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控制营销费用阿里巴巴txelectronic的博客BLOG

 

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日益感到企业经营之艰难:一方面是暴利时代结束,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经济效益下滑;一方面是渠道商快速崛起,并开始向上游制造商“争权夺利”,逼迫制造商降低成本,让利于渠道商;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费用大幅度上升,尤其是营销费用,更成为让企业管理者大感xx的难题。 那么,有没有好的控制营销费用的方法或技巧呢?我在从事营销、管理类工作时,深感其中奥妙之无穷,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讲述出来,以供同仁参考。

  找个好的“管家婆”

  男人在结婚前,多是自由自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今朝有钱今朝花,从不考虑积蓄问题;但结婚之后就不一样了,这时“管家婆”就要出来干涉“财政”问题了,所以人们经常说,男人只有结婚后才变成熟。企业在控制营销费用方面,道理也是这样。所以,企业管理者、销售老总或销售经理应该找一个好的财务人员,当好自己的“管家婆”。

  每个企业、销售分公司都有自己的专职财务人员,但是许多财务人员并没有将营销费用控制得很好。问题出在“管家婆”身上,与财务人员的直接上司更有直接的关系。

  要想控制好营销费用,首先应该制定出详尽的营销费用使用制度。“制度重于一切”,现在的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十分复杂,单靠个人的自律和财务人员的个人努力是没法对营销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的。企业(含销售分公司)必须制定详细的财务制度,大到销售额、回款、冲帐、促销费用、市场建设费用、广告宣传费、工资奖金、赠品费、活动(展会、座谈会等)费、报帐等,小到办公用品的采购、内勤杂务以及其他事项,这些都是必须明确的。

  其次,必须将这些制度贯彻到底。企业营销费用控制不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令不行”,“管家婆”和直接上司对这些财务制度视而不见,“上行下效”,下面的营销人员对这些制度更是不屑一顾了,控制营销费用变成一句“口号”。我初出茅庐,到一个销售分公司任职时,财务人员和销售经理都很重视“大”的营销费用的控制和使用问题,比如,市场建设费用控制,促销经费控制,工资奖金发放,每月报帐冲帐等等,但是对于一些“小节”则疏忽了(或者是为了缓解员工紧张情绪吧)。那时,我们租住的房子整天都开着空调,亮着灯,水是哗啦啦不断的流,办公室里面的纸张、墨笔以及其他用品四处乱扔,促销礼品被员工分次邮寄回家……实情如此,试问我们的营销费用又怎能控制呢?

  {zh1},要学会唱红脸、白脸。有的财务人员能够制定完善的营销费用控制制度,而且也能贯彻执行下去,但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财务人员还要有灵活而非死板的头脑,同时要学会“演戏”。表面看上去,这对于控制营销费用并没有太多用处,但在具体的营销过程中,财务与销售经理、销售人员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对于控制营销费用将起到令人惊异的效果。比如,在与商家谈判时,销售经理唱红脸,表示理解;而财务唱白脸,坚决反对,不肯付款,商家一般会主动降低门槛的,这对于降低营销费用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事实上,找到一个好的“管家婆”,控制营销费用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当然,这个前提是“管家婆”的直接上司有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之领导才能,且受到“管家婆”的信任与尊重。

个人效益成本帐

  由于营销费用主要产生于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中,而市场营销是营销人员的工作范畴,所以我们讲控制营销费用,实际也是讲如何控制每个营销人员的营销活动费用。从做营销工作的第二年起,我就将控制营销费用与营销人员的个人效益成本挂钩上了。

  所谓个人效益成本帐,就是每个营销人员创造出的效益减去必要的成本,就是他们最终应拿到的收益。

  其中,创造出的效益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每个营销人员每个月的出库数、销量、回款数、冲帐数(冲帐数与回款数在许多时候并不一致)都是可以确定了。效益主要根据当月冲帐数来确定,比如,当月冲帐100万,提成比例1.5%,那么,当月效益应该是1.5万元。但这其中还有其他一些考核制度,比如,总部规定的每月出库、销量、回款等要求,达不到或者超额完成有惩罚或奖励,这些都是可以计算出来的。另外,一些商品在卖给经销商时是加了价的,对于这部分增收部分,营销人员可以得到60%-80%.综合算出的就是营销人员自己创造出的最终效益。

  营销人员最终拿到的收益很简单,就是最终的工资、奖金以及其他一些福利。

  成本是我们重点考察对象,控制营销费用的关键之处也即在此。成本大体上分为四类:一类是必要的工商税收等;第二类是总部和销售分公司提成的部分(养活其他非营销类员工,利润源泉,这占了很大一个比例);第三类是销售分公司自留资金;第四类是营销人员每个月花费的其他营销费用,包括报帐费用(含每月交通、通讯、食宿、请客吃饭、租车送货等开支)、市场建设费用(商场进场费、展台修缮费以及其他)、促销活动费用(户外活动费用、临时促销员工资、促销礼品及其他)、广告宣传费用等等,这些费用中除报帐费用是每月一结算外,其他多为营销人员分摊费用,或一次付清,此后按月扣除。前三类成本可以看做是“固定投资”,我们基本上是没法控制的。而第四类成本就是企业经营者和营销工作者必须加以xx的,因为营销费用的控制关键就在此。

  确定“个人效益成本帐”制度之后,企业经营者和营销经理在控制营销费用方面将得心应手,而营销人员也知道该如何去尽量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从报帐费用来讲,在缺少个人效益成本帐前,财务人员根本不知道哪些帐是应该报的,哪些是不应该报的,报多报少也没依据;但现在有了个人效益成本帐,那么,财务人员可以报销营销人员所有的帐,只是最终营销人员拿到的工资奖金就相差迥异了。而且,每个营销人员都应该没有抱怨,因为销售业绩和效益摆在这里。

  从市场建设费用来考虑,以前大家对进场费、修缮展台费都是非常积极,而且毫无异议,因为花钱多少与自己无干,而且对自己营销工作有利。但现在不行了,有了个人效益成本帐,这个投入要计算到自己头上,那么,营销人员必定要与商场负责人软硬兼磨,降低进场费(这个商场进场费是大有讲究可言的,并非铁板一块,说一不二的),挑选好的展台位置,与展台制造商讨价还价,最终算下来,营销费用要降低一大截。我所了解的,当初我们一个地级市分公司,一年的展台修缮费就达30万,而这其中至少可以降低10%-20%.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如何巧妙控制营销费用阿里巴巴txelectronic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