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的念想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想念山野之味,给家里打电话。问春天上山采蕨和炮制干货了没有,我妈说那时大旱,哪来的蕨菜;又问菌子上市了没,我妈说是有一些,但还是受旱情影响,与往年相比产量骤减,而且售价贵得惊人。顿时xx惆怅,夏天雨后的菌子是云南人家饭桌上的年度盛事,要是吃不上……那真是不堪设想。

     

     

    菌子的品种很多,我想念那些亲切动人的名字。青头菌,牛肝菌,黄羊肝,黄捻头,猫眼菌,鸡枞,干巴菌,摆衣,鸡油菌,铜绿菌……每一个名字都如珠似宝,风情迥异,像压寨的美人,是香艳和朴素的微妙结合,野趣盎然。

     

    夏天雨后的菜市满眼的水润,具有别样风情。穿行其间,扑鼻而来的是松毛,青草,荷叶混着泥土的清香,是深山老林的味道。卖菌子的人很多,俨然组成了主力市场。他们都刚从山上下来,裤脚上还沾着新泥。其中又多是苗族或彝族的老太太,穿自制的阴丹蓝布衣,系手工绣的花腰带,戴有精细花纹的老银手镯,提竹篾编的提箩,提箩里垫一方苗帕或一张带露水的荷叶,蘑菇们在里面探头探脑,像嫩生生的小娃娃。

     

    我{za}的是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纳博科夫在《说吧,记忆》里这么描写牛肝菌,“它们小巧的帽子有着平滑的背面和匀整结实的柄。牛肝菌蘑菇经典的简单结构使它们和有着荒唐的菌褶及软塌塌的柄环的真正的蘑菇有很大的不同……牛肝菌特殊的浓烈气味——一种由潮湿的苔藓、肥沃的土壤和腐烂的叶子混合在一起的令人感到满足的阴湿气味。”牛肝菌种类很多,其中一款小美牛肝菌,俗称“见手青,是很有意思的一种蘑菇,顾名思义,手一碰它就由黄变青,颜色再也变不回来了。见手青有微毒,没炒熟的话会得“小人国幻视症”,症状是呕吐+痴呆+看到许多小人跳舞,真是要命的魔幻。就算炒熟了,吃得多也会头晕。但其味实在鲜美绝伦,值得每个人为之铤而走险。

     

    青头菌长相可爱,洁白的菌身,菌帽是青绿色渲染,从中心晕开,边缘又是白色的了,就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难怪汪曾祺赞其格韵高。清炒味道不错,但更好吃的做法是在菌帽里塞肉沫后烧汤,和牛肝菌堪称绝代双骄。

     

     

    鸡枞是菌中{zw},价格昂贵,几十块钱一小捆——一捆就一至三朵。鸡枞长得很高雅,淡茶色的菌帽,笔直纤长的菌柄,像亭亭的芭蕾舞女。卖鸡枞的人也格外爱惜,都是用荷叶将其根部裹好,用干草像把芭蕾舞鞋绑在脚踝那样绑住。鸡枞烧汤{zh0},滋味不可方物。但为方便长期贮存还是油炸的多。炸过的油要留起来,日后用来煮面条,面条也带鸡枞香。


    干巴菌是云南独有山珍,别无二家。好的干巴菌,卖得比鸡枞还贵。它的样子非常特别,老汪说像踩破的马蜂窝,乱七八糟。干巴菌丑归丑,但有大理石的配色和肉丝的质感,撕成细丝洗净后与青椒同炒,美妙难言。这么说吧,鸡枞之味是鲜臻于仙,干巴菌是尘世的极乐杂陈。

     

     

    菌子好味然而逐年减产,以前每年是单纯的馋思,如今念想里带有痛惜。我啊,也只能祈祷山野努力保有地气,诸菌好好地熬过荒年,繁衍有时。哎。

     

    (我真是不厌其烦地每年写蘑菇贴。吃不到只好YY的。关于蘑菇的,还有个旧帖





郑重声明:资讯 【菌子的念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