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的末梢想家(普驰达岭/文霞衣/图)

冬天的手搭着彝人的肩膀”,开篇的首句就让我有读下去的迫切欲望,拟人化的意象描写,语言的独特和浓郁的故园恋情以及厚重的民族文化,构成普驰达岭散文的魅力。在冬天的末梢想家是《幸福如那些看不见的水(三章)》之一。特配图留存。

 

本文配图霞衣,转自霞衣博客:

      

      

                      

                     在冬天的末梢想家

            普驰达岭/文   霞衣/图

 

冬天的手搭着彝人的肩膀,移游夜幕的风寒再一次逼近这座古城,也逼近了我。

月亮冻僵在这座城市上空,音乐从身后袭来,自由如山风。

 

  


    星星闪显着流光岁月,乡音在回归的母语中通透入骨摇摆在京味胡同深处的大街小巷,雪落的声音已在南高原厚实的版图上模糊着记忆,而离这座千万人蜂拥而至的城市近在咫尺。

 

 

    于是,在北京,在冬天的末梢,只能这么一个人,靠紧寒冷的阳光,偶尔可以抬一抬头,望一望与心很近的南高原,此时的心情如断句的虚词,遥不可及。

 

  

    在岁月的枝头,又复一年,难得回家端坐在门前的小山岗上,娴意地目送往往来来的乡音幌荡在节日的枝头,阳光照映着所有喜庆的容颜,把山岗幌来荡去。


     

    曾几何时,在沸腾的村庄之外,我与节日一起舞蹈,与山岗一起摇摆,激动的心情不知要为谁鼓掌?

端坐在故乡的山岗上,一切心情自由如山风。

 

 

    我可以躲在阳光的背后,倾吐出的语言让最响亮的风挂满南高原的四壁。

来源:() - 在冬天的末梢想家_沧江霞衣_新浪博客

我行走的脚印可以像树叶般飘失又涌现。

我可以轻轻拨动柴灰覆盖的熊熊炭火,让它在锅庄石里闪显不灭的温暖。

 

  

远离故土,在荞花堆积的风中站立,满坡盛开的荞麦花,依然xx着炊烟浮漂的村庄,平静的南高原在平静的风里聆听花落的声音。

 

 

    每次靠近山村,浓浓的乡情总能在闪烁的兰花烟头里读懂久违的母语和乡音。

每次靠近山村,我怀念的岁月,总会在南高原这片丰茂的土地上,慢慢地散开:一口荞麦酒,一碗转转酒,总能让彝家山寨快乐的不眠之夜,在灿燃的火光中,摇落了像美酒一样醇香的往事,思念的歌谣披着霞光,一起在彝山升起袅袅炊烟。

 

 

    每次走近山村,被苦荞花收藏的彝家人的岁月,像挂满墙壁的老腊肉,在灰暗平静的屋檐下,阳光总可以穿透阿达手中那碗包谷酒闪显的零零碎碎生活的倒影。

 

       

    每一次回眸,在酸菜汤一样平平淡淡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背后,总能够触摸到阿嫫深藏不露的眼神在彝家山寨每天都依然生动着与你快乐地周旋。

   

 

    每一次转身,激荡的诗歌总能用阳光点燃彝家人的居家生活的大气与豪迈,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在儿孙的手掌上爬满彝人先祖阿谱笃摹的千年之外的呼吸与荣耀。

       

        

后记中国作协、民族文学杂志社和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共同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祖国颂’征文大奖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的云南籍彝族作家普驰达岭的作品《幸福如那些看不见的水》(三章)荣获散文一等奖。

图片都拍摄自怒江州兰坪县富和山。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在冬天的末梢想家(普驰达岭/文霞衣/图)】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