万升,但日消费达6500万升。据{zx1}报道,伊朗国有能源公司4月27日称,伊朗已增加10亿多升汽油储量并计划提升国内炼油能力,应对外界可能对其实施的燃料制裁。伊朗国家石油提炼和经销公司负责人在扎德接受伊朗迈赫尔通讯社采访时说,伊朗将从现在起至2011年3月提高炼油日产量至4560万升;扎德此次并未透露伊朗现阶段汽油总储量,称西方制裁不足以威胁伊朗,“当前形势下,实施这类限制已不可能”。关于伊朗增加成品汽油储备的问题,可以联系到有关中国向伊朗出口成品汽油的消息。据早前路透社和美联社4月14日的消息,中国有两家大型石油贸易公司已经或者打算向伊朗出售大宗汽油产品,在此之前曾经有一些经由第三方的贸易,但这是{dy}次直接销售。背景则是世界主要炼油商因担心违反未来可能通过的联合国制裁案而受罚,已经陆续停止向伊朗出售成品油,而中国及时抓住这块市场空白,趁机向伊朗出售大宗汽油。
关于中国西进规划问题,在涉及中亚部分提到“新丝绸之路”,为了与美国的“大中东计划”、欧盟的“地中海计划”相对应,不妨将中国的布局称为“新丝路计划”。实际上,中国的“新丝路计划”可谓雄心勃勃,让西方一时目瞪口呆摸不着头脑,他们远未预料到中国速度竟然如此之快,尽管中国在实施过程中有些低调。“新丝路计划”经俄罗斯、中亚、中东分别向西,最终通向欧洲和非洲,而这正是史上中国强大时代古丝绸之路的现代版本,载体或中介包括高铁、能源及其他经贸往来,以替代古典时期的骆驼和丝绸。“新丝路计划”如此庞大,如果付诸实现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以至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同时,海路版“新丝路计划”与陆路版“新丝路计划”并行,可视为现代中国对海权与陆权的并重思维。正因为这种构想过于宏伟,在现实中不可能一蹴而就,相反需要较长的时期和极大的耐心,中间的反复抑或挫折难以避免,对此应当正视。究其实质,中国“新丝路计划”秉承和平、互利、共赢的历史性原则,根本服务于中国国内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战略目标,因为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摒弃闭关自守,全面走向世界,否则光是资源需求和国外市场就会卡住自己的脖子,更不必说高新科技的引进与吸收等等。
中国的“新丝路计划”绕不开中东,而伊朗就是中国从陆上进入中东的踏板,这是伊朗对于中国“新丝路计划”的战略价值之体现。如果不能够从伊朗进入中东,途经中亚的陆上西进之路也将被堵死,显然伊朗成为一个关键的节点。对于美国的“大中东计划”而言,如果打通不了伊朗,那么美国在阿富汗强行插进的楔子迟早是一步死棋,亦无法真正在中亚立足,那么显然在美国看来伊朗也是一个关键的节点。可见,抛开其他因素不讲,单从地缘角度看,中国的“新丝路计划”与美国的“大中东计划”在伊朗这里迎头相撞,而中美各自的计划和构想都具有全球战略意义,主观上谁都不想作出实质性让步。再看欧盟的“地中海计划”与美国的“大中东计划”也有重叠和碰撞,只是地缘方面是在地中海东岸地区,包含中东热点兼国际热点的巴以冲突地带。现阶段,欧盟更重视缓和巴以冲突,中国更看重伊朗及伊核问题,既然相对而言各有侧重,欧盟支持美国制裁伊朗换取美国促进巴以和谈,中国集中精力应对伊核问题而对巴以和谈不太感冒,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至少这也是观察问题的一个侧面。概括一下就是,美国的“大中东计划”或明或暗地受到来自两线的牵制,即欧盟从西线、中国从东线分别着力,美国想独霸中东,使欧盟不能东进、中国不能西进,长远而论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说美国不可能实现其目的,除了中、欧还有一个俄罗斯的因素,也需要加以考虑。俄罗斯表现出恢复在中亚“势力范围”的欲望,对中东也虎视眈眈且作为中东问题有关四方之一。个人分析俄罗斯可以作为能源富集地之“熊头”发挥整合作用,不过,俄罗斯自己似乎对此缺乏清晰的表述,因而,一时之间没能给俄罗斯南下方向找出合适的名堂。从历史上看,俄罗斯一直有着南下前出印度洋的梦想,实质上是从南下方向谋求出海口,前苏联时代入侵阿富汗以失败告终,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要打通南下方向的出海口,已经是更加的不现实了。感觉俄罗斯自从彼得大帝以来奉行扩张政策,能争的就争、争不了没办法,仿佛成为一种类似动物本能的行为。由于俄罗斯目前自保问题不大,趁着美国走向衰落反而又有图谋“势力范围”的想法,那么,俄罗斯经营中亚、中东乃至在东欧、南高加索及其他地区争夺影响力的努力,勉为其难称之为俄罗斯的“势力圈计划”好了,其在中东包括巴以冲突和伊核问题等方面的所作所为,属于俄罗斯“势力圈计划”的一部分。
姑且按照上述表达的话,美国“大中东计划”、欧盟“地中海计划”、俄罗斯“势力圈计划”、中国“新丝路计划”,终于在中东这块是非之地交汇碰撞,核心是伊核问题和巴以冲突问题。近年来,四大势力此消彼长、各自调整,也使得中东局势风云变幻、捉摸不定。因中东地缘的现实及象征意义,宏观上,这是四大势力对亚欧非三大洲影响力的全球战略级别较量,拉美、澳洲无法与之相匹敌,这样讲不是说在拉美、澳洲没有纠结,而是说战略价值毕竟有轻重之分。最近围绕中东局势啰嗦了一些,本意是从中美欧俄四方布局中东的角度,来探求各自战略方向,从而粗线条地勾勒各方立场及因应之策,觉得只要有个大致把握,基本能够推测出各方底线何在,后续观察谁高谁下、孰得孰失,也就有了一个判断的大体依据。目前看,伊核问题、巴以冲突这两个中东核心议题都在铺陈,事实上相互作用、彼此掣肘,并且与四方在其他领域比如经济、金融等方面紧密相关,其中的讨价还价、彼此制衡还将持续下去,理论上讲总有见分晓的{yt},只是结局尚不明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