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星模式:集体主义企业带动的村庄- 毛主义的日志- 网易博客

福星模式:集体主义企业带动的村庄

2010-06-23 04:35:45 阅读21 评论0 字号: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福星村全貌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图为:正在兴建中的农民住房改造工程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福星公园一角

600)makesmallpic(this,600,1800);" border=0>

图为:中国{zd0}的金属丝绳制品生产基地(福星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91226,在北京举行的庆祝新中国六十周年,三农盛典颁奖典礼上,湖北汉川市福星村荣获为中国xx特色名村,成为中南五省{wy}获奖的行政村。这是福星获得众多的奖项之一。
一个没有特种资源禀赋的小小村庄,何以总是引得全国性的xx?在众多原因中,不能忽视福星村的发展模式,也就是以企带村,带动当地农民踏上小康之路,实现农村向城镇转型。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让农民在城里安居

10条大街林荫夹道宽阔洁净,一排排现代化的厂房整齐划一,2000栋别墅式居民公寓古朴典雅;行政区、工业区、商贸区、生活区、文化教育区、休闲娱乐区、民营经济区、现代农业示范区排列有序;银行、宾馆、商场、学校、剧院、体育场、公园、医院、福利院、自来水厂等一应俱全;6条通往外界的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
这就是福星村——福星集团公司通过以企带村的形式,把昔日零星分散的村落聚拢建成集镇,把数千乡邻一步带进城里

福星村原名叫段夹村,地处汉川、天门、仙桃三市交界点,离最近的原沉湖镇政府所在地也有数公里之遥,村东和村南被汉江阻隔,是名副其实的汉川市尾

历史上的福星村,泥沼四伏,十年九淹,经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30万军民的围湖造田,这里才以粮食、棉花生产为主,没有任何特别的资源禀赋。村民土里刨食,难得温饱。

1980年,刚过而立之年,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谭功炎,立志走兴工富民之路,带领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办起了沉湖镇{dy}乡镇企业——汉川铁木加工厂。到1993年,这个靠两部红炉、三间工坊、四把铁锤起家的作坊式企业,经过产业的不断升级,嬗变为湖北汉川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

1999年,公司在深圳A股市场上市后,实施了系列产品、精品xx、高新技术三大战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两大调整,产业由金属制品业向房地产业、工业地产、生物业、药业、机械、电子等产业扩展。产品由常规钢丝绳向高新技术产品钢帘线转变。目前,已拥有资产总额85亿元。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4.2多亿元,利税10.5亿元,朝着十一五规划的100亿元销售目标奋勇迈进。

如何在村与企业间建立一种更为紧密的联系,以便企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村和村民脱贫致富?”1996年,福星总裁谭功炎提出了以企带村的设想,并向汉川市委、市政府提交了报告。在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意见后,汉川市委、市政府认为这是一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是一种加快农村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的新途径,于是顺势而动,批准段夹村更名为福星村,将部分职能划入福星集团管辖,实行以企带村模式,由沉湖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

20055月,福星集团又将公司相邻的5867人的李花村纳入以企带村模式,形成了一企带两村的发展格局。

以企带村不是以企代村

在实践中,沉湖镇与福星集团在管理的责权划分上达成共识:以企带村不是以企代村,带动并不是代替。福星集团侧重于经济、文化、教育、福利带动,沉湖镇政府侧重于政治和行政管理。以企带村运行模式简括为一个机构、两个机制

一个机构,即沉湖镇福星开发区管委会,由沉湖镇政府和福星集团的主要负责人共同组成。每年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拟定工作规划、研究具体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两个机制,一是互动机制:以文件的形式具体规定了企、村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二是协调机制:沉湖镇政府相关部门、福星集团党委办公室、农村工作部、村委会等单位定期协商,负责以企带村模式的有效运行。其内涵是发挥企业的综合带动优势,在村企之间建立有组织、经常性、紧密型的联系,从而达到人才、管理、信息、技术、资金、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目的,在实施以企带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他们的主要作法是五个到村两个到位

五个到村两个到位创建福利社区

项目到村。福星集团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产业转移,相继扶持福星村、李花村成立工字轮厂、纺织有限公司、化工厂、金属结构加工厂等30家工业企业,为福星集团加工生产配套产品;在集团的指导和帮助下,全面推行现代企业运营机制,大力实施技术改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目前,已有8家企业发展成规模以上企业。
骨干到村。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按照企推村选的形式,福星集团党委挑选多名懂经营、善管理的管理人员回村参加换届选举,担任村干部。村干部工资由公司承担,不列入市里统筹。公司党委和沉湖镇党委、政府与村干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作为年终述职考评的主要依据。

文化到村。为丰富农民业余生活,福星集团一是投资600万元建起了福星文体中心,图书、影视、棋艺、球类、健身等文化体育设施一应俱全;二是投资500万元建起了可容纳4000多人的福星剧场,组建了50多人的专业楚剧团,每年为农民免费演出300多场戏剧节目;三是投资数百万元,实现了电视、电话、宽带户户通。

福利到村。一是将福星村年满60岁的老人、残疾人、孤儿纳入福星集团所实行的社会福利体系,每人每年可享受2000元至4000元的生活补贴。二是建起了两座社会老年公寓,将两村所有孤寡老人和部分不愿意和子女居住的老人安排到老年公寓居住,目前已安置100多人;三是分期分批为年满60岁的老人办理医保、劳保,目前已有300多位老人享受此待遇;四是对120多位80岁以上老人,给予寿星特别补助,每人每月150元;五是对两村患危重疾病的农民,合作医疗未报销的部分全部报销;六是给予农民特别征地补偿。2006年,对历年征用的土地,每亩再次补偿14800元,并且每年每亩给予1000元的特别补偿,保证被征地农民有稳定的收入;七是按统一设计标准,在居民规划区建房的农户,每户给予3—5万元的建房补助,目前已有2000多户农民住进了小洋楼。

建设资金到村。在以企带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福星集团积极采取保农、扶农、强农措施。在十多年时间里,除文化投入,农民福利补贴外,先后投入3亿多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农业环保、改水改厕等各方面。仅2009年就投入8000多万元,一是投资5000多万元,修建福仙公路,黑化村组公路;二是免费为企业周边十几个村农民提供饮用水;三是投入1000万元,修桥建站,疏洗防洪抗旱渠道,改造冷浸田,使福星、李花村的硬化公路,排灌渠道向整个沉湖镇延伸;四是投资2000多万元,分期将农民住房改造成高层住房。

服务管理到位。一是对福星集团重大项目建设,实行一个项目、一名村干部、一个专班、一竿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二是负责调解村内出现的民事矛盾和纠纷,积极构建和谐社区;三是引导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氛围。

生活保障到位。为了满足福星集团巨大的消费需求,福星村着力建设米袋子和菜篮子工程。两个村已发展优质稻5000多亩、优质棉3000多亩,大棚蔬菜800多亩,水产养殖1000多亩,培植禽类养殖大户18个,成为福星农贸市场供应的主渠道,起到了方便企业员工生活的作用。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商贸、餐饮和运输业,既为公司职工提供便利,又为村民拓宽了增收途径。目前,福星集贸市场商贾云集,物品丰富,每天前来赶集的有上万人。

企业与农村新城互相促进繁荣

由于村企双方逐渐形成了相互需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关系,如今,生产要素在福星地区经济棋盘上得以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起到了以工哺农、强农固企、村企双赢良好局面。

福星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以金属制品业、房地产业、工业地产、生物、药业、机械、电子为支撑,下辖10余家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高新技术企业。其上市公司福星股份从2003年起经营业绩连续六年递增30%以上,金属制品业成为全国xxxx,房地产业成了全国xxxx、武汉地产界xxxx,生物公司成为全国生物油生产基地,其它各业均全面进入丰厚盈利期及快速发展期。

最近,福星集团制定了三年企业发展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在企业发展规划方面,计划投资20亿元,新上6个高科技项目。在城市建设方面,分五期将农民住房建成高层住宅,新建福星公园、福星广场、福星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到2012年,力争集团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其中,福星地区达到100亿元,逐步把福星村建设成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富裕和谐的汉川副中心城市,把企业周边其他村建设成布局协调,生态文明的秀美家园。
通过以企带村,福星地区农村发生了三大转变。

{dy},实现了农村向城镇的转变。经过村企干部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将一个普通的小村,发展成为如今面积5平方公里、聚集人口近4万,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中心城镇。绿树成荫,别墅林立;布局合理,设施齐全;路网纵横交织,渠道四通八达。为统一规划、建设农民住房,集团成立了工程管理部,实行四统、三通、三改。(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供给宅基地、统一补贴标准;通电、通水、通路;改水、改厕、改垃圾堆放形式)。福星、李花两村的农民年均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基本上过上了家有楼房、户有存款、老有所为、少有所学、幸福安康的小康生活。

第二,实现了{dy}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变。目前福星地区的二、三产业比重已占到整个产业的98%,高科技产业占了相当比重。福星地区成为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洼地。这个偏远的农村湖区,吸引了全国各地2万多名务工经商人员落户,吸引了50多家大小企业投资兴业,汉川市一批行政单位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机构也都纷纷向这里延伸。如今的福星村已是各类机构健全、服务功能配套,成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文化进步的强劲动力。

第三,实现了种田农民向产业工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变。目前,两个村有4000多个农民实现了就地转移,进入企业工作的就有3000多人,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000多人,占两村总劳动力的85%以上。2009年,福星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7亿元,村级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1亿元,村集体经营纯收入近千万元,先后被评为全省村级经济实力500强明星村、全省十面红旗之一。

以企带村使得当地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程度提升。村企双方都十分重视培育农民的公共道德意识、人际关系意识、公共卫生意识、公共生态意识,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福星楚剧团、文工团以服务企业、服务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为己任,创作了《福星颂》、《可怜天下父母心》等40多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和歌剧。其中,《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全省巡回演出300多场,场场观众爆满。

近年来,福星社区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文明社区、湖北省{zj0}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单位。

福星造的经济意义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经过了城市化,才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一个国家只有农村人口降到50%以下,才称得上实现了现代化。发达国家在1990年就达到了这个标准。

现代化的过程是经济结构从{dy}产业为主转向第二产业为主,伴随这一过程必然是大量的农民转变成产业工人。解决三农问题核心也就在于农民的城市化。

城市化,在我国也称城镇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之所以把城市化称做城镇化,是要表明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患大城市病,要把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流。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回望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一直是个解不开的结。而福星打造村庄里的都市,就近解决城市化问题,正好解开了这个结,也符合中央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要求。

从经济学的视角,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工业化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地域空间上城镇数量的增加和城镇规模的扩大,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流动和集聚,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必然渗透到农村。

城市化的根本在创造城市就业机会,因此,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必然相伴现代工业的发展,大型企业的崛起。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中心集镇,之所以能够在绿色的田野上崛起,就近解决城市化问题,就在于在它的身边崛起了福星集团——这个具有足够强大吸纳能力的草根工业样本,这是经济规律的必然结果。也只有当它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时,它推进城市化的速度才会不断加快。

城市化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城市化的本质、主要任务、主要内容是改变农民的社会关系,化农民为市民,关键在一个字。而要化农民为市民,就必须增加农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富裕程度。农民的状况改变不能仅仅依靠农产品价格提高和农业现代化,还要靠农民参与到劳动生产率比农业更高的现代工业和服务业中。

福星以企带村实现了就地城镇化,使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三者高度融合在一起,既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又避免了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的城市病,从而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工业化道路。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福星模式:集体主义企业带动的村庄- 毛主义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